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信息·科技教育、水产·渔业、生物质能源、三农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850
  • 国内刊号:11-1984/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72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2
  • 综合影响因子:0.80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学通报 2013年第3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研究进展

牧草化感作用应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化感作用是植物普遍存在的一种化学防御机制,它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生存竞争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中出现的问题,本研究总结了牧草化感作用在杂草控制、混合种植、生物入侵、生态恢复4个方面的应用,归纳了杂草化感作用在各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应用方式及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对于牧草化感作用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将室内探究与田间实验相结合、客观分析环境条件在化感作用中的地位、深入探究化感物质作用机理等建议。
1-6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研究报告

不同受体胚胎移植荷斯坦奶牛生长指标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摘要:通过对酒泉地区不同受体胚胎移植荷斯坦奶牛生长指标的研究,探讨胚胎移植荷斯坦奶牛对酒泉地区生态条件的适应性。采用生长指标比较和相关性分析,对甘肃酒泉地区土杂、西杂和黑白花三种受体牛所产45头胚胎移植荷斯坦奶牛0日龄、6月龄、12月龄阶段的体尺体重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三种受体胚胎移植牛体尺体重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0~12月龄体重增长快速,体高、胸围增长较快,管围生长较慢。三阶段体尺体重彼此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90以上,各相关数之间有高度统计意义(P=0.000〈0.01)。体尺体重彼此呈显著正相关,线性程度非常好。胚胎移植荷斯坦奶牛对酒泉地区的生态气候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7-16

甘肃肉牛CAST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为研究甘肃肉牛CAST基因的多态性及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利用PCR—RFLP对甘肃肉牛CAST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探索不同基因型与肉质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CAST基因3个SNP位点中发现T750C、A557G、G556T、351处DelGTT的T/C;相关分析表明:HgaI位点的各基因型与肉质性状均差异不显著;Hpy188III位点的剪切力值,AT基因型显著高于AA基因型;AdI位点在剪切力值上Hh基因型显著高于HH基因型,HH基因型在失水率上显著高于hh基因型。鉴定了CAST基因是影响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
17-22

低蛋白质日粮对麻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粪氮含量的影响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日粮对麻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粪氮含量的影响。选取1日龄麻羽肉鸡22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分1~28日龄和29~56日龄2个阶段饲养,每个阶段配制3种日粮。对照组l~28日龄和29~56日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21%和18%的日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饲喂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分别降低1、2个百分点的低蛋白质日粮,并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将日粮的必需氨基酸水平与对照组保持一致,试验期56天。结果表明:(1)1~28日龄、29~56日龄及1~56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伊〉0.05)。(2)28、56日龄血清总蛋白、尿素氮、尿酸含量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1~28日龄及29~56日龄试验Ⅰ、Ⅱ组粪氮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5.98%、11.23%及8.09%、11.88%,差异均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满足氨基酸需要的前提下,降低日粮粗蛋白质1~2个百分点对麻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降低粪氮含量。
23-28

贵州黑马羊生长发育研究

摘要:为了了解贵州黑马羊生长发育特点,为羔羊培育、肉羊育肥、草场监测、饲养管理提供参考。采用实际观察、试验测定和横、纵向比较等方法对黑马羊的生长发育、产肉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黑马羊6月龄公、母羊体重为(18.46±3.29)kg和(17.35±3.23)kg,均显著高于贵州黑山羊(P〈0.05);周岁公、母羊体重为(29.39±5.51)地和(24.53±5.67)kg,成年公、母羊体重为(40.08±7.73)kg和(34.90±6.56)kg,周岁和成年公、母羊体重均极显著高于贵州黑山羊(尺0.01)。周岁公羊、成年羯羊屠宰率为48.50%、51.61%。公、母羊生长速度0~3月龄最快,日增重为129.56、126.33g;0~6月龄次之,日增重为88.12、84.59g;其他月龄段逐渐下降。已探索出贵州黑马羊的生长发育规律,生长速度胜过贵州黑山羊,且有其特有的外表特征、遗传性稳定,有必要加快新品种的培育。
29-33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应用研究

