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11-1984/S 国内刊号
  • 1000-6850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学通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学·农业基础科学
不同促芽肥施用量对再生稻生长及效益的影响1-6

摘要:以籼稻‘两优6326’、‘岳优9113’、‘黄华占’为试验材料,在头季稻齐穗后15天进行促芽肥的不同施N量处理,探明促芽肥与再生稻的再生力、产量和综合效益的关系,为豫南稻区再生稻科学高效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促芽肥施N量对头季稻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对再生稻产量存在显著的差异,二者呈抛物线型相关,且影响再生稻产量因素以再生穗数量为主;当促芽肥施尿素量为345.00 kg/hm^2时,‘两优6326’和‘岳优9113’再生稻产量及综合效益最高,促芽肥施尿素量为390.00 kg/hm^2时,‘黄华占’的再生稻产量及综合效益最高。

苏打盐碱水田不同肥水耦合模式对‘吉粳51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7-11

摘要:为优化适合盐碱水田水稻种植的高效栽培模式,提升水稻产量,促进经济效益。以‘吉粳511’为试验材料,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研究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量增加,株高逐渐增加,株高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794*。(2)施氮量对产量、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大,对每穗实粒数和总粒数影响较小。灌水量对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大,对产量、每穗实粒数和总粒数影响较小。(3)产量与有效穗数(X1)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647*,与每穗实粒数,总粒数呈正相关,但并不显著。种子产量回归方程为Y=922.475+350.159X1。(4)当施氮量为N2条件,灌水方式为传统灌溉时,产量达到最高,分别比间歇灌溉高3.3%,控制灌溉高6.7%。通过本试验可以看出有效穗数,总粒数和结实率受氮肥梯度影响较大,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子。

盐碱土石膏与有机物料组合对作物产量与籽粒养分含量的影响12-17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改良物料(脱硫石膏、草碳、腐殖酸)单一施用与不同配比在盐碱土壤上对作物产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短期改良效果,于2014—2015年在山东乐陵地区进行了8处理3重复的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第一季小麦相比未改良处理,脱硫石膏、有机物料单一施用及不同配比均没有显著增加小麦产量。玉米季时,脱硫石膏与腐殖酸单一施用与其1:2组合与未改良处理在玉米产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脱硫石膏与腐殖酸1:1组合实现玉米增产40%。改良物料1:1组合措施显著提高了玉米籽粒的氮与钾浓度,同时降低土壤pH 0.5个单位。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交换性钠的含量显著降低,维持了土壤溶液中钾钠比的平衡。因此,盐碱土短期的改良过程中,脱硫石膏与腐殖酸1:1组合施用,对于改良土壤盐碱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不同高粱品种应对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产量表现18-23

摘要:为探明碱胁迫对高粱不同品种生理生化及产量的影响,笔者运用以品种为主区,碱浓度为副区的裂区设计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胁迫提高了高粱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及游离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在碱浓度2-40 mmol/L范围内,随着碱胁迫浓度的增加SOD、POD、Pro及MDA都在增加;随生育期的推进,SOD、POD、MDA增加,而Pro则降低,但‘纽S×7’品种增加的幅度不明显,而‘13H2842’品种增加的幅度较明显;不同品种的光合速率均随着碱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导致产量构成因素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最终形成了不同的产量。所以,在盐碱地上种植高粱,应选择对碱不敏感的品种,这样才有利于稳产和高产。

“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24-29

摘要:为提高高粱在"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温光资源条件下的种植效益,以‘泸糯12号’为研究材料,通过优化播期、促芽肥等关键技术研制"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再与传统技术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是2月底至3月5日前播种,种植密度101055株/hm~2,头季高粱收获前10天及时施纯氮150 kg/hm~2,留桩高度控制在近地面第1节位,每窝保留再生苗2~3苗。应用"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后两季高粱产量和效益,较传统高粱种植技术分别增长120.3%、84.3%,增产增效效果显著。因此,"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适宜区域大面积推广。

