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信息·科技教育、水产·渔业、生物质能源、三农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850
  • 国内刊号:11-1984/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72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2
  • 综合影响因子:0.80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学通报 2013年第2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学一研究进展

高温干旱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剑叶生理特性影响研究综述

摘要:高温往往伴随着干旱,在众多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中,高温和干旱被认为是主要的环境胁迫因子。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大范围持续性干旱成为农业生产的最严重威胁。复合胁迫通常会出现协同效应或拮抗效应,而水稻对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响应的独特机理尚未明确。为此,分析了高温以及干旱单因子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剑叶生理特性的影响,并归纳了高温干旱双因子对水稻的双重胁迫效应,以往研究表明水稻响应高温干旱双重胁迫的方式可能存在两种表现:一是当2种胁迫同时出现,水稻生理会受到严重影响,伤害甚至会比2个单一因子伤害相加严重;二是当2种胁迫先后出现时,水稻会经过一个适应逆境过程,从而减低后续胁迫的伤害。
1-6

油菜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摘要:蛋白质是生理功能的执行者,是生命现象的直接体现者,要对生命的复杂活动有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就必须进行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菜籽油是中国重要的食用油,随着油菜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育种要求,为了达到这些目标,需要了解其分子机理,为此要加强油菜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本研究总结了油菜蛋白质提取方法及双向电泳条件优化,营养元素、低温、盐和水等胁迫方面的研究,种子、汁液、花粉、叶片、种皮、线粒体等不同组织材料的生理生化研究和抗病研究等方面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指出目前的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没有紧密联系生产需求、研究不系统、研究方法相对滞后,如能够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强,将会促进中国油菜产业的发展,保障中国的食用油安全。
7-12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学一研究报告

分蘖和乳熟期控制灌溉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摘要:为了合理的制定水稻控灌灌溉制度,开展了单生育期内水分控制灌溉对水稻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在水稻分蘖(FN)和乳熟期(RS)分别以土壤饱和含水量的80%(FN1,RS1)和90%(FN2,RS2)作为灌溉下限进行控制灌溉。结果表明:与常规浅湿灌溉相比,生育期水分控制灌溉可以减少该生育期内灌水次数和灌水量,控制灌溉停止后,分蘖期处理水稻需水出现补偿效应,乳熟期则不明显;控制灌溉不利于水稻株高生长,有利于增加每穗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对千粒重影响不明显;控制灌溉节水效应显著,但同时减产作用也十分明显,FN1、FN2、RS1和RS2处理分别节水21.1%,16.2%,29.4%和18.1%,减产27.8%,26.8%,29.5%和19.2%;分蘖期控制灌溉减产作用大于节水作用,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显著下降,较对照处理降低8.5%~12.7%,乳熟期控制灌溉IWUE和对照差异不显著。因此,从生产角度来讲,当灌溉水水资源匮乏需要控制灌溉时,为了提高IWUE,宜在乳熟期适当控灌,而分蘖期不宜控制灌溉。
13-18

长沙县基于土壤养分状况的水稻适宜性评价

摘要:湖南省是中国重要的双季稻产区,土壤状况直接影响到水稻的生产与区域布局,通过对长沙县主要类型水稻土基本养分状况调查分析,为配方施肥提供依据;将耕地依据水稻种植适宜性进行分类,为长沙县水稻生产区域布局提供技术支持。对长沙县主要的50余种类型稻田土壤进行取样分析其基本理化性状。结果表明,全县水田土壤pH平均含量为5.34;有机质含量平均31.53 g/kg。碱解氮含量平均151.64 m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21.84 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为84.01 mg/kg,缓效钾平均含量为198.89 mg/kg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对全县土壤水稻适宜性进行分析,全县高度适宜、适宜、基本适宜的稻田面积分别占水田面积的55.46%、21.25%、19.49%,不适宜仅为3.79%,说明长沙县的土壤状况较适合水稻的生产。
19-23

