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11-1984/S 国内刊号
  • 1000-6850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学通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8期杂志 文档列表

APSIM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1-6

摘要:作物模型可以在已有研究资料基础上对在多种模拟条件下的作物生长情况进行模拟,预测未知风险,优化农业资源管理措施,为农业生产的管理经营提供科学指导。APSIM模型就是作物模型的典型代表。为了研究APSIM模型的结构特征和它在中国的应用现状,本文首先阐述了APSIM模型的发展历史、运行框架、模块结构组成,其次归纳总结了APSIM模型在中国气候变化评估和农田管理方面的应用以及在中国各个气候区域的应用,最后指出了APSIM模型在中国应用时所出现的问题,并为APSIM模型的应用提出了与RS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等一些意见。

中国农学通报稿约3-

补灌对旱地高产小麦生育后期碳代谢及产量的影响7-12

摘要:为探讨旱地高产麦田的高产潜力,在莱阳市冯格庄的旱地高产麦田研究了补充灌水对旱地小麦生育后期碳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灌对旱地小麦旗叶碳代谢指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随着补灌次数的增加,叶片和茎部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单峰曲线变化。W4由于继续补灌导致灌浆前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低。W2处理籽粒灌浆期间,营养器官糖含量供应稳定,为籽粒淀粉积累提供足量的合成底物。在W2水平下,旗叶的磷酸蔗糖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达到最高。表明通过一定农艺措施改造的旱地高产麦田有较强的蓄水保墒能力,一定程度上达到“旱地不旱”。

不同品种马铃薯对谷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研究13-20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马铃薯浸提液对后茬谷子的化感作用,筛选适宜谷子生长的前茬马铃薯品种,分别以7个马铃薯品种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为材料,制备不同浓度的马铃薯浸提液,并用浸提液处理谷子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结果表明,所有浸提液处理均明显抑制谷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抑制作用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各种浸提液处理的根长和活力指数均小于对照值,随处理浓度增加,根长和活力指数呈下降趋势;低浓度浸提液处理促进谷子苗高、鲜重,而高浓度浸提液处理则起抑制作用。不同品种马铃薯的化感作用存在差异。马铃薯对后茬谷子存在化感作用,‘兴佳2号’、‘费乌瑞它’、‘中薯5号’对谷子的化感作用影响最小。

优质高产耐盐抗旱杂交棉‘衡优12’的选育研究21-24

摘要:耐盐抗旱、高产优质、抗病虫是当前棉花生产形势下对棉花品种提出的新要求。‘衡优12’是以具有陆地棉、海岛棉和野生棉遗传基础的高代材料‘JD28’作为母本,转Bt基因棉花品种‘GK55’为父本,依据亲本性状互补原理配置杂交组合,采用病害、虫害和盐旱逆境同步胁迫法,杂交选育而成的强优势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该品种具有抗病虫性好、丰产稳产、品质优异、抗旱耐盐性强等诸多优异性状,适宜在冀中南及黄河流域同类生态春播棉区推广种植,2015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15005号)。

滴灌条件下苜蓿刈割适期的研究25-28

蒜茬花生不同田间配置方式及密度研究29-34

摘要:为探讨蒜茬花生高产栽培种植模式,2014—2015年在聊城农科院科技示范园对其田间配置方式及种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田间配置方式(垄上小行距)为主处理,设A1(25 cm)、A2(35 cm)、A3(45 cm);密度为副处理,设单粒精播B1(18万株/hm~2)、B2(21万株/hm~2)、B3(24万株/hm~2)、B4(27万株/hm~2)、双粒穴播B5(13.5万株/hm~2)5个密度水平,研究田间配置方式和种植密度对花生生育性状、产量性状、干物质积累及田间群体透光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主处理垄上小行距A1(25 cm)、A2(35 cm)对花生群体透光率、单株结果数、饱果数和荚果干重的有利影响显著高于A3(45 cm),其他性状主处理间差异不大;密度对群体透光率、植株干重、产量性状影响较大,结果显示花生饱果期副处理B2(21万株/hm~2)、B3(24万株/hm~2)、B5(13.5万株/hm~2)群体透光率较低,即群体光截获率较高,更有利于光能利用率的提高。产量结果以A1B3最高,与A1B2、A2B2、A2B3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其余主副处理协作均差异显著。

