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信息·科技教育、水产·渔业、生物质能源、三农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850
  • 国内刊号:11-1984/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72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2
  • 综合影响因子:0.80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学通报 2012年第2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研究进展

槭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摘要:槭属种质资源具有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工业价值等优良特性,正日益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注意。中国是具有丰富的槭属种质资源多样性的国家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些珍贵的槭属种质资源,笔者从种质资源调查、繁殖技术、遗传基础、引种驯化等方面对槭属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槭属植物作为观赏树种、用材树种、药用植物的经济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需重视槭属资源的收集与保护,加强引种驯化及开展综合利用研究,旨在进一步推动槭属植物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与合理开发利用。
1-5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研究报告

巴西橡胶树幼叶和成熟叶比较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摘要:为研究不同发育时期橡胶树叶片的功能代谢及揭示天然橡胶胶乳的合成调控机制,以巴西橡胶树古铜期幼嫩叶片(幼叶)和稳定期完全成熟叶片(成熟叶)为实验材料,提取蛋白并进行双向电泳分离,结果发现幼叶与成熟叶相比,蛋白表达图谱差异显著,鉴定出的已知蛋白中多数参与了碳代谢及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功能。本研究建立了成熟的巴西橡胶树叶片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体系,获得了高分辨率的叶片蛋白双向电泳参考图谱,鉴定出来的腈裂解酶A链,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和肌动蛋白等在幼叶和成熟叶片中的表达量不同,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天然橡胶合成调控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与实验数据,对天然橡胶合成机制的研究以及其他热带植物叶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6-14

不同因素对橡胶树内珠被愈伤组织诱导和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

摘要:为了优化橡胶树内珠被植株再生体系,促进其次生体胚技术和转基因研究的发展,以橡胶树品种‘热研7-33-97’和‘热研88-13’的幼果内珠被为材料,进行不同因素对橡胶树内珠被愈伤组织诱导和体细胞胚发生的研究。在添加不同浓度的2,4-D,外加80g/L蔗糖、50mg/L椰子水、5.0mg/L AgNO3和2.3g/L phytagel的MH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的产生。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不添加2,4-D时,2个品种均不能诱导出愈伤组织,随着2,4-D浓度的增加,其愈伤诱导率不断增加,达到4.0mg/L水平时,诱导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88.28%、86.67%。当浓度逐步升高至6.0mg/L时,其诱导率又有所下降。愈伤诱导后,将其转移到添加了不同浓度NAA的改良MS基本培养基上。结果发现,0.2mg/L的NAA浓度更有利于橡胶树‘热研7-33-97’内珠被子叶胚、喇叭胚、杯状胚和多叶胚等胚的产生,但子叶胚出胚率也仅达4.00%,而低于或高于此浓度均不利于体细胞胚的产生。
15-19

小叶杨热激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摘要: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在调节植物对逆境胁迫(特别是热胁迫)应答和相关基因表达方面起重要作用。笔者采用RT-PCR方法,首次从小叶杨基因组DNA中分离出热激转录因子基因,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小叶杨HSF基因总长度为2884bp,基因内部含有完整的编码阅读框架,即编码区为1398bp,可编码466个氨基酸残基,所推导的蛋白质序列与拟南芥和葡萄HSF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63%和78%。组合利用MEGA3.1和DNASP4.0软件对小叶杨16株基因型个体的HSF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共检测到107个SNP位点,多态性频率为1/27bp,其中常见SNP为42个,罕见SNP为65个。在PsHSFB基因内部发生的单核苷酸变异中,71个属于转换,36个属于颠换。在外显子区域,共检测到52个SNP位点,其中15个为同义突变,37个为错义突变。本研究为小叶杨热激转录因子基因的连锁不平衡作图及其基因辅助小叶杨抗逆性状的分子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0-26

诱导子对茶条槭悬浮细胞核酸酶的激活研究

摘要:为揭示真菌诱导子诱导茶条槭悬浮细胞发生凋亡的原因,以茶条槭悬浮细胞为材料,采用细胞形态观察、基因组DNA电泳分析以及核酸酶活性检测等手段,研究了真菌诱导子对细胞发生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真菌诱导子处理的细胞,其形态结构发生变化,DNA降解呈梯状的条带,且检测到分子量大约为50、40、41、38、34kDa的核酸酶。通过这些结果说明,茶条槭悬浮细胞在真菌诱导子诱导下发生细胞凋亡,并伴有特异核酸酶被激活。
27-31

环西湖不同树龄古樟树生理特性及复壮对比

摘要:樟树是杭州市市树,也是环西湖古树中最主要的树种之一。为了加强环湖景区古樟树的保护管理和救治复壮,促进滨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地调查,并对古樟树不同树龄及复壮前后叶片保护酶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树龄200~299年和300~499年的古樟实际年龄与生理年龄有显著差异,300~499年的古樟生长势优于200~299年古樟,生长代谢与100~199年古樟相似;500年以上古樟的生长势明显衰弱。叶片黄化则会导致POD活性下降。复壮对古樟树生长势恢复起到较为显著的效果。经病虫害防治、注干施肥、立地环境改善、树洞修补等措施复壮的古樟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上升,MDA含量和POD活性下降。因此,做好复壮前后古樟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及日常动态观测记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环西湖一带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水平。
32-38

