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信息·科技教育、水产·渔业、生物质能源、三农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850
  • 国内刊号:11-1984/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72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2
  • 综合影响因子:0.80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3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动物医学·蚕·蜂

微生物发酵饲料生产关键因素的优化及发酵过程成分变化分析

摘要:为研究优化微生物发酵饲料生产的关键因素及发酵过程成分变化,以水分、温度、能量和蛋白等关键因素考察其对发酵饲料生产的影响,进行优化选择,并对发酵过程中各营养成分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高糖分、低蛋白的饲料配方、34%-36%含水量、较高的发酵温度更有利于菌株生产和实际生产需求。发酵过程中,各菌株相互作用,发酵144h趋于成熟,乳酸菌生长达到顶峰1.86×10^9个/g,乳酸含量最高达到0.89%;随着时间的延长,物料的总能、纤维、异硫氰酸酯含量缓慢减少,水分和蛋白含量略有增加;维生素含量动态稳定,高低顺序为:VB〉VF〉VK〉VA〉VD;氨基酸组成向优质化转变,其谷氨酸、脯氨酸的含量缓慢下降,甘氨酸、苯丙氨酸的含量缓慢增加。优质的微生物发酵饲料有利于提高畜禽饲养的肠道平衡、适口性和安全性,应用前景广阔。
1-6

组织蛋白酶抑制剂E-64对猪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

摘要:为探明外源性组织蛋白酶抑制剂(E-64)对猪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通过向成熟液中添加1、5、10i.tmol/L的外源性组织蛋白酶抑制剂,对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进行体外成熟培养46h,统计第一极体率,随后分别进行体外受精和孤雌激活,统计第2天的卵裂率和第7天的囊胚率。结果表明,成熟液中加入1gmol/LE-64的第一极体排出率显著高于未添加的对照组以及5、10μmol/LE-64的添加组。将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及孤雌激活,体外受精后胚胎的卵裂率与囊胚率结果均为成熟液中加入1μmol/LE-64的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及5、10μmol/LE-64的添加组;孤雌激活后,4组间胚胎的卵裂率差异不显著,囊胚率为10pmol/LE-64的添加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因此1μmol/LE-64能促进猪卵母细胞的核成熟,并能进一步提高其体外受精后的卵裂率和体外培养的囊胚率。
7-10

肉鸡肠毒综合征病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摘要:肉鸡肠毒综合征是在饲养管理不善、滥用药物、外界环境变化等不良因素刺激下,引起病毒、细菌及球虫混合感染,而发生的肠道综合性疾病。该病以腹泻、脱水、肠黏膜脱落、肠道出血坏死,肠腔内有未消化的饲料为主要特征。笔者对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及发病原因进行系统阐述,同时提出强化环境调控、科学调配饲料、疫苗预防、饲喂益生菌及纠正电解质平衡和修复肠黏膜等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对防控肉鸡肠毒综合征提供指导。
11-15

蠕虫及其产物对宿主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文章阐述了蠕虫及产物对宿主机体免疫调节的分子作用机制及在疾病治疗方面的潜在能力。蠕虫及产物主要是通过刺激免疫相关细胞增减与细胞因子表达升降来调节宿主的免疫。免疫调节过程与虫体入侵后持续不断产生的衍生物密切相关,蠕虫感染后其分泌物选择性作用于免疫细胞,刺激宿主免疫系统应答,增强或抑制免疫相关因子来实现对宿主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慢性蠕虫感染对炎症性肠病、过敏性疾病和糖尿病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此类虫体的感染与这些疾病呈现某种程度的负相关。因此,获知蠕虫及产物对宿主机体免疫调节作用,阐述其免疫调节机制,可以为免疫性疾病治疗药物研发奠定基础。
16-21

DNA条形码技术在花黄斑蜂鉴定中的应用

摘要:为鉴定新疆阿拉尔苜蓿田的一种主要传粉昆虫,通过利用基因条码技术与形态特征分析,采用动物基因组DNA小量抽提试剂盒提取虫体基因组总DNA的方法,以鳞翅目通用引物扩增其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片段,切胶纯化后以试剂盒进行T-载体克隆,挑取阳性克隆送公司测序,获得序列在BOLD数据库中进行分子鉴定;同时根据形态特征进行常规鉴定。结果显示该基因片段序列与吉尔吉斯斯坦的2个黄斑蜂属未鉴定种虫标本相似度最高(99%以上),其次是希腊与俄罗斯的花黄斑蜂似nthidium florentinum)标本相似度(96%以上),与其他切叶蜂标本序列相似度较低;形态学观察也发现与花黄斑蜂形态描述一致。因此,认定苜蓿田中这种常见黄斑切叶蜂为花黄斑蜂。
22-25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水产·渔业

