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信息·科技教育、水产·渔业、生物质能源、三农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850
  • 国内刊号:11-1984/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72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2
  • 综合影响因子:0.80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学通报 2013年第2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研究报告

不同淡水水位对桐花树幼苗生理生态的影响

摘要:为了探索红树植物在淡水淹浸胁迫下的响应机制,在广东梅州试验地用5个水位淡水种植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幼苗1年,研究不同淡水水位对桐花树幼苗生理生态的影响。5个水位梯度处理是:0、1/4、2/4、3/4、4/4水位。结果表明:0、1/4、2/4组幼苗的成活率、茎高、茎径、分枝数、叶片数、叶面积、根数、根长和根直径均显著高于3/4和4/4;茎高增量表现为:2/4>1/4>0>3/4>4/4,茎径增量表现为:1/4〉2/4〉0〉3/4〉4/4;0、1/4和2/4组幼苗的根、茎、叶的生物量、单株生物量均显著大于3/4和4/4组。幼苗叶片和根中的SOD和POD酶活性表现为当达到2/4淹水位时呈显著升高,且随淹水位加大而呈显著升高的趋势;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为0、1/4、2/4与3/4、4/4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随水位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其在3/4淹水位里淹浸270天仍生长良好,可知桐花树耐淹水能力较强。从桐花树的生理生态特性考虑,其适宜种植在淡水河流滩涂和湖泊及水库的消落带上,种植位置可以在最低水位线以上。
1-8

不同季节加拿大糖槭光合特性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糖槭的光合特性,为糖槭的引种栽培提供理论参考,采用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对加拿大糖槭进行光合生理指标测定,选择不同的季节对加拿大糖槭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春夏秋3个季节,加拿大糖槭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型,并且均存在光合“午休”现象。通过3个季节加拿大糖槭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的比较,得出春夏秋3个季节的水分利用率的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型,且秋季的水分利用率日平均值要高于春夏2季;不同季节影响净光合速率的生理生态因子有差异,但从总体表现来看,影响加拿大糖槭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和气孔导度。
9-13

沿海地区楸树无性系幼林对比测定及选择研究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中国东部泥质海岸的优良楸树无性系,以‘豫楸1号’(YQ1)无性系为对照,研究了2年生28个无性系的生长情况,并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优良楸树无性系。结果发现,无性系胸径变化范围在3.24~5.24 cm,平均为4.13 cm;树高变化范围在3.48~5.18 m,平均为4.34 m;其中9个无性系的胸径和6个无性系的树高大于对照YQ1(胸径和树高分别为4.02 cm、4.29 m)。方差分析发现,无性系间胸径和树高均存在显著差异。采用胸径和树高2个生长指标对所有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29个无性系可明显的划分成4类,且各类间两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筛选出无性系008-1-3具有最大的胸径和树高;筛选出4-2-2-5、4-2-6-8、4-2-8-3和6523-4等4个无性系具有较大的胸径和树高,这5个楸树无性系可作为今后沿海地区重点推广的楸树无性系。
14-17

橡胶树原生质体的分离及红色荧光蛋白的瞬时表达研究

摘要:分离巴西橡胶树松散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建立目标基因在橡胶原生质体的瞬时表达系统。以巴西橡胶树松散愈伤组织为材料,酶解分离得到高纯度原生质体,通过电击介导的转化方法,将编码红色荧光蛋白(RFP)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入原生质体中,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原生质体中RFP的表达情况。初步建立了橡胶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系统。
18-22

台湾桤木外植体褐化机理初探

摘要:对台湾桤木组培褐变中的几个相关酶活性和总酚含量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为台湾桤木组织培养技术做前提。以台湾桤木的腋芽或顶芽为外植体,研究Vc浓度、培养基pH和外植体采集时间对褐化的影响。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与外植体褐化相关。其中添加0.1g/LVc的培养基、pH5.0~5.8的培养基、上午10:00采摘外植体都能有效抑制褐化。通过不同的处理抑制总酚含量及相关酶的活性,从而减轻台湾桤木外植体的褐化。
23-27

气温对安徽省刺槐物候的影响

摘要:为了评估气温变化对安徽省木本植物的可能影响,根据安徽省宣城、合肥、滁州、凤阳、宿州5个台站1992-2008年的物候和气象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安徽省近17年来刺槐的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温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17年来,安徽省的刺槐的春季物候期明显提前,秋季物候期明显推迟,从而导致整个生长季延长。温度对物候期变化的影响显著:前一年秋季(9-11月)在春季物候期受温度影响的关键时段气温升高,可导致春季物候期提前0.4~3.1 d/℃,平均提前1.5 d/℃;而在4-7月秋季物候受温度影响的关键时段平均气温升高,可导致秋季物候期推迟4.4~4.6 d/℃,平均推迟4.5 d/℃。
28-31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木荷人工林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时空动态