高钙植物桤叶唐棣引种试验初报

摘要:开展高钙植物桤叶唐棣引种试验研究,目的是了解该浆果树种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适应性,从而为黑龙江省浆果和林业发展增添新的经济树种和绿化树种,为地方经济引入一个新的增长点,此项研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008年黑龙江省绥棱地区从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引入桤叶唐棣Thiessen、Martin、Honeywood和Smoky-34个品种,进行栽培试验。4年试验结果表明,桤叶唐棣根系萌动在3月下旬—4月初,4月下旬—5月中旬展叶抽梢,5月下旬开花,花期为7~10天,果实成熟期为6月末—7月上旬,落叶在10月中、下旬。新梢生长期6—9月,当年新梢长60.75cm,3年生平均树高96.5cm,地径1.31cm,平均单果鲜重1.36g,平均单株萌生根蘖14株。此外,桤叶唐棣表现出极强的抗寒力和抗病虫性,为此,可以确定桤叶唐棣为高抗寒树种,能够在黑龙江省绥棱地区以及气候相似区域引种栽培。
39-42

太行山南端外来树种火炬树群落的水保效应

摘要:为了全面了解外来树种火炬树的生态服务功能,从林冠层截留量、枯落物层持水率、林地贮水性能和渗透性能4个方面,研究了6年、11年火炬树、12年刺槐、15年侧柏及荆条灌丛的水保效应。结果表明:灌层截留量:11年火炬树〉15年侧柏〉6年火炬树〉12年刺槐〉荆条灌丛,4个树种冠层截持率分别为侧柏35.89%,火炬树32.40%,荆条26.53%,刺槐3.50%;枯落物层持水率为:11年生火炬树〉12年生刺槐〉6年生火炬树〉15年生侧柏〉荆条灌丛;林地贮水性能:11年生火炬树〉15年生侧柏〉12年生刺槐〉6年生火炬树〉荆条灌丛;林地渗透性能为:11年生火炬树〉15年生侧柏〉12年生刺槐〉荆条灌丛〉6年生火炬树,在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困难立地上,火炬树群落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43-46

浅析土生空团菌自然侵染率与植被、根际土壤因子的关系

摘要:为了明确土生空团菌环境适应机理,以内蒙古地带性植被为研究对象,调查和测定了不同森林类型区土生空团菌自然侵染率、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变化,探讨土生空团菌自然侵染率与植被、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植被类型来看,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黑里河油松、大青山虎榛子、乌拉山白桦、贺兰山青海云杉等宿主植物土生空团菌自然侵染率均为30%以上,不同森林类型区油松土生空团菌自然侵染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根际土壤因子分析,土生空团菌自然侵染率与根际土壤有机质(r=0.492)、全氮(r=0.479)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根际土壤速效磷(r=0.575)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47-51

4种寄主对光肩星天牛成虫体重、寿命、产卵量和孵化率的影响研究

摘要:为了解光肩星天牛成虫在不同寄主上的生物学特性,以制定科学的生态调控措施。研究了复叶槭、漳河柳、新疆杨和白蜡对其成虫体重、寿命、产卵及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寄主植物对雌成虫体重有一定影响,对成虫体重影响不大;在复叶槭上取食的天牛成虫寿命最长(雌:40.5天;雄32.2天)、产卵量最大(46.6粒);在复叶槭和漳河柳上取食的天牛成虫寿命和产卵量明显高于新疆杨和白蜡(P〈0.05),在白蜡上寿命最短(雌:14.4天;雄11.4天),产卵量最低(8.9粒);说明寄主植物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有明显影响;4种寄主植物之间卵的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寄主植物对孵化率影响不大。综合比较4种植物,复叶槭和漳河柳是光肩星天牛最适应寄主,新疆杨和白蜡是普通寄主。
52-56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应用研究

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JA在巴西橡胶树中的运输和分布

摘要:为了研究外源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在巴西橡胶树中的移动方向、运输途径以及分布规律,以无性系CATAS7-33-97为实验材料,对其幼嫩萌条进行外施3H-JA和3H-JA+机械伤害处理,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外源3H-JA在萌条不同部位的放射性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施JA在进入植株体内1h后,大部分集中在施用部位;伤害能明显阻止外源JA进入树皮组织,但同时也阻止进入了的JA再向其他部位转移;新梢中积累的JA明显低于施用部位,但比其他4个部位都高。外源JA在巴西橡胶树中可以同时向上和向下运输,运输的途径主要是韧皮部,但木质部也是运输部位之一。由此可见,在巴西橡胶树中,外源JA能够迅速地被运输到周边部位,代谢旺盛的部位具有易富集JA的能力,而机械伤害对JA在植株体内的分布有明显的影响。
57-63

