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信息·科技教育、水产·渔业、生物质能源、三农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850
  • 国内刊号:11-1984/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72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2
  • 综合影响因子:0.80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研究报告

森林凋落物组分的气象影响分析

摘要:凋落物是连接植被与土壤的"纽带",直接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基于1977年以来森林的凋落量及气象资料,分析中国天然林和人工林凋落量不同组分的气象影响状况。结果表明,无论是天然林还是人工林,叶、枝和花果凋落量之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P〈0.01)。天然林凋落量各组分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人工林。天然林叶、枝和花果凋落量与年平均最低气温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51、0.45、0.58(P〈0.01);树皮凋落量与年平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6(P〈0.05)。气温明显影响着人工林叶、枝、花果凋落物的凋落,相关系数在0.26-0.37之间(P〈0.05,P〈0.01)。通径分析发现,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是影响叶、枝和花果凋落量的主要气象因素。森林类型来源不同,凋落物不同组分受气温的影响存在差异。
1-6

南亚松引种种源/家系苗期选择研究

摘要:为研究南亚松优良种源和家系的筛选问题,对引种5个月生4个种源91个南亚松优株家系苗期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嵌套式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源和家系间发芽率和地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家系间高径比差异显著;种源间苗高达显著性差异。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出11个表现相对优良家系,发现1个生长变异较大家系T36,并探讨了聚类分类结果与种源分类间关联性。
7-12

油松不定根诱导研究

摘要:为建立诱导油松不定根高频发生的实验系统,研究以组培不定芽和实生苗下胚轴插穗为材料,进行适合油松不定根诱导材料的筛选。在此基础上,以下胚轴为材料,研究子叶、苗龄、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IBA、BA)组合以及预处理对其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下胚轴插穗比组培不定芽具有更高的不定根发生潜力;以2周龄实生苗的下胚轴为材料,在1/2 DCR+20 g/L蔗糖+6 g/L琼脂+4 mg/L IBA、pH 5.8的培养基上预培养15天,然后转到去除IBA的相同成分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可以获得较好的生根效果,此条件下生根率最高可达96.67%,这为进一步研究油松不定根发生的相关机理提供了可行的实验体系。
13-18

20种植物对铅的耐性和富集能力研究

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中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为探讨利用植物修复重金属铅污染土壤,以普通田园土为对照,研究浇施不同浓度铅离子对20种植物成活与生长的影响,测定铅离子在植物体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华北景天、千头椿、蔷薇、金脉连翘、构树和金叶美国梓地上部分铅含量为11.87-164.502 mg/kg,为铅富集植物;紫穗槐、‘107杨’、悬铃木和金丝垂柳的地上部分铅含量为0,为铅的非富集植物。蔷薇和华北景天的转移系数显著高于其他测试植物,‘107杨’的根系含铅量达到3160.85mg/kg,且具有较高的生物量,也可用于污染土壤的铅离子固定和清除。
19-24

4种锦鸡儿属(Caragana)植物抗旱性研究

摘要:为了给乌兰布和地区造林植物种的选择、植物配置以及植被建设方面提供更充足的理论依据,在田间持续干旱条件下,研究4种锦鸡儿属植物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狭叶锦鸡儿和荒漠锦鸡儿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并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种锦鸡儿属植物幼苗叶片含水量和束缚水/自由水含量比值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增加,方差分析表明,中间锦鸡儿和狭叶锦鸡儿差异不显著,与柠条锦鸡儿、荒漠锦鸡儿比有显著性差异,且柠条锦鸡儿的叶片含水量和束缚水/自由水含量比值最高;随着土壤干旱程度加剧,4种植物叶片水分亏缺、细胞膜透性都呈增加趋势,而离体叶片失水速率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均表现为前期(0-9 h)失水快,后期(9-24 h)失水慢。根据抗旱隶属值,4种锦鸡儿属植物的抗旱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狭叶锦鸡儿〉荒漠锦鸡儿。
25-29

西双版纳不同年龄橡胶林下大叶千斤拔的生物量动态及其模型

摘要:为掌握种植在不同年龄橡胶林下的大叶千斤拔的生长动态及生物量状况,以种植在3个不同年龄橡胶林下的大叶千斤拔为研究对象,对大叶千斤拔的生长动态进行了定期观测。并根据28株不同大小的大叶千斤拔个体建立大叶千斤拔的生物量回归模型。根据所建立的生物量回归模型,推算3个不同年龄橡胶林下的大叶千斤拔的生物量,并分析其组成和分配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橡胶林下的大叶千斤拔自种植的第2年均呈现出较快的生长速率及较强的萌生能力,但其生长量和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4年生橡胶林下大叶千斤拔种植2年半后的平均基径(2.89 cm)分别是7年生和16年生橡胶林下大叶千斤拔的1.25、1.86倍;其平均高度(3.3 m)分别是7年生橡胶林下大叶千斤拔的1.05、1.47倍。4年生橡胶林下大叶千斤拔的生物量为28.356 t/hm2,分别是7年生和16年生橡胶林下大叶千斤拔生物量2.55和6.37倍。不同年龄橡胶林下的大叶千斤拔的生物量的器官分配主要以茎为主(50%-60%),根次之(23%-32%),果最小(1.79%-12.38%)。随着橡胶年龄的增大,大叶千斤拔的基茎、高度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呈迅速下降的趋势。
30-35

