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信息·科技教育、水产·渔业、生物质能源、三农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850
  • 国内刊号:11-1984/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72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2
  • 综合影响因子:0.80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学通报 2012年第3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一研究进展

大肠杆菌病的噬菌体治疗进展

摘要: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致使耐药菌株越来越多,新的抗生素的研制又存在周期长、花费高、使用后细菌很快产生耐药性等问题,严重限制了抗生素在细菌病治疗中的应用。噬菌体作为天然抗茵剂,可抵制细菌感染,无论是裂解来自人类、动物体中的细菌,抑或消除食品及公共环境领域的污染,噬菌体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研究以大肠杆菌感染的噬菌体治疗为例,介绍噬茵体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1-5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一研究报告

饲粮高剂量铜添加水平对育成前期水貂生长发育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摘要:为了探讨饲粮铜添加水平对育成前期水貂生长发育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以蛋氨酸螯合铜为铜源,在7组(每组10只)86日龄雄性美国短毛黑水貂基础饲粮(含铜26.68mg/kg)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铜(0、210、220、230、240、250、300mg/kg)组成水貂饲粮,进行60天的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通过对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料重比(Feed/Gain,F/G)、脂肪消化率(Fat Digestibility,FD)、氮消化率(Nitrogen Digestibility,ND)、净蛋白质利用率(Net Protein Utilization,NPU)、氮生物学价值(Biological Value of Protein,BV)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AKP)、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ER)、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Cu-Zu-SOD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当基础饲粮中铜添加量为210~240mg/kg时,平均日增重和血液生化指标呈升高趋势,在240mg/kg时,体增重最快,平均日增重最高为17.50g/d(P〈0.05),超过240mg/kg时,平均日增重和血液生化指标呈降低趋势。以蛋氨酸螯合铜为铜源,在86~146日龄雄性美国短毛黑水貂基础饲粮(含铜26.68mg/kg)中铜的添加量为210~240mg/kg,可明显促进水貂的生长发育和血清酶活性,以240mg/kg时,体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最高(P〈0.05);超过240mg/kg可明显抑制水貂的生长发育和血清酶活性。
6-12

5种牧草植物对胜红蓟田间替代控制研究

摘要:研究5种牧草对入侵杂草胜红蓟的替代控制效果,为入侵杂草胜红蓟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在田间条件下,通过分别将5种牧草(‘特高’、‘大力士’、‘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杂交狼尾草’)与胜红蓟约2:1的比例混播,建立了5种不同的替代控制模式,然后动态监测各群落(种群)生物指标,评价5种牧草对入侵杂草胜红蓟的替代控制效果。结果表明:(1)以‘特高’对胜红蓟进行替代控制时,‘特高’株高不受阻、盖度占优、群落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变大,胜红蓟重要值变小;(2)以‘多年生黑麦草’对胜红蓟进行替代控制时,‘多年生黑麦草’株高不受阻、盖度占优、群落Simpson指数变大、Shannon-wiener指数变小,胜红蓟重要值变小;(3)分别以牧草‘白三叶’、‘大力士’、‘杂交狼尾草’对胜红蓟进行替代控制时,虽然牧草盖度占优,群落Simpson指数变大,但是牧草高度受阻、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变小,胜红蓟重要值变大。综上结果说明牧草‘特高’和‘多年生黑麦草’对胜红蓟有很好的防控效果,而‘白三叶’、‘大力士’、‘杂交狼尾草’对胜红蓟替代控制的效果欠佳。
13-18

昆明小鼠和ICR小鼠的遗传特征分析

摘要:为探究封闭群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评价方法,利用脏器指数和微卫星检测对辽宁省两单位的昆明小鼠和ICR小鼠进行了遗传分析。选取小鼠不同染色体上10个多态信息丰富的微卫星位点,以PCR-PAGE技术进行多态性分析,常规方法测定脏器指数。结果表明:两单位KM小鼠和ICR小鼠的体重和部分脏器指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1或P〉0.05),10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基因型数、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都较接近,A单位的KM小鼠的遗传多样性略高于B单位,B单位的ICR小鼠的遗传多样性略高于A单位,两品系在两单位间的遗传距离相近存在微弱的遗传分化。
19-24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一应用研究