紫花苜蓿根系分泌物的鉴定及羟基苯甲酸的化感效应研究

摘要:为了探讨紫花苜蓿化感效应及干旱条件下化感与水分竞争的关系,运用二氯甲烷分离提取紫花苜蓿根际土里所含根系分泌物,并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合仪(GC—MS)进行了鉴定。对典型分泌物羟基苯甲酸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根际土所含分泌物有各种直链烷烃、环烷烃、烯烃、醇类、甲基苯硫酚、酚类苯、酯类、杂环苯胺、萘胺、酚酸和稠环芳香族化合物。高浓度羟基苯甲酸对砂培小麦发芽率的抑制大于对芽干重的抑制。在供水不足时,无论单播还是混播,小麦生长均受到抑制,竞争大于化感作用。供水充足时混播较单播有利于小麦生长,间作对小麦生长各项收获指标的化感正效应大于单作。干旱胁迫环境苜蓿与小麦间作,竞争大于化感作用。
34-41

养殖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重庆巫山县祖代种猪场为例

摘要:为了构建养殖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寻求逐步改变其粗放利用现状的途径,促进低效用地挖潜,提高养殖用地管理水平,实现巫山县养殖用地的健康可持续利用。采用资料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种猪场养殖用地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为78.66,已经达到了中度集约水平,但是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容积率偏低,生产设施用地率与理想值间尚有一定的差距,仍存在闲置土地,污水粪便处理率有待提高。根据研究结果,笔者提出了有助于提高养殖用地利用集约水平的政策建议:内部用地调整优化、加大土地投入、整理闲置土地和建立养殖用地监管制度。
42-46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兽医-研究报告

酉州乌羊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摘要:摘要:酉州乌羊于2009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羊专业委员会审定,正式成为部级畜禽遗传资源,因其表现为“乌皮鸟肉”的特点,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研究测定了酉州乌羊12项血液生化指标,旨在从生化特性方面研究该品种的种质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年龄之间,3~4岁酉州乌羊的血清中印和GLOB酶活性显著高于3岁以下各年龄阶段(P〈0.05),而0~1、1~2、2~3岁各年龄阶段之间差异不显著(胗0.05)。各项生化指标在成年羊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ALT与AST、ALT与ALB、ALT与TC、AIT与HDL—C、ALT与CK、ALT与LDH、AST与CK、AST与LDH、ALP与TC、TP与GLOB、ALB与朋、ALB与TC、ALB与HDL—C、TG与HDL—C、TC与HDL—C、TC与LDL-C、HDL—C与LDL—C、CK与LDH之间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氏0.01);ALP与TC、TP与ALB、A/G与LDL-C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P〈0.05);TP与A/G、GLOB与A/G之间存在着极显著负相关(P〈0.01);GLOB与LDL-C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P〈0.05)。ALT与酉州乌羊成年母羊体重、体斜长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TG与体斜长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LDL—C与体斜长和胸围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因此,可以用血液生化指标来评价酉州乌羊的健康和营养状况以及为酉州鸟羊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47-52

多功能纤维素酶(EGXA)基因在福寿螺胃、肠和肝脏表达水平的测定

摘要:为了探明多功能纤维素酶在不同消化器官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方法测定了多功能纤维素酶在野生福寿螺胃、肠和肝脏3种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EGXA基因在胃、肠和肝脏的表达水平(2^-△△Ct)依次为:(1.56±0.13)、(0.08±0.01)、(0.12±0.03),即多功能纤维素酶主要由福寿螺胃分泌。
53-57

不同能量水平的日粮对四个绵羊类群部分血液指标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兰州大尾羊、小尾寒羊、藏羊、小尾寒羊及德国美利奴高代杂种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发育正常、年龄、体重基本一致的兰州大尾羊、小尾寒羊、藏羊、小尾寒羊及德国美利奴高代杂种羊各30只,每个绵羊类群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了血液中葡萄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N含量。结果表明:同一类群绵羊血液中的TP、ALB、GLO含量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增加而降低;而对于各类群绵羊血液中的TG、CHO含量而言,高能量水平日粮条件下显著高于中能量水平与低能量水平日粮(P〈0.05);在同一能量水平日粮条件下,小尾寒羊与藏羊血液中的GLU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兰州大尾羊与德国美利奴高代杂种羊,兰州大尾羊和小尾寒羊血液中的TP、ALB、GLO含量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高于藏羊和德国美利奴高代杂种羊。
58-62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兽医-应用研究

