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信息·科技教育、水产·渔业、生物质能源、三农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850
  • 国内刊号:11-1984/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72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2
  • 综合影响因子:0.80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学通报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学-研究进展

水稻氮吸收转运利用生理机制及耐低氮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摘要:氮素是水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同时也是水稻需求最大的矿质营养元素之一。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单位面积用氮量高和利用率低已成为其发展所面临的两大难题。为了给剖析水稻耐低氮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本研究总结了水稻氮素吸收转运、利用的生理机制及氮高效型水稻的形态生理特性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对近年来水稻耐低氮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结果及水稻耐低氮遗传基础方面作了分析,包括耐低氮QTL定位与克隆、转录组研究、蛋白组研究等。目前关于水稻对氮素响应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少,水稻氮素吸收、转运和利用相关的机制仍是一个谜团。开展氮素吸收、转运和利用相关基因/QTL以及耐低氮遗传基础的研究是选育优良氮高效品种工作的有效途径。
1-9

马铃薯帚顶病毒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马铃薯帚顶病毒(PMTV)所取得的研究进展;简述了PMTV的分布与传播、分子特征、病理特征、致病机理及其检测方法,认为PMTV主要出现在气温冷凉的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马铃薯上,能通过种薯和粉痂菌传播,诱导马铃薯块茎发生环状坏死;分析了该病毒的特殊性及防治的难点;认为今后要深入研究粉痂菌、马铃薯、PMTV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挖掘PMTV抗性基因,开展马铃薯抗PMTV育种,建立快速准确的PMTV检测方法,探讨同时防治粉痂病和PMTV的途径。
10-14

棉花叶面施肥研究进展

摘要:作物叶面施肥具有许多土壤施肥无法比拟的效果,是补充营养元素和改善品质的一种重要手段。棉花叶面施肥不仅可以解决苗期低温,后期根系活力下降所造成的根系养分吸收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而且可以提高产量改善棉花品质。本研究分析了叶面施肥所能解决的棉花生产中的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中国叶面肥的发展趋势,对棉花叶面肥的种类、叶面施肥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并对今后棉花叶面专用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15-19

种子老化及活力修复研究进展

摘要:种子是一种重要的物质生产资料,对农牧业的生产发展以及种质资源的保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种子老化生理变化及提高种子活力的方法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主要概述了种子老化的现象,从种子萌发情况和种苗生长状况、酶活性、呼吸和能量系统、贮藏物质、核酸和蛋白质合成能力、细胞结构及膜透性、有毒有害物质积累等方面阐述了种子老化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分析比较了引发技术处理、干湿处理、营养元素处理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等修复和提高种子活力的措施,并对种子活力与老化生理机理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20-26

作物耐旱性生理生化指标研究进展

摘要:研究农作物耐旱性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渗透调节、植物内源激素、抗氧化防御系统等方面综述了农作物耐旱性在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阐明了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与作物耐旱性强弱之间的关系,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农作物耐旱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27-31

禾本科植物自交不亲和基因定位进展

摘要: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普遍存在于禾本科植物中,这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防止自交退化,且有利于异花授粉、保持遗传多样性的一种生殖隔离机制。并且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机制多种多样,调控其性状的基因数量也不等。目前,许多实验已经证明禾本科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属于S-Z型双因子自交不亲和系统,该类型的自交不亲和系统受到2个不连锁的复等位基因座S和Z的控制。本研究介绍了禾本科植物双因子S-Z型自交不亲和系统的起源,并且归纳了多年来对黑麦、天蓝虉草、球茎大麦和黑麦草等禾本植物自交不亲和调控基因的研究进展。还对禾本科植物S-Z双因子自交不亲和系统提出质疑。最终提出通过克服长雄野生稻的自交不亲和性来构建自交不亲和群体,从而用于精细的图位克隆。
32-37

土壤水动力学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摘要:土壤水是作物生长所需要的直接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研究土壤水的动力学参数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农业土壤的水分调控与高效利用、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笔者在综述了国内外土壤水研究概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土壤水分常数、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量及饱和导水率等主要动力学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明确了土壤孔隙度、质地、结构和有机质含量是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主导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未来土壤水分研究的重点方向。
38-43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学—研究报告

4个水稻品种(组合)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摘要: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生育期主要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旨在为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参考。以绵阳地区4个水稻品种(组合)为试材,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测定田间主要光合特性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存在明显差异,各品种不同生育期叶绿素a/b值、净光合速率变化呈单峰曲线。抽穗期,‘成糯88’、‘B6优4761’和‘233A/绵恢768’具有较高的蒸腾速率,而‘冈优725’表现出较低的蒸腾速率;‘冈优725’在灌浆期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说明‘冈优725’相比于其他3个品种在抽穗期具有更低的需水量,在灌浆期具有更高的生产潜力。
44-48

