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信息·科技教育、水产·渔业、生物质能源、三农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850
  • 国内刊号:11-1984/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72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2
  • 综合影响因子:0.80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学通报 2012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研究进展

秸秆资源预处理研究进展

摘要:秸秆是世界上数量最大的可再生资源,合理地利用秸秆资源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缓解能源危机,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细胞壁的复杂结构限制了其在畜牧业及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为此,分析了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及营养特性,并探讨了国内外秸秆资源的物理预处理、化学预处理、物理化学综合处理以及生物预处理方法,为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8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研究报告

与猪肉色相关数量性状位点的Meta分析与整合定位

摘要:为提高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定位的准确性及肉色性状基因型选择,收集和整理了71个肉色相关QTL相关信息,通过构建整合图谱并进行Meta分析,使用数学模型优化猪肉色相关QTL。以美国肉畜研究中心(USDA-MARC2.0)公布的猪遗传连锁图谱为参考图谱,利用71个猪肉色相关QTL构建新的整合图谱,进一步对新图谱中的QTL簇进行Meta分析,定位"真实"QTL,缩短置信区间、减少定位误差。结果表明:71个猪肉色相关QTL在SSC3、SSC4、SSC5、SSC6、SSC7、SSC8和SSC17等染色体聚合成18个QTL簇,通过Meta分析,得到18个"真实"QTL(MQTL)"。真实"QTL的图距比较原始QTL的平均图距,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缩短比例为21.12%~93.91%。位于SSC4的MQTL4,原平均图距为16.43cM,经优化后图距缩短为1.00cM,缩短比例达93.91%,明显提高了QTL定位的精确度。
9-14

氨基酸模型与粗蛋白水平对22~72周龄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合福建规模化海兰蛋鸡生产的最优氨基酸模型以及最佳低蛋白水平,以为环境友好型日粮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21周龄体重相近、健康的华裕海兰褐蛋鸡1620只,研究不同氨基酸模型与粗蛋白水平对22~72周龄蛋鸡的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2×3因子设计,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氨基酸模型为NRC和本品种,粗蛋白水平为17.00%、16.25%、15.50%,试验期50周。结果表明:2种氨基酸模型以及氨基酸模型和粗蛋白质水平的互作对测的所有指标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的粗蛋白水平对蛋鸡的产蛋率、平均蛋重和料蛋比有显著影响(P〈0.05),对采食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粗蛋白质水平对蛋鸡血液中尿酸、尿素氮、碱性磷酸酶、总蛋白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各项指标,在两种氨基酸模型中均以采用16.5%的粗蛋白水平为最佳。
15-19

中介蝮蛇消化道5羟色胺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摘要:为了研究中介蝮蛇(Gloydius intermedius)消化道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细胞的形态和分布规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表明:5-HT细胞在其整个消化道中均有分布。其中以胃幽门部分布密度最高,直肠部分布密度最低。在整个消化道中,均可见到呈圆形或椭圆形的闭合型5-HT细胞;开放型5-HT细胞呈蝌蚪形、锥体形,集中分布于食管、贲门、幽门和小肠各段。表明5-HT细胞分布的特点可能与中介蝮蛇的食性、生活环境或消化道各部位的功能有关。
20-23

大豆异黄酮对奶牛脾脏与肠系淋巴结中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奶牛脾脏与肠系淋巴结中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的影响,并揭示大豆异黄酮提高奶牛免疫性能的作用机理。试验采用6×2(浓度×时间)实验设计,各浓度梯度的大豆异黄酮(100.00、25.00、5.00、1.00、0.25、0.05μg/mL)与淋巴细胞共育培养48h和60h后,用酶标仪在570nm处测得各孔的OD值。结果表明:(1)添加0.05~25μg/mL大豆异黄酮能够促进奶牛肠系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增殖,在添加量为5μg/mL时达到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大豆异黄酮添加剂量达100μg/mL时显著抑制肠系淋巴结淋巴细胞的增殖;(2)100μg/mL和25μg/mL大豆异黄酮添加组极显著抑制奶牛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P〈0.01),而1μg/mL浓度组则显著促进奶牛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其余各浓度组对奶牛脾脏淋巴细胞有抑制作用,但差异不显著。
24-27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应用研究

