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信息·科技教育、水产·渔业、生物质能源、三农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850
  • 国内刊号:11-1984/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72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2
  • 综合影响因子:0.80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学通报 2012年第3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研究报告

巴西橡胶树NAC转录因子HbNAC1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摘要:为了研究植物特有的NAC(NAM,ATAF1/2和CUC2)转录因子在巴西橡胶树生长发育、胁迫应答和激素调节中的功能,对巴西橡胶树NAC转录因子进行了克隆和分析。根据橡胶树胶乳cDNA文库中筛选到的NACEST序列,利用RACE-PCR技术克隆了橡胶树HbNAC1的c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HbNAC1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891bp,编码了一个296个氨基酸组成的中性不稳定水溶性蛋白,该蛋白的N-端具有保守的NAC结构域,C-端高度变异,具备了NAC转录因子的基本特征。HbNAC1定位在细胞核中,具有3个糖基化位点和21个磷酸化位点,三级结构由3个α-螺旋和9个β-折叠组成。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HbNAC1蛋白属于NAC转录因子家族中的ANAC011亚族,推测其可能作为一种氨基酸合成相关的调节酶参与调控植物的免疫反应。
1-11

巴西橡胶树红根病菌DNA提取有效方法比较

摘要:旨在筛选适用于橡胶树红根病菌DNA提取的有效方法并评价其效果。利用CTAB改良法、氯化苄改良法、SDS改良法等3种方法提取橡胶树红根病菌菌丝体DNA,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DNA样品进行检测,比较提取DNA的产量、质量;再选用提取效果最好的方法提取5个时间段(4、6、8、10、12天)的菌丝DNA并进行ITS-PCR检测。CTAB改良法提取的样品DNA纯度最好,产率最高,OD260/OD280为1.82~1.84,浓度可达280μg/mL;培养4~6天的菌丝提取的DNA质量最高,适合PCR检测需要。CTAB改良法是一种适用于橡胶树红根病菌DNA提取的理想方法。
12-16

不同橡胶树品种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初步研究

摘要:为了探讨中国大面积推广应用的3个橡胶树品种的叶绿素荧光特性,为橡胶树的耐逆性研究奠定基础,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GT1、RRIM600、PR1073个橡胶树品种的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GT1的叶片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的高于其他2个品种,PSII实际光合量子产量Y(II)、非光化学反应耗散Ex稍高于其他2个品种;RRIM600的叶片Fv/Fm、Fo、Fm、Fv、Fv/Fo、Y(NPQ)、qP都略高于其他2个品种,而qN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说明GT1的光合作用中原初光能捕获效率、电子传递能力较强于其他2个品种,吸收的光能中用于光化学反应部分较少;RRIM600的光合潜能、光适应能力强于其他2个品种,当条件适宜时,叶片可能合成更多的光合产物来供应树体生长的需要和胶乳的合成。
17-21

氮素营养对广宁红花油茶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摘要:为了探索不同N素供应水平对广宁红花油茶苗期生长以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设置每株0、1000、2000、3000、4000、5000mg 6个施肥量处理(编号为Ⅰ~Ⅵ),对广宁红花油茶幼苗进行N素指数施肥试验。每次施肥后都对油茶幼苗进行苗高、地径、生物量以及光合特性的测定,处理分析数据,来探究不同N素供应水平对其苗期生长、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素指数施肥对植物的生长及光合特性有显著影响:(1)经指数施肥处理(Ⅱ~Ⅴ)的广宁红花油茶苗高均显著大于对照处理Ⅰ。其中,处理Ⅴ的苗高和地径最大,处理Ⅱ的生物量最大。从各处理间广宁红花油茶苗期生长表现的变化情况分析,各生长指标受N素影响的大小顺序:苗高〉生物量〉地径。(2)广宁红花油茶各施肥处理间光合生理特性指标有显著差异。净光合速率基本上都呈现出2次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随着N素施用量的增加,气孔导度2次呈现出先增加后逐渐减小的趋势,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由于受到气孔导度的影响,表现出与气孔导度相似的规律性变化。
22-26

