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信息·科技教育、水产·渔业、生物质能源、三农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850
  • 国内刊号:11-1984/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72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2
  • 综合影响因子:0.80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学·农业基础科学

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摘要:为探讨等量氮肥及合理节肥条件下,控释尿素对水稻的增产效应及氮素的高效利用,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控释尿素(CRU)和普通尿素(CU)在不同施用量下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RU100%处理的产量最高,达8986.5 kg/hm~2,较同等氮素用量的CU100%处理增产380.7 kg/hm~2,差异呈显著水平。CRU3/4处理与CU100%处理,以及CRU1/2处理与CU100%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这说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控释尿素减少1/4~1/2的氮素用量时也能达到同样的产量水平。氮肥利用率以CRU1/2处理最高,达68.3%,较同等氮素用量的CU1/2处理提高20.6个百分点。同时,控释尿素还可明显降低水稻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减少硝态氮向土壤深层渗漏数量,以减轻对地下水污染风险。
1-5

皖南山区稻田土壤施用硅肥效应研究

摘要:本研究为了探索不同种类及不同用量硅肥对皖南山区稻田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高效硅肥积累水稻品种的筛选。根据土壤缺硅特性(有效硅含量为5.68±0.84 mg/kg),设计了不同硅肥种类及用量的盆栽试验和不同水稻品种硅敏感性的大田试验。盆栽结果表明,不同硅肥种类及用量均可以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其中150 kg/hm~2水溶性硅肥和钢渣硅肥处理比对照的水稻产量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分别多出64.53%和23.49%,随着硅肥的用量增加并没有显著增加各硅肥处理水稻的产量;大田试验结果也表明,钢渣硅肥施用对6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均有显著增加,其中‘苏秀867’对硅肥最为敏感,施硅肥处理产量比不施硅肥的处理产量增加40.77%,为硅素高效吸收积累水稻品种。故对皖南山区稻田来说,适量的硅肥利用以及高吸收硅的水稻品种选择,可以有效地提高稻季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6-10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的滴灌冬小麦水肥运筹试验研究

摘要:旨在探索滴灌冬小麦最佳水肥运筹模式,为滴灌条件下冬小麦优质高产的水肥高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择两块不同土壤基础肥力的田块,进行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水氮组合处理对比试验研究,通过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品质等指标的测定,分析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不同水氮运筹方案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基础肥力对滴灌小麦干物质积累影响显著,增施基肥能提高冬小麦光合产物从而提高冬小麦产量。土壤基础肥力提高对滴灌冬小麦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维生素B1、氨基酸含量和吸水率具有负效应。推荐高肥力田滴灌冬小麦水肥运筹方式为W2N2,即灌浆期水分调控和氮肥后移的组合方式;低肥力田滴灌冬小麦水肥运筹方式为W1N3即返青-拔节期水肥调控的组合方式为宜。
11-18

温度变化对河套灌区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在其他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温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作用,笔者通过连续3年在河套灌区进行的玉米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温度变化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出苗至各发育期的累积积温对玉米单株干物质总重起决定性作用,积温越高,单株地上干物质重越大;(2)出苗至各发育期的累积积温和叶面积指数LAI、植株高度之间存在良好的二项式回归关系,随着积温的升高,叶面积指数、植株高度先增加,待植株停止生长直至收获,叶面积指数和植株高度慢慢下降;(3)拔节期的积温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秃尖长与各发育期的积温均呈负相关,七叶期、抽雄期及成熟期积温与秃尖长呈负相关显著;乳熟期积温与棒重呈显著负相关;(4)播种—拔节—抽雄期的积温与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5)播种—七叶、播种—拔节期的积温越高,越有利于玉米的雌雄穗发育,秃尖长越短。
19-23

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摘要:农杆菌介导是大豆遗传转化的主要手段。近几年来大豆遗传转化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受体基因型匮乏、转化效率低,再生系统不完善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探讨大豆遗传转化的主要问题和策略,本研究归纳了近年来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在受体基因型及外植体选择,菌株筛选,标记基因选用和培养基组成等方面所做的改进,以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并且介绍了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在作物改良和功能基因组学上的应用。
24-33