食用豆类抗性育种研究进展30-35

摘要:笔者从食用豆抗性种质资源的筛选与鉴定、抗性机制、抗性遗传规律研究及基因标记3个方面对食用豆抗性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回顾并总结了前人在食用豆抗性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重点阐述了抗性相关基因(Br)的研究动态,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抗性相关基因(Br)的定位及功能验证方面,并就目前所遇到的困难进行了讨论与分析,探讨了抗豆象育种的重要性,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规划。以期对促进国内食用豆抗性育种研究有所裨益。

高蛋白高花色苷甘薯新品种‘榕紫薯1号’创制及评价36-42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放任授粉集团杂交技术克服甘薯亲本杂交障碍、扩大自然选择范围的可行性,为快速育成超亲品系提供借鉴。以高蛋白甘薯品种‘Tis5125’为母本,以遗传背景差异大的28个品种(系)为父本经放任授粉集团杂交育成高蛋白高花色苷甘薯新品种‘榕紫薯1号’。对‘榕紫薯1号’的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性、生产力、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榕紫薯1号’萌芽性好,全生育期生长势稳定。2011—2012年福建省甘薯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产量31.1739 t/hm~2;平均干物率29.35%,比对照‘金山57’高4.36个百分点;平均出粉率19.18%,比‘金山57’高3.80个百分点;食味评分81.4分,比‘金山57’高1.4分;外观评分81.2分,比‘金山57’高1.2分;鲜薯花色苷含量47.39μg/g.FW,干基粗蛋白含量7.5%;中抗蔓割病,耐贮性好。该品种于2014年通过福建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薯2014003),适合在薯瘟病较轻的平原及山地丘陵作为鲜食薯或特用淀粉加工品种栽培。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
污灌区盐渍化土壤重金属Cd的形态分析及其影响因素43-47

摘要:以受盐渍化及重金属Cd污染的天津污灌区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盐渍化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盐分种类主要为NaCl和Na2SO4,盐度7个[添加质量分数依次为0%(CK)、0.2%、0.4%、0.6%、1%、2%和5%],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测定土壤前3种重金属的形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得出重金属的形态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添加NaCl盐度条件下,土壤中Cd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铁锰氧化态,可交换态含量与盐度、重金属总量、pH值和有机质均呈显著相关。在添加Na2SO4盐度条件下,土壤中Cd铁锰氧化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与pH值和有机质均呈极显著相关,铁锰氧化态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盐度与Cd各形态也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在添加NaCl盐度条件下,pH值对可交换态含量有重要影响;有机质对碳酸盐结合态含量有重要影响;Cd含量对铁锰氧化态含量有重要影响。在添加Na2SO4盐度条件下,有机质对可交换态含量有重要影响;pH值、有机质对碳酸盐结合态含量有重要影响;CEC对铁锰氧化态含量有重要影响。得出的Cd形态分布规律以及土壤各理化性质对Cd形态含量的影响分析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防治和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不同林龄柠条锦鸡儿土壤有效磷的变化48-51

摘要:研究柠条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林地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效磷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性质及地区植被建设提供依据。笔者通过野外调查和数据处理,对赤峰市敖汉旗风沙土区不同林龄(5、11、17、23、29年)柠条锦鸡儿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效磷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相同林龄不同立地条件的土壤有效磷含量随土层厚度的增加呈现减小的趋势;相同林龄不同立地条件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大小表现为丘间低地〉阴坡〉阳坡;相同立地条件不同林龄的土壤有效磷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柠条锦鸡儿的种植有利于土壤性质向良性方向发展。

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植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碳氮比的影响52-57

摘要:旨在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生物质炭对植烟土壤改良及对提高烟叶品质的影响。以牡丹江地区暗棕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不同梯度水平的试验,测定了生物质炭施加到植烟土壤3个关键时期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C/N。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生物质炭和氮肥配施在烟株生长的3个关键期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最大提高幅度分别为63.25%、58.00%、69.81%,3个时期最大土壤微生物量氮分别是对照的2.29倍、2.79倍、2.01倍。生物质炭和氮肥配施土壤微生物C/N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个时期降低幅度分别为24.06%-28.90%、29.37%-43.47%、20.64%-34.44%,其中1200 kg/hm^2生物质炭和5.5 kg/hm^2氮肥配施对土壤碳氮比降低效果比较明显。由此可知,通过生物质炭和氮肥配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植烟土壤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及土壤中氮素生物活性。

