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信息·科技教育、水产·渔业、生物质能源、三农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850
  • 国内刊号:11-1984/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72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2
  • 综合影响因子:0.80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学通报 2012年第2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学—研究进展

水稻抗旱机理和抗旱育种研究进展

摘要:水资源短缺正成为制约中国水稻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培育抗旱性强的水稻品种,不但能够节约水资源,而且有利于稳产增产、节约能源。日益深入的干旱胁迫响应基因及QTL定位研究的积累为进行抗旱育种提供了依据和基础。对水稻在干旱胁迫下的伤害机理和抗旱的分子机制以及水稻抗旱育种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综述,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抗旱机理及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今后应加强对稻属抗旱基因资源的有效发掘、评价、创新和利用,进一步发挥抗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抗旱育种实践中的作用,改良水稻根系,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提高栽培稻的抗旱性。
1-6

渍涝胁迫对玉米生理生化的影响研究进展

摘要:渍涝胁迫是玉米生产中重要的非生物逆境之一,对玉米的生长发育造成危害,严重制约了玉米产量的提升。因此回顾了人们针对渍涝胁迫对玉米生理生化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的研究,介绍了人们从栽培耕作和遗传育种两个角度提高玉米抗渍涝能力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玉米抗渍涝胁迫的重点研究方向。
7-11

老参地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

摘要:老参地问题一直多年来困扰人参栽培及产业发展的瓶颈,为给老参地改良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从有机肥料、生物制剂、轮作等方面对老参地改良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增施有机肥料,调节土壤养分,调节微生物群落结构是改良老参地的核心技术,此外,采取人参和西洋参短期的轮作也是改良老参地的有效方法之一。当前研究出安全有效的修复老参地的技术是人参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任务。
12-15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学—研究报告

2个水稻温敏感叶色突变体的光合特性研究

摘要:为了探究水稻突变体表观与其生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与联系,利用经60Co-γ射线辐射的粳稻品种‘嘉花1号’后代中的2个温敏感叶色突变体mr21和mr06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苗期的叶色、叶绿结为素黄含果色量表,、明3荧2低℃光温高特下温性的时和m呈叶r2绿绿1色和体;高超与温微之下结相的构反进m,突r行06变研的体究叶m。绿r0结体6果在结表2构0明℃发时,育突为不变正完体常全m绿,r2与色1其在,而叶2在0绿℃高素条温含件时量下为和生白叶长化绿时;体幼电与苗镜叶表观察现色型变化对相照一,这致说。明光突合变作体用的参光数能研捕究捉表效明率无和论转低换温效还率是都高有温所的降2个低突,进变一体步的快Fv速/F光m,曲Φ线PS分Ⅱ析值表均明低,于2个其突野变生体及野生型之间对光强的响应能力具有特异性。
16-21

水稻重组自交群体灌浆速率的遗传分析

摘要:为了解籽粒灌浆和籽粒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为改良籽粒灌浆特性提供依据,以小穗小粒型水稻Milyang46和大穗大粒型FJCD建立的包含130个家系的F10重组自交系为研究材料,分析福建省武夷山和莆田环境下水稻籽粒灌浆速率,并结合已构建的遗传图谱进行QT定位及环境互作研究。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10个加性QTL,位于1、2、5、6、7号染色体上,对表型变异贡献率0.92%~24.41%。其中,qGR-1-4、qGR-2-1、qGR-5-9及qGR-6-7均存在显著的环境互作效应,体现了一因多效。qGR-6-7和qGR-6-8加性均可解释表型变异24.41%。另外,qGR-6-7的环境互作效应可解释表型变异贡献率9.33%。
22-26