高蛋白春大豆‘莆豆5号’生长特性及其高产农艺措施研究

摘要:‘莆豆5号’系以‘泉豆7号’为母本、‘特大粒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育成的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性好。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了加快该品种在福建大豆产区的推广应用,本试验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及尿素、氯化钾施用量对‘莆豆5号’产量的影响。通过产量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结果表明,在福建省红黄壤旱地,该品种产量达2550 kg/hm~2以上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是:种植密度为27.50万株/hm~2~29.05万株/hm~2、施尿素57.89~68.78 kg/hm~2、施氯化钾106.59~117.84 kg/hm~2。
34-39

苦荞种质资源生物学性状的多元统计分析与综合评价

摘要:为了了解苦荞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和发掘苦荞种质资源中的有益基因,本研究对100份苦荞种质资源的9个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以前6个主成分和遗传相似系数为基础,进行了二维排序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0份苦荞种质资源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76%,并依据品种性状主成分综合得分值,评选出性状优良的10份苦荞种质资源;在聚类图中,全部种质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布在0.03~22.63之间,在5.32的遗传相似性水平上将100份供试种质资源聚成3大类,第Ⅰ类包含37份材料,第Ⅱ类包含24份材料,第Ⅲ类包含39份材料。其中,第Ⅱ类的苦荞种质资源株高相对较高,籽粒质量重,丰产性好。将主成分分析、二维散点图和聚类分析结合起来发现,ZNQ098、ZNQ086、ZNQ048、ZNQ093、ZNQ082这5个品种的性状表现最好,可作为较为理想的育种材料。
40-48

钾对水分胁迫下甘蔗幼苗生理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摘要:为探讨不同钾水平对水分胁迫下甘蔗幼苗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水培及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的方法,在苗期设置2个钾浓度(3、0.05 mmol/L)和3种水分条件(非水分胁迫、轻度及中度水分胁迫)的组合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正常供钾和低钾处理的甘蔗幼苗生物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均下降,但正常供钾处理的下降幅度小于低钾处理;胞间CO2浓度(Ci)在正常钾处理下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低钾处理下则相反;水分利用效率(WUE)、游离脯氨酸(Pro)及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在非水分胁迫下,与低钾处理相比,正常钾处理对甘蔗幼苗的生物量、叶片Pn、Gs、Tr和Pro含量影响甚微。但在水分胁迫下,正常供钾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蔗幼苗的生物量、叶片钾含量、Pn、Gs、Tr和Pro含量,抑制了MDA含量。上述结果说明适量施钾对甘蔗生长和光合能力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能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蔗株的伤害。
49-54

EMS诱变甘蔗茎尖分生组织的初步研究

摘要:为探索EMS对离体培养的甘蔗茎尖进行化学诱变的合适浓度和时间组合,以‘新台糖22’和‘粤糖93-159’甘蔗茎尖分生组织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24、48、72μmol/L)、不同时间(2、4 h)诱变处理对茎尖分生组织的成活率、鲜重增重量、分化率及分化成苗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变处理后2个基因型的甘蔗茎尖分生组织成活率、每克鲜重增重量、分化率以及成苗的数量和质量都随着EMS处理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2个基因型甘蔗茎尖经诱变处理后半分化EMS浓度均小于半致死浓度。综合成活和分化情况,适合‘新台糖22’茎尖分生组织的EMS诱变处理为48μmol/L处理2 h或24μmol/L处理4 h;适合‘粤糖93-159’茎尖分生组织的EMS诱变处理为72μmol/L处理2 h或48μmol/L处理4 h。
55-60