攀枝花烟区不同类型土壤主要肥力特征分析58-62

摘要:为了给攀枝花烟区不同类型植烟土壤的施肥提供技术参考,对不同类型土壤的主要肥力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供试6类主要植烟土壤中:(1)61.86%紫色土的pH最适宜烤烟生长,然后依次是黄棕壤、红壤、赤红壤、水稻土和石灰岩土;(2)有机质含量大于15 g/kg的比例以黄棕壤最高(73.4%),其次是水稻土、紫色土、红壤、石灰岩土、赤红壤;(3)碱解氮含量均都大于100 mg/kg,以水稻土的平均含量123 mg/kg最高,赤红壤的平均含量106 mg/kg最低,较低的是平均含量为117 mg/kg的紫色土;(4)有效磷平均含量都在15~20 mg/kg之间,属于中等,但含量变异较大;(5)速效钾平均含量都在100 mg/kg以上,但小于150 mg/kg的比例都超过了50%,即一半土壤缺钾。

1961—2012年西北干旱区极端温度事件季节性时空分析63-73

摘要:利用西北干旱区83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逐日最低(高)气温资料,对其极端温度事件季节性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与预测,以期更好地为其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服务。结果表明:(1)时间趋势上,日极端低(高)温均值呈上升趋势,尤其是1981年后升幅明显增加,冬秋季升温最显著;日极端低(高)温极低(高)值有增多趋势,其中暖昼(夜)日数有增加趋势,夜(昼)指数变化最快的季节为夏秋季;1979—1986年,上述指数变化趋势发生突变(冬季先开始);除夏季日极端低温极低值外,其他指数在2013—2020年季节变化与1961—2012年的增减趋势一致;(2)空间分布上,暖昼(夜)日数最大值、冷昼(夜)日数最小值均在北疆分区,而内蒙—宁夏分区的增减速率变化最快;2013—2020年,新疆全境春季冷昼、冷夜日数急剧减少,内蒙—宁夏分区、南疆分区夏季日最低(高)气温极值急剧降低(上升)。

1965—2015年庆阳塬区气温和降水极端事件分析74-81

摘要:为了研究庆阳塬区气温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的特点及规律,提供防灾减灾科学依据,利用1965—2015年庆阳塬区西峰站的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降水等观测资料,应用多种方法和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庆阳塬区年平均降水量539 mm,极端降水阈值22.7 mm,极端降水日数4.8天,极端降水强度36.6 mm/d,暴雨32次。(2)年平均气温9.0℃,极端最高气温29.2-36.4℃,极端最低气温-22.6--11.3℃,夏天日数65.1天,低温日数125.7天,高温31次。(3)年降水量、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日数及强度均呈减少趋势,年最大日降水量呈不显著上升趋势,暴雨变化趋势比较平稳。(4)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夏天日数均呈上升趋势,低温日数减少趋势与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增温相对应。(5)年降水量与极端降水量之间,极端降水量与极端降水日数和强度之间均呈线性正相关,极端最低气温的升高、低温日数的减少对平均气温的升高贡献最为显著。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园艺·园林
苦瓜果实商品成熟期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及分析82-87

摘要:为构建苦瓜果实商品成熟期的cDNA文库,并对相关EST进行序列分析,笔者以多肽二号苦瓜亲本‘189-4’商品成熟期果实为材料,利用SMART技术构建其果实的cDNA文库。经检验该文库库容量为2.08×10~6,重组率为96.29%,平均插入片段750~2000 bp,插入片段平均大小约1000 bp。随机挑取400个单克隆进行测序,共获得370条EST,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50条有同源性,全长率为70%;19条序列无匹配,单一序列为320条,其中,片段重叠群10个,单基因260个,可能与营养品质相关的基因有48个。本研究为苦瓜果实功能基因的筛选、克隆奠定了基础。