淹涝胁迫条件对水稻形态的试验研究初报

摘要:为分析不同品种早稻对水淹胁迫的响应,于2012年3—7月分别对不同品种水稻的分蘖期、抽穗扬花期耐淹能力及不同淹涝强度对一些农艺性状的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蘖期不同品种籼稻在不同的淹涝强度处理间的株高变化结果不一。不同淹水处理小区出现主茎穗和分蘖穗发育进程不一致,生育期延长天数与淹水天数之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为‘湘早籼24’植株相对比较矮,受钻心虫危害比较严重。钻心虫发生面积和淹水强度之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淹水处理造成水稻产量降低,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产量降幅随淹水时间延长而加大。
24-29

基于遥感的黑龙江省东部水稻种植信息提取

摘要:为了实现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水稻种植信息遥感监测的业务化,通过采用实地调查、ISODATA非监督分类、遥感数据融合和光谱耦合等方法,研究提取研究区水稻种植分布的方法,并进行面积推算。结果表明,2012年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水稻种植面积为15389.01 km2,主要集中在佳木斯、双鸭山和鸡西地区,分类精度达89.19%。该方法可为区域水田空间分布信息提取提供借鉴。
30-34

2003—2011年江西省审定早稻品种分析

摘要:为了筛选近年江西审定的优良早稻品种和指导江西早稻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对江西省2003—2011年审定的130个早稻品种的育种方法,不育系和恢复系利用,选育单位,产量、米质及抗性性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三系杂交早稻品种81个,占62.3%;两系杂交早稻品种30个,占23.1%;常规稻品种19个,占14.6%;杂交早稻是江西早稻选育的主要方向,三系法仍然是当前江西省早稻育种的主要方法,两系法呈现良好前景。111个杂交早稻品种利用了34个不育系,其中,三系不育系23个,两系不育系11个,‘金23A’、‘株1S’、‘优IA’、‘中9A’、‘荣丰A’和‘五丰A’等6个不育系是目前江西杂交早稻选育中应用的主要不育系,利用了87个恢复系,恢复系应用面广、数量多,突出的少,遗传多样性较低。第一选育单位有52家,分为种业(种子)公司、研究所(院)和学院(大学)等5类,其中,种业(种子)公司和研究所(院)审定了115个品种,两者占88.46%,是江西早稻品种选育的主要力量;分布在江西、湖南、浙江和北京等8省市,其中,江西省单位最多,有37家,审定品种94个,育种总体实力强。筛选到具有高产、优质和抗性等主要性状的优良品种90个次,其中,高产品种24个,抗性品种42个,优质品种12个,具有综合2个性状的优良品种12个。
35-41

冬小麦水分动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综合模拟

摘要:为了预测未来气候变暖对农业产生的影响,通过利用ENWATBAL动态模型模拟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气候变化、尤其是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对冬小麦田蒸散量的影响,借助历史资料推测同期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从而获得相应的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气候变暖会导致冬小麦蒸散量增加,产量下降,水分利用效率降低。说明气候变暖会加剧农业缺水问题,十分有必要开展节水农业。
42-48

SSR分子标记对24个春小麦育成品种的聚类分析

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新疆春小麦品种的遗传基础,给春小麦育种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4个新疆春小麦育成品种进行了遗传背景分析。结果表明,41对SSR引物共检测到432个等位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占93.1%,引物多态性信息量(PIC)平均0.86;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8处,供试春小麦品种可分为4个大类,具有亲缘关系的品种并不一定能聚成一类。新疆春小麦育成品种间具有很丰富的遗传差异。
49-52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及施肥对小麦复种小油菜经济效益的影响