2013—2014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总结

摘要:为改善广西蔗区甘蔗品种结构单一化局面,加速品种的更新换代。对广西甘蔗新品种在2013—2014年区域试验中的产量、蔗糖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以及农艺性状等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甘蔗新品种推荐审定和充实蔗区。2年新植1年宿根的试验结果表明,12个参试材料中,‘GT06-244’、‘GT06-1721’、‘GT07-994’、‘LC05-136’和‘GT06-3283’综合表现较好,平均蔗茎产量比对照增产20.20%、10.59%、8.94%、3.15%和1.60%,平均蔗糖分比对照分别高0.16、0.17、0.46、0.93和0.36个百分点。‘GT06-244’表现高产、中糖,稳定性好,极易脱叶;‘GT06-1721’表现高产、中糖,抗病性好,抗倒性强;‘GT07-994’和‘LC05-136’表现早熟、高产、高糖,宿根性好;‘GT06-3283’表现中产、高糖。上述品种均达到广西糖料蔗推荐审定标准,可根据生产的需要,在适宜地区进一步示范种植和推广应用。
61-67

不同氮水平处理下滴灌棉花ABA与10cm土层田间持水率之间的响应特征

摘要:为了揭示滴灌棉花节水节肥效果,为滴灌棉花节水节肥提供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以‘新陆早4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滴灌盆栽试验,研究滴灌棉花ABA与土层10 cm田间持水率之间的响应关系,获得蕾期和花铃期不同施N水平条件下其相关性及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棉花蕾期不同处理纯N分别为2、4、6 g/盆的条件下,ABA含量与土层10 cm田间持水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88、-0.894、-0.980,其模型分别为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模型拟合决定系数分别为0.954、0.796、0.946。花铃期,ABA含量与土层10 cm田间持水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81、-0.600、-0.857,其模型分别为二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对数函数,模型拟合决定系数分别为0.623、0.911、0.965。本文研究的拟合模型函数有利地描述了滴灌棉花ABA与土层10 cm的田间持水率之间响应特性,可为内陆干旱区绿洲农业滴灌棉花的节水节肥的估算提供了新的计算方法和科学依据。
68-74

秸秆还田对滨海粘质盐土物理性状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秸秆还田对滨海粘质盐土物理性状的改良效果,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粘质盐化潮土区进行田间试验,设置了秸秆用量为0、1.5、3.0、4.5 t/hm24个不同处理,探讨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容重、孔隙状况、饱和导水率、土壤盐分含量和分布以及棉花产量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0~20 cm的秸秆耕翻层,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增加;与对照处理相比,3个秸秆处理的土壤通气孔隙比例分别增加2.70%、9.52%和12.16%(P〈0.05),土壤饱和导水率提高56.28%、100.93%和161.4%(P〈0.01),0~20 cm表层土壤含盐量分别下降了28.08%、50.75%和40.71%(P〈0.01)。秸秆粉碎还田会明显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和土壤水分入渗性能,有效抑制表层土壤盐分积累,对滨海粘质盐良具有重要作用,是盐碱良的重要途径。但是,要注意控制秸秆还田量,以3.0 t/hm2的秸秆还田量为宜。
75-80

重茬对甜菜品质的影响研究

摘要:为明确甜菜重茬的危害,利用多粒、单粒两种类型供试材料,在田间同时进行重茬和生茬比较试验。研究重茬对甜菜产量、品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供试的几个多粒种平均减产22429 kg/hm~2,单粒种平均减产18354 kg/hm~2。(2)多粒种平均含糖下降2.58度,单粒种下降1.36度。(3)K、Na、α-N,多粒种平均分别增加了0.37 mmol/100g、3.31 mmol/100g、1.04 mmol/100g,单粒种分别为0.15 mmol/100g、2.21 mmol/100g、0.39 mmol/100g。(4)重茬地甜菜有害物质含量增加导致甜菜的品质下降,糖份损失率增加,多粒种平均增加0.69,单粒种平均增加0.47;可提取糖率减少,多粒种平均下降3.27,单粒种平均下降2.17;产糖量减少,多粒种减少4996 kg/hm2,单粒种减少3814 kg/hm2。(5)重茬地褐斑病发病早,比生茬地高1~2级。
81-85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生物科学

