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11-1984/S 国内刊号
  • 1000-6850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学通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学·农业基础科学
盐胁迫对冬小麦花后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1-6

摘要:探究小麦花后遭遇盐胁迫下,小麦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本试验以‘青麦6号’、‘济麦22’为材料,以普通土壤为对照,设置2‰、4‰2个NaCl浓度盐胁迫梯度。利用土壤水分用时域水分测定仪(TDR)严格控制0~40 cm土层灌水量,获取冬小麦花后0、7、14、21、28天的小麦旗叶,测定旗叶中超氧化物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及胁迫时间的增加,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同程度的减小;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不同程度地升高。‘青麦6号’具有较好的抗盐性,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小麦耐盐性呈正相关关系,SOD、POD、MDA能够作为作物抗逆性的衡量标准。

鲁东地区冬小麦水肥高效利用综合技术研究7-11

摘要:为了明确鲁东地区节水生产灌溉制度和节水晚播条件下的高产适宜用氮量,本试验在大田条件下采用5因素4水平正交优化设计研究了品种、灌水模式、播期、播量、氮肥用量对不同冬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播期、播量3个因素对小麦籽粒产量影响较明显,灌水模式及氮肥用量影响次之。‘烟0428’产量最高,达9324.3 kg/hm~2;其次为‘烟农21’,籽粒产量高达9142.8 kg/hm~2,表明‘烟0428’和‘烟农21’为抗旱节水节肥品种。灌3水处理(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和灌1水处理(拨节水)产量较高,差异不显著,说明适合鲁东地区节水生产的最优灌溉制度是灌1水即拔节水。播量与播期有机结合,适应鲁东地区气候变化和节水需要的晚播适期范围为10月6—8日,适宜播量范围为127.5~165 kg/hm~2。

高产夏玉米‘浚单29’产量性能分析及增产途径研究12-17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栽培技术对高产夏玉米‘浚单29’产量性能的调控效应,进一步挖掘‘浚单29’高产潜力的技术途径,以‘浚单29’为试验材料,于2013—2015年连续3年在河南鹤壁设置种植密度与不同生产水平的田间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生长期间光照及气温对‘浚单29’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苗期低温寡照导致‘浚单29’生育期的延长;散粉期高温或阴雨影响着授粉,灌浆期高温少雨或低温阴雨均导致玉米千粒重下降,最终导致产量的下降。随密度增加,‘浚单29’产量、叶面积指数、实收穗数均增加,穗粒数、千粒重降低。适当增加‘浚单29’种植密度可增加叶面积指数、生育天数及穗粒数,有利于产量的提高。试验表明,‘浚单29’生育期天数为108天、有效穗数71000株/hm~2、单穗粒数为580粒、千粒重为297 g,可以实现12000 kg/hm~2以上产量水平。

甘肃省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增产效果评价──以环县玉米为例18-21

摘要:选取玉米为研究对象,以甘肃省典型的干旱区环县为研究区域并划定评价单元,以覆膜和不覆膜为对比,采用玉米适宜性指数法,通过确定玉米适宜性评价层次模型和评价指标及其隶属度,评价玉米种植适宜区。结果可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较传统露地种植有效保持了土壤墒情和养分,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和有效积温,大幅增加了玉米高度适宜性种植区域,增产效果明显,较常规露地种植高度适宜区面积增加了51368.57 hm~2,增加了25.81%。适宜区面积减少了21566.2 hm~2,减少10.82%;勉强适宜区面积减少了16975.1 hm~2,减少8.53%;不适宜区面积减少了12827.2 hm~2,减少6.45%。

甜菜萌发—幼苗期不同阶段耐盐能力的研究22-28

摘要:为明确甜菜萌发—幼苗期不同生长阶段的耐盐能力,采用室内水培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NaCl下,甜菜种子的发芽率、子叶期和第3对真叶期甜菜幼苗生长和一些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萌发期进行NaCl胁迫,低、高浓度处理(140、280 mmol/L)甜菜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75%、22%;随着NaCl浓度提高,甜菜种子发芽时间逐渐延长,发芽率显著降低。子叶期和3对真叶期幼苗均未由于胁迫致死,子叶期幼苗根系、叶片、叶柄以及整株生物量,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都较对照明显降低,子叶期细胞膜的伤害率增大;3对真叶期幼苗只在高浓度NaCl处理下生物量、叶面积有所降低。因此,在萌发期进行NaCl胁迫,甜菜生长受到胁迫影响最大,子叶期胁迫影响次之,3对真叶期胁迫影响最小。