转TLR4基因的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

摘要:为了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获得高效表达目的基因TLR4的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作为供体细胞,以便在胚胎移植前的体外筛选过程中确定优越的转基因供体细胞,从而提高体细胞核移植生产抗病转基因绵羊的效率。本研究通过优化脂质体与质粒载体的比例浓度,进而再去转染原代培养的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经G418筛选,以EGFP(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作为报告基因,从形态学与分子水平鉴定出已经稳定表达目的基因: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基因的细胞系。最终经过筛选与纯化得到3个表达目的基因TLR4的细胞克隆,经RT-PCR与相对荧光定量PCR分析,在第二代转染的细胞中TLR4的表达最高,相对于未转染的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升高了9.65倍(P〈0.01),并藉此为最终制备抗病转基因羊新品种,从提供稳定表达TLR4基因的转基因供体细胞系角度奠定基础。
63-68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水产-研究报告

温度、pH对泥鳅消化酶活力影响的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温度和pH值对泥鳅成鱼肠道和肝胰脏3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以Folin-酚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及对硝基苯酚法分别测定泥鳅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活力。研究发现:泥鳅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0℃、45℃、35℃;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40℃、35℃。泥鳅肠道及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pH7.2。最适温度下,肠道3种消化酶的活力均高于肝胰脏、肠道、肝胰脏A/P值均〉1。建议在泥鳅适宜的养殖水温内,应随着水温的升高适当提高泥鳅的投饵量;泥鳅的食性为偏植食性,对糖类具有较好的利用能力,泥鳅的饵料中可适当增加糖类的比重,既可满足泥鳅的营养需求又节约了饲料成本。
69-74

饥饿胁迫对罗非鱼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饥饿胁迫对罗非鱼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规格、体质量基本一致的健康罗非鱼80尾,个体初始体质量约(11.52±2.85)g,随机分为4个平行组,在饥饿胁迫第1、7、14天采集肝胰脏样品,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表明:随饥饿时间的延长,罗非鱼肝胰脏MDA含量和T-AOC水平均先降低后升高,饥饿第14天MDA含量和T.AOC水平最高,并显著高于饥饿第1天(P〈0.05)。SOD和CAT活性随饥饿时间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饥饿第14天显著高于饥饿第1天(P〈0.05)。表明随着饥饿胁迫时间延长,罗非鱼肝胰脏MDA含量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代偿性升高,肝胰脏氧化损伤加剧。
75-79

虾蛏混养池底泥耗氧速率的初步研究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水温和有机质含量对不同养殖模式底泥耗氧速率的影响。通过采集试验前后池塘不同位点的底泥沉积物,对单养对虾和虾蛏混养两种模式下底泥耗氧速率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模式下底泥耗氧速率Y都随着温度t的升高而升高,且呈良好的幂指数相关(虾蛏混养池y和t的关系式为:y=0.1525e^0.0717x,R^2=0.968,P〈0.01,对虾单养池y和t的关系式为:y=0.1591e^0.0816x,R^2=0.971,P〈0.01);底泥耗氧速率与有机质相关性显著(P〈0.05);对不同养殖模式下虾塘底泥耗氧速率分析表明:虾蛏混养池与对虾单养池的底泥底泥耗氧速率差异极显著(P〈0.01);在相同养殖模式下,试验初期底泥耗氧速率小于后期底泥耗氧速率。在相同时期,单养虾池塘底泥耗氧速率高于虾蛏混养池塘底泥耗氧速率。
80-83

