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11-1984/S 国内刊号
  • 1000-6850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学通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2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学·农业基础科学
不同耐旱性甘薯不同类型根系的抗氧化特性分析1-10

摘要:为研究大田条件下甘薯不同类型根的抗氧化物质和抗氧化酶变化特性,揭示甘薯耐旱生理机制。本试验以耐旱性强的‘济薯21’(JS21)和耐旱性弱的‘济紫薯1’(JZS1)为材料,在遮雨棚中开展根系抗氧化特性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JS21三类根系中的H2O2含量、O2-生成速率、Vc和多酚含量降幅均比JZS1大;在栽后70天前,JS21三类根系中SOD、CAT、POD、APX和PPO活性增幅比JZS1大,在栽后70天后,其根系中CAT、POD、APX和PPO活性降幅比JZS1小。纤维根中的H2O2含量和O2-生成速率最低,SOD、POD、CAT、APX和PPO活性最高;块根中H2O2含量最高,Vc和多酚含量及CAT、APX和PPO活性最低;柴根中O2-生成速率、Vc、多酚含量最高,SOD、POD活性最低。总之,栽后70天左右根系抗氧化能力最强,柴根中抗氧化物质含量最高,纤维根中抗氧化酶活性最高,耐旱性越强的品种抗氧化酶增加越快而降低越慢。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生物科学
植物中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元件(MITEs)在作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进展11-19

摘要:MITEs(Miniature Inverted-repeat Transposable Elements),是最近发现的几乎在所有生物基因组中广泛分布的一类非自主型DNA转座元件,对基因组的结构和基因表达都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MTIEs的插入影响了许多重要农艺性状,在作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也逐渐显现。为了更好地将这一转座元件利用于作物遗传研究和改良过程,文章概述了MITEs的发现及结构特点,对根据其特点进行预测的分析软件和数据库进行了总结;对MITEs在基因组中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归纳,发现其在基因组中拷贝数众多,并多在近基因区分布;总结了MITEs同其来源的自主型转座子间的对应关系及转座活性的激活和在基因组中的扩增模式;MITEs对基因表达调控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即通过插入改变基因的结构从而影响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水平的调控途径。同时对目前已有的MITEs在作物遗传分析,如开发分子标记,改良性状,构建突变体库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

迎春花试管培养技术的研究20-24

摘要:旨在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迎春花不定芽再生和生根状况的影响,并筛选出最适培养条件。以迎春花带芽茎段为材料,通过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分化新芽、芽生根等步骤建立迎春花离体快速繁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适合迎春花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WPM+3.0 mg/L6-BA+0.5 mg/LNAA,诱导率高达100%;适合迎春花芽伸长诱导的培养基为WPM+2.0 mg/L6-BA+0.5 mg/LNAA,诱导率达56.8%;适合迎春花生根诱导的培养基为1/2 WPM+0.5 mg/L NAA,生根率高达85%,根系发达,试管苗生长健壮。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1500 lx,光照时间12 h/d,温度25℃。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质量浓度对迎春花不定芽的出芽时间和再生率以及生根率有明显影响。

响应面法优化酶辅助提取沙苑子三萜的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25-32

摘要:旨在研究酶法辅助技术提取沙苑子三萜的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确定液料比、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4个因素的Box-benhnken的实验设计,以三萜的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沙苑子三萜的提取工艺,建立并分析各因素与指标值的数学模型;采用自由基清除能力体系评价沙苑子三萜的抗氧化活性。优化分析所得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为40 mL/g,酶添加量为500μg/mL,酶解温度为40℃,酶解时间为50 min,三萜提取率理论值为8.08%,实际值为7.98%,其RSD为0.12%。沙苑子三萜对DPPH自由基、O2-·自由基、羟自由基及Fe3+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因此,该方法高效、简单,可用作沙苑子三萜的提取;沙苑子三萜具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脊椎动物RNase1基因功能研究进展33-40

