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信息·科技教育、水产·渔业、生物质能源、三农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850
  • 国内刊号:11-1984/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72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2
  • 综合影响因子:0.80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学通报 2012年第3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学一研究进展

气候变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及水稻耐高温遗传改良

摘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不断升高的地球表面气温正对水稻生产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气候变暖对中国水稻种植区域和产量的影响,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水稻耐高温遗传改良等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分析表明:气候变暖使水稻生长的活动积温增加,水稻生长季节延长,水稻种植区域不断向北扩展,有利于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气候变暖也使水稻高温胁迫频发,水稻孕穗期和开花期遭遇高温热害会给水稻造成严重的生理伤害,导致颖花育性下降;籽粒充实期高温胁迫会造成籽粒充实不正常,导致减产和稻米品质下降;通过高温筛选已经鉴定出一批耐高温的水稻种质资源,对这些资源的遗传分析鉴定出了几十个控制水稻耐高温性状的QTLs;种植耐高温水稻新品种是减少水稻高温危害的有效途径,利用耐高温水稻种质作亲本,结合适当的高温筛选鉴定技术,通过杂交育种可以选育出耐高温的水稻新品种。
1-7

小麦冷驯化相关基因及抗寒性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8-22

三萜类物质的生理活性研究概况

摘要:概述了国内外有关三萜类物质在生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近况,归纳了三萜类物质的药理活性,如抗癌抗肿瘤、免疫调节、保肝、抗氧化、消炎镇痛、抑菌抗病毒以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对三萜类物质在药理学上的构效关系、新药开发及其在医学、农业和工业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23-27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学一研究报告

水稻不育系叶片表面结构电镜观察

摘要:为了研究水稻不育系对赤霉素反应敏感程度与叶片表面结构的关系,从育种单位及生产单位收集对赤霉素反映敏感程度不相同的7个不育系,进行剑叶叶片表面结构电镜扫描观察,发现不同不育系叶片表面的乳突数、硅化细胞面积、气孔的长与宽、气孔上的乳突数量等完全不同,对赤霉素反应敏感的不育系叶片表面的乳突数少、硅细胞面积小、气孔数量多、气孔上的乳突数少,对赤霉素反应钝感的不育系则相反,表明不育系对赤霉素敏感反应程度与不育系叶片表面的乳突数、硅细胞大小、气孔数量、气孔上的乳突数量有一定的关系。
28-33

水稻新质型不育系幼苗期耐冷性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质核效应

摘要:为了探明水稻新质型不育系幼苗期耐冷性特点,以一套同质异核不育系(G软香A,G华香1A,G华香2A)和一套同核异质不育系(G软香A,Y软香A,WA软香A)为材料,采用光照培养箱培养的方法,鉴定和评价了3~4叶期幼苗的耐冷性,并分析了低温胁迫后不育系幼苗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gg性以及幼苗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供试不育系的耐冷性分级可分为4级,其中G华香2A的耐冷性最强(1级),Y软香A的耐冷性最差(9级)。就同质异核不育系而言,G华香2A耐冷性最强,G华香1A次之,G软香A中等,表现出细胞核对耐冷性的效应。就同核异质不育系而言,wA软香A耐冷性强,G软香A耐冷性中等,Y软香A耐冷性极弱,表现出细胞质对耐冷性的效应。因此,水稻不育系的耐冷性受到细胞质和细胞核基因的共同影响。幼苗MDA含量、POD的活性以及幼苗期水稻苗高、根数、鲜重等生物量等性状都与耐冷性有关。耐冷性越强的不育系,经低温处理后其幼苗MDA相对含量越低,POD相对活性越低,生物量相对鲜重越大,即说明耐冷性越强的不育系,经低温处理后较之对照幼苗的MDA含量增加量较小,POD活性增强程度小,生物量下降较少。
34-40

导入普通野生稻DNA的水稻变异种质的耐盐性鉴定

摘要:旨在研究导入普通野生稻DNA的水稻后代的耐盐性,从中筛选出耐盐性较强的材料,为水稻耐盐育种提供种质资源。以普通野生稻DNA导入到宁夏栽培水稻‘宁粳23号’中获得的10份变异后代为材料,研究各材料在盐胁迫下的发芽特性和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170mmol/LNaCl处理下,材料D42、D5-54、D5-27、D-10、D102、DJ18和D68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较高,相对盐害率较低,在盐浓度为120mmol/L时,材料D5-27、DJ18、D5-54和D-10的耐盐性为强,地上和地下鲜、干重的盐处理与非盐处理的比值较高,材料D5-27、DJ18、D5-54和D-10的可溶性糖积累量高于其受体。材料D42、D5-54、D5-27、D-10、D102、DJ18和D68的芽期耐盐性较强,材料D5-27、DJ18、D5-54和D-10属于苗期较耐盐的材料。
41-45