不同条件下副溶血弧菌对墨吉明对虾致病性研究

摘要:为研究墨吉明对虾的弧菌病防控措施,通过人工注射感染的方式,研究不同数量副溶血弧菌及在不同温度、盐度、pH、不同硝酸氮、亚硝酸氮和氨氮浓度条件下副溶血弧菌对墨吉明对虾的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人工感染副溶血弧菌数量为3.92×10^6CFU以上时,24h内对虾累计死亡率100%.副溶血弧菌数量为3.92×10^5CFU时,24h对虾累计死亡率为50%。温度为32clC时,对虾累计死亡率最高,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对虾累计死亡率升高。在温度为(24±1)℃时,盐度为10‰时对虾的死亡率最高,盐度为30‰次之,盐度为20‰时最低;在温度为(24士1)℃,盐度为(22士1)‰时,对虾累计死亡率pH9时最高,pH7时次之,pH8时最低;温度为(24土1)℃,盐度为(22±1)‰,硝酸氮浓度为30.0mg/L时,对虾累计死亡率最高,浓度为20.0mg/L时次之,浓度为10.0mg/L时最低;亚硝酸氮浓度为10.0mg/L时死亡率最高,5.0mg/L时死亡率次之,1.0mg/L时死亡率最低;氨氮浓度为1.5mg/L时死亡率最高,1.0mg/L时死亡率次之,0.5mg/L时死亡率最低。实验证实:当副溶血弧菌数量为3.92×10^5CFU以上和数量为3.92×10^4CFU爆发72h之后,弧菌病难以控制;在26~32℃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对虾累计死亡率升高;盐度与pH对墨吉明对虾的致病性可能与噬菌体有关;硝酸氮对感染副溶血弧菌的墨吉明对虾有胁迫作用;一定范围内亚硝酸氮浓度(1.0~10.0rag/L)、氨氮浓度(O.5~1.5mg/L)越高,副溶血弧菌对墨吉明对虾的致病性的影响越强,对虾累计死亡率越高。该试验为墨吉明对虾的弧菌病防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6-32

盱眙龙虾池塘夏季水温与溶解氧变化特征及预报模型研究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江苏省夏季虾塘管理水平,减少高温灾害对龙虾产量造成的损失,利用盱眙县龙虾池塘2014年夏季水体溶解氧、pH、不同层水温逐时观测资料以及对应台站气象数据,对溶解氧、pH、水温的小时变化、日变化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逐层水温及溶解氧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夏季较深层的水温均高于气温,10cm水温的小时变化幅度最剧烈。日最高水温出现的时间依次为:10cm〉30cm〉60cm〉100cm。气温与水温波动性较为一致,溶解氧的波动与气温呈负相关,pH波动较小。与空气温度相比,不同层水温波动幅度较小,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层最高水温最大值与当日最高气温、前1、2、3、4日最高气温具有较好的关联性,其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日平均溶解氧含量与当日最高气温、前1日最高气温、100cm最高水温呈显著的负相关性。日平均溶解氧含量与不同深度最高水温的实测值与模拟值决定系数均达到0.98以上,相对误差不超过l%,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本研究构建的盱眙龙虾池塘水温、溶解氧预报模型可为龙虾的养殖和气象灾害防御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33-39

羊栖菜中多酚的提取制备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摘要:为研究羊栖菜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多酚浸出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羊栖菜多酚提取工艺,并考察其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温度为70℃,乙醇浓度为40%,浸提时间46min,液料比20:1,羊栖菜多酚的浸出率为4.048%;粗提液经XDA-7大孔树脂柱层析分离纯化其纯度为61.86%;羊栖菜多酚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作用的IC5。分别为6.65、6000、125.42μg/mL,总抗氧化能力为65.04U/mg。该结果表明:羊栖菜多酚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天然抗氧化剂。
40-47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生物科学

