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信息·科技教育、水产·渔业、生物质能源、三农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850
  • 国内刊号:11-1984/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72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2
  • 综合影响因子:0.80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学通报 2014年第3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园艺

中国苹果授粉研究现状

摘要:苹果是中国最重要的栽培果树,然而目前其单产和优果率较低、果实品质较差,严重制约了中国苹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尽管人工授粉可以提高产量,但目前人工授粉成本不断增加;传粉昆虫对大幅提高苹果产量,尤其增加优质果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自然界传粉昆虫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苹果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需求。大力推广蜜蜂、壁蜂授粉技术,深入研究切叶蜂、土中筑巢蜂等苹果野生传粉昆虫的人工驯养技术是确保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科学配置授粉树也是提高苹果坐果率、优质果率、改善苹果品质的关键。本研究综述了苹果花部特征、传粉方式、传粉昆虫种类以及影响苹果授粉效果的因素等,并对今后开展苹果授粉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提高中国苹果产量和品质提供一些思路。
1-5

光照对植物合成花色素苷的影响研究进展

摘要:花色素苷决定着花卉、果实及彩叶植物叶片的颜色,对植物的观赏性有着重要价值,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来,对于外界环境影响植物花色素苷合成的研究已有相关报道,但都是一些综合性的阐述。对于光照影响植物花色素苷的研究,缺乏更为系统和深入的论述。依据国内外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在阐述植物花色素苷合成机理的基础上,针对光照这一外界环境因子,综述了光照时间、不同光质及光照强度对于植物花色素苷合成的影响。指出了对于一般植物,光照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其合成花色素苷;在不同的光质中,对合成花色素苷最有效的是蓝光和紫外光;对于一般植物,光照强度越大,越有利于合成花色素苷。还分析了目前关于植物花色素苷研究尚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6-10

不同基质拮抗菌发酵液处理对香蕉幼苗养分吸收的影响

摘要:为研究复合拮抗菌发酵液对香蕉植株养分吸收的作用,在盆栽条件下,以麦麸、豆饼、花生饼、菜籽饼、芝麻饼、花椒饼为发酵基质,分别研究添加拮抗菌(4-L-16、T3-G-59)和不添加拮抗菌的发酵液对香蕉幼苗地上部氮、磷、钾、钙、镁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饼肥液体发酵液均可有效提高香蕉对氮、磷、钾、钙、镁的吸收。发酵液中添加拮抗菌可进一步提高香蕉对磷、钾、镁的吸收利用,但对氮、钙的吸收无显著地促进作用。豆饼、菜籽饼、花生饼可作为拮抗菌4-L-16、T3-G-59理想的发酵基质。
11-15

扁桃CBF1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摘要:为揭示CBF基因在扁桃抗逆机制中发挥的功能,对扁桃CBF1基因进行克隆与分析。以新疆扁桃主栽品种‘鹰嘴’为材料,根据已经报道的CBF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技术从扁桃基因组DNA中获得CBF1基因,命名为YZ-Ac CBF1,并已登录Gen Bank(登录号KJ818900)。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729 bp,编码242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1195H1886N346O368S13,相对分子质量为27.405 k Da,等电点为7.69,半衰期为30 h,脂肪系数为63.72,疏水性平均值为-0.646。对其亚细胞定位、跨膜结构、信号肽及疏水性/亲水性进行分析,表明其定位在细胞核,不存在跨膜结构,为非分泌性亲水蛋白。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其与桃(AGS13699)的亲缘关系最近。二级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主要由26.86%的α螺旋和58.68%的无规卷曲组成。三维结构预测表明其符合AP2结构域模型特点。
16-23

1976—2010年福建沿海地区龙眼生产发展态势的研究

摘要:以《福建省农业生产统计资料》、《福建省农村统计年鉴》、《福建农村经济年鉴》、《福建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为统计材料,每5年为1节点,对1976—2010年福建省及其沿海地区龙眼的产量与种植面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龙眼是福建省特色水果,而福建沿海地区则是福建龙眼集中产区,1976年福建沿海地区龙眼面积、产量占全省龙眼比重分别为89.13%和95.89%,经过35年的发展,到2010年面积、产量分别为5.19万hm2和19.24万t,尽管占全省龙眼的比重有所下降,但2010年沿海地区面积、产量依然分别占全省龙眼比重的73.88%和79.82%;泉州、莆田、厦门地区的2010年较1976年龙眼面积、产量比重下降明显,而福州、漳州、宁德地区的龙眼经过35年的发展,占沿海地区龙眼、全省龙眼的比重均趋上升;沿海各地区龙眼单产年份间差异大,反映生产上还普遍存在"大小年"结果现象,与1976年相比泉州、厦门地区龙眼单产下跌显著。
24-29