一种快速提取小麦基因组DNA的改良CTAB方法

摘要:旨在寻求一种微量、快速提取小麦DNA的方法。以小麦幼叶为材料,用改良CTAB法、改良SDS法、沸水浴法提取小麦叶片总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紫外吸收法和PCR检测DNA完整性和纯度。改良CTAB法提取小麦基因组DNA质量和纯度高、无降解,每人每天可以轻松提取200个DNA样品,对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显示扩增目标条带清晰一致,无假阳性,试验结果理想。改良SDS法所提DNA纯度和浓度虽略不如改良CTAB法,但仍然符合实验要求。沸水浴法提取量少且杂质多,PCR无有效扩增,结果不理想。改良CTAB法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微量小麦DNA提取方法,适用于PCR和其他分子生物学研究。
46-49

矮秆超大穗小麦亲本与多抗丰产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评价及遗传分析

摘要:为了进一步挖掘矮秆超大穗小麦亲本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潜力,为小麦高产、超高产育种选择优良亲本和最优杂交组合提供理论依据,选用5个矮秆超大穗小麦品种(系)作为父本,8个多抗丰产小麦品种(系)作为母本,按NCⅡ遗传交配设计,采用8×5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了40个杂交组合,对小麦亲本及杂种F1的株高、主穗长、单株穗数、结实小穗数、主穗粒数、主穗产量、单株产量、千粒重8个性状进行了考察,并在基因型方差分析显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配合力评价及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父本中A1、A3、A4是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其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较高,特别是穗长、主穗粒数、结实小穗数、主穗产量、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高,而株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低,是很理想的矮秆超大穗多粒亲本材料。母本中B5、B6单株穗数一般配合力较高,株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低,可作小麦高产杂交育种的矮秆多穗型亲本使用。结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组合B5×A3单株穗数、主穗产量、单株产量、千粒重特殊配合力效应最高,株高特殊配合力效应较低,可作为的矮秆、多穗、粒重高且高产的重点杂交组合。B2×A4主穗长、单株产量、单株穗数特殊配合力效应都较高,而株高特殊配合力效应低,可作为矮秆大穗高产的重点杂交组合。遗传力分析表明:单株产量、千粒重、主穗长、主穗产量皆在70%以上,表明这4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大,受环境影响较小,而狭义遗传力的分析除主穗长、主穗粒数、主穗产量、株高大于50%,其余4个性状均低于50%,说明受环境影响大,不宜早期选择,应该适当推迟选择的代数。
50-56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显微结构与抗倒强度关系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小麦的抗倒伏性能,探讨茎秆抗倒性的微观结构及生理特性,试验采用田间与实验室相结合的方法,以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常规小麦品种和有推广前途的杂交小麦为试材,从小麦的外部形态、内部显微结构及生理性状等方面综合分析小麦茎秆的抗倒伏性。结果发现,株高较低、茎秆重心高度下降、基部节间短粗的小麦品种倒伏指数较小,且秆壁较厚,茎秆截面积较大。通过显微观察可知,倒伏指数较小的‘百农矮抗58’、‘杂麦4号’小麦品种,其茎秆内大维管柬数量较多,分别为41.8个/茎和37.7个/茎,而小维管束数量相对较少,分别为22.7个/茎和21.0个/茎。同时发现,茎秆倒伏指数较小的‘百农矮抗58’、‘周麦18’、‘杂麦4号’小麦品种,其灌浆后期茎秆活力较强,特别是矮秆品种‘百农矮抗58’,茎秆活力值达到了49.33mg/(g·h),且与其他品种相比均达到了极显著的差异。综合分析可知,‘百农矮抗58’、‘杂麦4号’小麦品种抗倒性较强,但茎秆活力与抗倒伏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
57-62