微生物菌肥对日光温室西瓜成活率、发病率和产量的影响88-91

摘要:试验选择解淀粉芽孢杆菌(YBGJ)、EM菌原液、木霉菌(MMJ)3种微生物菌肥,研究对日光温室西瓜根际进行灌溉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3种微生物菌肥灌根均能够促进西瓜生长,不同微生物菌肥处理对西瓜幼苗枯萎病发病率影响极显著(P〈0.01),使用YBGJ能够有效降低枯萎病的发病率且效果最好;EM菌施入1年后西瓜根茎发病情况有所改善,使用YBGJ后叶片发病情况也明显好转,根肿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降低。各处理对西瓜产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从西瓜产量均值来看YBGJ效果最好,排列顺序为YBGJ〉EM〉MMJ〉CK。使用微生物菌肥对西瓜灌根后,与对照相比较,成活率、枯萎病发病率和产量都有所改善,建议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上推广使用微生物菌肥。

温度及赤霉素对托鲁巴姆种子发芽的影响92-97

摘要:为研究托鲁巴姆的发芽特性,确定生产中高效简便的催芽方法,对2012—2014年采收的托鲁巴姆种子进行变温、恒温催芽试验,同时探讨了赤霉素(GA3)浸种处理对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30℃16 h/20℃8 h为最适变温处理,在此条件下,发芽高峰期在催芽开始后的7-13天,200 mg/L浓度的GA3浸种能加快贮存1年以上的种子萌发;清水浸种恒温催芽不利于托鲁巴姆种子的发芽,但采用600-1000 mg/L的GA3浸种24 h后恒温催芽,可使发芽高峰期集中在催芽开始后的7-10天,并达到90%以上的发芽率,600 mg/L GA3浸种为恒温催芽条件下的最适宜处理浓度。综合分析认为:托鲁巴姆种子采用清水浸种,30℃16 h/20℃8 h变温催芽,即可满足托鲁巴姆砧木种苗的生产性需求,对采收1年以上的种子可用200 mg/L GA330℃浸种24 h后变温催芽加速其发芽;如采用恒温催芽,可用600 mg/L的GA3浸种24 h后催芽。虽然600-1000 mg/L GA3浸种恒温催芽能使托鲁巴姆种子较变温处理清水浸种更快发芽,但考虑到GA3品质及配制问题,生产上应提倡200 mg/L GA3浸种处理加30℃16 h/20℃8 h变温催芽。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植物保护·农药
荞麦轮纹病抗性鉴定方法的建立及荞麦抗病种质资源的筛选98-102

摘要:为建立荞麦轮纹病的抗性鉴定方法和筛选可利用的抗轮纹病的荞麦种质资源,本研究以TP2和KP14为供试材料,在健康荞麦叶片正面针刺处理,然后用荞麦轮纹病的病原菌菌饼进行接种;利用建立的抗性鉴定方法,对50份荞麦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显示:针刺5针接种叶片病斑出现较快,且比针刺1针、针刺3针的叶片病斑大,针刺5针的病情指数最高。50份荞麦种质资源的病情指数有差异,其中YZ-18的病情指数为29.63,为高抗种质资源,YZ-2、YZ-5、YZ-13和YZ-9的病情指数均低于40,为中抗种质资源,其余为感病种质资源。因此,接种前叶片正面针刺5针的方法为最佳的抗性鉴定方法。50份抗性评价的荞麦种质资源中,筛选出5份抗病种质资源。

三唑类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超微结构的影响103-107

摘要:为了研究三唑类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形态和结构的影响,选择在生产上常用的防治苹果轮纹病的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苹果轮纹病菌进行处理。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新型三唑类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发育的组织学和超微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三唑类杀菌剂处理能导致苹果轮纹病菌发生一系列变化:菌丝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不再匍匐生长,而是向上生长。菌丝干瘪、畸形,分枝增多,分枝有长有短,很不规则,且不均匀膨大。一些菌丝出现不同程度的龟裂现象。这些变化会导致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的生长严重受阻,最终菌丝细胞解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