不同温度生物质炭复混肥对小白菜和樱桃萝卜产量及硝酸盐的影响

摘要:研发新型肥料,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是现代农业长期面临的任务。将不同温度制备的玉米秸秆生物质炭与NPK化肥混合制造成生物质炭复混肥,并通过田间试验,比较生物质炭复混肥对小白菜和樱桃萝卜产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比起常规化学复混肥料,施用生物质炭复混肥,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4%~61%和3%~29%;小白菜生物量提高了21%~93%,N、K含量分别提高了3%~64%和39%~41%;樱桃萝卜生物量提高了20%~45%,但NPK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施用500℃下制备的生物质炭复混肥显著提高2种蔬菜硝酸盐含量,但远低于食用质量标准,并不影响蔬菜品质。总体看来,施用高温生物质炭复混肥,对于提高小白菜和樱桃萝卜产量的效果更为显著。
30-34

低温胁迫下甜菜纸筒苗叶喷植物调节剂试验

摘要:为了探讨芸苔素内酯和S-诱抗素对甜菜生长和抗寒性的影响,以甜菜纸筒苗为材料,用2种调节剂叶喷夜晚低温处理的甜菜幼苗,研究甜菜纸筒苗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叶绿素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芸苔素内酯和S-诱抗素可以降低低温条件下叶片内丙二醛、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甜菜叶绿素的含量。植物调节剂处理减少了膜脂过氧化产物的积累,降低了细胞膜透性,从而减轻了低温胁迫的伤害,提高了纸筒苗育苗质量。
35-40

盐胁迫对雪菊种子萌发的影响

摘要:以雪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盐胁迫对雪菊种子萌发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Na Cl、Na2SO4以及混合盐Na Cl:Na2SO4:Na2CO3=2:7:1(质量比)处理雪菊种子。结果表明:盐胁迫使雪菊种子的发芽指数、发芽势和发芽率明显降低,且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3种盐对雪菊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度依次为:混合盐〉Na Cl〉Na2SO4;雪菊种子耐盐适宜范围为Na Cl 0.78%、Na2SO40.84%、混合盐0.15%;耐盐半致死浓度为Na Cl 1.34%、Na2SO41.41%、混合盐0.89%;耐盐极限浓度为Na Cl 2.23%、Na2SO42.31%、混合盐2.08%。盐胁迫解除后雪菊种子仍具有较高的萌发率。
41-45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生物科学

植物雄性不育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摘要:系统综述了植物雄性不育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基因,花粉发育各个时期的基因突变均有可能导致雄性不育;物质代谢相关酶类,特别是活性氧清除酶,如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激素类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矿质元素、可溶性糖、蛋白质的含量;外界环境因素包括温度、光照条件等。对植物雄性不育影响因素的归纳总结,为雄性不育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46-50

蝉蜕诱导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毒力影响的研究

摘要:利用改良蝉蜕诱导培养基对球孢白僵菌进行诱导,以无蝉蜕PDA培养基作为对照,目的是比较蝉蜕诱导后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等多个生物学指标,及二者对3龄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毒力。经蝉蜕诱导的球孢白僵菌菌株的产孢量、孢子萌发率以及对玉米螟幼虫毒力都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对玉米螟幼虫毒力处理组LT50为4.73天,对照组需要6.97天。同时经蝉蜕诱导过的菌株开始产孢时间和胞外蛋白酶活性都优于对照组,胞外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范围是1.497×10-2~3.538×10^-2IU/m L,但经诱导菌株的生长速率低于处理组。鉴于球孢白僵菌菌株经蝉蜕诱导后,其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增加,并且能够增强对玉米螟幼虫毒力,可利用其进行球孢白僵菌菌种保存和改良。
51-55

蚕豆花左旋多巴提取工艺优化

摘要:为了提高蚕豆花左旋多巴的提取得率,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优化蚕豆花左旋多巴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液料比、溶剂p H、提取时间对蚕豆花左旋多巴提取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0:1,溶剂p H 4.5,提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左旋多巴提取得率为3.67%,相比冷浸法提高了3.67%。本工艺中使用乙醇来调节溶剂的p H值,可以抑制水溶性杂质的析出,经HPLC谱图分析,提取物中杂质组分较少,且左旋多巴与杂质组分分离较好,这有利于左旋多巴进一步的纯化。本研究可为从蚕豆花中工业化提取左旋多巴提供技术依据。
56-60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