重金属镉对甜菜中几种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特点29-33

摘要:以甜菜作为供试材料,在营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Cd~(2+),研究重金属镉对甜菜微量元素营养吸收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镉污染对甜菜生长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为甜菜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Cd~(2+)浓度增加,甜菜幼苗逐渐褪绿变黄,幼苗干鲜重降低;(2)镉胁迫后甜菜幼苗吸收Cd~(2+)浓度呈增加趋势;(3)在营养液中添加Cd~(2+),致使根、茎、叶中的硼、铜、锌、铁、锰、钼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其含量有的增加、有的减少。在营养液中由于镉元素的存在,影响甜菜的营养吸收,破坏了营养平衡致使甜菜生长发生改变,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随着营养液中Cd~(2+)浓度增加,甜菜幼苗受到危害变重,镉影响明显。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生物科学
植物SWEET基因家族的相关研究进展34-39

摘要:为了深入研究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糖转运蛋白SWEET基因家族在植物中的作用,本研究介绍了植物SWEET基因家族的发现,归纳总结了SWEET基因的蛋白质结构、进化分析结果和在植物中的生理功能。指出SWEET转运蛋白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理功能,在植物生长发育及代谢活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为后续在植物中研究SWEET基因家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2候选基因多位点编辑载体的构建40-45

摘要:Pita2是定位于水稻第12号染色体着丝粒区域的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前期研究中通过精细定位得到了5个候选基因,其功能及作用原理还不清楚。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Pita2候选基因的多位点编辑载体。首先在候选基因外显子区域找到2个含有PAM序列的特异性靶位点序列,并构建候选基因入门载体SK-gRNA,然后利用同尾酶将SK-gRNA重组载体上的目的片段gRNA酶切,采用一步法将2个gRNA连接到双元表达载体p C1300-Cas9。质粒PCR鉴定以及测序的结果表明,以上5个多位点编辑载体构建成功。后期通过遗传转化并鉴定候选基因表达量与抗病性之间的关系,为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2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园艺·园林
烟草锌素营养研究进展46-51

摘要:锌是烟草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对烟草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微量营养元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烤烟锌素营养的研究增加。文章综述了烟叶锌含量与土壤锌含量的关系、锌在烟叶中的累积与分布特征、锌对烟草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锌与烟草的抗病毒特性以及锌与其他营养元素之间的互作关系,并提出了今后国内烟草锌素营养的研究前景,以期为提高烤烟烟叶品质及合理施用锌肥提供可行性依据。

不同保鲜处理对甜瓜采后贮藏性状的影响52-56

摘要:为探究不同保鲜处理类型对甜瓜采后的影响,以新疆精品甜瓜‘西州密25号’为试材,研究室温条件下保鲜剂(1-MCP)、杀菌剂以及杀菌剂复合1-MCP等3种不同处理方式对甜瓜采后贮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常温贮藏过程中,1-MCP处理对延缓果实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保持果品水分含量,并保持果皮颜色等方面效果显著。杀菌剂则对腐烂率降低效果更显著。复合保鲜处理能够有效发挥两者优势,对生理失调和病害衰老引起的采后问题有良好抑制效果。综合来看,常温条件下复合保鲜处理的贮藏效果最佳,能够有效保持甜瓜品质,降低果实腐烂率。

苹果矮砧育种国内研究进展57-64

摘要:为促进国内苹果矮化砧木选育工作的发展,从矮生种质资源、矮砧选育成效、矮生实生苗预选指标、矮砧育种存在问题等方面对国内苹果矮砧育种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中国苹果矮砧育种目前仍以杂交育种、株系选育、实生选种为主,选出了SH系、Y系、‘GM256’等生产上表现较好的品系;在基因工程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做了探索性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筛选出了材皮率、枝条电阻值、POD酶、内源激素等多种可以应用于杂交实生苗早期预选指标,但任何一个单一指标都不能很好地预测后代矮化性能,要多指标并用方可提高预选的准确率。分析了国内目前苹果矮砧选育中存在砧木育种体系不健全、现代育种技术滞后、育种力量薄弱等问题,并对育种前景进行了展望。