鸭绿江下游(丹东段)冬春季鱼类种类组成及区系特征初步研究

摘要:为补充和完善鸭绿江下游鱼类资源状况的基础资料,了解近年调查区域的鱼类组成特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现场调查与渔获信息采集的方式,于2011年11月-2012年5月对鸭绿江下游(丹东段)的鱼类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发现鱼类33种,其中鲤形目最多(12种),鲈形目次之(8种);鱼类区系组成较为复杂,土著鱼类占优势,温水性鱼类占优势,喜稳水或缓流水的鱼类占优势;鱼类区系在洄游习性、适温性和摄食习性上表现为不同的生态类型。鸭绿江下游丹东河段鱼类群落表现为河口鱼类群落类型,部分物种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迁徙或者消失,鱼类种质资源较为珍贵,建议进一步加强鸭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保护,注意水质污染控制。
84-88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水产-应用研究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的鄱阳湖水系鲢增殖放流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为了确定增殖放流活动是否会导致鄱阳湖水系天然鲢出现遗传结构分化,本研究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研究了鄱阳湖水系增殖放流群体与野生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通过PCR扩增与序列测定增殖放流和野生鲢群体获得了长度为935bp的线粒体控制区基因片段。54条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经比对后,发现41个变异位点,共定义了24个单倍型,其中有一单倍型(Hap6)为三个种群所共享。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赣江的单倍型多样性(0.727±0.077)和核苷酸多样性(0.00897±0.00168)均低于瑞昌和增殖放流群体;AMOVA分析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占77.61%,而野生群体与增殖群体间只有22.39%,各种群间成对的Fst及遗传距离均表现种群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种群分化,但系统进化树显示出一种混杂的单位型分布格局,没有出现明显的谱系结构和地理聚群。单倍型岐点分布呈现为双峰以及中性检验Tajima的D(0.70106,P=0.824〉0.10)和Fu的Fs(-1.007,P=0.410)。结果综合表明,鄱阳湖水系野生鲢群体与增殖放流群体可能未经历过近期的种群扩张事件。以上结果表明,赣江群体单倍型多样性及核苷酸多样性最低,应加以保护;增殖放流鲢群体引起鄱阳湖水系自然鲢遗传结构的分化.应进一步规范放流,并制定操作规程。
89-95

大鳞副泥鳅β-肌动蛋白基因的cDNA全长克隆及表达分析

摘要:为了克隆分析大鳞副泥鳅β-肌动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并研究该基因的组织表达规律。采用RT-PCR和RACE法,从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mms)肌肉中分离和克隆大鳞副泥鳅β-肌动蛋白基因。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β-肌动蛋白基因全长1710bp,其中5’-UTR长73bp,3’-UTR长509bp,编码区长1128bp,编码375个氨基酸。大鳞副泥鳅β-肌动蛋白与其他鱼类氨基酸的同源性大于98%,核苷酸同源性大于87%;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大鳞副泥鳅β-肌动蛋白在进化上高度保守;qRT-PCR结果表明:β-肌动蛋白基因在大鳞副泥鳅的肌肉、心、肝、脾、肠、胃、精巢和卵巢共8种组织中都有表达。研究结果不仅为利用β-肌动蛋白基因作为内参基因分析大鳞副泥鳅的基因表达研究提供了序列依据,而且可为大鳞副泥鳅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提供序列参考。
96-10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村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

中国及东北三省30年大豆种植面积、总产、单产变化分析

摘要:探讨各阶段大豆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的变化,为大豆生产、科研工作提供参考,将1981—2010年期间全国及东北三省每年大豆种植面积、总产、单产,划分为3个年度阶段,然后利用完全随机的方法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度阶段的递增,全国和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总产都在增加,特别是近10年比上个10年增加都极显著;虽然1991—2000年全国和黑龙江大豆平均单产都比1981—1990年极显著增产分别达25.16%和24.54%;而与1991-2000年大豆平均单产相比,2001-2010年全国仅增加1.71%,黑龙江减产5.75%。与1981-1990年相比,吉林省和辽宁省近20年来的大豆种植面积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减少,但大豆单产有明显的提高;2001-2010年吉林省和辽宁省大豆单产比1991-2000年分别极显著增加26.96%和35.21%,1991-2000年吉林省大豆单产比1981~1990年大豆单产显著增加20.85%,辽宁省此期间单产增加18.54%。近10年来黑龙江省大豆平均单产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大豆重迎茬所致,吉林省和辽宁省大豆平均单产各年分阶段都在显著或极显著提高的结果也佐证了这一点;所以,生产上合理的作物轮作制是大豆单产可持续提高的重要基础。
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