硅肥用量对水稻茎秆抗折力的影响研究

摘要:研究不同硅肥施用量对水稻茎秆抗折力的影响,为水稻生产中合理施用硅肥,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选用了3个抗倒伏能力有一定差异的品种(组合)为材料,分析了3个水平硅肥施用量对水稻灌浆期的3个基部节间抗折力和整株抗推力的影响。施用硅肥的处理比未施用硅肥的对照处理的茎秆节间抗折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D2处理从总体上增加抗折力的幅度较大,不同的品种抗折力的提高有所不同,其中‘绿优1号’、‘汕优63’在Si 60 kg/hm2处理下茎秆抗折力最大,‘中优838’在Si 30 kg/hm2处理下抗折力最大;而整株抗推力的表现与节间抗折力有一定差异,从分析结果看,在Si30 kg/hm2处理下整株抗推力最大,折合成单茎抗推力也较大,且在3个品种上表现基本一致。一般的中籼水稻品种在生产中可适量施用硅肥来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一般施纯Si 30 kg/hm2,施硅量不宜过大,可根据不同的品种作适当调整。
49-55

水稻专用缓释复合配方肥增产效果研究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合当地的缓释肥配方和施用技术,减少肥料用量,增加经济效益,应用测土配方及平衡施肥原理,制成水稻专用缓释复混肥(N:P2O5:K2O=24:8:10),研究不同施用量对水稻茎蘖动态、产量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肥处理因其养分释放的平衡性和长效性,水稻分蘖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等均明显提高,与常规肥料比较,T1(等氮处理)水稻增产7.06%,T2(等价处理)水稻增产0.66%,T2在减少20%的氮肥用量情况下,仍可微幅提高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提高8.16个百分点,环境效益显著。
56-60

海南硅高效水稻的筛选及硅吸收特征

摘要:为了深入研究水稻硅营养机理,通过盆栽和小区试验在施硅(低硅)和不施用硅(缺硅)条件下,比较了25个海南主要栽培水稻品种产量的变化,筛选出了硅高效水稻,并探讨了施用硅对水稻产量构成、硅吸收特点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或稻草干重可以作为筛选的指标,得到10个硅高效水稻品种(系),其中不耐低硅的4个,耐低硅的6个;施用硅肥对不同品种的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尽相同;施用硅肥对水稻的株高影响在多数品种间并不显著,提高了3个品种株高;谷壳中的硅含量在不同的品种间差异显著;在不施用硅的条件下稻草硅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不过施用硅后硅高效品种更能显著提高稻草硅含量;施用硅后硅高效品种稻米硅的含量比硅不敏感品种的增加的更快,其中耐低硅的硅高效水稻施用硅后提高更显著。硅高效水稻地上部分各器官硅含量能敏感地响应硅的变化,不过产量构成对硅的响应特征不尽相同。
61-65

水浇地与旱地春小麦新型光谱曲线特征变量与叶绿素关系的对比研究

摘要:为了利用新型光谱曲线特征变量对水浇地与旱地春小麦叶绿素含量进行估算,测定水浇地与旱地春小麦冠层光谱、叶绿素含量、叶宽和苗高,并利用各地春小麦冠层光谱曲线"峰谷"存在差异的特点,通过分析光谱曲线特征变量与水浇地和旱地春小麦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分别建立了水浇地和旱地春小麦叶绿素含量最佳估算模型并检验模型精度。结果表明:在723 nm、730 nm和736 nm前后,水浇地、阴坡地、阳坡和双面坡地春小麦原始光谱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表现出完全相反的变化规律。在以上波段之前,相关系数为负,之后为正。各地春小麦叶绿素含量与绿边和黄边曲线变化速率及反射绿峰两边的夹角存在很好的相关性,与水浇地、阴坡地、阳坡和双面坡相关性最好的光谱曲线特征变量分别为K pv、K b和GPA1,相关系数均大于0.80。抛物线和线性模型是估测各地类春小麦叶绿素含量的最佳模型,模型R2均超过0.89,预测能力均大于92%。研究结果为以后利用高光谱信息监测小麦长势及产量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66-71

丰产小麦品种‘农大211’的灌浆特性分析

摘要:为了研究‘农大211’籽粒的灌浆特性和丰产性的关系,给高产栽培和普通小麦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以‘农大3334’、‘中优9507’、‘京411’、‘农大3747’等3种不同粒重类型的品种(系)为对照,对丰产小麦品种‘农大211’在北京地区灌浆过程中籽粒体积、鲜重和干重的动态变化和灌浆参数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灌浆过程中5个品种(系)的籽粒体积均呈现抛物线曲线;从最大体积和花后30天体积来看,‘农大211’接近‘农大3334’。‘农大211’的籽粒体积显著高于‘中优9507’、‘农大3747’和‘京411’,它们的籽粒鲜重增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抛物线曲线;‘农大211’的鲜重在花后3天到24天呈直线增长趋势,先后赶超了‘京411’、‘农大3747’和‘中优9507’,最后接近‘农大3334’。籽粒干重的动态变化均呈现拉扁的S曲线;‘农大3334’在花后21天、‘农大211’在花后24天、‘中优9507’在花后27天的干重极显著高于相应的时间的‘京411’和‘农大3747’,说明这3个大粒型品种(系)在灌浆后期保持了较强的灌浆能力,致使其干物质积累达到较高水平,从而最终粒重高于‘京411’和‘农大3747’。‘农大211’的最大灌浆速率(R max)、平均灌浆速率(R)和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所需天数(d)均高于‘中优9507’、‘农大3747’和‘京411’,但低于‘农大3334’;而且灌浆3个阶段的灌浆速率R1、R2和R3与大粒型品种‘农大3334’、‘中优9507’相仿,快于中小粒型品种‘农大3747’和‘京411’。总之,‘农大211’籽粒的籽粒体积、鲜重和干重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灌浆过程、参数与大粒型品系‘农大3334’接近,但其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较高,因而其单产高于‘农大3334’。
72-77