黄瓜种质资源形态学标记和SRA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35-41

摘要:旨在探索黄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今后黄瓜选育优良品种提供可靠依据。以48份黄瓜种质资源为材料,用DPS软件对各品种的13个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果实性状等形态学标记聚类分析得出,在阈值75.0处,可以将48份黄瓜种质资源分成5大类群。利用UPGMA法对SRAP分子标记结果聚类分析发现,黄瓜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2~0.93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4处,可以将其分成5大类群,形态学标记和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可见,SRAP分子标记较形态学标记能更好地分析品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对黄瓜遗传多样性研究更具指导意义。

甘蓝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及再生植株倍性的鉴定42-48

摘要:甘蓝通过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诱导获得的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的倍性进行有效的鉴定是将其进一步应用于优良品种选育的基础。本研究利用3种基因型的甘蓝材料(PMQM、QMF、RMQM)培育再生植株,优化甘蓝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体系,并通过形态学鉴定法、根尖染色体计数法、流式细胞仪鉴定法对组培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在0.4 mg/L ZT的分化培养基中,3种基因型材料的愈伤组织分化率明显高于1.0 mg/L 6-BA培养基中的组培苗,其中基因型RMQM的分化效果最好;最终确定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MS+0.4 mg/L ZT+2.0 mg/L 2,4-D+0.1 mg/L NAA,且通过3种鉴定方法,得出再生植株倍性:单倍体3.4%,双倍体49.8%,四倍体15.9%,嵌合体35.3%。

菜薹硝酸盐积累与品种、营养品质之间的关系49-55

摘要:为获得3种不同颜色菜薹的硝酸盐积累和营养品质间的关系,以绿菜薹(菜心)、白菜薹和红菜薹为试验材料,采用水肥一体化种植和对菜薹的营养品质测定相关方法对不同颜色菜薹的硝酸盐积累与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等营养品质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白和红菜薹不同品种间硝酸盐含量差异显著。硝酸盐聚类分析将44个菜薹品种划分为硝酸盐含量高和低的2个类群:硝酸盐含量高的类群(33个品种)中包括绿菜薹33个品种中的31个品种和白菜薹5个品种中的2个品种;硝酸盐含量低的类群(11个品种)包含2个绿菜薹品种和3个白菜薹品种,另6个红菜薹品种均属于硝酸盐含量低品种。菜薹硝酸盐积累与其营养指标密切相关,根据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指标(包括维生素C、还原糖、可溶性固体物质和蛋白质含量)的聚类分析结果分为3类:第1类包含32个绿菜薹品种和2个白菜薹品种,为高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指数低的品种;第2类包含6个红菜薹品种和2个白菜薹品种,为低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较高的品种;第3类包含1个绿菜薹和1个白菜薹品种,硝酸盐含量低且营养品质佳的品种。PCA分析表明,硝酸盐积累与各营养指标存在差异,且相关性分析也证实硝酸盐与营养指标存在显著相关。菜薹硝酸盐与营养品质分类和相关性分析为筛选和选育低硝酸盐高品质品种奠定基础。

不同水分条件与重金属复合处理对铺地黍生长的影响56-60

TOPSIS法综合评价宁夏中部干旱带五种风蚀环境抗风蚀性能61-64

摘要: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壤风蚀严重、沙尘暴频发等生态问题,分别选择典型压砂农田、沙质旱作传统翻耕农田、人工灌木林地、封育草场和流动沙地5种风蚀环境为研究对象,利用TOPSIS法综合评价不同风蚀环境抗风蚀性能。结果表明:灌木林地的抗风蚀性能最强,其Ci值为0.674257,其次为压砂农田、封育草场;抗风蚀性能最弱的是翻耕农田、流动沙地,Ci值分别为0.087007和0.003552。可见翻耕农田和流动沙地是当地主要沙尘来源。