黄瓜疫霉菌ITS及β-tubulin的扩增和序列分析

摘要:为研究不同来源地黄瓜疫霉菌的系统发育关系以及遗传多样性,从湖南省内5个黄瓜种植区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黄瓜疫病病株分离纯化,利用形态学方法观察孢子囊形态。再运用PcR技术分别进行ITS以及β-tubulin扩增测序并与Genbank的中相关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经形态学初步鉴定22株黄瓜疫霉菌株,ITS.PCR序列长度约为780bp,β-tubulin—PCR序列长度约为800bp,所有测得序列与下栽自Genbank的相关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用于构建系统发育树的序列分为2个大的聚类I和II,黄瓜疫霉菌均位于I组内,由于来源地差异,不同地区的黄瓜疫霉菌又被聚在不同小类;β-tubulin序列在系统发育分析中被分为4个聚类,22个Pmelonis序列与下载的P.melonis序列均在聚类组I中。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疫霉属种群间具有明显的亲缘关系,不同地域的黄瓜疫霉菌遗传多样性表现出差异,但总体趋势是相同来源地的菌株亲缘性比较接近。
48-53

野巴旦杏AlsCBF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摘要:对克隆获得的野巴旦杏基因Als CBF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而为该基因的功能鉴定提供理论基础,以期为新疆巴旦杏的抗寒育种提供基因来源。通过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野巴旦杏中克隆到植物抗逆途径关键转录因子CBF基因全长并命名为Als CBF,GenBank登录号为HQ908653。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1171bp,其中编码区长714bp,编码237个氨基酸,其蛋白的分子式为C1156H1832N332O356sS15,相对分子质量为26.5581 kDa,理论等电点为6.76,该蛋白为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存在;其蛋白质二级结构以“一螺旋、β-折叠和无规卷曲为主。肽链可能含有8处丝氨酸磷酸化位点,1处苏氨酸磷酸化位点。三维结构预测表明其符合AP2结构域模型特点。本研究通过对4bCBF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该基因的相关信息,并与已有研究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推测该基因在植物抗寒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54-61

SSR对甜菜骨干单胚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为了配制优良单胚杂交组合,避免基因组成重复,提高育种工作效率,利用14对SSR引物对41对甜菜骨干单胚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4对SSR引物共产生93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6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多态性条带5.4条,平均多态性百分比为81.7%,平均遗传距离为0.3572,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996。不同品系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混合(0.7549)〉兰45—46(0.7513)〉兰71—72(0.7493)〉兰19—20(0.7465)〉兰85.86(0.7337)。根据UPGMA方法进行聚类,在遗传距离0.20处,可将82份供试材料分为两大类群。结果表明,供试的甜菜单胚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不同品系的不育系和保持系材料之间的遗传基础有差异。
62-67

分子标记技术在丹参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丹参是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Salvia 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茎。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草药尤其是丹参的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深入而广泛。本研究介绍了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材鉴别中的突出优点,分析了RAPD、AFLP、SSR、ISSR、SRAP等分子标记技术在丹参种质资源中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提出了目前分子标记在丹参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丹参种质资源研究等方面的前景做出了展望。
68-7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食品·营养·检测·安全

软儿梨冷冻贮藏过程酚类物质与多酚氧化酶的区域化分布

摘要:为研究冷冻贮藏中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的分布特征,以青海省地方梨优良品种‘软儿梨’果实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软儿梨果实后熟(室温)、冻藏(.18℃)和解冻(室温)3个时期的果皮、果肉中总多酚、绿原酸的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软儿梨果实后熟后,酚类物质果肉〉果皮,多酚氧化酶则果皮〉果肉;冷冻贮藏过程中,不同部位的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绿原酸在果皮急剧下降、果肉中略有增加。解冻后总体呈下降趋势,2个部位总酚、多酚氧化酶下降明显,而果皮中的绿原酸变化不大。研究表明:软儿梨果实后熟后,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分布呈现区域化,冷冻贮藏加剧了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积累,导致了软儿梨冷冻贮藏后果皮井.于果肉发生了褐变。
72-75

