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11-1984/S 国内刊号
  • 1000-6850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学通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2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学·农业基础科学
灌水对低温处理小麦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1-7

摘要:为研究灌水对低温冻害后小麦植株性状和产量影响的规律,以‘周麦22’为研究对象,研究拔节期小麦在-6℃低温环境下维持4 h后,分别在处理后第1、4、7天对小麦灌水,灌水量为保持土壤含水量26%、18%、10%,并分别记录小麦后期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灌水时间的延迟和灌水量的减少,低温处理后小麦分蘖茎存活率逐渐降低,对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和产量性状以及产量的恢复效果影响逐渐降低。低温处理后第4天之前灌水,且土壤含水量达到26%时小麦大分蘖存活率显著提高,第1天灌水,且土壤含水量达到18%以上时小麦潜蘖再生率显著增加。低温处理后第4天之前灌水,土壤含水量达到18%时小麦植株性状增加明显,第1天灌水,灌水后土壤含水量达到18%时小麦穗部结实性状明显增加。低温处理后第4天之前灌水,且土壤含水量达到18%以上时小麦大蘖穗产量明显增加,第1天灌水且土壤含水量达到26%时小麦潜蘖成穗增加显著。试验中,灌水对小麦株成穗数影响较大,对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小。

用R语言计算冬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安全指数8-12

摘要:旨在提供'安全第一指数'(SFI)的便捷计算方法,完善冬小麦品质性状稳定性评价体系。使用R语言设计了一个计算SFI的程序(Safety),利用冬小麦面团稳定时间数据,介绍了使用方法,验证了可靠性。结果表明,Safety程序使用便捷、运行高效,计算结果与电子表格完全一致。仅需提供待分析的数据对象和可以接受的风险比率(α),Safety可以同时计算品种均值、置信区间、shukla方差、环境方差和SFI。因为Safety程序的方差分量估计方法为'方差分析法',所以方差分量的估计值可能出现负值。综上所述,SFI能够定量地描述品质性状稳定性和达标率,Safety程序将有助于SFI在冬小麦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领域中的推广。

雷蒙德氏棉SWEET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和进化分析13-21

摘要:为了探索SWEET基因家族在棉花中的分布和作用,基于二倍体D基因组雷蒙德氏棉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SWEET基因家族完成了全基因组水平的鉴定,并进行了系统发育、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和跨膜结构域分析。共获得31个雷蒙德氏棉SWEET基因,分散或成簇分布在11条染色体上,分为3个不同功能的亚家族;跨膜结构域预测显示大部分雷蒙德氏棉SWEET基因含7个跨膜结构域,少部分含6或7个跨膜结构域;基因结构分析显示除GrSWEET6、GrSWEET7、GrSWEET9、GrSWEET19含4个内含子外,其余27个SWEET基因均含有5个内含子。这些结果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WEET基因在棉花生长发育中功能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生物科学
新疆野扁桃自交不亲和花粉SFB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22-30

摘要:旨在克隆获得新疆野扁桃自交不亲和花粉SFB新基因,以新疆野扁桃花药为试材,应用分子同源克隆及RT-PCR等技术,并进一步采用在线软件分析SFB基因的蛋白质理化性质,实验成功克隆到了PtSFB5与PtSFB6 2个新SFB基因的cDNA全长,2个基因的cDNA全长分别为1124 bp和1072 bp,分别编码了374和348个氨基酸,2个基因都具有F-Box基因结构,属于F-Box基因家族,预测的相对分子量分别为30787.26和44037.74,等电点为5.93和5.43,均属于水溶性不稳定蛋白。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园艺·园林
不同经营模式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1-35

珙桐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进展36-42

摘要:珙桐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自然繁殖率极低,因此国内外尝试了各种人工繁殖技术,笔者将其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归纳,为未来珙桐人工繁殖在生产实际应用中提供一些参考。综述了种子繁殖、组织培养、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等国内外主要的珙桐人工繁殖技术,分析了各种技术在不同阶段的关键技术要点和较优方法。通过分析表明各种繁殖技术都有一定的不足之处,组织培养无论从育苗时间、育苗数量、育苗条件、育苗手段、育苗管理等方面都要优于其他繁殖方式。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元宝枫花中3种黄酮类成分的初步研究43-47

