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11-1984/S 国内刊号
  • 1000-6850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学通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动物医学·蚕·蜂
灌溉处理对苜蓿木质素单体分布影响的研究1-5

摘要:为给苜蓿品质改良提供科学依据,选用‘新牧1号’杂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灌溉量对苜蓿茎木质素单体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灌溉量增加,株高和节数呈递增趋势;灌溉量对苜蓿茎木质素单体厚度和比例具有显著影响,750 m^3/hm^2灌溉量较其他灌溉处理有较多的木质素单体分布;2种木质素单体分布范围存在显著差异,S木质素单体厚度和比例均高于G木质素单体。

灵昆鸡产蛋性状与遗传参数分析6-10

摘要:为了提高灵昆鸡产蛋性状选育效果,本研究以灵昆鸡32个混合家系2个世代的552只母鸡为研究材料,通过观测所有个体的300日龄产蛋量(EN_(300))、500日龄产蛋量(EN_(500))、蛋重(EW)、蛋形指数(ESI)、蛋壳厚度(EST)、蛋壳强度(ESS)、蛋白高度(AH)、蛋黄颜色(YC)、哈氏单位(Hu)、蛋黄重(YW)共10个性状的表型值,并利用半同胞估计法,估算各性状遗传力、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3个参数。结果表明上述所有观测性状的遗传力依次分别为0.208、0.192、0.529、0.468、0.505、0.421、0.297、0.031、0.024、0.187,其中蛋重遗传力最高,为0.529,哈氏单位遗传力最低,为0.024;2个世代个体的300日龄产蛋量、蛋壳厚度、蛋黄颜色、哈氏单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2个世代间,300日龄产蛋量、500日龄产蛋量、蛋形指数两两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系数均为正相关,蛋重、蛋黄颜色、蛋黄重两两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系数均为正相关,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白高度两两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系数也均为正相关。这些性状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表现出相同趋势。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水产·渔业
对虾选育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11-16

摘要:为研究对虾选育群体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互关系,随机选取经连续选育的第五代凡纳滨对虾268尾,测量体质量(W)、体长(X_1)、头胸甲长(X_2)、头胸甲高(X_3)、头胸甲宽(X_4)、第一腹节高(X_5)、第一腹节宽(X_6)、第二腹节高(X_7)、第二腹节宽(X_8)、第三腹节高(X_9)、第三腹节宽(X_(10))、第六腹节高(X_(11))、第六腹节宽(X_(12))、尾长(X_(13))共14个形态性状并进行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研究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体长(X_1)、头胸甲长(X_2)、头胸甲高(X_3)和头胸甲宽(X_4)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是直接影响体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中体长的通径系数最大,是影响体质量的最主要因素,4个形态性状的决定系数之和达0.9311,成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分别建立体质量(W)与体长(X_1)、头胸甲长(X_2)、头胸甲高(X_3)和头胸甲宽(X_4)关系的回归方程:W=0.0136X_1^(2.9559)(R^2=0.9642),W=0.7969X_2^(2.4042)(R^2=0.736),W=4.712X_3^(2.0628)(R^2=0.6373)和W=4.633X_4^(2.1903)(R^2=0.6819)。体长(X_1)、头胸甲长(X_2)、头胸甲高(X_3)、头胸甲宽(X_4)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21.798+2.569X_1+1.104X_2+1.069X_3+0.4231X_4。

水产养殖水质监测温度补偿系统17-21

摘要:水产养殖水质的准确监测对保证水产品健康养殖至关重要,为了克服温度对溶解氧传感器、pH传感器的影响,重点对二者进行了温度补偿研究,采用三次多项式拟合法对溶解氧电极进行了温度补偿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对不同温度段的电压与p H关系进行了线性分析,最后得出两者的温度补偿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温度补偿系统所测得溶解氧与pH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82%和1.72%,实现了对水产养殖水质因子的准确监测,对现代水产养殖业水质监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生物科学
高氰和低氰木薯生氰葡萄糖苷酶Linamarase基因的组织表达差异分析22-26

摘要:旨在降低或去除木薯的生氰糖苷,获得安全无毒木薯新品种。本研究以高氰和低氰5个品种的木薯为材料,通过RT-PCR方法,研究了生氰葡萄糖苷酶基因Linamarase在木薯中的表达情况。木薯Linamarase基因只在地上部分表达;5个木薯品种,包括低氰和高氰品种,在块根中也均未检测到Linamarase基因的表达。在地上部分中,顶芽的表达量要远远大于茎和成熟叶片的表达量,而且低氰和高氰品种在顶芽的表达量基本相同,但是低氰品种茎及成熟叶片中Linamarase的表达量比高氰品种相对较高。木薯生氰糖苷酶Linamarase在不同木薯品种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的不同,可以为筛选安全无毒木薯品种提供一个参考。