湘白蜡的光热模拟氧化及产物分析

摘要:研究旨在通过模拟湘白蜡在光、热等环境条件下的氧化过程,反映湘白蜡的环境稳定性和氧化特征,以期为湘白蜡的开发利用和科学贮藏提供参考依据。以300 nm紫外光辐照和50、75、100℃热催化作为模拟氧化条件,通过对新鲜及氧化湘白蜡的理化指标、TG与IR分析,揭示氧化湘白蜡与新鲜湘白蜡的性质差异;采用GC-MS对新鲜及氧化湘白蜡的组成分析,明确新鲜湘白蜡及其氧化产物的种类与组成;在此基础上,结合氧化产物特征提出了光、热对湘白蜡氧化过程催化加速的作用程度及方式。结果表明:光、热对湘白蜡的催化氧化均有一定活性,在45天氧化期内,300 nm紫外辐照与50℃热催化对白蜡的氧化较弱,100℃条件下湘白蜡的氧化较为剧烈,酸值达到69.38 mg KOH/g,皂化值达到195.07 mg KOH/g。湘白蜡氧化过程中主要有降解和氧化2种反应。降解是湘白蜡分子中的长碳链裂解缩短的过程,表现为熔融峰值的降低、低熔点组分的增多及氧化产物中高级烷酸碳原子数量的高度连续性及相对含量分布的均衡性;氧化是虫白蜡分子中降解所得的游离烷烃、高级烷醇、高级烷酸继续氧化的过程,表现为酸值、皂化值的升高及羧基红外特征吸收峰的增强与分裂。
36-44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应用研究

不同植被指数反映地表植被覆盖度的比较分析——以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为例

摘要:针对不同的地表植被覆盖情况,以期合理精准的选择植被指数反映地表植被效果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选择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甘肃省MODIS影像数据,借助ERDAS、ArcGIS地图处理软件及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不同植被指数(NDVI、PVI、RVI)反映地表植被覆盖度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河西走廊北部东中西3段的以NDVI值估算的植被覆盖度分别为0.33、0.31、0.42,祁连山西中东3段分别为0.62、0.62和0.37,进而研究PVI和RVI与不同植被覆盖度区域相关性。经研究分析得出:对于高盖度植被覆盖地区,RVI所反映的植被覆盖度明显优于PVI;对于低盖度植被覆盖地区,由于PVI受土壤背景(质地、亮度)和大气影响较小,比RVI更能反映荒漠等沙粒质地表区域。
45-50

水田防护林空间密度分布研究

摘要:水田防护林是保护水田免受风灾的一道绿色屏障,水田防护林空间密度分布可以体现区域水田分布的疏密程度,研究水田防护林空间密度分布对水田防护林建设规划和水田产量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吉林省前郭灌区为研究区域,对灌区内水田防护林的空间密度分布进行了研究。以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对灌区水田防护林进行监督分类,经过验证kappa系数达到0.87,根据分类结果提取水田防护林总面积为110.945 km2,总周长为4998.095 km。利用网格法对灌区防护林数据进行空间密度分析,得出灌区水田防护林空间密度分布图,根据密度分布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前郭灌区水田防护林分布不均匀,防护林重点分布在灌区南部地区,北部新开水田区防护林分布极少,对灌区水稻产量构成了不利的影响。
51-54

树高精准化测量原理与模型及其精度研究

摘要:树高的精准测量是森林资源经营和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评价立地质量和林木生长状况的重要依据。实验中利用测高器、罗盘仪、经纬仪和全站仪等仪器测定了7个不同树种的树高,阐述了其测量的原理与过程,并构建了树高精准化测量的模型。根据30组不同树种的树高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得出树高自动精准测量的结果:全站仪的精度最高,其次是经纬仪和罗盘仪,最后是测高器。采用相同的仪器测量不同树种的树高,其精度也不同。树干笔直、树冠简单的树种精度较高;针叶树种也比阔叶树种精度高。构建的树高测量模型,为实现林业调查的自动化和精准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55-60

修剪对油茶果实经济性状的影响

摘要:以7年生油茶的4个品种为对象开展冬季修剪和春季修剪,研究修剪对油茶果实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剪能提高油茶果实的单果重、果径、单果籽粒数、籽粒大小、出籽率和含油率,且冬季修剪对各指标的提升效果优于春季修剪;冬季修剪的平均单果重达28.4 g,分别比春季修剪和对照的平均单果重高3.3 g和5.9 g;春季修剪的鲜果出鲜籽率和鲜果出干籽率分别为36.7%和19.6%,分别显著高出对照28.3%和41.0%,但与冬季修剪的差异不显著;冬季修剪和春季修剪的鲜果含油率分别为6.0%和5.0%,分别比对照高出62.2%和35.1%;不同品种对修剪的反映效果不一样,主要表现在不同的修剪时间的各经济指标的高低变化趋势差异较大。
61-65