摘要:为研究元宝枫花中药用成分及含量的问题,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元宝枫不同单株花的槲皮素、山奈酚及异鼠李素3种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测试条件为Syncronisa Q-C18色谱柱,乙腈-0.2%磷酸(40:60)为流动相,流速0.9 mL/min,检测波长360 nm。结果显示槲皮素、山奈酚及异鼠李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96、0.229、1.207 mg/g,且株间差异明显。这意味着元宝枫花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并进行新产品开发的潜力。该方法简单、快速,可作为探究元宝枫花中黄酮类物质测定的方法,也为元宝枫花有效成分的检测和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新疆农业大学校园内常见绿化树种叶片生物量估算48-51

摘要:生物量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础,生物量的估算对深入研究人工林生态系统生产力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同时采用点数法和经验公式法对新疆农业大学校园内常见绿化树种的叶生物进行了估算,对比分析了2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得出白榆的叶生物量最大,圆冠榆最小,美国白蜡在两者之间。经验公式得出的叶生物量变异数小于标准枝点数法得出的叶生物量变异数,经验公式求算树种叶生物量可行。

4种植物根系活性保存方法及保存时间初探52-58

摘要:研究根系的材料力学特性时,根系一般处于离体状态,对于柠条、沙柳、沙棘、白沙蒿4种植物根系离体后的存活时间和存活状态的研究及保存方法的探讨目前还未见报道,所以确定植物根系材料力学特性研究的适宜保存时间及保存方法亟待解决。本研究采用TTC-脱氢酶还原法测定1~4 mm径级范围内的上述4种植物根系在4℃低温培养箱中保存0天、6天、13天、20天的根系活性值。结果表明:4℃低温培养箱更适合较长时间保存植物根系活性;4种植物的根系活性减小率均随保存时间的增加而快速增长,当保存6天时,4种植物的根系活性减小率达到10%~20%,当保存20天时,4种植物的根系活性减小率达到70%~90%;保存时间相同时,在1~4 mm根径范围内,4种植物基本均随根径的增加根系活性减小率变小,即细根的根系活性更易损失。

河套灌区加工型番茄春霜冻指标研究59-63

摘要:为了更好地开展加工型番茄春霜冻气象服务,本研究选用加工番茄‘里格尔87-5’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MSX-2F人工模拟霜箱系统模拟自然降温过程,通过测定幼苗的叶温,记录植株冻伤、冻死情况,结合荧光参数值,初步确定河套灌区番茄霜冻指标。结果表明:(1)番茄幼苗全部冻死的最低温度为≤-5℃;(2)番茄幼苗过冷却点的范围为-3.1~-5.0℃之间,结冰点的范围为-2.4~-4.9℃之间;(3)相对较小苗龄的番茄,抗寒能力更强;(4)番茄幼苗轻霜冻地表温度指标为-2℃,重霜冻地表温度指标为-4℃。

大棚内麻地膜覆盖栽培下辣椒的营养生长和产量研究64-69

摘要:为明确大棚内麻地膜覆盖对辣椒营养生长的影响,测量不同覆盖处理下辣椒主要营养生长时期的株高和分枝级数,开花初期的开花率,结果初期的结果率,结果期辣椒的总产量,拔棵期辣椒的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及养分积累。结果表明,白色麻地膜覆盖下辣椒的株高一直最高,除5月2日取样外,其余时期分枝级数也最多;白色麻地膜覆盖下辣椒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和养分积累最高;白色麻地膜覆盖辣椒开花率比无覆盖高53.34%,结果率同样为白色麻地膜覆盖最高;白色麻地膜覆盖产量比无覆盖高31.20%。研究表明,麻地膜覆盖促进辣椒营养生长,同时没有对生殖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可以增加辣椒产量。

中国黑茶的起源与加工工艺70-75

摘要:文章简述了四川黑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砖、云南普洱以及广西六堡等黑茶的历史起源以及文化内涵,指出品质、工艺的独特性以及地域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种类黑茶独特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了黑茶加工的基本工序及工艺,对比分析得出各地黑茶传统加工工艺的差异在于消费品质导向的不同以及精制过程中特色的紧压工序;结合品质调控以及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内在要求,提出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以及机械化采制将是今后黑茶加工工艺改进的发展方向。