粘虫EF-1a和AK基因的克隆及实时RT-PCR方法建立27-32

摘要:为今后利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法研究粘虫EF-1a和AK基因的表达情况,设计合成用于PCR扩增的引物,运用RT-PCR方法克隆EF-1a和AK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然后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法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通过熔解曲线和标准曲线分析等建立实时RT-PCR方法。结果表明,从粘虫中克隆获得EF-1a和AK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622 bp和1020 bp,分别编码207个氨基酸和339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粘虫EF-1a与鳞翅目昆虫家蚕、桦尺蠖和柑桔凤蝶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以上;AK与鳞翅目昆虫草地贪夜蛾、烟蚜夜蛾、棉铃虫、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以上。熔解曲线和标准曲线结果显示,设计的EF-1a和AK基因引物均可应用于实时RT-PCR扩增。

生物质微波裂解制备可再生燃油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分析33-38

摘要:可再生燃油是重要的环保型生物质基燃料,但其在制备方法及燃料性质上仍存在一定的缺陷。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生物质微波裂解因其能获得低成本、高热值并且绿色环保的可再生燃油,在未来的能源大战中异军突起。本研究回顾了生物质微波裂解制备可再生燃油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了生物质微波直接裂解及间接裂解(微波吸收剂辅助吸波)2种热化学转换方式的现状及特点,并探讨了生物质微波裂解技术还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目前生物质微波裂解制备可再生燃油的研究方向。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食品·营养·检测·安全
香菇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与抑菌功效研究39-42

摘要:为提高香菇多糖提取效率,研究其抗氧化性和抑菌效果,采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设计L9(33)正交试验在料液比、浸提温度和超声时间3个因素优化香菇多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多糖效率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40,浸提温度90℃,超声时间40 min,最高提取率达到6.47%。抑菌功效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40,浸提温度80℃,超声时间20 min,大肠杆菌最大抑菌圈直径为(9.95±0.86)mm,枯草芽孢杆菌最大抑菌圈直径为(8.73±0.57)mm。清除羟基最佳工艺料液比1:30,浸提温度90℃,超声时间30 min,清除率为22.04%。还原力最佳工艺料液比1:30,浸提温度90℃,超声时间40 min,其还原力最大。在提取和抗氧化试验中的3个因素影响程度相同,即料液比〉浸提温度〉超声时间。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后,提高了提取效率,试验结果还表明,香菇多糖有一定的抑菌和抗氧化性功效。

超声波辅助提取辣椒素工艺技术研究43-48

摘要:旨在优选超声波辅助提取干辣椒中辣椒素工艺。以辣椒素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确定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的较优范围,然后通过正交实验以及最佳方案验证性实验,优化筛选了超声波辅助乙醇溶剂提取辣椒素工艺技术。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辣椒素的过程中,各因素对辣椒素得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最优工艺技术为乙醇浓度95%、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5 min、料液比1:35,在该工艺条件下,辣椒素得率为0.87%,显著高于水浴浸提法提取得率0.43%,且验证性实验显示标准差为0.04%,相对偏差0.04%,说明实验重复性、稳定性好。

食品检测领域中新型检测元件在传感器上的应用研究49-55

摘要:检测元件的实质是待测靶标的受体,在免疫分析、生物传感器等检测手段中已被广泛运用。目前新型检测元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包括噬菌体展示多肽、亲和体、纳米抗体和分子印迹聚合物等,这些元件除了亲和力和特异性好,还可以通过直接合成或体外筛选获得,且可以固定于纳米材料表面,因此更利于在传感器中使用。文章概括了上述4种新型检测元件的特性以及其组建的传感器在食品检测领域中的热点应用方向,以期更加广泛地开发利用新型检测元件。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
基于地形梯度的陕西省土地利用变化研究56-63

摘要:笔者利用2000、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和DEM数据,基于地形位梯度指数、分布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探讨了陕西省土地利用分布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土地利用现状以林地、耕地和草地为主,三者土地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95%以上;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是耕地面积逐渐降低,大量耕地退耕为草地(3761.33 km^2)和林地(1198.61 km^2),而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主要源于对耕地(729.66 km^2)和草地(225.86 km^2)的侵占;土地利用类型在地形位梯度上的变化特征是随着地形位的增高,草地、耕地、园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分布指数逐渐降低,而林地与之相反。土地利用程度显示,在地形位指数较低的区域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剧烈,而随着地形位指数增高土地利用程度随之降低。

