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信息·科技教育、水产·渔业、生物质能源、三农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850
  • 国内刊号:11-1984/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72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2
  • 综合影响因子:0.80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学·农业基础科学

水稻根系生长特性及其与地上部分关系的研究进展

摘要:文章叙述了水稻根系的形态特征、功能与活力、根系与地上部分及产量的关系以及环境因子对根系的影响,分析了根系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对水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得出水稻根系通过自身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对水稻品质及产量做出不同的响应。分析表明,加大对水稻根系指标的研究,加强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稻根系方面的研究,完善根系研究的方式方法,对水稻进一步取得高产以及生产上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1-6

不同水(陆)稻品种(系)干旱胁迫效应分析评价

摘要:为了扩大水稻抗旱资源的应用,提高水稻抗旱育种效率,对来自17个不同国家105份水(陆)稻品种(系)进行干旱胁迫效应评价。采用了同异分析法,在干旱胁迫下,株高、单株有效穗、穗长、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谷重8项农艺及经济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05份水(陆)稻品种(系),分析评语“差”的有60个品种,占57.1%;“一般”的评语共有22个品种,占21%;“较好”和“好”的评语各有10个品种,占9.5%;“优良”的只有4个品种,占3.8%,分别为IR77298-14-1-2-13、IR77298-5-6-18、CACHO PRETO、IR77298-5-6-11,均为籼稻品种。由此得出,籼稻品种抗旱性明显高于粳稻品种,抗旱同异评语的级别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谷重3个性状密切相关。
7-14

晚稻品种种子萌发期耐酸性比较研究

摘要:为了给酸化稻田适宜晚稻品种选择提供参考,通过室内发芽试验考察了25个晚稻品种(品系)在6个p H梯度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单苗鲜重,比较研究了其种子萌发期耐酸性差异。结果表明:(1)品种间发芽率、发芽势、单苗鲜重差异很大,其中3号、7号、10号、15号品种较高,18号、19号、21号、22号品种较低;(2)6号、11号、12号、13号、14号、16号、19号、21号、23号、24号、25号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单苗鲜重在6个p H梯度处理下变化幅度较大,被初步判定为酸性敏感型品种;(3)2号、3号、5号、10号、15号、17号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单苗鲜重在6个p H梯度处理下变化幅度较小,被初步判定为酸性迟钝型品种。种子萌发期耐酸性比较,可为初步筛选酸化稻田适宜水稻品种提供重要参考。
15-20

福建水稻单产保险费率厘定研究

摘要:准确的费率厘定对推动农作物保险发展至关重要,它将有助于实现作物保险“农民买得起、保险公司赔得起、政府补得起”。通过使用正态分布、卡方分布、Weibull分布、Logistic分布、Gamma分布、极小值分布和非参数核密度分布等7种模型对福建省水稻单产的概率分布进行了拟合,并对应地厘定了水稻单产保险的纯费率。并利用经验费率法厘定了水稻单产的纯费率。最终在获得8个纯费率估计值的基础上,应用算术平均厘定费率方法,求得福建水稻单产保险纯费率为1.2922%,据此计算了福建水稻单产保险的费率。结果能为开展福建水稻区域产量保险厘定费率时予以参考。
21-25

氮肥追施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面粉品质的影响

摘要:为给强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的氮肥合理运筹提供依据,以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26’为材料,在施氮量为240 kg/hm^2的前提下,研究了分别在起身期、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期4个时期追施氮肥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及面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一致的基础上,从起身期到开花期随着氮肥追施时期的推迟,‘新麦26’籽粒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孕穗期追施氮肥小麦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穗数最多,穗粒数仅次于拔节期追施氮肥,千粒重最高。拔节追施氮处理面团稳定时间最长,粉质评价值最高,籽粒产量次于孕穗氮处理。开花氮处理籽粒产量和粉质评价值最低。‘新麦26’面团吸水率、稳定时间在不同处理间差异较小。建议在生产中将强筋小麦的氮肥追施时期安排在孕穗开始时,既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又能保证面粉品质。
26-30