云南地方老品种水稻中恢复基因位点遗传差异分析

摘要: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水稻恢复系之间的遗传基础过于狭窄,应积极开发水稻新恢复系的选育工作。云南地理气候条件特殊,地方老品种资源丰富,是筛选新恢复系的理想材料。以61份云南地方老品种水稻资源为父本,通过测交筛选到6份可以恢复野败型不育系的品种。再利用5对特异引物,对这6份恢复材料和7份恢复系的恢复基因位点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对特异引物对6份恢复材料的扩增结果各不一样,而与对照恢复系仅有2.8kb的一条扩增带型一致。说明云南地方老品种水稻中蕴藏的恢复基因与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恢复基因的亲缘关系较远。从云南地方老品种水稻中发掘利用新型恢复基因和资源,是突破水稻恢复基因遗传基础狭窄、筛选新质源恢复系的一种有效策略。
27-32

北方粳稻灌浆期水分胁迫条件下叶片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

摘要:为了阐明北方超级粳稻‘沈农265’的抗旱性生理机制,采用盆栽人工控制水分的方法,以北方超级粳稻‘沈农265’和米质优良的常规粳稻品种‘丰锦’为材料,在灌浆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处理,比较两者生理反应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与‘丰锦’相比,中度胁迫使‘沈农265’剑叶中叶绿素含量比‘丰锦’高5.03%,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及内源激素(IAA+GA3+ZR)/ABA比值分别比‘丰锦’低32.4%、11.41%和33.33%;重度胁迫下,‘沈农265’剑叶中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分别比‘丰锦’高6.38%和20.2%,可溶性糖含量及(IAA+GA3+ZR)/ABA比值分别比‘丰锦’低51.5%和25%。上述结果说明,‘沈农265’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重度胁迫下,可溶性蛋白可能起主要作用;同时,‘沈农265’在相对高的(IAA+GA3+ZR)水平基础上增加ABA含量,不仅提高了干旱适应能力,也延缓了衰老,使其具有比‘丰锦’更强的抗旱能力。
33-37

水稻三角形强化栽培与正方形强化栽培、抛秧栽培、常规栽培的比较研究

摘要:为了探讨三角形强化栽培在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等方面的特点,找出最具增产潜力的栽培方式和技术,为其今后在水稻生产应用中提供实践依据。试验以‘D优527’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施氮水平和密度下,水稻三角形强化栽培与正方形强化栽培、抛秧栽培、常规栽培水稻群体和个体关系、群体库源建成特征、水稻后期衰老及产量形成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1)三角形强化栽培和抛秧栽培在个体产量性状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依靠群体有效穗的提高达到高产目的,但适宜密度的三角形强化栽培显然要优于抛秧栽培;而正方形强化栽培则以强化个体生长发育为目标,在个体产量性状得到大幅提高的基础上,群体足够就能达到很好的增产效果,但增产效果不如三角形强化栽培。(2)适宜密度的三角形强化栽培、正方形强化栽培在生育后期能保持较高的LAI,抽穗期能积累更多的干物质,且其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输出量、输出率及转换率均显著高于抛秧栽培和常规栽培,具有更高的产量潜力。(3)高肥处理(纯氮225kg/hm2)比中肥处理(纯氮150kg/hm2)产量增加6.36%,表明适当提高施氮水平,更有利于提高强化栽培产量。
38-45

淮北地区小麦播期干旱发生规律及其影响与对策研究

摘要:为了摸清淮北地区小麦播期干旱发生规律、影响程度,提出应对策略,依据小麦播期干旱的降水指标、小麦干旱灾害等级指标统计分析了宿州各地的干旱等级。通过采用多年滑动平均法等,研究淮北地区小麦播期干旱发生的频率、基本规律及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淮北地区2/3以上的年份会出现小麦播期干旱,其中重旱至严重干旱中北部旱情重于南部;进入21世纪以来,旱情加重显著;小麦适播期干旱比短期干旱时段重,且自北向南增加的趋势明显;无论是短期干旱、中期干旱,还是秋冬连旱,2001年以来加重的趋势都较为突出。通过研究得知,造成小麦播期干旱的根本原因是降水偏少,能够形成旱灾的重旱及严重干旱平均5年一遇;针对2010—2011年秋冬连旱及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了播期干旱对小麦各生育期的影响程度,长时间干旱时,严重影响后期产量的形成,平均减产20%以上。提出了精耕细作,科学利用底墒是防御干旱失墒的最好办法,入冬前适时灌溉,有利于小麦分蘖及根系发育,形成壮苗安全越冬,为小麦多成穗打下良好的基础。
46-53