有机复合栽培基质对小麦施肥效应研究

摘要:为提高农林废弃物的再利用率,减少农作物栽培对施肥的依赖,以农林废弃物堆肥发酵基质为栽培基质,通过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对冬小麦生长进行肥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小麦肥以及化肥相比,有机复合栽培基质对小麦增长促进作用显著,小麦平均穗长比不施肥增长8.90%,比施化肥增长5.85%,比单施普通小麦肥增长5.49%;小麦平均穗数比不施肥增长40.79%,比施化肥增长17.11%,比单施普通小麦肥增长2.63%;小麦平均单产量比不施肥增长34.78%,比施化肥增长7.89%,比单施普通小麦肥增长2.01%。该研究可为农林废弃物在作物栽培方面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78-84

基于冠层反射光谱的夏玉米叶片氮积累量估测

摘要:为实现夏玉米冠层氮素状况的实时无损监测,于2009—2010年连续2个生长季,通过不同玉米品种和施氮水平下的田间试验,研究夏玉米叶片氮积累量与冠层反射光谱的相关关系,提出叶片氮积累量的敏感光谱参数,并建立叶片氮积累量的定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夏玉米叶片氮积累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可见光波段的460~670 nm和近红外区的780~1100 nm是监测玉米叶片氮积累量变化差异的敏感波段;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优化的简单比值指数(MSR)、优化土壤调节植被指数(OSAVI)、修正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和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与叶片氮积累量相关性较好。利用不同年际独立试验数据对监测模型进行检验,以OSAVI为自变量构建的叶片氮积累量监测模型效果最优,相关系数(r)为0.6745,均方根差(RMSE)为1.2368。利用本研究确立的玉米叶片氮积累量与冠层反射光谱的定量关系,可用来定量估测叶片氮积累量的变化状况。
85-90

DCPTA与CCC复配对寒地春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新型植物生长复配剂对寒地春玉米抗倒伏特性及光合作用的影响,试验选择3种化控剂进行试验,其中2种为已用于大田生产的化控剂,分别为玉黄金(YHJ)和吨田宝(DTB),第三种为实验室自行配置的以DCPTA(2-(3,4-二氯苯氧基)-乙基-二乙胺)和CCC(氯化氯代胆碱)为主要成分的复配剂(FPJ)。结果表明,复配剂(FPJ)和玉黄金(YHJ)处理后玉米株高及穗位高降低,基部节间长度降低,基部节间直径增加。吨田宝(DTB)处理则增加了株高、穗位高和节间长度。以抽雄后10天为例,经过复配剂(FPJ)处理后的1、3、5节间长度分别比对照降低12.62%、9.49%、6.51%,而节间直径比对照增加了13.70%、12.37%、12.69%。复配剂处理能增加玉米茎叶干物质积累,部分处理差异显著。经复配剂处理后的叶面积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经复配剂处理后叶绿素荧光参数Fo(初始荧光)及qN(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数值下降,Fv/Fm(可变荧光/最大荧光)及qP(光化学淬灭系数)数值增加,这说明复配剂喷施处理不但对降低株高,增加抗倒伏性状有作用,也促进了玉米叶片光合作用,为玉米最终获得高产奠定基础。
91-97

基于Matlab的玉米根系图像拼接、根系提取分析系统

摘要:为了对玉米根系生长进行准确的观察、取样、测定。通过采用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根系监测系统(SYIAE-01)获取玉米根系的图片,基于Matlab数字图像识别方法(IBR)采用SIFI和OTSU法编写了由图像几何畸变校正、图像拼接、根系图像提取及根系面积计算三部分组成的根系图像软件,利用这一软件研究分析所采集的根系数字图像。结果表明,以Matlab为基础编写的根系图像拼接、提取分析系统初步实现了玉米根系特征的原位识别,通过该系统可以为提高玉米根系图像整理的工作效率,为计算根系面积提供帮助。
98-102

不同时期断根对花生植株生长的影响

摘要:为了探明断根时期对花生植株生长的影响,为确定适宜的断根时期提供依据。在大田覆膜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时期断根对花生植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断根可降低花生株高,减少主茎叶片数、分枝数、单株开花数和果针数,且随断根时间的提前而影响明显;适期断根有利于延缓花生叶片衰老,使适宜叶面积系数维持较长时间,增加有效分枝数和有效果针数,并可较少干物质的无益消耗、减少过多的冗余生长,有利于荚果形成;断根过晚基本不影响植株生长。本试验以开花后15~20天进行断根处理对植株生长的综合效果较好。
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