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信息·科技教育、水产·渔业、生物质能源、三农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850
  • 国内刊号:11-1984/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72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2
  • 综合影响因子:0.80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学通报 2012年第1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研究报告

珍稀濒危植物珙桐与其变种光叶珙桐的差异初探

摘要:为系统鉴定珙桐与其变种光叶珙桐的差别,从形态学观察的层面,结合ISSR、AFLP 2种分子标记技术,综合分析珙桐和光叶珙桐的差别.结果表明,在形态学层面,该种与其变种的叶片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但花、果等器官未见不同;以52个珙桐个体和60个光叶珙桐个体为材料,10条ISSR引物、7组EcoRI/MseI引物的AFLP检测未筛选到两者的差异标记,UPGMA聚类分析亦不能将其彼此分离;本研究显示珙桐与光叶珙桐的差别仅在其叶片的形态特征方面,分子层面是否存在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1-5

胡杨核转录因子PeNF-YB1克隆及其干旱响应表达

摘要:为阐明木本植物中核转录Y因子B亚基蛋白(NF-YB)及其编码基因在抗旱转录调控中的机制,运用生物信息学知识和方法,采用PCR克隆技术,以模式树种毛果杨基因组核转录Y因子B亚基蛋白同源序列为参考,从胡杨叶组织基因组材料中反转录获取了核酸长度为543 bp的目标基因PeNF-YB1.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螺旋-环-螺旋二级结构,含有NF-YB蛋白保守结构域和功能氨基酸,不合核定位信号肽;GFP亚细胞定位表明该基因在核中表达;PEG6000溶液干旱胁迫下,该基因表达具有早期上调、延后转为下调的响应变化.研究认为克隆的PeNF-YB1是植物NF-YB亚基基因家族成员,并在干旱早期响应过程中起转录表达作用.研究结果不仅说明了NF-YB转录因子在木本植物中的抗旱作用,也为树木抗旱调控机制的阐明提供了重要参考.
6-11

马尾松根际土壤溶磷菌分离筛选、鉴定及其溶磷效果研究

摘要:为了筛选出优良的溶磷菌株,为进一步研制生物复合肥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实践依据,采用NBRIP培养基从马尾松不同林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431株,不同林龄溶磷菌数量分布有差异,其数量为15年> 20年>25年>10年>2年.用溶磷圈法初筛出11株D/d比值较大的菌株,经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其溶磷量,最后复筛出1株解有机磷能力较强的菌株yL14.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yL14菌株属于黄褐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ulva),该菌溶磷能力达65.14 mg/L.试验表明,相对于对照试验培养液的pH值,溶磷菌培养液pH值均略有下降,但是pH值与溶磷量之间无线性关系.该试验获得了溶磷能力较强的菌株,可作为下一步研制生物复合肥的优良菌种.
12-16

虎榛子组织培养及其菌根化技术研究

摘要:为了获得大量的虎榛子组培幼苗,并对其进行瓶内菌根合成试验研究,以虎榛子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外植体的灭菌,基础培养基的筛选,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并对虎榛子组培幼苗进行瓶内菌根化研究.结果表明:经75%酒精处理30 s,5%NaClO处理7 min,虎榛子成活发芽率达到66%;WPM为最佳基础培养基;诱导虎榛子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WPM+6-BA 0.5 mg/L+NAA 0.03 mg/L,增殖率达到436.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WPM+NAA 0.2 mg/L,生根率达到100.0%.对生根10天的虎榛子幼苗进行瓶内菌根合成试验,结果显示:接种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Fr.(Cg)]CgO5后虎榛子组培苗各项生长指标均显著提高,试验结果将为虎榛子幼苗快繁及其组培苗菌根化技术提供依据.
17-21

民勤荒漠区霸王群落种间联结性分析

摘要:为了从种间联结性的角度揭示霸王群落的稳定性机制,基于2×2列联表,运用多物种总体联结性,各物种间联结性、联结系数、共同出现百分率,对民勤荒漠区霸王群落2大分布区的种间联结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托井霸王群落总体表现为联结程度不显著的正关联,群落处于比较稳定的阶段,建群种霸王的优势明显,整个群落将朝着稳定无关联的方向发展;石榴井西霸王群落总体表现为联结程度不显著的负关联,群落处于比较不稳定的演替阶段.五托井霸王群落内12个主要植物种构成的66个种对间,有显著相关性的仅占12%,正联结程度明显高于负联结程度,但很多x2检验相关性不显著的种对间,尤其是霸王与其他种对间的联结程度极高,群落处于稳定阶段;石榴井西霸王群落内12个主要植物种构成的66个种对间,有显著相关性的仅占7.58%,负联结程度明显高于正联结程度,霸王与其他物种间的联结系数AC均表现为相互独立,群落处于比较不稳定阶段.群落稳定性、群落总体联结性及群落内物种间联结性相互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22-28