小麦-夏玉米周年耕作措施对夏玉米茎秆和穗部性状的影响

摘要:为了探索山东省半湿润易旱区夏玉米高产稳产适宜耕作措施,将冬小麦和夏玉米两季耕作技术作为一体,设置了10种周年耕作措施,比较分析不同耕作措施对夏玉米茎秆、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耕作试验(一周年)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对玉米株高和穗位高没有显著性影响,而对茎粗和穗高系数影响显著,其中对照即常规耕作方式(小麦旋耕+玉米直播+秸秆不还田)茎秆最细,穗高系数最高,而A1B1(1小麦旋耕+玉米旋耕+秸秆还田)、A2B2(1小麦免耕+玉米直播+秸秆还田)、A3B3(1小麦深松+玉米深松+秸秆还田)和A4B4(1小麦深耕+玉米深耕+秸秆还田)耕作处理间茎秆粗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各耕作措施显著增加了玉米穗行粒数和百粒重,秃顶长度减小,籽粒产量和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其中A1B1(1小麦旋耕+玉米旋耕+秸秆还田)耕作处理籽粒产量最高,比对照高35.83%。
54-57

谷子主要营养品质性状遗传差异与选择研究

摘要:为了增强谷子品质育种目标的针对性和提高选育效率,对29个谷子品种的营养品质性状进行差异性、相关性、主成分与通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营养品质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较大变异系数顺序为:粗蛋白〉粗纤维〉脂肪〉水分〉总碳水化合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粗蛋白与总碳水化合物含量间达到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8224),粗蛋白与脂肪含量间达到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3807),其余各性状间相关性不明显。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粗蛋白、脂肪、总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4个性状决定了营养品质变异的97.35%,可作为营养品质育种材料的选择依据,决定系数为1.0000。脂肪、总碳水化合物为育种材料的营养品质的典范性状,应在育种低世代进行选择,而高世代应对粗蛋白、粗纤维性状进行选择。
58-62

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燕麦品种根部生理特性的影响

摘要:为了了解燕麦抗旱生理机制,以抗旱性不同的燕麦品种‘蒙燕1号’和‘坝莜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研究拔节期和抽穗期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燕麦品种根部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期抗旱品种‘蒙燕1号’在重度胁迫下根部可溶性蛋白合成受抑制,弱抗品种‘坝莜3号’在中度胁迫下就受到抑制,在抽穗期随着水分胁迫加剧,弱抗品种‘坝莜3号’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幅度大于抗旱品种‘蒙燕1号’;在2个生育时期,可溶性糖、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相对电导率均随胁迫梯度加剧而升高;重度胁迫下MDA在拔节期和抽穗期,‘蒙燕1号’分别上升了39.79%、14.88%,而‘坝莜3号’分别上升了188%、45.98%;在拔节期重度胁迫下,‘蒙燕1号’的POD活性上升27.4%,而‘坝莜3号’上升了98%;抽穗期,在中度胁迫下‘坝莜3号’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33.16%,而‘蒙燕1号’品种仍维持较高水平仅下降4.05%。综合分析表明,拔节期,中度胁迫下抗旱品种‘蒙燕1号’的根部生理特性受影响较小,具有较优的抗旱生理特性。
63-69

重庆马铃薯土壤养分分级研究

摘要:为了了解重庆主要马铃薯产区的土壤养分状况,通过采用土壤养分测试的方法,研究重庆主要马铃薯产区巫溪和城口两县随机采集的62个0~20cm土壤样本。结果表明,大部分马铃薯土壤pH〉7.6,整体偏碱,不适宜马铃薯生长。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其中高于20g/kg的土壤占80.6%,高于40g/kg的土壤占17.7%。全氮、磷含量丰富,有近一半土壤全钾含量属适量范围,丰富和缺乏范围内的比例分别是24.2%和30.6%,以巫溪县马铃薯土壤全磷、全钾含量缺乏较严重,比例分别为35.3%和50.0%。两县马铃薯土壤有效氮、磷、钾、硫含量均较丰富,交换性钙、镁含量十分丰富,而城口县土壤有效硫含量整体偏低。土壤有效铁、锰、硼均缺乏,比例分别为48.4%、56.4%和98.4%,有效铜、锌含量则十分丰富,各微量元素的含量以城口高于巫溪。通过试验研究得出,同一产区不同部位土壤养分存在很大差异,不同产区马铃薯土壤养分丰缺范围明显不同。
70-75