重离子辐照创建水稻直链淀粉、蛋白质突变系的研究

摘要:利用重离子辐照‘武运粳7号’创建农艺性状突变体库,用化学方法筛选直链淀粉、蛋白质突变材料,并研究籽粒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202份‘武运粳7号’突变体的直链淀粉含量变幅范围是11.50%~21.70%,其中高含量直链淀粉突变体材料有23份,低含量直链淀粉突变体材料有29份;蛋白质含量变幅范围是7.91%~13.97%,其中高蛋白突变体有29份,低蛋白突变体有24份。进一步在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和每穗实粒数、株高、结实率、千粒重、穗长都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0、-0.593、-0.387、-0.581、-0.563;直链淀粉含量和单穗长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94。在主成分分析中将6个农艺性状综合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9.118%。‘武运粳7号’直链淀粉、蛋白质突变系的获得可为品质性状相关合成途径以及基因调控研究提供基础材料,也为品质育种提供选择依据。
86-90

稻瘟病新抗性基因Pi39候选基因CRISPR/Cas9敲除载体的构建

摘要:Pi39是位于水稻第12染色体上的稻瘟病新抗性基因,为了明确其功能,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候选基因的敲除载体。通过对候选基因序列分析,将合成的靶位点序列插入入门载体p ENTR-sg RNA,再与表达载体Cas9发生重组。本研究首先在候选基因的第一个外显子区域找到了2个带有PAM序列的靶位点,将2个目的小片段依次克隆到p ENTR-sg RNA载体上。通过菌落PCR检测及测序,结果表明目的小片段插入位置正确。将入门载体与表达载体进行重组反应后,阳性克隆经菌落PCR和质粒DNA酶切鉴定并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载体构建成功。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敲除载体操作简单,耗时短,为进一步开展Pi39候选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91-95

甜菜T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引物开发策略

摘要:以糖用甜菜为材料,利用单因素实验探讨甜菜TRAP-PCR反应体系中d NTPs、引物、模板以及DNA聚合酶等4个因素的浓度变化对扩增结果的影响,最终建立糖用甜菜的最佳TRAP-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20μL反应体系中,甜菜TRAP-PCR最优反应体系包含2.0μL的10×PCR buffer(含Mg2+)、10 ng的模板DNA、0.75 U的Taqase、10μmol/L固定引物及随机引物各0.8μL以及0.5μL的d NTPs(2.5 mmol/L each)。并建立了一种快速开发甜菜TRAP-PCR引物的方法,利用优化后的程序对15份糖甜菜品种进行扩增。结果表明,该体系扩增结果稳定、条带清晰,部分引物多态性丰富,可用于糖用甜菜品种指纹图谱的构建以及其他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
96-101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亚麻茎秆菌群多样性

摘要:亚麻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为了提高亚麻原茎脱胶的效率,在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亚麻茎杆上菌群多样性的基础上,对其最优电泳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使用经胶回收后的样品进行PCR-DGGE,电泳时间为200~220 min,变性凝胶梯度为25%~55%,固定时间为12~15 min,染色时间为20 min,显影时间为5~10 min时,得到电泳和分离效果最好。笔者通过优化DGGE电泳条件,可以更加清晰的得到沤麻过程中细菌的多样性,该工作对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亚麻茎秆菌群多样性提供了方法基础。
102-105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

基于L-THIA和GIS的辽河源头区小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变化分析

摘要: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流域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选择了辽河源区域作为研究目标,重点研究辽河流域的小型水系,使用所处位置的土地状况以及日降雨量数据,基于长期水文影响评价模型L-THIA,以GIS空间分析技术为平台,对研究区的总氮、硝态氮、总磷、COD和可溶磷5种非点源污染物的污染输出负荷进行估算,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总氮、硝态氮和总磷3种污染物的单位网格污染物输出负荷的空间分布较为一致,可溶磷和COD污染输出负荷分布各有特点。区内的农用地域污染一般都是农田抑或是村里闲置的土地。经研究发现,越是干旱的区域会使得调查数据分布影响越大,对总氮、硝态氮和总磷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82.57%、80.02%和92.92%,村镇用地对可溶磷的污染负荷分布影响最大,而水田对COD污染输出负荷作用明显。根据不同污染物输出负荷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采用GIS空间叠加和融合技术,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分区结果能够为非点源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