摘要:为了减少小麦秸秆焚烧、控制污染和提高田间留茬的利用效率,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小麦留高茬收割后立茬、粉碎、焚烧3种秸秆还田方式及化肥减量施用(参照N 180 kg/hm2、P2O590 kg/hm2)对春小麦复种油菜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秸秆还田的措施与传统低茬收割比较,小麦、油菜的产量均有显著提高,其中小麦单产以麦茬粉碎还田处理最高,复种油菜单产以秸秆焚烧还田最高,总产值、劳动生产率以高施肥、麦茬粉碎还田的处理最高,分别达26752元/hm2和59.45元/工日,纯收益、土地净产率和产出投入比以麦茬焚烧还田、化肥减量15%的处理最高,分别达20346元/hm2、11346元/hm2和1.76。化肥减量15%时,各高留茬秸秆还田处理间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指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证明在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保证条件下,化肥较当前高施肥水平降低15%在生产中是可行的。从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保护环境的综合因素分析,在小麦复种油菜生产中推荐的方案是小麦留茬20~25 cm收割,旋耕粉碎还田后复种油菜。
53-57

小麦秸秆不同部位水浸液对牛筋草的化感作用研究

摘要:对小麦秸秆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玉米田恶性杂草——牛筋草的化感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小麦秸秆的不同部位(根、茎、穗)不同浓度水浸液(6.25、12.5、25、50、100 mg/mL)对牛筋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小麦秸秆不同部位水浸液处理的牛筋草发芽率依次为对照(84.5%)〉根(71.3%)〉茎(68.7%)〉穗(58.7%),发芽指数依次为对照(18.39)〉根(12.82)〉茎(6.77)〉穗(6.07)。当根、茎、穗部水浸液浓度为6.25 mg/mL时,牛筋草根长分别比对照增加17.1%,17.8%及6.6%,而当其浓度为100 mg/mL时,牛筋草根长分别比对照降低25.6%、31.6%及95.6%。通过拟合剂量-效应曲线得到小麦秸秆根、茎及穗部水浸液对牛筋草根部生长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值分别为219.182、157.545、41.007 mg/mL。小麦秸秆根、茎、穗部水浸液对牛筋草种子的萌发均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牛筋草发芽率逐渐降低,发芽指数逐渐减少。其中,根部水浸液对牛筋草苗高无显著影响,茎、穗部水浸液只有在最高浓度处理下显著抑制其幼苗高度,但是对其根部生长均表现出"低促高抑"作用。
58-63

大麦新品种‘海花1号’的栽培技术

摘要:为了给‘海花1号’在江苏及周边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栽培上的理论依据,通过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海花1号’产量和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同时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不同播种期及不同播种密度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海花1号’的产量表现为先增后降;适时的早播和适度的提高播种密度有利于其增产。因此,在江苏及周边地区种植,为获高产,每公顷施纯氮210 kg为宜,以300万/hm2至330万/hm2基本苗在10月28日至11月5日播种为佳。
64-67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夏玉米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土壤水分变化对河南地区夏玉米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2年测坑试验,选择土壤含水率作为灌水下限控制指标对比分析了水分胁迫条件下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量、耗水强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结果显示,两季夏玉米的穗长和穗粗的处理间极差分别为2.86 cm和0.46 cm,灌浆期严重亏水不利于其果穗发育;夏玉米的穗行数基本不受土壤水分影响,其穗长、穗粗、穗粒数和百粒重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呈下降趋势,其中各重旱处理的果穗总是最短最细,其百粒重、穗粒数和籽粒产量也总是最低。夏玉米的产量与耗水量间呈良好的二次函数关系,当耗水量为538.9 mm时产量可达到最高。各生育阶段内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都会使夏玉米的总耗水量降低,其中轻旱处理的阶段耗水量和日耗水强度较对照处理均小幅降低,WUE则有所增加,各中旱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总是最大。
68-75