赤皮青冈种子质量与萌发特性研究

摘要:为了缩短种子发芽时间,提高种子发芽率,研究其内果皮、种皮、硫脲以及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赤皮青冈种子为材料,测定种子的质量指标,掌握该种子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1)赤皮青冈种子呈现卵状圆柱形,坚果,内果皮光滑,颜色为褐色或亮棕色。整个种子无胚乳结构,去掉种皮后是一个团状胚的结构。种子长(1.82±0.35)cm,种子宽(1.35±0.08)cm,种脐宽(0.76±0.36)cm,壳斗宽(1.61±0.18)cm,壳斗内径(1.60±0.09)cm,壳斗高(0.698±0.102)cm,百粒重为(150.1±40.95)g,鲜种子含水率在40%左右,未经贮藏种子发芽率为44.2%,发芽时间达68天。(2)同时,去掉内果皮和种皮,种子萌发所需时间最短,发芽率达66.5%;4%硫脲液浸泡处理,种子的露白和萌发时间也较短,发芽率为56.5%;200mg/kg、600mg/kg浓度的GA32组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34.0%、45.8%,说明600mg/kg的浓度处理效果较佳。
27-30

油松浸种处理水温与浸种时间研究

摘要:为了摸清浸种水温、浸种时间对油松种子吸水量及生命活力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水温及时间的浸种试验。通过不同浸种温度、浸种时间以及浸种温度与时间组合分别对油松种子进行处理,测定处理种子的吸水量和生命活力。结果表明:种子吸水量随浸种温度或浸种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在浸种温度20~50℃,浸种时间6~12h的条件下,油松种子的生活力较高。油松种子的浸种水温宜在50℃以下,在这个温度范围内,不同温度油松种子达到最高生命活力所需的浸种时间不同。水温为20~30℃时,浸种6h;水温为40~50℃时,浸种4h。
31-35

红椿优树子代苗期生长表现

摘要:为了奠定红椿遗传改良的研究基础,以湖南省20个红椿优树子代为研究对象,在湖南省桃源县进行育苗试验,对苗期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并对苗高、地径等性状进行统计分析。按20%的入选率,筛选出4个红椿苗期速生优良家系TC-5、TC-6、TC-12、TC-15。结果表明,4个红椿优良家系平均苗高为86.87cm,比本次参试的20个家系平均苗高(74.85cm)高16.1%,4个红椿优良家系平均地径为10.4mm,比本次参试的20个家系平均地径(9.4mm)高10.6%。家系间苗高、地径等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说明红椿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具选育潜力。然而,苗期表现不能代表整个树体成长的过程,只能为红椿优良家系选育的早期选择提供参考。
36-39

鹅掌楸属植物叶表皮扫描电镜观察

摘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鹅掌楸属植物4个种(或品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鹅掌楸属植物的叶片上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状,呈波纹网状结构,有角质层和蜡层;下表皮细胞无规则排列,气孔呈椭圆形,由2个月牙型的保卫细胞和2个肾形的副卫细胞构成,在叶下表皮呈无规则排列;叶脉结构也极为相似。但下表皮细胞结构、角质层的密度和纹饰、气孔密度和大小存在区别,这些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对探讨鹅掌楸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40-45

木兰属等3属植物的芽种类、结构与成枝规律研究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木兰亚枓植物有预生分枝、同生分枝的科学性、真实性,及其在该亚科分类系统中的应用前景,选取木兰属、玉兰属和含笑属等3属植物的代表种——荷花木兰、玉兰、耐冬含笑,对其芽种类、结构解剖、分枝习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荷花木兰芽有4种:盲芽、休眠芽、叶芽、混合芽;玉兰芽有3种:休眠芽、叶芽、玉蕾;耐冬含笑芽有4种:休眠芽、叶芽、花蕾、混合芽。同时,首次发现含笑属有混合芽及单歧聚伞花序。3属混合芽与玉蕾区别显著,具有系统学意义。(2)Figlar提出的预生分枝和同生分枝的基础不同,无可比性,无系统学意义。荷花木兰等植物均具有预生分枝及预生-同生分枝,绝无同生分枝的现象。其成枝规律随树种、立地条件、栽培技术、树龄不同,且区别明显。Figlar以分枝习性不同,将合笑属并入木兰属是不妥的。
46-52