常绿阔叶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在海拔梯度上的差异

摘要:为了解海拔梯度及地表残留物质量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于2011年8月(雨季)和2012年6月(干季),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不同海拔梯度(2000、2200、2400和2600m)生境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所查不同海拔梯度常绿阔叶林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相近,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常见类群为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啮虫目、半翅目和鳞翅目,稀有类群的组成在不同海拔梯度上有明显变化。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和个体数分布受海拔垂直梯度变化的影响明显,而水平方向不同样方间的差异不显著。总体表现为:随海拔梯度升高,土壤动物类群数降低,个体数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海拔2400 m生境最低)。不同海拔生境中地表凋落物C含量以2200 m海拔生境最高,N含量则在2600 m海拔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弹尾目个体数量与地表凋落物N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说明,土壤动物群落在不同海拔梯度的数量分布受海拔变化所产生的凋落物质量和温湿度差异的综合影响。
66-74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园艺—研究进展

果树库源关系改变对源叶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为了解果树库源关系中叶片末端产物含量的改变对光合作用的调控机制,归纳和总结了库源关系改变后,果树中叶片末端产物的积累对光合作用的几种可能的调控机制,指出了反馈抑制等假说存在的不足,并认为气孔导度为启动因子,温度为作用因子,实现对光合作用的调控是可能的途径之一,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75-80

连作草莓根际土壤特征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连作障害是制约草莓(Fragaria ananassa)发展的最大因素。笔者对国内外草莓连作障害的研究亮点进行了综述。土壤根际微生物区系变化,有益微生物减少,病原菌增加,有害化感物质积累是产生连作障害的主要原因。杀灭土壤病原菌,去除有害化感物质,把"病土"修复成"健康土",是克服连作障害,实现草莓连茬种植的根本之路。对草莓连作障害机理的深入研究、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仍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81-85

植物体内花青素累积的外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花青素是植物体内中的类黄酮,是一大类次生代谢产物。影响花青素含量的内在、外在因素有很多。本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影响花青素含量大小的相关各项因素,举例并具体分析了影响其含量的各个因素。花青素是自然界中一种广泛存在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在现在的生产生活中,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农业、医疗等方面。通过对影响花青素的各项重要因素以及其代谢途径、外源调控对其含量影响的大小的归纳和总结,从而使人们对于花青素外源调控有更深入地了解,并为提高花青素的累积提供更好基础,使花青素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86-9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园艺—研究报告

中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用种SSR和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探讨SSR、AFLP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金针菇遗传变异分析和菌种鉴定上的应用。用SSR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比较分析了中国市场上20个主要的工厂化生产金针菇用种的遗传多样性。29对SSR引物和60对AFLP引物分别检测到37个及206个多态位点;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56-1.00、0.54-0.97。AFLP标记的多态性比SSR高。2种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均揭示出中国市场上工厂化金针菇用种遗传多样性相对较小,亲缘关系十分接近。
92-97

薄皮甜瓜果实总蛋白质双向电泳优化体系的建立

摘要:为建立适宜的薄皮甜瓜果实总蛋白质双向电泳的试验体系,以‘京蜜11号’薄皮甜瓜为试材,从果实总蛋白质的提取方法、等电聚焦条件、IPG胶条梯度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优化。结果表明,酚-甲醇/醋酸铵沉淀法能够高效的提取薄皮甜瓜果实总蛋白质,选用24 cm pH 4-7的IPG胶条,800μg上样量,120000 Vhs聚焦,SDS-PAGE电泳后采用胶体考马斯亮蓝染色。该优化的体系可以获得背景清晰、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
98-104

甜瓜叶片蛋白的提取和双向电泳体系的优化

摘要:为建立适合甜瓜(Cucumis melo L.)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体系(2-D),以甜瓜植物叶片为试验材料,比较了2种不同植物叶片蛋白的提取方法,并对双向电泳的2个重要的环节技术即聚焦参数和上样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与Tirs-酚提取法相比,使用改良后的Mg/NP-40/PEG3350/TCA丙酮提取法提取叶片蛋白,经过SDS-PAGEF分析之后,所得的蛋白含量较高,Rubisco酶去除的较好,条带清晰。采用pH 3-10,18 cm的IPG胶条进行双向电泳时,适当增加低电压聚焦时间,得到了较为清晰的2-D图谱。蛋白上样量为800μg时,得到的蛋白点数最多,低峰度蛋白较为清晰。研究建立了适用于甜瓜叶片蛋白分析的双向电泳体系,得到了蛋白点数目多且分辨率高的双向电泳图谱。为下一步在蛋白组学水平上分析与甜瓜抗病、产量、性状等相关蛋白提供了技术支持。
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