河田鸡体重、体尺及屠宰性状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摘要:为了探讨河田鸡体重、体尺与屠宰性状的相关关系,为河田鸡的选育提供依据。本研究对120日龄河田鸡的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进行测定,并对各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体重、体斜长、龙骨长、胸深、胸宽、胫长和胫围在公母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体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胸深、胸宽、胫长、胫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余各指标间亦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宰前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腹脂重、皮脂重、腿肌率和腹脂率在公母之间存极显著差异(P〈0.01);宰前体重与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皮脂重、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余各指标间亦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25-28

江西省境内中华秋沙鸭越冬生境选择

摘要:为探讨中华秋沙鸭越冬的生境选择策略。2009—2011年12月中旬利用样方法、因子测定法和卡方检验等方法对江西省境内中华秋沙鸭越冬的生境选择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华秋沙鸭越冬嬉戏、觅食和栖息的生境选择具有普遍性并具有以下特征:越冬地海拔较低,年平均气温为16.5℃;越冬地依山傍水且均沿河流分布,多集中在河流的中下游水势相对平缓地带;越冬生境选择通过植被、水环境和人为干扰因子来实现;对低海拔(50~60m,78.6%)、低坡度(〈0.36,98.6%)、低噪音(〈40dB,89.2%)、村镇(6~12km,71.9%)、公路中等距离(1~2km,79.4%)、近林缘(〈50m,85.4%)的区域选择性较高。
29-32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兽医一研究进展

猪肺炎支原体净化检测程序研究进展

摘要:猪支原体肺炎(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生产的传染病之一。很多国家,特别是西欧各国和北美,均通过彻底净化病原的方式来控制该病的爆发。实行净化程序必须对净化后的猪群进行各项检测以确定净化成功与否。然而,每个猪场采用的检测方案都不一样,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阴性群标准。本研究就国外猪肺炎支原体净化后阴性群的检测方法和不同检测方案做一综述,给国内猪场实施气喘病净化后检测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33-37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兽医一研究报告

皮下及气囊途径接种噬菌体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

摘要:为了评价噬菌体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分别对噬菌体皮下及气囊接种途径下雏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防治用的噬菌体悬液对雏鸡是安全的,与对照组相比,在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前12h给雏鸡气囊接种4×108pfu噬菌体,雏鸡的死亡率由80%降至10%,而在感染前3h皮下接种相同剂量的噬菌体,雏鸡的死亡率由80%降至40%。本研究结果表明,气囊接种更能有效预防雏鸡大肠杆菌感染。
38-41

苜蓿多糖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能量代谢水平影响的研究

摘要:为了系统探讨苜蓿多糖对小鼠免疫细胞增殖的影响,给苜蓿多糖对免疫活性调节的下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采用MTT法,检测苜蓿多糖对正常Balb/c小鼠体外骨髓树突状细胞增殖的影响和腹腔巨噬细胞能量代谢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多糖可以刺激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增殖,可以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能量代谢水平的提高。提示苜蓿多糖可以提高辅佐细胞的抗原递呈作用。说明苜蓿多糖可通过提高辅佐细胞的抗原递呈作用来提高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
42-46

γ-氨基丁酸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血清蛋白水平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日粮中不同添加剂量γ-氨基丁酸(GABA)对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及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和血清谷草转氨酶等酶活性的影响,来判断其能否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试验将8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每组20头。其中试验I组为对照组,试验Ⅱ、Ⅲ、Ⅳ组日粮中分别添加15、25、45mg/kg的GABA,试验期28天,统计试验全期的生产性能指标,并测定试验结束时血清蛋白水平和酶活性。结果显示:试验猪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45mg/kg添加组稍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15mg/kg添加组和25mg/kg添加组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15mg/kg添加组料重比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各组间血清TP、ALB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尿素氮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15mg/kg添加组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GOT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ALT活性15mg/kg添加组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显著低于(P〈0.05)45mg/kg添加组。说明日粮中添加15mg/kgGABA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可有效降低血清尿素氮的水平和GOT、ALT的活性。
47-50