双波长比色法测定糜子中直链/支链淀粉含量

摘要:为建立一种同时测定糜子中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的简便方法,充实糜子理化性质的相关研究,首先应用双波长比色法,结合糜子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碘复合物的吸收光谱图,确定其测定波长与参比波长。并利用标准工作曲线,求出样品中直链/支链淀粉的含量。由全波长扫描图谱确定了糜子中直链淀粉测定波长与参比波长分别为613nm与520nm,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分别为538nn,l与700nm。结果表明,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浓度分别在0~0.15mg/mL和O~0.125mg/mL呈线性相关。实验室用此法对15份糜子种质中直链与支链淀粉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精密度与回收率实验,测得直链与支链淀粉的6次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145与0.022,回收率范围85.3%~97.9%。试验结果均满足分析要求,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可用于测定糜子中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含量。可对糜子1:7感及品质进行评价,从而筛选出优良种质。
76-80

基于曲线拟合的6种豆的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研究

摘要:为能够快速的鉴别不同品种的豆,为豆类蛋白、豆类蛋白酶的提取等问题的研究提供研究依据,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聚类分析和曲线拟合测试研究6种豆(黄豆、黑豆、蚕豆、红豆、绿豆和红小豆)54个样品的光谱。结果显示,6种豆的红外图谱相似,但在1800-1000cm^-1范围内红外光谱的峰位、峰形及吸收强度有明显的差异。选取1800~1000cm^-1范围的光谱图进行二阶导数处理,利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正确率为100%。利用Origin8.5软件对1700~1600cm^-1范围的原始光谱进行曲线拟合处理,6种豆在酰胺I带的吸收峰都由9个子峰叠加而成;其中6种豆的蛋白质二级结构中仅.螺旋含量、β-转角含量、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和β-折叠含量不同。结果表明6种豆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不同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曲线拟合可以快速简捷地区分不同品种豆类,并能提供豆类所含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信息。
81-86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植物保护·农药

油菜蚜虫田间防治药剂筛选

摘要:为了有效地控制油菜蚜虫的危害,筛选出可作为油菜蚜虫大田防治的经济、有效、环保的药剂,通过对药剂的安全性测定、田间药效试验以及各种药剂的经济效益分析来验证所选取的药剂对油菜蚜虫的防治效果和应用技术。试验表明:70%吡虫啉WP、5%地蚜灵DP、50%烯啶虫胺SWG、10%氟氯氰菊酯EC、1.8%阿维菌素EC、2.5%高效氯氰菊酯EC等6种药剂对油莱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油菜蚜虫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70%吡虫啉WP、5%地蚜灵DP、50%烯啶虫胺swG第一次施药后10天防效为89.3l%、93.99%和79.18%,而第二次施药后10天防效为89.80%、80.40%和86.35%。各药剂有利于油菜的生长发育,且油菜的经济性状较对照好,通过药剂防治油莱蚜虫,对其经济效益分析可知,6种药剂的投入产出比为l:6.53,其中地蚜灵DP投入产出比达到了l:11.88。5%地蚜灵DP、70%吡虫啉WP、50%烯啶虫胺swG对油菜蚜虫有较好的防效,且对油菜安全,成本低,可作为油菜蚜虫大田的防治药剂。
87-91

连作大豆苗期根际土壤根腐病病原真菌菌群结构分析

摘要:连作障碍是限制黑龙江地区大豆产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连作大豆根腐病发病期病原真菌菌群结构,为生物防治大豆根腐病奠定基础。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不同连作年限苗期大豆土壤中的3个大豆品种根系以及根际土壤根腐病病原真菌菌群结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3个大豆品种苗期根系以及根际土壤根腐病病原真菌丰度值以及多样性指数随之增加:并且不同大豆品种间根腐病病原真菌菌群结构也存在差异;聚类分析结果验证了连作年限、大豆品种均对根腐病病原真菌菌群结构产生影响。
92-98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

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经济、生态环境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类型及它们未来的耦合协调度变化,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概念,构建了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根据乌鲁木齐市2001-201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对三者在研究期内整体的耦合协调度演变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利用GM(1,1)预测模型,对研究区未来3年的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2001-2013年问,乌鲁木齐市整体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其值介于0.279~0.502之间,从2001年的0.279增加到2013年的0.477,但2013年比2012年减少了0.025,从勉强协调变成了濒临失调;预测结果表明:未来3年,乌市自然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有所好转,耦合协调度分别是0.476、0.495、0.516,逐渐从濒临失调转换成勉强协调。
9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