木薯AGPase基因的克隆与载体构建

摘要:为了研究木薯淀粉合成酶关键基因AGPase在木薯淀粉合成中的作用,根据GenBank中其他物种AGPase小亚基基因序列,从高淀粉木薯‘辐选01’中克隆得到含3’末端的909bp的基因片段,回收克隆测序。结果显示,克隆获得片段与基因库中登录的蓖麻、毛果杨、甜橙、番薯、蜜柑、大豆同源性依次达到91%、91%、87%、86%、86%及85%。将阳性克隆与PBI121载体进行双酶切、连接,构建植物反义表达载体PBI121-AGPss,并将其导入农杆菌,得到农杆菌工程菌株。为进一步开展木薯淀粉合成相关的基因调控、转基因及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76-80

半夏属药用植物trnL-F序列与种间遗传关系分析

摘要:为了给半夏属物种鉴别和种间遗传关系分析提供分子佐证,对中国半夏属植物5个种共9份材料的trnL-F进行克隆测序,用ClustalX1.81,PAUP4.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所测物种的序列全长1027~1136bp,G+C含量34.6%~36.8%,经排序并两端切平后,序列长994bp,当空位始终做缺失处理时,产物有29个变异位点,6个信息位点。聚类结果显示,半夏属物种总体聚为2大分支,虎掌为1个分支,另外8份材料:滴水珠、盾叶半夏、石蜘蛛以及半夏聚为1个分支。采用邻接法得到的9份半夏属药用植物的分子系统树有一定的差异,表明这9份半夏属药用植物的物种分化不完全,序列进化不一致,是物种鉴别的有效分子标记。
81-85

8份剑麻种质亲缘关系的ISSR和RAPD分析

摘要:为了揭示剑麻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ISSR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8份剑麻种质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后选用的8条ISSR引物和8条RAPD引物,分别产生了53条和66条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分别为44条和61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分别为83.02%和92.42%。根据2种标记的扩增结果,用UPGMA法对8份剑麻种质进行聚类分析,供试材料之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59~0.80和0.52~0.76。2个标记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但有点差异,可将供试的8份剑麻种质划分为2类群,而且2个标记聚类结果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0。可见,剑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
86-91

甘蓝型油菜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关系分析

摘要:以分属冬性、半冬性、春性类型的5份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进行了2年试验,比较了不同材料间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差异,分析了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构建了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研究了两类指标在不同年份间的变异。试验结果表明,部分材料间SPAD值差异极显著,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在部分材料间差异极显著,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材料间无差异。甘蓝型油菜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呈正向显著相关,其中与叶绿素总量相关程度最高(r=0.9082),其次是与叶绿素b的相关(r=0.8366)。SPAD值及叶绿素含量年际间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受年际间环境影响较大。
92-95

洪泽湖农场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地统计学和GIS分析

摘要:为了探索江苏省洪泽湖农场土壤速效钾的空间分布规律,精确衡量其土壤速效钾的供应能力,通过网格取样方法、利用GPS定位取得该农场的180个耕层(0~20cm)土壤样品,应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实验变差函数的计算和最适合模型的拟合,得出土壤速效钾最好的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随后用普通克立格估值方法绘制了土壤速效钾的空间分布图。通过对不同阶数趋势的土壤速效钾克立格(Kriging)插值误差的综合比较,表明其趋势效应参数应选取二阶。克立格估值标准差(KSD)作为内插象素值的标准差,为提高速效钾的制图精度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应用地统计方法和GIS技术研究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衡量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其方法和结果对于在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探索发展精确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