灌溉春玉米大喇叭口期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摘要:为了寻求在气候变化过程中保持作物产量不断增长,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地面灌溉节水与生物节水综合配套技术。通过分期播种和不同灌溉方式对大田春玉米进行试验,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石羊河流域灌溉区环境因子和春玉米大喇叭口期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和水分利用效率,分析了不同播期和不同灌溉方式对春玉米光合参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喷灌和漫灌3种灌溉方式中滴灌最有利于提高春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提高10%~21%)、气孔导度(提高33%~43%)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20%)。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播期对春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较小,但第二播期的净光合速率较第一、三播期提高10%~20%、蒸腾速率提高20%~28%、气孔导度提高20%~28%。通过显著性相关分析,空气温度、大气CO2浓度和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滴灌叶片光合参数的主要环境因子,相关系数达0.810~0.986(P〈0.05)。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CO2浓度是影响喷灌叶片光合参数的主要环境因子,相关系数达0.850~0.980(P〈0.05)。空气湿度、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是影响漫灌光合参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环境因子,相关系数达0.969~0.989(P〈0.05)。滴灌也是最适宜于干旱区的抗旱、节水、节肥和增产的灌溉方式,3个播期中第二播期(4月20日"谷雨"前后)是当地最适宜于地膜春玉米播种的时期。
76-82

马铃薯不同品种间气孔密度及叶绿素含量的差异性研究

摘要:为不同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选择合适的品种,采用显微照相法和相对叶绿素含量测定仪SPAD-502plus,研究3个品种间马铃薯气孔密度和相对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气孔密度随生育期而逐渐变大,在盛花期达到最大值后略有下降;马铃薯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变化趋势与马铃薯气孔密度基本一致;通过试验研究得出抗旱性高的品种为‘青薯168’,需氮量较高的为‘青薯2号’。
83-87

胡麻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为了研究胡麻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胡麻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256份胡麻品种资源为材料,应用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胡麻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胡麻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地相关性,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可以归纳出6对主要典型变量,占两组性状间总相关信息的99.30%,在二者典型相关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性状有千粒重、单株果数、单株产量、单株分茎数及含油率、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其中,前3对典型变量所包含的相关信息分别占两组性状间全部相关信息的45.47%、30.53%和13.51%,所凝聚的生物学信息主要是千粒重与含油率、单株果数与油酸及亚麻酸含量、单株分茎数与含油率的相关性,表明千粒重大、单株果数多而分茎数较少的品种含油率及油酸的含量较高。因此,通过农艺性状可以实现对胡麻品质性状的间接选择。
88-92

阴、阳生木芙蓉气体交换参数对光温的响应

摘要:以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为实验材料,研究阴、阳生木芙蓉气体交换参数对光、温的响应。测定了不同光温条件下,阴、阳生木芙蓉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结果表明,随着光强和温度的升高,阴、阳生木芙蓉的Pn、E逐渐升高,而Ci和Gs随光强和温度的的递增而递减。阳生木芙蓉的光合生理表现均优于阴生木芙蓉。本研究结果发现木芙蓉更适于在阳生环境下栽培,为木芙蓉的园林绿化提供技术参考。
93-96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学一应用研究

皖浙地区早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结构的影响研究

摘要:探讨高温与水稻产量的关系,在水稻高温热害防御中有重要意义。利用皖浙地区气象数据与早稻生育状况观测数据,分析了皖浙地区早稻高温热害规律及高温热害与早稻产量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皖浙2省早稻受高温热害危害的敏感期常年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且高温热害发生在时间分布上存在着周期震荡,其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高温热害在发生日数和次数上呈减少趋势,其后则呈增多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安徽省沿江、江淮早稻主产区的高温热害重于沿淮地区;浙江省的金华—丽水一带为早稻高温热害重发区。在高温热害对早稻产量结构因素的影响中,高温热害与穗结实粒数、千粒重之间为负相关,与空壳率和秕谷率之间呈正相关,且扬花灌浆期高温热害对水稻空壳率和穗粒数影响较为显著。研究认为早稻抽穗扬花期遭遇高温热害,会对水稻结实率、千粒重、空壳率、秕谷率造成不等程度危害,其中穗粒数减少、空壳率增加是高温热害影响产量的主要原因。
9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