摘要:为了探讨土壤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MBC)在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木荷(Schima superba)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作用,利用氯仿熏蒸法测定了木荷人工林的MBC,研究其时空动态及其与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龄林(middle-aged plantation, MAP)与成熟林(mature plantation, MP)木荷人工1-2月、3-4月、5-6月、7-8月、9-10月、11-12月的MBC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出现2个峰值,第1峰出现在3-4月,第2峰出现在9-10月,最低值均出现在11-12月;(2)MAP与MP木荷人工林的MBC存在明显垂直分布规律,在0~20 cm、20~40 cm、40~60 cm各土层中,以0~20 cm土层的MBC最大,20~40 cm土层的MBC次之,40~60 cm土层的MBC最小,且各土层的MBC的差异也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3)木荷人工林MBC与SOC呈线性关系:y=21.654x+54.128(R2=0.984, P<0.01);(4)在MAP与MP木荷人工林中,土壤微生物熵(MBC/SOC)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升高,说明SOC逐渐由0~20 cm土层向40~60 cm土层转移,土壤处于碳积累状态,土壤呈碳汇功能。
32-35

万石山竹和中岩茶秆竹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要:万石山竹和中岩茶秆竹是新近发现命名并已正式发表的2个竹类新分类群。笔者采用盆栽试验法,通过不同盐度梯度试验研究其耐盐性,并在其模式标本地分别采集土壤和叶片样本,研究其主要内含物成分、主要营养元素成分含量、叶片质膜透性(RPMP)、组织含水量(RWC)和水分饱和亏缺(WSD)、根系、叶片内部结构形态等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将对2个竹类新分类群今后的产业开发,特别是在滨海盐碱地的推广应用,以及理论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36-41

深绿木霉产孢条件优化

摘要:为了获得深绿木霉最佳的产孢条件,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深绿木霉的产孢量,研究培养温度、初始pH、装液量和接菌量等因素对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25℃、初始pH 6、装液量20 mL、初始接菌量0.1 mL(1.0×107 cfu/mL),培养7天时,产孢量较为理想。
42-45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应用研究

基于物候特征参数的橡胶树种植信息遥感提取研究

摘要:为了更好地监测橡胶树的生长状态,客观准确地获取橡胶树的种植的地理位置信息,采用非对称高斯函数对海南岛内MODIS E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定义作物物候特征参数并计算海南岛每个像元的特征参数值;统计分析基于MODIS EVI数据的海南岛橡胶树样区作物关键物候特征参数值变化规律;根据橡胶树样区特征参数值变化规律建立海南岛橡胶树种植信息提取算法,提取结果采用不同比例的橡胶树混合像元分类法表示。根据提取算法对海南岛2011年橡胶树种植信息进行提取,用验证数据对该提取算法进行精度检验与实用性评价,检验结果显示该算法的平均分类精度达85.97%,可以用来提取橡胶树种植信息。
46-52

出口盆栽榕树贮运优化处理研究

摘要:为有效提高盆栽榕树贮运期间的抗性能力,延缓衰老,降低落叶率,达到出口要求,以温度、基质、肥料、药剂等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出口盆栽榕树贮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椰糠(80%)+珍珠岩(20%)+保水剂(10 g,基质:保水剂=100:1)等基质组合移栽培养,期间施用100倍液高乐K肥,贮运前叶面喷施800μg/L的0.004%芸薹素内酯,最后置于10℃的环境温度下,在贮运36天后,落叶率低于16%。
53-59

红叶乌桕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摘要:为了实现红叶乌桕优良种源及变异个体的种质保存和快速繁殖,以带腋芽茎段、茎尖、叶片为外植体,选择不同接种时期、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进行了红叶乌桕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6月中旬取半木质化茎段,用0.1%HgCl2灭菌5 min效果较好,外植体接种成功率达79.5%;MS+KT 0.5 mg/L+IBA 0.5 mg/L培养基适于试管苗继代增殖,20~25天继代一次长势良好;试管苗在MS+IBA 0.5 mg/L+KT 0.5 mg/L和1/2MS+IBA 0.5 mg/L培养基中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为97.62%~100%,平均主根数为9.21~13.03条/株。
60-65