智能温室中不同基质配方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65-69

摘要:为提高草莓单产低问题,以具有代表性的草莓品种‘丰香’作为研究对象,在相同营养液中,研究草莓在7种不同基质配方处理下的生长和结果情况,旨在为草莓栽培寻找出一种最佳的基质配方。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草莓营养生长时期的各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对差异显著的作进一步多重比较。结果表明:(1)菇渣+珍珠岩+蛭石(C_3)产量最高(781.56 g/株),其次为菇渣+蛭石C_2(745.61 g/株),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C_3平均单果最大19.21 g优于对照处理(草炭+蛭石),二者之间差异显著。(2)C_3风味最好,糖酸比为13.69,其次是C_2,优于对照。综上,C_3优于其他基质,且可以利用工业上的废料,在生产上具有长远的应用价值。

不同草莓品种在广西设施栽培中的品比试验70-73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中国南方设施栽培、观光采摘且品质优良、高产的草莓品种,对引进的7个草莓新品种的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等进行综合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京桃香’、‘京泉香’、‘太空2008’这3个草莓品种表现性状好、品质优,适合南方设施栽培,可进一步扩大示范,其他品种表现相对较差,有待于进一步种植观察。

长江下游江段石油烃污染的风险评估74-79

摘要:为了对长江下游江段石油烃污染进行风险评估,笔者从长江下游江段5个采样点采集的15个水样和25个鱼样的检测数据表明,水体石油烃暴露水平范围是0.02~0.21 mg/L,平均值是0.08 mg/L。基于物种敏感度曲线分布方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的风险评估显示,5%的鱼类受到急性毒性影响的几率是0.72%,风险较低。捕获的鱼类内石油烃呈现不同程度的残留,范围是ND-30.07 mg/kg,均值为9.09 mg/kg。鱼体中石油烃残留量大部分没有超标,餐条的超标率为67%,食用长江下游江段捕获鱼类对人体健康风险较小。本研究风险评估可为保护长江渔业资源生态及水产品质量安全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超富集植物体降解菌枯草芽孢杆菌BS-C3产纤维素酶条件研究80-85

摘要:旨在通过研究一株能够降解超富集植物的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BS-C3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条件,为其降解超富集植物体提供一定参考。通过设置不同碳源、氮源、接种量、培养温度、装液量、培养基初始pH和培养时间等生长条件,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菌株BS-C3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是:以1%的CMC-Na为碳源,1%的蛋白胨和1%的酵母粉为氮源,接种量为3%,培养温度为37℃,装液量为70 mL,初始p H为8,其滤纸酶活FPA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分别在第4天和第5天时达到最大值223.74 U/mL和257.67 U/mL。该试验获得了菌株BS-C3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对生物体影响的研究进展86-92

摘要:重金属污染是当今社会世界性的环境生态问题。由于人类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剧、工业生产中"三废"的不合理排放以及现代农业中各种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剧增,污染问题严重,其中尤以重金属镉、汞、铅等在生物体内的富集与抗生性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笔者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对生物体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土壤重金属综合治理与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粤北矿区污染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研究93-100

摘要:为了了解调查区域的土壤污染现状和为粤北矿区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网格法进行布点采样,采集了144个表层土壤样,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相关性等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Cd、Zn、Ni、Pb超标率分别达100%、96.53%、6.25%、3.00%;土壤重金属Cd、Zn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3.59、1.90,表明地块已受到这2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严重,Pb、Ni、Cu的Pi均小于0.7,属于安全范围。其中,土壤中Pb(0.9851)、Zn(0.9197)、Cd(0.8994)有效态含量与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强相关水平,表明其在土壤中极易发生迁移,潜在的生态污染风险较大;Cu、Ni有效态含量与全量的相关性也达强相关水平,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也不可忽视。

海南岛日最低、最高气温空间插值研究101-109

摘要:为探索适用于海南岛日最低、最高气温空间插值的方法,研究以经度、纬度、海拔、坡度、坡向、海陆距离、NDVI等为环境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K)、多元线性回归克里格(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Kiging,MLRK)和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Kriging,GWRK)等4种方法对海南岛2016年1月1日—6月30日的日最低、最高气温进行了插值。结果表明:4种方法对日最低气温插值的总的平均绝对误差:MLR〉GWR〉GWRK〉MLRK,但GWR、GWRK、MLRK对日最低气温插值的总的平均绝对误差十分接近,对日最高气温有相同的规律。MLRK对日最低、最高气温的总体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50℃和0.73℃。GWRK、MLRK对逐日最低气温插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也十分接近,对日最高气温也有相同的规律。无论是对日最低气温还是对日最高气温,MLRK、GWRK插值空间分布的主要差异均在站点稀疏的山区。因此,在海南岛,宜采用多元回归克里格(MLRK)对日最低、最高气温进行空间插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