不同外植体及植物激素对油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摘要:为了给油茶快速繁殖和生物技术育种提供技术参考,以油茶无菌苗的叶片、茎尖、茎段为材料,研究了外植体及植物激素对愈伤组织的影响.2,4-D与KT的组合更适合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叶片、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组合为MS+2,4-D 0.5 mg/L+KT 1.0 mg/L,茎尖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MS+2,4-D 0.5 mg/L+KT 2.0 mg/L;在选择的3种外植体中,叶片最容易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到100%.从不同外植体的最高诱导率及对植物激素的需用量来看,3种外植体诱导的难易程度从高到低为:叶片>茎段>茎尖.所以在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时,应优先选择叶片作为外植体.
29-32

白蚁堆释放温室气体在不同林型中的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后西双版纳地区原始林和橡胶林中白蚁堆释放温室气体的差异,以西双版纳地区的常见白蚁种土垅大白蚁(Macrotermes annandalei)和云南大白蚁(Macrotermes Holmgren)为例,研究其季节性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在雨季是干季的3.5倍.西双版纳地区大面积的橡胶种植造成土地利用变化,从而造成温室效应.笔者从昆虫对于土地利用变化后对温室效应响应的角度,解释了土地利用变化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加速了全球变暖.研究中忽略了白蚁堆自身的材料释放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季节性变化.白蚁种群的季节性变化可能是导致白蚁堆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季节性变化的因素.此结果需要结合白蚁堆本身的气体排放和去除其他影响白蚁堆气体排放的因素来进一步得到证明.土地利用变化后,同种白蚁甲烷的释放量在不同林型中的差异不显著,同种白蚁在不同林型中的二氧化碳释放量显著.土地利用变化后白蚁堆释放气体呈上升趋势.
33-38

喷施水杨酸缓解镉对黑麦草毒害作用的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水杨酸缓解重金属镉对黑麦草的毒害作用,采用盆栽模拟方法测定喷施外源水杨酸后在镉胁迫处理下黑麦草的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喷施100、200、300 mg/L 3种浓度水杨酸对镉胁迫下黑麦草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够提高黑麦草叶片中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其中200 mg/L浓度水杨酸对脯氨酸的提高作用显著高于其他浓度;喷施水杨酸也能够显著提高SOD、POD、CAT等多种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电解质渗透率和丙二醛含量,各浓度之间作用程度差异不显著,200、300 mg/L浓度的作用更大一些.上述生理指标的测定说明喷施水杨酸可以缓解镉对黑麦草的毒害作用.
39-4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应用研究

衡山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活力与健康状况评价

摘要:为了阐明目前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的活力与健康状况,为人工林的经营提供初步分析和建议,以及对今后人工林的经营效果评价提供参考,采用复合结构功能指标法,选用马尾松种群活力、植被群落生态健康和林分抵抗活力3个功能结构层综合指标来构建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活力与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衡山马尾松人工林不同年龄发育阶段的小班样地为评价单位,对5个不同年龄发育阶段的15个马尾松人工林小班样地进行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活力与健康评价.结果表明:15个小班样地的马尾松人工林总体林分活力与健康状况均处于亚健康状态;林龄为5年、10年和15年的马尾松人工林小班样地内马尾松种群活力H值明显高于林龄为2年和25年的小班样地;各小班样地内植被群落生态状况差别较大,植被群落生态状况为健康的小班主要集中在林龄为2年和25年的小班样地内;各小班的林分抵抗活力状况无太大差异,均处于亚健康状态,与马尾松人工林总体林分活力与健康状况相一致.
42-47

不同抚育强度对华北落叶松生长量的影响

摘要:为了探求不同密度株数对华北落叶松的影响,通过抚育管理提高华北落叶松年生长量,采用标准地平均生长量对比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抚育强度对24年生华北落叶松胸径、树高和材积年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抚育强度对华北落叶松胸径与材积的年生长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大,胸径、材积年生长量逐渐增加,当抚育强度为450株/hm2时,胸径和材积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而抚育强度对其树高无显著影响.
48-51

乙烯利对麻疯树成花及结实的影响(一)

摘要:为了解乙烯利对麻疯树开花及结实的影响,以及乙烯利处理下不同地点麻疯树的结实情况差异,在贵州省罗甸县的2个麻疯树栽培地,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处理第1次花后萌生的新枝.结果表明:乙烯利对枝条第2次花序形成无明显的促进作用,用乙烯利处理过的枝条形成的花序数量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乙烯利处理新梢对前一批花的坐果数则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随着乙烯利浓度增高,抑制作用增强,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2个试验地点的单枝结实量存在显著差异,但形成花序数差异不显著.因此,麻疯树花后1个月内用乙烯利处理枝梢,对雌花坐果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生产上可用适当浓度进行疏果或果实数量的控制.
52-55

追肥对卫矛可溶性蛋白、电导率及叶绿素含量影响的研究

摘要:为了确定追肥对改善卫矛营养的基本规律,为卫矛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支持,以4年生卫矛为试材,单株施肥量分别为T1:10.00 g,T2:20.00 g,T3:30.00 g,T4:40.00 g,T5:50.00 g,1个对照,3次重复,小区试验设计.试验结果表明:5-8月T4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始终处于最高值,T3、T5处理仅次于T4处理,试验末期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4.75%、53.54%、62.63%,T1、T2处理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6-8月T4处理电导率处于最低值,T5处理次之,8月份分别比对照降低了33.78%、33.66%,T2处理降低幅度最小,仅为9.38%;4-8月叶片内叶绿素含量随着施肥量增加表现出增加的变化,8月份T4、T5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26.61%、29.03%,显著高于T1~T3处理.综合分析认为,T4(40.00 g/株)施肥量为最佳处理.
56-59