氮肥和花后去叶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花后去叶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通过在4种肥料处理下,以3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不去叶(对照)、留旗叶+倒二叶、只保留旗叶、去旗叶、去所有叶片处理,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下叶片对千粒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去叶处理对千粒重影响差异显著(P〈0.05),不同去叶处理千粒重均小于对照。结论为在4种氮肥处理下,不同去叶处理对千粒重的影响趋势一致,去叶处理对千粒重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去掉所有叶片〉只保留旗叶〉留旗叶+倒二叶〉去旗叶。
31-34

施磷对黄土旱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水势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黄土旱塬农业肥料的施用效果,选取3个磷肥施加水平(P0,P90和P180),研究了施磷对黄土旱垣农业生态区小麦气体交换指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叶片水势及产量的影响,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做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小麦叶片光合性能随之升高,且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施磷提高了小麦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随着磷肥的施加,叶片水势随之升高;最终产量以P180处理最高,为4550 kg/hm^2。各指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气体交换指标与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叶片水势及产量之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且各光合性能参数与水势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大于与WUEi的相关性。WUEi与水势和产量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35-38

连续2年施用鸡粪有机肥对土壤和小麦锌积累的影响

摘要:为了安全合理地利用集约化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有机肥,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连续2年施用高Zn的鸡粪有机肥对土壤和小麦植株Zn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高Zn鸡粪有机肥施用量为60 t/hm^2连续施用2年后,土壤重金属Zn含量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300 mg/kg(p H〉7.5)。随着鸡粪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连续2年土壤全Zn、有效Zn含量和小麦籽粒Zn含量均趋于明显上升趋势。与第1年施用鸡粪有机肥相比,第2年施用鸡粪有机肥的处理土壤全Zn含量增加1.39%~70.79%,土壤有效Zn含量增加35.37%~66.25%。鸡粪施用量〉30 t/hm^2时较施用化肥的处理小麦籽粒Zn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鸡粪施用量为60 t/hm^2的处理,第2年比第1年施用有机肥小麦秸秆和籽粒Zn含量分别升高了14.75%和2.74%。随着土壤全Zn含量的增加,小麦籽粒Zn含量也趋于上升趋势。土壤全Zn与小麦籽粒Zn含量的关系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土壤中全Zn的含量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土壤标准时,第1年和第2年施用鸡粪的小麦籽粒Zn含量分别为93.21 mg/kg和100.37 mg/kg。
39-44

铅铬胁迫对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摘要:为探讨铅铬胁迫对小麦的毒害机理,以‘豫麦23’为供试材料,用不同浓度的铅铬处理小麦,研究铅铬单一及复合污染胁迫对小麦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铅铬胁迫对小麦苗的CAT、POD和SOD具有激活效应,铅铬复合胁迫对小麦苗的CAT影响较大,而铅铬单一胁迫下小麦苗的POD和SOD变化较大。铅铬胁迫对小麦苗的MDA具有抑制效应,铅铬复合胁迫对小麦苗的MDA影响较大,铅铬单一胁迫对小麦苗的MDA影响不明显。说明小麦幼苗中抗氧化酶在铅铬胁迫下对小麦幼苗起到了保护作用,但小麦幼苗对铅铬单一及复合污染胁迫的抗性机理是完全不同的;小麦苗对铅铬胁迫的响应不仅与胁迫的重金属种类有关,而且与胁迫的重金属的质量浓度以及胁迫时间有关。
45-50