摘要:胰核糖核酸酶基因(RNase1)是RNase A基因超家族成员之一。目前RNase1在哺乳动物中研究较多,受到了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已成为研究动物食性适应性进化的关键基因之一。为了了解RNase1基因在脊椎动物中的功能特征,本研究简述了RNase A分子及蛋白结构特征,归纳了RNase1基因基因在哺乳类、鱼类及其他脊椎动物中的表达模式和功能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RNase1基因的进化分析,并预测了RNase1基因未来的研究趋势。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园艺·园林
巨尾桉‘广林9号’接种益生菌造林效果探讨41-45

摘要:运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方法,对接种不同益生菌的3.5年生巨尾桉‘广林9号’人工林进行标准地生长因子调查,并分析经济效益,探讨接种益生菌对巨尾桉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接种益生菌N1、P1、40K的巨尾桉造林3.5年后,胸径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5.3%、9.8%、24.7%;树高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9.1%、15.0%、15.0%;林木单株材积比对照分别提高了53.4%、35.7%、70.9%。从经济效益指标看,接种益生菌的巨尾桉在投资利润率、利税率、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4个指标分别高出对照12.8以上、7.0%以上、47.3%以上、21.9%以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接种益生菌的巨尾桉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各项经济指标增长量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增长效果明显,其中以接种益生菌40K的巨尾桉获利最大,经济效益最好。

张家界野生观赏藤本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研究46-51

摘要:为了解张家界野生藤本植物资源现状,采用文献查阅法、实地调查法和总结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市区野生观赏藤本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张家界市观赏藤本植物共有192种,隶属于40科87属。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这192种藤本植物的开发利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及排序、分级。其中开发利用价值为Ⅰ级的野生藤本植物共有17种,Ⅱ级43种,Ⅲ级42种,Ⅳ级90种。该分析结果将为后期张家界市园林建设筛选出一批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藤本植物。

‘苏薹1号’菜心田间光合特性的研究52-61

摘要:通过研究菜心杂交一代新品种‘苏薹1号’在田间的光合特性,探索其高产的光合生理依据,并为生产上环境调控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为完善菜心光合特性和光合性状杂种优势的研究提供1个研究案例。以常规品种‘油绿501’为对照,其自交系是‘苏薹1号’的父本,分别在苗期、现蕾抽薹期、齐口采收期、开花期和结荚期测定2个品种的光合性状指标,并且在现蕾抽薹期测定光合性状指标的日变化。试验结果表明:(1)‘苏薹1号’在全生育期低光强下净光合速率与对照均无差异,中高光强下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仅在结荚期出现光抑制现象,并迟于对照出现,而对照仅在齐口采收期没有出现光抑制现象,其他时期均出现光抑制现象。‘苏薹1号’和对照叶片光合能力均存在现蕾抽薹期>齐口采收期>开花期>苗期>结荚期的趋势,并且生育进程越往后‘苏薹1号’叶片光合能力强于对照越明显。(2)‘苏薹1号’全生育期的光合模拟参数:光补偿点14.3140.57μmol/(m2·s),平均值24.18μmol/(m2·s),较对照低7.38%;光下呼吸速率0.391.03μmol/(m2·s),平均值0.68μmol/(m2·s),较对照低6.56%;表观量子效率0.02630.0323μmol CO2/(μmol·photons),平均值0.0294μmol CO2/(μmol·photons),比对照高3.66%;光饱和点1521.792008.53μmol/(m2·s),平均值1776.61μmol/(m2·s),比对照高8.36%;最大净光合速率17.3325.72μmol CO2/(m2·s),平均值21.51μmol CO2/(m2·s),比对照高17.49%。(3)‘苏薹1号’在现蕾抽薹期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呈单峰型,10:00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27.30μmol CO2/(m2·s),较对照最大值高7.79%,8:00—15:00光照强度大于800μmol/(m2·s),净光合速率较对照高,16:00—17:00光照强度小于500μmol/(m2·s)时,净光合速率与对照无差异;12:00—14:00气温达到35℃以上时,‘苏薹1号’净光合速率比最大值下降了13.37%,�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
轻度盐碱地上小麦肥中不同添加物的效果初探62-69