空心莲子草水浸提液对3种暖季型草坪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76-80

摘要:为研究空心莲子草对草坪草的化感作用,以3种常见暖季型草坪草(细叶结缕草、地毯草和狗牙根)为试验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对不同浓度空心莲子草水浸提液对3种常见暖季型草坪草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空心莲子草全株水浸提液对细叶结缕草种子萌发的影响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抑制作用加强;对地毯草种子萌发,在0.125、0.25 g/mL浓度条件下具有促进作用,在0.0625、0.5 g/mL具有抑制作用;对狗牙根种子萌发影响表现出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的双重效应。表明空心莲子草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通过向周围环境释放化感物质影响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
基于生态文明的半干旱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81-87

摘要:土地资源面积的有限性,位置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造成了其供给稀缺性;而土地资源具有养育、支撑、资源和资产等功能,其需求旺盛;土地资源供给的稀缺性与社会需求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矛盾。笔者运用经济学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立足生态文明角度,从供求方面对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探讨,以山西省大同市为案例区。研究结果表明:(1)由耕地需求量、建设用地需求量和生态用地需求量构成的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总需求,2011—2015年大同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总需求分别为0.5309、0.5542、0.5770、0.5797和0.6030;其总体趋势增加;(2)由耕地支撑能力、建设用地支撑能力和生态支撑能力构成的土地综合承载力总供给,2011—2015年大同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总供给分别为1.423、1.466、2.104、1.531和1.509;(3)2011—2015年大同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处于超载,2013年超载最大,2015年超载最小,说明大同市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超载现象在改善。运用此方法进行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在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中更为科学和合理,使得人们更为关注生态文明,为建立社会、经济、生态和谐的人地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

猕猴桃园土壤养分环境状况的研究88-92

摘要:为研究引起猕猴桃黄化病的土壤养分环境因素,以黄化果树和正常果树根部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壤立体采样和t检验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化猕猴桃树下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为距离果树中心较近较浅的位置,有机质均比较远较深位置高,正常猕猴桃树下土壤有机质分布较均匀;正常猕猴桃园土壤有机质明显比黄化园含量高,达0.01极显著水平;黄化猕猴桃根部土壤中的速效钾都较正常高,达到极显著水平,钾可能拮抗猕猴桃对铁的吸收,诱导猕猴桃黄化;其他养分和因素如碱解氮、速效磷、pH值在两者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0.05显著水平。土壤各因素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是影响黄化的主要成分,三者的累积百分数为90.89%,其中以土壤有机质影响最大,占52.96%,因此,增加土壤有机质,大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是防治猕猴桃黄化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基于气象适宜度指数的若尔盖湿地天然牧草产量估算模型93-98

摘要:气象条件极大地制约着若尔盖湿地天然牧草的生长状况,为了从气候条件适宜角度评估牧草长势年景的优劣,利用若尔盖湿地天然草场牧草1983—2013年近31年(2002年缺测)牧草产量观测资料,得到能够反映光、温、水对牧草生长影响程度的气象适宜度指数,分析了若尔盖湿地天然牧草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了5月、6月和7月牧草产量气象适宜度线性和生长曲线估算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牧草产量气象适宜度估算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牧草产量的演变趋势;各月气象适宜度产量线性模型的精度普遍高于生长曲线模型;与干重模型相比,鲜重模型精度较差。受牧草产量观测资料精度的限制,6、7月牧草产量估算模型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典型气象灾害对河西东部日光温棚影响的风险评价99-104

邯郸冬小麦干热风发生规律及风险预报105-109

摘要:干热风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农业气象灾害,对其研究意义重大。笔者利用邯郸气象资料和小麦产量数据,采用趋势预测和统计方法,对干热风发生规律及其风险预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邯郸轻度干热风一年两遇,重度干热风一年一遇,西部山区和平原北部是轻度干热风灾害的高风险区,平原东部和中部是重度干热风灾害的高风险区;通过相对气象产量百分率与气温、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进行干热风风险预报因子的初选,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干热风风险预报方程。风速和最高气温是影响邯郸冬小麦生长后期的关键因子,可以进行邯郸干热风灾害风险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