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粒重QTL初步研究

摘要:为了对小麦不同发育时期灌浆速率及千粒重进行动态QTL初步定位,并进行遗传分析,通过01-35×6044杂交得F1代,后经连续多年"一粒传法"获得F9代重组自交系,利用Mapmaker/version3.0计算标记间距离并绘制遗传图谱,结合田间表型数据采用WinQTLCart2.5软件的方法研究小麦不同发育时期灌浆速率及千粒重QTL定位情况及其效应。结果共检测到13个小麦灌浆速率及千粒重QTL,这些QTL大部分是位于2A染色体上,部分位于6A、5A、4A染色体上。其中千粒重QTL2个,可解释表型变异的9%和33%;平均灌浆速率QTL3个,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18%;最高灌浆速率QTL1个,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1%;最高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QTL1个,解释7%的表型变异;第一、四时期各1个,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2%和16%;三、五时期各2个,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8%~9%和9%~10%。通过对不同时期小麦灌浆速率和粒重QTL定位,探索了控制灌浆速率的基因表达的时空特性,为灌浆速率及千粒重的QTL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
63-70

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摘要:为了提高玉米自交系的遗传转化率,建立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体系。通过农杆菌菌株EHA105侵染玉米自交系7922的胚性愈伤组织,以β-葡萄糖苷酶基因(GUS)为报告基因研究几种因素对遗传转化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农杆菌浓度OD600=0.6时,GUS瞬时表达率最高为35.3%;(2)当侵染时间为15min时,GUS瞬时表达率最高为37.3%;(3)当共培养时间为3天和恢复培养时间为4天时,GUS瞬时表达率最高为29.1%。因此选择农杆菌浓度OD600=0.6,侵染时间15min,共培养3天和恢复培养4天,为最佳遗传转化条件。通过优化影响遗传转化体系的因素,初步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体系。
71-75

三峡库区玉米地方品种配合力分析

摘要:为了明确三峡库区玉米地方品种育种潜势,以三峡库区常用的7个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设计,对三峡库区14个玉米地方品种的配合力以及主要性状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文峰白玉米’、‘大寨玉米’、‘太阳河白玉米’在单株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上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文峰白玉米’、‘大寨玉米’在改善株型、提高产量有更为突出的表现。不同性状SCA效应值变幅差异较大,其中单株产量变幅最大,为-25.48%~30.47%。所有性状中,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均对F1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穗长、穗粗、行数等7个性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可在早代进行选择;秃尖长、单株产量的广义遗传力较高,但狭义遗传力较低,不宜过早进行选择。
76-81

不同地区种植的‘张杂谷6号’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摘要:为了探究优质谷子生产区域,立足指导区域生产工作,以‘张杂谷6号’为材料,采用规范化标准实验法将其种植于宁夏固原、内蒙古赤峰、甘肃秦安、河北张家口4个春谷区域,并用营养检测国标法对其样品的营养物质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各营养成分差异的原因及品质。结果表明,‘张杂谷6号’的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粗纤维、矿物质、碳水化合物含量皆因地区气候、土壤等差异而呈现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谷物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张杂谷6号’矿物质含量普遍高于玉米、小麦、大米,其中以铁(8.11mg/100g)、镁(111.41mg/100g)、硒(0.10mg/100g)、锌(2.87mg/100g)含量最为丰富。‘张杂谷6号’营养较丰富,各营养成分因种植区域等差异而呈现显著差异,其中内蒙古赤峰、宁夏固原地区作为区域定位较适宜其种植及品种推广。
82-86

高粱耐冷种质的鉴定及利用评价

摘要:为了满足高粱育种对耐冷基础材料的需求,解决高粱播后遇低温造成幼芽受冻、幼苗萎焉进而影响高粱产量的问题,对238份高粱种质资源进行了高粱芽期、苗期耐冷性鉴定与评价,从中筛选出芽期耐冷种质15份,苗期耐冷种质11份。印度材料IS.2867和中国育成种TC1383-2、E671在芽期、苗期均为耐冷1级抗性,其中TC1383-2是中国高粱育种常用的恢复系,其耐冷特性对于耐冷品种的选育具有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地方品种、育成种和国外品种的耐冷性存在差异,无论芽期还是苗期,在中国地方品种中都有较高比例的耐冷资源,说明在中国地方品种中挖掘耐冷种质的潜力较大。
87-91