马鹿肌肉组织学特征与肉质关系的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马鹿不同部位肌肉的肉质。采用石蜡切片对马鹿不同部位肌肉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肌束内肌纤维根数和肌纤维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同一部位公鹿肌肉肌纤维直径小于母鹿,除胸浅前肌和腹直肌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他部位公鹿均显著小于母鹿(P〈0.05);肌肉肌纤维面积,公鹿均小于母鹿,且公鹿颈斜方肌、臂头肌、肋间肌、背最长肌和股外侧肌肌纤维面积显著小于母鹿(P〈0.05);对于肌束内肌纤维根数,公鹿均大于母鹿,但差异不显著(P〉0.05);肌纤维密度公鹿大于母鹿,其中颈斜方肌、胸浅前肌、腹直肌和臀中肌呈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性别不同部位肌肉间肌纤维特性值显著性差异(P〈0.05)和非显著性差异(P〉0.05)。对肌肉组织学特性值进行综合比较后发现,公鹿肉好于母鹿肉,部位间肉质的比较为背最长肌〉股外侧肌〉冈上肌〉臀中肌〉肋间肌〉臂头肌〉腹直肌〉胸浅前肌〉颈斜方肌。
51-54

金樱子多糖对小鼠急性药物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摘要:为探讨金樱子多糖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建立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光光度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2Px)的活性。结果表明:高剂量的金樱子多糖可显著降低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脏指数(P〈0.05)和脾脏指数(P〈0.01);中、高剂量的金樱子多糖可显著降低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ALP活性(P〈0.01)和肝组织MDA含量(P〈0.01),提高肝组织ALT、AST、ALP活性(P〈0.01)和GSH-Px、SOD活性(P〈0.01或P〈0.05),并增加GSH的含量(P〈0.01)。金樱子多糖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55-58

溶栓酶体内溶栓作用初探及其胶囊剂的制备

摘要:为了探讨豆豉溶栓酶在小鼠体内的溶栓作用及其胶囊剂制备方法。本研究采用断尾法、玻片法和大鼠尾血栓模型法测定了枯草芽孢杆菌ND-43所产豆豉溶栓酶对小鼠体内凝血、出血时间及尾部血栓的影响。小鼠急毒实验表明:溶栓酶无毒副作用;连续灌胃给药1周,测定小鼠体内出血和凝血时间发现:高剂量80(U/g·d)与中剂量组40(U/g·d)能明显延长体内出血和凝血时间,抑制血液凝聚;大鼠尾血栓药效实验结果表明:高剂量组80(U/g·d)对大鼠尾部血栓具有明显的溶栓效果,而中、低剂量组对大鼠尾血栓的溶栓效果不明显,此外,将其制成胶囊后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胶囊制剂的相关要求。总之,溶栓酶具有较显著的溶栓作用而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本实验所用胶囊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59-64