玛曲高寒草甸沙化研究进展──生物诱因、影响及治理64-72

摘要: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黄河玛曲是黄河全境最主要的产流区、水源涵养区和水源补给区,也是世界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但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该区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破坏、草场严重退化及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草地沙化问题已相当突出,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笔者通过搜集国内外文献,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生物因素对玛曲高寒草甸沙化的影响,探讨了沙化带来的严重后果,提出了高寒草原沙化治理、持续利用和保护的有效途径和对策,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展开深入研究以及有效治理该区高寒草甸沙化提供依据。

草地退化演替阶段羊草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研究73-77

摘要:C、N、P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植物体内特别是叶片C、N、P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通过测定吉林省姜家甸草地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羊草叶片中C、N、P含量,研究了草地退化演替阶段羊草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C含量轻度退化草地最高,极严重退化草地最低;N含量极严重退化草地最高,未退化草地最低;P含量极严重退化草地最高,中度退化草地最低;C/N未退化草地最高,极严重退化草地最低;C/P中度退化草地最高,极严重退化草地最低;N/P重度退化草地最高,未退化草地最低。未退化草地羊草受N和P共同限制,退化草地主要受P限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草地不同退化演替阶段具有指示意义。

沼液和沼渣及化肥配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78-81

摘要:2014年5—10月,通过在海林农场玉米试验田设置沼液和沼渣及化肥配施的田间试验,从玉米试验田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的变化来研究沼肥配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物理性状方面,配施沼肥能够降低土壤容重,但对土壤的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作用不明显,30000 kg/hm^2沼液和30000 kg/hm^2沼渣的配施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作用较大。配施沼肥能有效防止土壤酸化,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提高21.02%~31.74%。单施沼液以及沼液与沼渣和化肥配施能够提高土壤中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但对于全钾和速效钾增幅很小或呈负增长。沼液单施以及沼液与沼渣和化肥配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土壤的肥力,可以考虑合理的配施沼液来代替化肥,实现对沼液的高效资源化利用。

东平湖水环境研究进展与展望82-87

摘要:为系统了解东平湖水环境以及富营养化问题,并更好地治理和预防,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的方法着重对东平湖水环境历史变迁、水质污染现状和富营养化状态、污染物来源等热点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总结出历史时期东平湖水环境变迁主要受黄河影响,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后才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随大汶河而来的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等外源污染与沉积物再悬浮以及菹草死亡降解等内源污染共同作用下,使得现在的东平湖已发展为中富-富营养化湖泊。最后基于东平湖水环境和治理现状以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计划就东平湖水环境发展做出了展望。

黑龙江终霜日变化特征及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分析88-94

摘要:为了达到提前做好粮食产量预估的目的,笔者利用实际监测1961—2011年终霜日、平均气温、≥10℃积温、粮食单产等资料,采用统计相关和趋势计算方法,分析了近50年终霜日年代际、年际变化特点。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全球气候变暖,终霜日提前速率加快与同期年平均温度、5月平均温度具有反位相相关变化特征,与5月平均温度相关系数达-0.63。通过终霜日推后与提前对作物生长季≥10℃积温关系的分析,揭示它们之间也同样存在明显的反位相相关关系。同时分析了终霜日对粮食单产影响的关系,相关系数为-0.58;指出终霜日提前年份对粮食增产的概率可达0.65,其中在0.35减产年份中全部是由于严重的旱和涝象所造成;综上表明,黑龙江省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终霜提前,生长季≥10℃积温增加,粮食增产的概率大大增加。

1961—2014年青海湖上游气温变化趋势分析95-100

摘要:为了研究近54年来青海湖上游天峻地区气温变化的特点及其规律,利用天峻气象站1961—2014年的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R/S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4年来青海湖上游天峻地区年和四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冬季升温最为显著,气温日较差呈显著的下降趋势。最高气温的增温率小于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存在着非对称性变化的特点。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分别在1994年、1995年、2000年发生了突变。年和四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

1961—2013年南疆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101-108

摘要:为了探究南疆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采用一元线性拟合、5年滑动趋势法、累计距平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以及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对南疆地区25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3年日照时数年、季、月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影响日照时数的气候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疆地区年日照时数以25.7 h/10 a的速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除春季以外,其余各季均呈下降趋势,冬季和秋季对年日照时数的变化贡献最大,夏季最小。年日照时数高值区位于东部哈密和吐鲁番,低值区位于北部的巴伦台、巴音布鲁克及西南的和田地区。年日照时数在1982年发生突变,略滞后于全国和西北地区。南疆地区日照时数变化主要是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及水汽压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