气刺微割技术对不同品系的更新橡胶树割胶效果初报

摘要:对海南老龄胶树进行气刺微割技术示范,为当地更新胶树挖潜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对文昌试验站3个品种的老龄更新橡胶树进行低频气刺割胶试验,与常规割胶技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气刺微割的橡胶树均能提高更新橡胶树产量,最高可提高61.9%,最低也增产18.8%,而干胶含量则略有降低,但割胶时间可缩短50%,割胶速度可提高1倍,使割胶效率和割胶收益大大提高。气刺割胶技术是一项高效技术,在更新胶树中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64-67

大叶女贞抗寒性及冬季叶片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摘要:为了探索冬季大叶女贞叶片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植株抗寒性的关系,以不同树龄、不同抗寒性植株叶片为材料,于2011年11月上旬—2012年3月中旬的每1个节气内分别采样,测定叶片丙二醛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并在2012年4月初对每个采样树冬季受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树龄及不同抗寒性的植株冬季叶片丙二醛及可溶性糖具有不同的变化曲线,低温胁迫下叶片丙二醛及可溶性糖含量出现上升趋势越早、上升幅度越大的植株,其抗寒性越差。丙二醛、可溶性糖反映出的抗寒性与植株实际的受冻情况基本一致,两者可作为植物抗寒性测定的生理指标。优树的抗寒性与普通树或受冻树的差异,是由于其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调节能力不同所致,这种生理调节能力和植株的遗传性有关,且随着树龄的增加有增强的趋势。
68-72

高产油茶经营规模的实证分析——以湖南省浏阳市为例

摘要:为了给油茶经营模式构建提供参考依据,主要依据浏阳市高产油茶试验地的实际生产经营数据,运用EVIEWS(5.0)计量经济软件,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法,探讨高产油茶最优经营规模。结果表明:在油茶生产环节内,只考虑生产成本而不考虑生产经营中的监督成本等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最优经营面积不超过8.8hm2,如果考虑监督成本等其他因素,油茶经营者的利润会进一步降低,最优经营规模将进一步缩小。因此,像油茶这类劳动密集型经济林作物只适合于适度规模经营,此结论对劳动力密集型的林业产业化经营指导有一定参考意义。
73-77

尿素及EDTA-铁对延长结缕草青绿期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结缕草青绿期短的问题,旨在延长结缕草草坪使用期,在盆钵试验条件下,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尿素浓度(0、5、10、15g/L)和不同EDTA-铁浓度(0、20、60、100mg/L)对结缕草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间隔(不施肥,每周施肥1次,每2周施肥1次,每3周施肥1次)对结缕草青绿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施肥浓度为尿素10g/L、EDTA-铁60mg/L。秋季叶面施肥1周1次,用量1L/m2延绿的效果最佳,时间最长,比对照处理延长了14天。结缕草叶片电导率和根活力均弱于对照组,说明用以上浓度的尿素与EDTA-铁对结缕草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结缕草的抗寒性。越冬后仍不能消除这种负面影响。因此,为在延长结缕草青绿期的同时,适当提高结缕草的抗寒性,可配合磷肥、钾肥的施加。
78-83

旅游景观早熟禾养护肥应用效果的研究

摘要:为研究早熟禾养护肥的实际应用效果,以4年生早熟禾为试材,设置纯氮、氮磷、氮磷钾、有机氮4个处理,氮用量均为41.90kg/hm2,1个对照,3次重复。结果表明:氮磷对提高叶绿素a含量效果最佳,7月份比对照提高33.33%,而有机氮比对照降低2.33%;氮磷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叶片内叶绿素b含量,9月份比对照提高48.08%,氮磷钾处理提高46.15%;氮磷处理类胡萝卜素含量7、9月显著高于对照,10月比对照提高33.33%,纯氮处理仅提高2.38%;叶片长度氮磷处理6—10月均显著高于对照,有机氮处理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认为,氮磷处理效果最佳,有机氮处理最差。
84-87

栽培方式对黑木耳铅镉汞砷含量的影响

摘要:为了探索木段法和菌袋法栽培对黑木耳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寻找科学栽培方法。通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方法,对塔河县、绿春县和伊春市野生、木段法栽培和菌袋法栽培黑木耳样品的铅、镉、汞和砷含量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45个黑木耳样品铅含量0.15~0.57mg/kg;镉含量0.019~0.116mg/kg;汞含量0~0.56mg/kg;砷含量0.22~2.1mg/kg。野生黑木耳之间镉、汞和砷含量差异极显著。不同栽培方法之间铅、镉差异极显著,汞差异显著,砷差异不显著。由此得出,木段法栽培黑木耳重金属含量低于野生黑木耳及菌袋法栽培黑木耳;木段法栽培黑木耳重金属含量更容易控制,是较好的栽培方法。
88-92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调查报告

小兴安岭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摘要:为摸清小兴安岭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基本情况,采用文献查阅、现场调查及访问等手段进行调查,将结果录入数据库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小兴安岭地区共有野生药用维管植物98科326属574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7属16种,裸子植物2科4属6种,被子植物90科315属552种;且在植物的种类组成、科属构成、生物学习性及植物的区系分布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的资源价值。今后要注意科学开发利用与保护。
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