绵麦系列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析

摘要:为利用好小麦资源材料,对19份绵麦系列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等15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有13对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有23对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偏相关。产量与8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基本苗〉千粒重〉穗粒数〉容重〉株高〉最高苗〉生育期〉有效穗;产量与6个品质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稳定时间〉最大阻力〉籽粒蛋白〉面积〉吸水率〉湿面筋;蛋白质与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最高苗〉有效穗〉基本苗〉穗粒数〉产量〉容重〉千粒重〉株高〉生育期;稳定时间与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容重〉最高苗〉产量〉生育期〉有效穗〉千粒重〉株高〉基本苗〉穗粒数;面积与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基本苗〉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株高〉最高苗〉有效穗〉生育期〉容重。供试材料从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可被聚为三类,第Ⅰ2、Ⅰ3、Ⅰ4类育种时可以作为高产材料加以应用,同时Ⅰ3和Ⅰ4类群育种时可以作矮杆材料加以运用;Ⅰ1和Ⅰ4类群育种时可以作为优质品质材料加以运用。第Ⅱ类育种时可从粒重方面加以应用;第Ⅲ类从优质矮杆材料加以应用。
51-56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沙地玉米土壤含水量、水分产出率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为了明确沙质土壤改良剂对沙地玉米保水增产的长效性影响,通过在不同年份施加沙质土壤改良剂研究其对沙地土壤含水量、水分产出率以及玉米产量影响的长效机制。结果表明:施加沙质土壤改良剂后均能提高各生育时期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且对应各土层土壤含水量总体表现为:第3年(C)〉第4年(D)〉第2年(B)〉第1年(A)〉不施(CK),依次较CK平均提高53.95%、46.68%、37.83%和34.92%;在水分产出率和产量方面,各处理表现为:第3年(C)〉第4年(D)〉第2年(B)〉第1年(A)〉不施(CK),C处理最好,产量达到了9490.50 kg/hm^2,分别较第4年、第2年和第1年增产11.11%、18.01%和38.69%;水分产出率为6.91 kg/(hm^2·mm),较其他处理提高了11.24%~59.53%。研究结果表明,施加沙质土壤改良剂在前3年可逐年提高土壤含水量、水分产出率和玉米产量,在第3年达到最大,说明其具有显著的保水和增产效果。
57-61

灌溉方式和播期对玉米水分动态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摘要:为明确不同灌溉方式、不同播期下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量的关系,通过设置滴灌、喷灌、漫灌3种灌水处理和3期分期播种的对比试验,在浇底水前、播种、收获和每旬未每区用土钻法取1 m深土样,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含水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同一品种在滴灌、喷灌、漫溉条件下和不同播期玉米需水耗水规律。结果表明,滴灌的土壤水分分布及变化对玉米生长最有利,喷灌次之,漫灌最差。滴灌实产最高,耗水量最小,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产量次高耗水最少的第三期玉米用水效率最高。滴灌在保证玉米需水的前提下储水能力最强,是干旱缺水地区的高效灌水方式。晚播、晚熟玉米品种有更好、更大的生产潜力和可推广性,就水热匹配来看晚播、晚熟玉米品种也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一种途径。滴灌平均实产较喷灌增加1.69%,较漫灌增加6.53%,耗水量较喷灌减少2.9%,较漫灌减少16.1%,水分利用效率较喷灌增大4.7%,较漫灌增大26.9%,第三期平均实产较第一期增加2.76%,较第二期减少2.81%,耗水量较第一期减少18.2%,较第二期减少18.3%,水分利用效率较第一期增大25.6%,较第二期增大19%。
62-67

山西省玉米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性状差异化分析

摘要:为了较好地发展山西省的玉米生产,根据省内复杂的地形和多变的气候,分为不同的种植区域。对参加区试的各区域中增产的品种或增产前5名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出籽率等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进行了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区域中玉米的特征特性与产量的相关关系不同。只有针对不同区域玉米对株高、穗位高、穗长、行粒数和百粒重等特征特性要求的不同,进行差异化品种选育,才能有效提高本区域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玉米单位面积的产量。
68-74

黑龙江春玉米种植区高产品种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及产量分析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高产玉米品种在黑龙江春玉米区种植的可行性,以‘先玉335’和‘郑单958’为试材,通过对比分析,探讨2个品种在该地区种植的灌浆和脱水特性。结果表明,‘先玉335’灌浆迅速,生理性脱水快,产量高;‘郑单958’灌浆持续期略长,前期和中期灌浆速率较‘先玉335’慢,但后期灌浆速率和自然性脱水速率都快,产量较高。从气温和降雨特点来看,在黑龙江春玉米种植区部分积温较高地区,可考虑将‘郑单958’作为品种更替及多样化的备选材料。
75-79