福建黄兔免疫功能低下模型的建立

摘要:为了探索一种简便易行、具有良好应用性并适用于中医药领域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模型,以为福建黄兔提供一种新型实验动物的实验依据。实验采用氢化可的松为细胞免疫抑制剂,6个实验组,其中1个对照组,5个剂量组(分别每天20、25、30、35、40mg/kg),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法测CD4、CD8细胞含量,并通过摘取脾脏的方式计算脾脏指数。实验结果显示:B、C剂量组(分别每天25、30mg/kg)的福建黄兔在注射药物前后CD4、CD8细胞含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证实上述2个剂量组是福建黄兔免疫功能低下模型造模的较好剂量;同时,A~E剂量组的黄兔脾脏相较于对照组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缩小,脾脏指数降低,B、C、D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反映其免疫功能受损,其中尤以C剂量组(30mg/kg)下降最为明显。由此可见,C剂量组是本实验中免疫功能低下动物模型造模的最适宜剂量。
65-68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水产一研究进展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摘要: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对鱼类毒性效应及影响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研究综述了MC对鱼类的毒性效应、MC构象和毒性的关系、进入鱼体的途径以及可能存在的2种毒性机制等,并对MC毒性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展望。对国内外大量的MC毒理研究的比较发现:MC进入鱼体的途径可能有多条,但主要是通过消化道的吸收。MC可能通过2条通路来表现其毒性影响,即通过氧化胁迫产生过多的活性氧(ROS)对蛋白磷酸酶起到第二信使作用,或者与其产生的ROS共同对蛋白磷酸酶起到抑制作用。MC对鱼类的氧化胁迫机制涉及到特异性抗氧化和内源性抗氧化两方面,这方面的研究将为预防和治疗MC的毒性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69-74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水产一研究报告

乐清湾围塘养殖泥蚶繁殖周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摘要:为了研究人工养殖环境条件及气候变化对乐清湾泥蚶性腺发育造成的影响。自2010年3月—2011年2月,利用组织学等手段对乐清湾围塘养殖泥蚶的性腺发育作了周年观察,同时对围塘养殖环境温度、盐度和叶绿素a做了周年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其性腺发育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阶段。配子发生开始于3月,水温为16.6℃,大部分个体在6—7月性成熟,此时水温和叶绿素a含量达到最高,7月后大规模产卵。乐清湾围塘养殖泥蚶为雌雄异体,泥蚶的卵细胞直径呈显著的周年变化,从3月(8.87±2.4)μm开始增加,7月达最大值(48.47±9.51)μm。随着产卵的发生,卵径急剧减小,至8月,卵径降低至(18.57±2.77)μm。卵径变化与性腺发育周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卵径可以作为判断泥蚶性腺成熟度的一个良好指标。
75-81

盐度对尼罗罗非鱼低温耐受性影响的研究

摘要:为提高尼罗罗非鱼的抗寒能力,本试验采用室内水族箱养殖方法研究了尼罗罗非鱼在0‰、5‰、12‰、25‰4个盐度梯度下的低温耐受性。结果表明:就温度而言,死亡率随着温度的降低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温度达到9.1℃时,死亡率达到最大值,为38.7%;就盐度而言,盐度为5‰时的死亡率最低,当盐度上升至25‰时罗非鱼的死亡率最高,50%的个体的成活时间(ST50)由长至短排序为5‰〉12‰〉0‰〉25‰;在不同的盐度梯度下,尼罗罗非鱼的低温耐受性都有所增加,当温度在8℃~11℃,盐度为12‰时,死亡率〈50%,当温度低于8℃时,死亡率急剧升高,在7℃时全部死亡;经统计分析,盐度为12‰时的半数致死低温显著低于其他3组。以上结果说明,一定的盐度可提高罗非鱼的低温耐受性。
82-86

中国大鲵小肠和胰脏的超微结构观察

摘要:为了了解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小肠和胰脏的超微结构特征,采用组织学方法和透射电镜技术,对8只正常中国大鲵小肠和胰脏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中国大鲵小肠黏膜表面覆有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具有发达的微绒毛、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溶酶体颗粒;杯状细胞明显可见,胞质内含较多黏液性颗粒,细胞游离面形成明显的微绒毛;胰脏的腺泡细胞胞质内糙面内质网异常发达,酶原颗粒丰富、分布广泛、线粒体丰富、核糖体发达,其中酶原颗粒电子密度高、圆形、直径0.3~0.9μm,大小不等;泡心细胞胞体少、核大、长形、核内异染色质较多,细胞表面具微绒毛。
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