咸水灌溉对9种绿化树种生长的影响

摘要:为了探讨盐碱地区咸水灌溉对造林的影响,以便有效利用水资源,提高造林绿化水平,笔者采用咸水直灌和轮灌2种技术,用不同矿化度咸水(0、2、5、8、12、15 g/L)对9种造林绿化树种进行灌溉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各树种的表型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影响树种生长的情况下,绒毛白蜡、刺槐和紫穗槐造林绿化可用12 g/L咸水轮灌,盐柳和竹柳可用8 g/L咸水轮灌,中国白蜡、小叶白蜡、杜梨和沙枣可用5g/L咸水轮灌。根据各树种成活情况初步确定:盐柳、竹柳和中国白蜡不适宜咸水直灌,其他6种树种适宜咸水直灌,耐受能力依次为:沙枣(15 g/L)〉杜梨(12 g/L)〉绒毛白蜡(8 g/L)〉紫穗槐、小叶白蜡、刺槐(5 g/L)。
66-71

临安市雷竹林土壤肥力分析与培肥措施

摘要:由于临安雷竹林长期偏施化学氮肥后,雷竹生长所需的养分与投入的肥料养分不平衡,引起土壤养分失衡。为了摸清临安市雷竹土壤状况,经过2年时间对临安市集中种植雷竹林的19个乡镇进行土壤肥力调查研究,共采集雷竹林土壤表层(0~30 cm)样品567个,对土壤理化性状变化进行分析,以期探明雷竹林土壤衰退的主要原因。通过567个土壤样品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分析,临安雷竹林集约化经营对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幅度较大。耕层土壤pH的变化范围在3.0~7.8之间;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范围7.40~100.00 mg/kg之间,土壤有效磷的变化范围在1.70~765.00 mg/kg之间;土壤速效钾的变化范围在23.00~926.00 mg/kg之间。通过研究结果表明:雷竹林地表覆盖有机物和大量施用化学氮肥集约化种植模式,导致土壤养分不平衡,是诱发雷竹林土壤衰退的主要原因。
72-76

黄河中上游造林项目区域可持续发展效益评价--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为例

摘要:在分析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与赋值标准在内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该方法中评价内容包括工程实施及政策执行情况、生态、经济、社会效益4项内容。采用该评价体系对黄河中上游的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伊金霍洛旗、五原县和清水河县等四旗县日元贷款造林项目可持续发展效益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及政策执行情况权重占20%、生态指标权重占20%,经济因素决定社会发展,其权重占30%,社会权重占30%,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通过4个旗县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对比知伊金霍洛旗无论在经济、生态,还是社会效益方面数值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伊金霍洛旗总分为80.12。其他3个旗县也取得了显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乌审旗、五原县、清水河县总分分别为77.71、80.12、74和79.98。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可行,可用于关于生态建设项目的可持续效益评价,并定量的分析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不足和优势因子。
77-82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园艺-研究报告

基于LCA方法对能源作物甜菜耕作栽培方式的评价

摘要:为了建立环境协调型能源资源的供给体制,利用甜菜作为生物能源的原料,在其节能栽培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淡色火山灰土壤为供试土壤,播种采用直播方式,栽培采用简易耕作栽培技术,以移植和不耕起直播方式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含间接投入的2年平均分析结果,不耕起直播方式的能量收益是105 GJ/hm2,与现行的耕起移植方式112 GJ/hm2比较略低。但是,不耕起直播方式的产出与投入比为3.61,与耕起移植方式的产出与投入比3.01比较,呈现出高效率的趋势。同时,LCA方法评价结果表明,不耕起直播方式的CO2排出量是耕起移植方式的71%,环境负荷呈现出降低的趋势。
83-90

国产糖甜菜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摘要:为了构建14份国产甜菜品种的指纹图谱,利用6个差异较大的甜菜品系对50对SSR引物进行扩增,用8%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对SSR-PCR产物进行分离,快速银染法进行染色,共选出7对多态性高、带型清晰、重复性好的SSR引物。利用这7对SSR引物对国产14份糖甜菜品种进行扩增,共获得40条谱带,其中多态性位点28个,多态性比率达75%;每对引物产生的等位基因数为5~8个,平均6.6个。利用其中3对引物S6、S13和BVGTT6构建了14份国产甜菜品种的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每个甜菜品种有唯一的数字指纹区别于其他品种,说明SSR标记适用于甜菜品种纯度和真实性的鉴定,同时甜菜品种指纹图谱库的构建也为将来可能出现的甜菜品种纠纷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91-95

‘黑叶’大白菜抗根肿病雄性不育系转育研究

摘要:为选育抗根肿病大白菜新品种,根据“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及大白菜对根肿病的抗性由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的结论,以抗根肿病大白菜甲型雄性不育“两用系”的不育株为抗源和不育源,以‘黑叶’大白菜为轮回父本,经过杂交、连续回交、自交、测交、兄妹交和抗病接种筛选鉴定等方法,将抗根肿病基因和核不育基因导入‘黑叶’大白菜中,获得抗根肿病‘黑叶’大白菜新甲型雄性不育“两用系”和“临时保持系”。抗根肿病的大白菜雄性不育系的育成,为抗根肿病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