红叶石楠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摘要:建立并研究适合红叶石楠的RAPD的最佳反应体系,为以后开展红叶石楠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物种资源研究和亲缘关系鉴定等提供重要的参考。采用改进后的CTAB法,成功地提取了红叶石楠基因组DNA,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Mg2+、dNTP、引物的浓度和模板DNA,Taq酶的用量对RAPD反应的影响,建立适合于红叶石楠的RAPD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25μL的RAPD反应体系中最佳反应条件分别是10×PCRBuffer2.5μL、Mg2+(25mmol/L)2.0μL、引物(20μmol/L)2.0μL、dNTPs(2.5mmol/L)1.8μL、DNA模板(49.5μg/mL)2.0μL、Taq聚合酶0.3μL(5U/μL)。适宜的PCR循环程序为94℃预变性4min,然后44个循环(94℃变性30s,36℃退火30s,72℃延伸2min)后,72℃延伸10min,最后16℃保存。改进的CTAB法能成功地提取红叶石楠基因组DNA,利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所建立的RAPD反应体系,通过重复试验证明了该体系稳定可靠,可应用于红叶石楠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中,为红叶石楠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53-57

槟榔胚培养配方组合筛选研究

摘要:以‘热研1号’槟榔幼胚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活性炭及蔗糖等浓度在槟榔胚离体培养中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评价最佳配方组合时,评价指标考虑的优先顺序依次为芽高、最长根长、芽基部直径、根数;MS培养基优于其他几种培养基,能同时满足芽和根的生长需求;活性炭对生根及根的伸长作用显著,4g/L的活性炭浓度时抽生的根最多,长势最好,蔗糖能同时促进根和芽的生长,随添加量的增加,生长指标呈低-高-低的单峰曲线趋势,40g/L蔗糖浓度对芽的生长效果最好。研究得出的最佳配方组合是:MS培养基+4g/L活性炭+40g/L蔗糖。
58-62

水杨酸对白蜡属种间杂交子代悬浮细胞中香豆素类含量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白蜡属种间杂交子代悬浮细胞生长量及香豆素类物质产量的影响,从而建立以生产香豆素类物质为目的的白蜡属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以白蜡种间杂交子代悬浮培养96h的细胞为材料,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25、50、100mg/L)的SA处理8、24、48、72、96h,进行细胞生长量、香豆素类化合物类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施加信号分子SA能不同程度地促进香豆素及白蜡树精的含量和产量增加,其中以浓度100mg/L的SA效果最明显,处理72h后白蜡树精的含量及产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0.5704mg/g和0.2595mg,相较于对照分别提高了114.59%和35.03%,香豆素的含量和产量的变化也有相同的趋势,均在处理72h后达到最高,分别为0.2470mg/g和0.1124mg,相较于对照分别提高了112.39%和56.56%。适宜浓度的SA可促进白蜡属种间杂交子代悬浮细胞中香豆素类物质的积累。
63-69

江西安福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特征研究

摘要:为了解毛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动态特征,探讨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机制,对江西安福林区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竹杉混交林3种不同类型毛竹林地的土壤热水浸提态有机碳(HWcC)含量及其季节变化和剖面分布进行研究,同时以中亚热带阔叶林和杉木纯林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HWcC含量差异较大,0~60cm土壤HWcC含量平均值大小排序为:竹阔混交林(1047.14mg/kg)〉阔叶林(952.49mg/kg)〉毛竹纯林(912.39mg/kg)〉竹杉混交林(879.22mg/kg)〉杉木林(851.63mg/kg)。各林分类型土壤HWcC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季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各林分类型土壤HWcC含量平均值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各土层间均达到显著差异,表层积聚作用明显。毛竹林类型土壤HWcC占TOC比率在7.16%~7.38%,高于阔叶林的6.79%,低于杉木林的8.46%。竹阔和竹杉混交林的土壤HWcC与TOC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92,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70-74

辽宁地区植被NPP的模拟分析

摘要:为了增进对辽宁植被NPP状况的了解,并为该地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农业气候区划以及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等提供参考,运用综合模型、水热模型计算辽宁省植被NPP,分别分析2种模型模拟的植被NPP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利用站点的经纬度、DEM及其衍生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对辽宁省植被NPP进行插值,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水热模型模拟出的辽宁NPP呈明显上升趋势,近30年来,2001—2010间NPP最大,20世纪80年代最小。综合模型模拟出的辽宁NPP均呈缓慢上升趋势,近30年来,20世纪80年代NPP最大,90年代最小;2种模型模拟出NPP分布基本相同,最大值出现在东南部,最小值出现在西北部,且呈西北向东南递增趋势。
75-79