外源脯氨酸对荞麦幼苗耐盐性的效应

摘要:探讨不同浓度外源脯氨酸(Pro)处理对荞麦幼苗耐盐生理特性的影响。以盐敏感荞麦品种TQ-0808为实验材料,100mmol/LNaCl胁迫下添加不同浓度Pro处理,测定相关耐盐生理指标。外源Pro能明显降低盐胁迫下荞麦叶片质膜透性和MDA含量,20~30mmol/LPro处理时降低幅度最大;外源Pro还能显著增加盐胁迫下荞麦叶片SOD活性和净光合速率,20~30mmol/LPro处理时增加幅度最大。说明外源Pro可明显改善盐胁迫下荞麦幼苗的生理特性,对盐胁迫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20~30mmol/LPro处理对荞麦幼苗盐胁迫的缓解作用最好。
92-95

南方珍珠豆型花生籽仁蛋白质积累及亚基肽组分分析

摘要:为研究南方珍珠豆型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的积累及各类蛋白亚基的分布、可溶性蛋白质相对浓度变化规律,采用凯氏定氮法和SDS-PAGE电泳分析花生籽仁蛋白质及亚基肽组分,利用Bio-RadImagelabTM分析软件对花生蛋白质条带的相对浓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珍珠豆型花生籽仁蛋白质含量随生育进程,在开花40~50天急剧增加,后平缓上升。花生蛋白质合成积累一直伴随花生籽仁发育的全过程中,蛋白质高值出现在成熟期。因基因型的差异蛋白质合成积累的速度和强度有所不同,蛋白质增长曲线存在差异。花生蛋白种类存在较高的多态性,不同基因型花生,蛋白质的亚基构成不同,蛋白质积累过程的亚基条带数量均比成熟时丰富。不同基因型花生可溶性蛋白质相对浓度存在差异。可溶性总蛋白质相对浓度的峰值在70~80天,蛋白质亚基相对浓度分布在0.01~4.59,不同基因型存在差异。亚基相对浓度变化可分未缺型和缺失型2类亚基,缺失型亚基有前期缺失、中期缺失、后期缺失和前后期缺失亚型;前期缺失、中期缺失亚型亚基与未缺型亚基共同形成不同基因型花生的蛋白质构成。后期缺失亚型和前后期缺失亚型亚基在花生蛋白质积累的某个时期参与花生蛋白质的合成,终因后期被降解而得不到表达。2种基因型花生蛋白质亚基相对浓度变化除68kDa条带呈抛物线型积累外,其余条带均呈波动性积累。
96-101

高低淀粉木薯品种光合特性研究

摘要:为了探讨高低淀粉木薯品种不同生育期内光合特性的变化,以SC124和‘辐选01’两个块根淀粉含量不同的木薯品种为材料,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研究高、低淀粉木薯品种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高低淀粉木薯品种净光合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木薯的苗期‘,辐选01’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SC124;在块根膨大期,‘辐选01’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SC124;在块根形成期、块根成熟期,差异不明显。在整个生育期,高低淀粉木薯品种蒸腾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木薯的苗期、块根形成期、块根成熟期,‘辐选01’的蒸腾速率明显低于SC124;而在块根膨大期,‘辐选01’的蒸腾速率高于SC124,但差异不明显。在整个生育期,高低淀粉木薯品种气孔导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木薯的整个生长时期,‘辐选01’的气孔导度都低于SC124。在整个生育期,高低淀粉木薯品种胞间CO2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木薯的苗期、块根形成期,‘辐选01’的胞间CO2浓度都低于SC124,但差异不明显;在块根膨大期,‘辐选01’的胞间CO2浓度明显高于SC124;在块根成熟期,‘辐选01’的胞间CO2浓度明显低于SC124。
102-106

响应曲面法优化罗布麻愈伤组织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

摘要:通过优化罗布麻愈伤组织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为进一步探索规模化提取罗布麻愈伤组织中的绿原酸奠定前期工作基础。以罗布麻愈伤组织中绿原酸得率为指标,通过HPLC法测定并比较,得出最佳提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曲面法优化提取绿原酸的工艺。从罗布麻愈伤组织中提取绿原酸的最佳方法是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曲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0min,提取功率40w,料液比1:40,绿原酸最高得率为0.4911mg/g,提取时间和提取功率的交互作用对得率有显著影响。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对从罗布麻愈伤组织中提取绿原酸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