基于MODIS-NDVI的春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地上生物量估算

摘要:为了构建春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地上生物量的估算模型,基于辽宁省大田条件下9个站点春玉米不同生育期叶面积指数LAI和地上鲜生物量数据,利用MODIS提取的10种植被指数NDVI、RVI、DVI、PVI、EVI、GNDVI、RDVI、SAVI、OSAVI和NLI反演春玉米LAI和地上鲜生物量。结果表明:10种植被指数与春玉米LAI和地上鲜生物量相关性显著,采用植被指数反演春玉米LAI和地上鲜生物量是可行的;分别基于回归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利用10种植被指数反演春玉米LAI和地上鲜生物量,利用回归分析法结合OSAVI和NDVI反演春玉米LAI和地上鲜生物量效果较好;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法进行模拟反演采用RVI、DVI和EVI效果最佳,反演精度高于回归分析法。
80-87

安庆市夏玉米涝渍灾害指标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渍害对安庆市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通过运用安庆市1960—2011年多种农业气象资料,采用降水概率≤20%与≥80%分位数法和采用FAO(联合国粮农组织)方法计算夏玉米不同时段需水量与同时段降水量比较,综合2种方法设计了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段的综合涝渍指标。并采用涝渍强度指数验证综合涝渍指标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安庆市夏玉米全生育期综合涝渍指标为≥731.8 mm,6月上旬到9月下旬逐旬综合涝渍指标为:≥66.8 mm、≥70.3 mm、≥124.9 mm、≥89.4 mm、≥78.2 mm、≥92.2 mm、≥84.7 mm、≥76.6 mm、≥49.2 mm、≥47.4 mm、≥41.4 mm、≥27.7 mm。采用综合涝渍指标划分典型的涝渍年份与采用涝渍强度指数划分涝渍年份对比相似率达81.8%,表明安庆市综合涝渍指标符合当地实情,具有实用价值。
88-94

几种外源酚酸对分枝期盆栽大豆化感效应研究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浓度外源酚酸对分枝期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盆栽大豆生长发育几种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香草酸外,苯甲酸和肉桂酸处理均显著抑制了分枝期大豆株高的生长。3种酚酸处理均显著抑制了分枝期大豆叶面积的增加。酚酸浓度为0.01 g/kg时,3种酚酸处理促进分枝期大豆根瘤数的增加;当酚酸浓度大于或等于0.1 g/kg时,3种酚酸处理对大豆根瘤数增加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3种酚酸处理对分枝期盆栽大豆根冠比影响不同,但是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95-98

闽清县水稻田土壤磷钾丰缺临界指标的探讨

摘要:为指导农户在水稻上科学施用磷钾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探索了闽清县水稻田土壤磷钾丰缺临界指标。利用2007—2012年部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60组水稻“34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闽清县水田施用磷肥的早稻、晚稻、单季稻平均分别增产3.8%、3.2%与3.7%,加权平均为3.5%,施用钾肥的早稻、晚稻、单季稻平均分别增产4.6%、8.0%与6.9%,加权平均为6.8%。有效磷、速效钾与对应的缺素/平衡施肥稻谷相对产量均呈显著的对数拟合关系。以相对产量0.95为丰缺临界标准,早稻、晚稻与单季稻有效磷缺乏的临界指标分别为9.3 mg/kg、16.9 mg/kg与11.1 mg/kg,加权平均12.8 mg/kg。早稻、晚稻与单季稻速效钾缺乏的临界指标分别为60.4 mg/kg、71.2 mg/kg与66.4 mg/kg,加权平均66.9 mg/kg。与福建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第四次制订的土壤磷钾养分丰缺指标相比,有效磷临界指标基本相当,但速效钾临界指标低了13.1 mg/kg。上述说明,闽清县水田施用钾肥的增产效应要高于磷肥,且施用钾肥重点是土壤速效钾小于67 mg/kg的水田。
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