成都平原边缘洪雅县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变与景观格局65-70

灌溉方式对土壤水盐运移及油葵产量的影响71-75

摘要:为了解不同灌水覆膜方式对盐碱土壤水分、盐分迁移过程及其对油葵产量的影响,提出基于油葵产量最大化的水盐调控技术体系与精量灌溉技术。试验设计为二因素,因素一为灌水方式:滴灌、漫灌;因素二为覆盖方式:不覆膜、覆膜。结果表明:处理滴灌+覆膜的土壤全盐处于低位变化之中,p H、土壤含水量向油葵生长有利的方向发展,各处理油葵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滴灌+覆膜)>(漫灌+覆膜)>(漫灌+不覆膜)>(滴灌+不覆膜),其中滴灌+覆膜处理产量比漫灌+不覆膜增产8.8%。结论:采用滴灌+覆膜种植油葵能降低土壤蒸发量,有效控制地表返盐,抑制盐分表聚,能为油葵根系生长提供低盐环境,提高油葵产量。

油渣和生物炭对核桃生产园土壤肥力的影响76-80

摘要:研究油渣和生物炭对土壤养分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新疆乌什县核桃(Juglans regia)生产园土壤肥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在田间常规NPK施肥的基础上,增施油渣(27.3、54.6、81.9 kg/株)和生物炭(168.2、336.4、504.6 kg/株),通过对土壤中养分含量进行分析,探讨油渣和生物炭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并利用乌什县核桃生产园土壤肥力指数(SFI)评价模型评价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油渣和生物炭的不同施肥处理能不同程度的提高核桃生产园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含量,其中油渣提升效果更为显著;油渣的不同施肥处理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Ca、Fe、Mn和Zn的含量,降低土壤Mg和Cu的含量,生物炭的不同施肥处理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Ca、Mg的含量,降低土壤Mn和Cu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施用油渣和生物炭均能提高土壤肥力,在油渣的不同施肥处理中,施肥量为54.6 kg/株时土壤肥力指数最高,在生物炭的不同施肥处理中,施肥量为168.2 kg/株时土壤肥力指数最高,油渣和生物炭施用过量均会降低土壤肥力指数。因此,本试验得出对核桃生产园土壤肥力提升的最佳施肥量为:油渣54.6 kg/株或生物炭168.2 kg/株。

2014年夏玉米乳熟期渍涝过程的环流特征及预报因子分析81-87

摘要:为了更好地理解夏玉米乳熟期灾害性渍涝过程的天气学成因,更好地服务于河南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利用美国NCEP/NCAR的2.5°×2.5°再分析日平均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对河南省一次高影响、长时间的渍涝过程的环流背景、气象要素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渍涝过程有显著的环流特征,即对流层中高层稳定维持着乌拉尔山及鄂霍次克海的异常高脊和巴尔喀什湖以北及日本上空的异常低槽;出现并维持200 h Pa高空急流;持续偏东偏北的南亚高压和持续偏西的副热带高压;(2)渍涝过程中边界层内维持偏东风,偏东风的开始和结束与降水起始时间相对应;偏东风的增强和东风异常配合西南风异常暖湿往往对应连阴雨过程中降水量级的明显增大;(3)500 h Pa平均高度场和高度距平场沿50°E的纬度-时间剖面(简称55图)在中期时段内能较好地预报连阴雨过程的开始和大致维持时间。

重庆北碚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88-93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重庆北碚地区大气污染物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进而为改善北碚大气污染状况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重庆北碚地区2009—2014年空气质量数据及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综合采用线性回归、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北碚地区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以及大气污染物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北碚地区PM10浓度平均值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呈上升趋势;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月变化特征呈“V”型,7月最低,12月最高;北碚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浓度主要随温度、风速、降水的增加而减小,静风时PM10浓度更容易出现较大值。北碚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在冬季最高,与北碚地区冬季所处的大气环流形势密切相关。

2016年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诊断分析94-102

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ECP/NCAR 1°×1°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资料,应用天气学和动力气象学分析诊断方法,对2016年1月21—24日山西寒潮、大风和降雪过程的影响系统配置、冷空气移动路径和高低空环流形势演变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对大风和降雪主要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过程属于“横槽型”,500 h Pa上贝加尔湖东部的冷涡引导冷空气,沿西北偏西路径进入山西,以及地面冷高压南下是寒潮爆发的原因。850 h Pa存在强盛的冷平流,是产生寒潮天气的主要原因。但由于冷空气移动路径偏西,冷高压主体偏北,造成本次降温幅度只有个别站点突破历史极值。水汽条件较差,所以降水过程较弱;地面正负3 h变压差达10 h Pa,利于产生变压风,造成大风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