摘要: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肥料中添加不同量的腐殖酸物质、活性钙和微量元素因子配施后,对轻度盐碱地上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轻度盐碱地上,肥料中添加1水平微量元素因子可以普遍显著提高小麦的分蘖能力,而施用0和1水平活性钙因子对小麦分蘖也有一定促进作用;1水平腐殖酸和活性钙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株高;添加腐殖酸因子可以提高小麦生长初期叶片叶绿素含量。肥料中添加腐植酸、活性钙和微量元素因子,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的生物量,而对小麦千粒重尚未产生显著影响。添加高用量的腐殖酸和微量元素因子均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而活性钙因子以较低添加量时增产效果更好,本研究中则以2水平腐殖酸、0水平活性钙和1水平微量元素处理较无添加处理显著增产36%,经济效益最高,其次为2水平腐殖酸、1水平活性钙和1水平微量元素因子处理较无添加处理显著增产30.4%。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小麦肥配方中添加2水平全水溶的腐植酸物质和1水平的微量元素因子,既保证了小麦的高产又维持了合理的肥料投入。

基于MODIS EVI的陇南山地植被覆盖时空变化70-77

摘要:为了分析2000以来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高植被覆盖区甘肃省陇南市的影响,本研究基于2000—2010年MODIS EVI数据,通过均值分析、植被覆盖度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对陇南山地连续11年以来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陇南山地植被覆盖变化总体以0.2%/10 a的增速缓慢上升,低于同期甘肃河东地区、甘肃全省、秦巴山区以及西北地区的植被增长率。受气温、降水等地带性要素分布的影响,植被覆盖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植被覆盖大体上存在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整个山区植被类型以覆盖度在45%以上的中覆盖、中高覆盖及高覆盖植被为主体,林地所占比例较大。尽管研究时段内植被改善区域显著增加,但高植被覆盖区却存在退化趋势,考虑到陇南市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加强植被保护仍将是今后生态建设中不容忽视的内容。

山西省北中部初冬一次暴雪天气诊断分析78-82

摘要:为了探讨暴雪天气的成因和机理,为暴雪预报提炼技术指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MICAPS资料,对2015年11月5—7日出现在山西北中部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暴雪产生在高低纬冷暖气流相互作用的有利背景下,地面倒槽与回流共同作用的形势中,冷空气从高压中分裂南下在东北平原堆积是回流形成的机制;(2)低空、超低空急流的维持和叠置,为暴雪的出现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水汽通量大值区与低空急流的位置很吻合,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与暴雪区很吻合,对暴雪落区预报有明显指示意义;(3)回流降雪的开始与辐合上升关系密切,当回流干冷东北风到达山西北部,与低空偏南暖湿急流汇合形成切变线和干线时,降雪开始,此后随着切变线和干线的南下,降雪也逐渐向南扩展。切变线和干线是此次暴雪的抬升触发系统,切变线和干线北侧的东北气流起着冷垫作用,使暖湿气流沿冷垫爬升,促使上升运动加强,促使暴雪产生。

1961—2015年安徽省春季日照时数变化特征83-87

摘要:为了研究安徽省春季日照时数变化特征,为合理安排农事提供依据,使用近55年(1961—2015年)安徽省春季78个气象台站逐日日照时数资料,利用相关分析、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以及Morlet小波变换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春季日照时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春季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在381.55~626.75 h之间,呈北多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春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明显,日照时数最多年为最少年的1.7倍。在各个年代中日照时数周期存在差异;在近55年中,日照时数整体上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且在21世纪初发生突变;安徽省春季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淮北主要以减少趋势为主,江淮之间增减参半,沿江江南则主要表现为增加趋势。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植物保护·农药
微生物菌剂在马铃薯上的田间药效试验88-92