冰雪灾害后堇菜属植物多样性及其垂直分布规律

摘要:为了揭示冰雪灾害对堇菜属植物多样性和垂直分布规律的影响,采用线路调查结合样带的调查方法,将杨东山十二度水自然保护区分为350~600m、600~800m、800~1000m、1000~1200m、1200~1400m等5个连续的海拔段,对堇菜属冰灾后的植物多样性和分布规律进行调查分析,并与灾害前黎昌汉等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海拔的升高,各海拔段堇菜属植物分别为7、12、12、8、3种,物种多样性呈"钟型"曲线,具有良好光照、水热条件的中海拔段600~1000m的多样性最高;堇菜属各植物的生境要求不同,各海拔段种类组成差异显著,相邻海拔段的相似性系数高,海拔段相隔越远,相似性系数越低;堇菜属植物多度随海拔的升高同样呈"钟型"曲线,600~800m海拔段多度最高;冰灾前后结果对比表明,冰雪灾害对堇菜属垂直分布格局的总体趋势并无太大影响,均为"中间膨胀型"或"单峰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宿根草本植物具有较强的抗冰灾能力。
80-84

棘孢木霉T4小分子疏水蛋白基因hyb2克隆及序列分析

摘要:为了深入研究生物防治菌棘孢木霉T4菌株小分子疏水蛋白hyb2的功能,基于已知小分子疏水蛋白基因hyb2部分cDNA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以棘孢木霉T4菌株菌丝体总mRNA和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克隆获得hyb2的全长cDNA和DNA序列,其GenBank接受号分别为JX014433和JX185070,cDNA序列编码区长度为321bp,编码106个氨基酸。BlastP相似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深绿木霉的Tahyd5a(ABS59366)基因同源性最高为87%,SignalP信号肽分析表明N端第16和17个氨基酸中间有一个信号肽剪切位点(AFA||AP)。Pfam蛋白家族分析表明它属于hydrophobin2 superfamily家族。将棘孢木霉T4菌株小分子疏水蛋白基因hyb2对深绿木霉ATCC74058基因组和绿色木霉Gv29-8基因组进行同源性搜索,在2个近缘种的基因组上分别获得9个和8个同源序列。其中,深绿木霉ATCC74058的hyb-a-7和绿色木霉Gv29-8的hyb-v-5疏水蛋白与棘孢木霉hyb2相似性最高分别为87%和70%,2个序列分别位于深绿木霉ATCC74058染色体骨架5和绿色木霉Gv29-8染色体骨架22上。
85-9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应用研究

19种园林绿化树木1年生播种苗越冬研究

摘要:为了检测山西中部园林绿化树种播种苗的越冬特性,进而为苗木培育提供实用参考依据,对19种山西中部地区常见的园林绿化树种的1年生播种苗进行了越冬受冻害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五角枫、侧柏、洋白蜡、丝棉木、栾树、山皂荚、暴马丁香和水蜡的1年生播种苗可以在该地区安全越冬,不受冻害影响或受冻害影响很小,适于在该地播种育苗。(2)青桐和木槿的播种苗受冻害影响最重,即使在保护条件下,越冬后苗木保存率仍然很低,不适于在该地区播种育苗。(3)红瑞木、合欢、枫杨、复叶槭、悬铃木、紫荆、香椿、紫薇和梓树苗木越冬时,受不同程度冻害影响,需要继续进行第2—3年的越冬观察。(4)在运用冻害指数时,适当加权第4级冻害可以更客观地反映和比较不同树种苗木的受冻害状况。此研究结果可为这些树种的播种苗培育提供实用参考依据。
102-107

SO2胁迫对紫叶李生理指标的影响

摘要:为了给污染区紫叶李的栽植提供理论指导,以盆栽紫叶李为试验材料,采用简易静态熏气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SO2对紫叶李叶片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SO2浓度增加,紫叶李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持续上升,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增加后下降;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同程度的增加,当SO2浓度为22.86mg/m3时,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94.2%、112.06%、70.51%和97.77%。说明随SO2浓度的增加,叶片内代谢物质持续增加,这些物质提高了紫叶李对SO2的抗性;当浓度超过17.14mg/m3时,抗氧化酶系统受到了破坏,初步说明紫叶李不适宜栽植于该地区,与真实环境下的结论是否吻合需进一步验证。
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