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克达拉灌区土壤资源分析与研究

摘要:针对新疆"沙漠绿洲灌溉农业"这一典型特点,灌区建设在北疆地区农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灌区土壤条件作为灌区立足的根本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正确地对灌区土壤资源做出评价,才能保证灌区土壤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克达拉灌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灌区土壤质量现状的调查、资料收集、样品采集及室内化验分析,研究分析了灌区土壤肥力、养分、盐分和微量元素变化规律,采用新疆土壤资源分类评价系数对灌区土壤的宜农和宜牧性等综合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区较适宜农业开发、最适宜牧业开发。研究结果为北疆干旱荒漠地区灌区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61-67

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研究

摘要:中国区域经济带的空间演变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探索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对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中部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典型区域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为例,基于RS技术,在对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2000年、2007年、2013年3期遥感影像监督分类的基础上,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单一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等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13年间土地利用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点。研究表明:2000—2013年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土地利用结构稳定性较差;13年来,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耕地减少了10256.4756 km2,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耕地主要是转向了林地,从遥感影像对比发现,城市周围的耕地被建设用地侵蚀,水域的变化幅度最小;从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建设用地在2007—2013年变化最为剧烈,其动态度是4.826%;区域变化方面,各地级市(省辖市)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汉阳与潜江的水域变化率较大,从总体而言,神农架林区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变率均较低。
68-73

基于改进PSR模型的西北干旱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以玉门市为例

摘要:在借鉴国内PSR概念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西北干旱生态脆弱区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建立了基于改进PS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体系,采用2001—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线性加权法及障碍因素诊断法等定量研究方法对玉门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结合西北干旱生态脆弱区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建立的基于改进PSR模型的西北干旱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相吻合。(2)2001—2010年玉门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综合指数由0.2510上升到0.7027,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等级由"不健康"逐步转变为"亚健康状态"。(3)阻碍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改善的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系统响应和系统状态方面,主要因子包括建设用地比例、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增长率、人均建设用地、土地违法案件处理率、农民人均纯收入等。(4)提高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必须依据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评价结果,坚持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74-80

基于SD和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地整治项目社会影响评价

摘要:利用系统动力学的因果回路图分析土地整治的社会影响,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估土地整治典型项目的社会影响程度。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该项目社会影响成功度综合评价结果为"基本成功",其中"社会效率"成功度最高,"社会公平"次之,"可持续发展"成功度最低。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对土地整治的社会影响的影响因素和传导途径进行解析,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可对相关社会影响进行定量评估,研究成果可为土地整治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81-88

粮食安全下的河南省耕地压力预测分析

摘要:对河南省2002—2012年间耕地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应用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对未来10年间耕地压力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随着中原经济崛起,虽然一定数量耕地被建设占用,但耕地压力指数整体上还是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粮食生产力在提高,政府在严控耕地数量基础上,通过土地复垦、整理、开发及一定范围的农业结构调整又补充了一定数量耕地,在未来10年,河南省耕地压力指数呈递减趋势,粮食供给大于需求,基本可以实现河南省粮食安全。
89-94

耕地生产潜力研究——以新郑市为例

摘要:为了提高新郑市土地资源利用水平,采用机制法的逐步订正模型对新郑市的耕地生产潜力进行定量估算;用耕地生产力指数模型中的PI指数作土壤修正系数对气候生产潜力做修正;用生产潜力指数,对耕地生产力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郑市的平均土壤修正系数为0.54;平均生产潜力为19393.84 kg/hm2;平均生产潜力指数为47.39%,因此新郑市尚有较大的耕地生产潜力有待开发。
95-100

泛河西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摘要:基于2002—2012年MODIS NDVI数据产品,分析了泛河西地区植被覆盖的变化状况,并结合2002—2012年该研究区22个气象站点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分别从年际、年内与季节变化3个层面综合分析了泛河西地区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泛河西地区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和减小趋势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1.07%和28.93%,呈增加趋势的面积明显大于呈减小趋势的面积;从年际变化来看,研究区植被变化受降水影响的程度高于气温;从季节变化的空间分布来看,3个季节中NDVI与降水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的面积大于其与温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的面积,即与温度相比,泛河西地区植被的变化趋势对降水的响应较为敏感。
1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