外源NO对镉胁迫下东南景天生长和镉累积的影响

摘要:为探明一氧化氮(NO)对东南景天镉超积累的效应,设置3个镉浓度(Cd0、Cd10、Cd100)和5个外源NO(SNP)水平,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水平对超积累东南景天生长和镉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源NO浓度的增加,东南景天根的生物量在Cd0、Cd100水平时增加1.4%~36.73%,Cd10水平时则降低(SNP0.05水平除外),Cd100水平下茎、叶生物量、生物总量分别增加8.4%~14.5%、16.9%~22.0%和12.6%~18.7%(SNP0.1水平除外).东南景天不同部位的镉含量及累积量和整株镉累积量随着外源NO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外源NO提高Cd10水平下超积累东南景天Cd的吸收速率2.9%~79.8%,提高2个镉水平下超积累东南景天Cd的转运速率分别为0.5%~81.9%和16.4%~32.0%.外源NO可促进东南景天生长和Cd的吸收累积,其效应与NO浓度和Cd水平有关.
60-64

油茶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摘要:对影响油茶扦插生根的基质组成、激素种类、激素浓度与处理时间等因素进行研究,主要比较生根率、平均侧根数、平均根长等性状,以期找到油茶扦插繁殖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4种基质中,以80%红壤土+20%细沙更适宜作扦插基质,生根率、平均侧根数、平均根长分别为71.7%、2.4条、2.5 cm;4种激素(IAA、IBA、NAA、生根粉溶液)中,采用生根粉溶液处理,插穗生根率较高,为56.7%,平均侧根数与平均根长分别为5.2条、3.2 cm;慢浸处理中,插穗采用25 mg/L生根粉溶液浸泡2h,生根率最高,为73.3%,平均侧根数与平均根长分别为4.6条、1.8 cm;速蘸处理中,插穗采用300 mg/L生根粉溶液速蘸10s,生根率最高,为81.7%,平均侧根数与平均根长分别为5.0条、1.3 cm;且最佳速蘸处理生根率比最佳慢浸处理更高.因此进行油茶秋季扦插繁殖时,插穗宜采用300 mg/L生根粉溶液速蘸10s后,扦插于80%红壤土+20%细沙基质上.
65-69

露水河林业局森林景观空间自相关分析与拟合

摘要:空间自相关是建立森林景观模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目前众多研究中常忽略了这一点,为了探讨解决空间自相关性,建立森林景观模型的问题,以露水河林业局为例,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半方差分析等手段分析红松森林景观等景观类型的空间自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Moran's I指数以及半方差图显示红松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但这种空间自相关性从1987-2003年呈现减弱趋势,红松的分布由非随机因素占主导地位逐渐变为随机因素占主导地位,采伐等人为因素对于红松的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经典线性回归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建立了红松森林景观分布与环境驱动因子的模拟模型,经过比较,认为空间滞后模型的拟合度优于经典线性回归模型.
70-75

大气污染影响下凯里植物、土壤氟含量特征

摘要:为了解大气氟污染对植物、土壤的影响,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凯里的植物和土壤的氟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植物的氟含量在135.62~1420.97 μg/g之间,平均含量为513.99 μg/g;土壤氟含量在240.50~340.36 μg/g之间,平均含量为279.60 μg/g.植物、土壤的氟含量都超过了背景值,该区植物和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氟污染.不同植物的氟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油茶的氟含量最高,马尾松的氟含量最低.不同类型植物的氟含量不同,灌木>藤本>草本>乔木;常绿植物>落叶植物.不同研究点植物和土壤的氟含量存在差异,但有些植物差异较大,有些差异不明显.
76-79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调查报告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天然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研究

摘要:为了掌握绿洲荒漠过渡带天然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为荒漠区植被恢复与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白刺、猫头刺、油蒿3种天然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天然群落结构简单,组织水平低,群落中共有植物种29种,隶属10个科26个属,灌木层物种相对单一且数量较少,草本物种相对丰富且数量较大,植物都是以相对较低的芽位适应生境条件;天然群落丰富度指数较高,多样性指数较低,群落间的均匀度指数相差不大.本研究为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天然植被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80-84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园艺-研究进展

甜菜碱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烟草中应用前景分析

摘要:在外界干旱、低温、盐等逆境胁迫的情况下,某些植物能自身合成甜菜碱有效减轻植物受到的伤害.对于自身不能合成甜菜碱的植物,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法或外源施入法促进体内甜菜碱的积累,从而达到同样的缓解伤害效应.笔者概述了甜菜碱的发现、生物合成途径、在植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对甜菜碱在烟草作物上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可行性评价分析,认为甜菜碱具有成本低、用量少、抗逆性强等特点,在烟草种植中已经具备了推广应用的潜力.
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