摘要:研究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菌剂在马铃薯连作栽培过程中,对马铃薯疮痂病、黑痣病、小薯率及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防治马铃薯疮痂病、黑痣病效果最佳的微生物菌剂。试验选取了8种不同的微生物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专用微生物菌剂显著促进马铃薯产量的提高,每公顷用量达到225 kg时效果最佳且小薯率最低;马铃薯专用微生物菌剂能够显著降低马铃薯疮痂病、黑痣病的病情指数,建议防治马铃薯疮痂病、黑痣病的最佳用量为225 kg/hm~2。

蔬菜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系统调查研究93-99

摘要:明确蔬菜田节肢动物的种群动态和发生规律可以为制定合理的蔬菜害虫生态控制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因此,本研究在福州市建新镇试验田对蔬菜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蔬菜田节肢动物群落共由76种、46302个节肢动物个体组成,分别属于2纲、10目、43科;其中,害虫38种,中性昆虫5种,天敌33种。蔬菜田节肢动物群落总体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性指数(J’)较低,而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较高。根据生态学上物种优势度等级划分方法,该菜田害虫优势种为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捕食性天敌中个体数最多的为微蛛科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 Boes.et Str;寄生性天敌中个体数最多的为甘蓝潜蝇茧蜂Opius dimidiatus(Ashmead);双翅目稻摇蚊Chironomus oryzae Matsumura在中性昆虫中占的比例较大。掌握菜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其结构在菜田害虫生态控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动物医学·蚕·蜂
水肥耦合对科尔沁羊草割草场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100-106

陕北白绒山羊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107-111

摘要:旨在揭示陕北白绒山羊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其选育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选取日龄相近的39只陕北白绒山羊(公羊16只,母羊23只)分别测量其体重和体尺指标。结果表明:(1)陕北白绒山羊体重和体尺各项指标均随月龄增加呈上升趋势;(2)陕北白绒山羊绝对增重和相对增重在出生后至1月龄最大,在3月龄降至最低值,随后分别在5月龄、8月龄出现2个绝对增重高峰期,而相对增重呈现出平稳变化趋势;(3)陕北白绒山羊公羊体高绝对生长值在8月龄最高,母羊体高绝对生长值在9月龄最高,而公、母羊体高相对生长值也分别在8、9月龄最高,公、母羊体长绝对生长值均在9月龄最高,体长相对生长值均在4月龄最高,胸围绝对生长值和相对生长值均在5月龄最高,管围绝对生长值和相对生长值均在12月龄最高。综上,陕北白绒山羊在出生后1月龄内、4~5月龄和7~8月龄增重速度较快。体尺指标在4~5月龄和7~9月龄增速较快。在此期间应注意营养提供,从而充分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母源效应复合物调控胞质网格形成的研究进展112-116

摘要:受精前卵母细胞中贮存的大量RNA和蛋白质,对于后续早期胚胎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其中的母源效应复合物(subcortical maternal complex,SCMC)在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后续早期胚胎发育中卵源-胚胎转换基因控制和印记基因表达方面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为了深入了解SCMC发挥其调控功能的机制,就SCMC组成的4个因子(FLOPED,MATER,PADI6,TLE6)对于卵母细胞中胞质网格形成以及其调控胚胎发育的研究进展情况予以综述,期望对于有关母源效应复合物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鸡白细胞介素2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117-122

摘要:旨在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一步研究鸡免疫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探究IL-2蛋白结构。根据GenBank发表的IL-2序列设计引物扩增IL-2基因,将其克隆到p GM-T载体后进行鉴定,鉴定正确的pT-IL-2重组质粒,然后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IL-2序列进行跨膜区、磷酸化位点、氨基酸序列、开放阅读框进行分析和IL-2蛋白的三级结构进行预测。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IL-2基因片段为430 bp,编码14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本实验获得的IL-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中含有1个丝氨酸和3个苏氨酸,这可能成为蛋白激酶磷酸化的位点。IL-2蛋白可能在5~28位含有跨膜区。其蛋白二级、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其属于亲水性蛋白,多为α-螺旋、β-转角和N端无规卷曲结构。该结果为IL-2的分子生物学探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