牛鲜粪转化为民用燃料的原料配方筛选

摘要:为开发一种实用、便于普及的鲜牛粪环保处理新技术,明确原料最佳配合比例,实现其资源循环再利用。采用正交试验,把奶牛鲜粪、煤粉、除臭吸附粘合剂为原料均匀混合处理,对牛鲜粪转化民用燃料技术的环保再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水量较高的奶牛鲜粪最低利用比率可达40%,除臭吸附粘合剂最适合添加比率为11%时,将牛鲜粪中大量粪水和挥发性污染大气有害气体吸附固定,便于加工成多种形状的民用燃料加以再利用,具有强大的环保功能和鲜粪便循环再利用特点,对推动养牛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8-33

棘孢木霉几丁质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复性、纯化以及酶学性质研究

摘要:为高效表达几丁质酶基因tachi1,研究Tachi1的酶学性质。采用PCR技术从棘孢木霉中克隆了几丁质酶基因tachi1并与pEHisTEV原核表达载体融合,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获得了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的Tachi1。包涵体经洗涤、溶解、复性和纯化后获得了高纯度的Tachi1。复性后的Tachi1具有较高的几丁质酶活性,该几丁质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5.5。几丁质酶在30~35℃下稳定,在pH3~7之间几丁质酶有较高活性。
34-38

昆明犬各家系繁育后代警用性能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摘要:为进一步掌握昆明犬各家系的警用属性,以便更好开发利用该犬种的警用价值。采集昆明犬各家系繁育后代的警用性能数据指标对昆明犬种群警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昆明犬家系结构合理,母犬主要家系为16个,公犬6个;(2)公系中良好率最高为JX狼青系列(73.26%),其次是DH家系(72.65%),最低为JX草黄系列(40.00%);母系中良好率最高为LLC(80%),其次是LBS家系(79.66%);最差为CWL家系(37.5%);(3)繁育数量上,公系中以JX家系为主导(389头),其次是LGX家系(319头);母系中以LXL家系为主导(266头),其次是LLX家系(145头)。本研究对进一步优化昆明犬各家系的数量结构、提高种群的警用性能及繁育性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39-42

近代江浙蚕种育种技术改良研究

摘要:为了对当代的农业技术改良提供借鉴。以汲取近代江浙地区蚕种育种技术改良及推广过程中的经验,通过对近代江浙地区蚕种育种技术从传统到现代、蚕种先进育种技术的传播及改良蚕种在农村的推广等方面的历史考察,认识到改良技术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
43-46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研究进展

TRAIL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摘要:TRAIL具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对大多数正常细胞没有明显毒性,可通过TRAIL胞外及胞内凋亡通路发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而正常细胞则通过NF-κB介导、诱骗受体及c-FLIP调节来逃逸TRAIL诱导的凋亡。TRAIL与基因治疗、抗死亡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化疗、放疗药物及蛋白酶体抑制因子的联合使用能明显提高肿瘤治疗的敏感性,同时还可以逆转肿瘤细胞对TRAIL的耐药现象。因此TRAIL作为新一代抗肿瘤药物有望应用于临床治疗。
47-50

动物肌内脂肪沉积对肉嫩度影响的研究进展

摘要:为了探讨脂肪沉积与肉嫩度的关系。通过分析近几年肌内脂肪方面的研究,综述了脂肪含量、脂肪沉积对肉品质的影响,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提出展望,可为提供高质量的肉品提出理论依据并作为参考。
51-54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研究报告

复方黄连乳腺炎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与安全性研究

摘要:为了探讨复方黄连乳腺炎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安全性,为兽医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棉球诱发小鼠肉芽组织增生方法研究了复方黄连乳腺炎注射液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小鼠吞噬细胞碳粒廓清能力、以及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研究了该注射液的免疫作用;采用改进Karber法,以半数致死量(LD50)作为评价急性毒性强度的指标,研究了该注射液的急性毒性,并对该注射液的热源性、刺激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复方黄连乳腺炎注射液高、中剂量组对小鼠耳廓的肿胀度分别为1.24、1.78mg,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的肿胀度(2.94mg)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OD值,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0.05、0.14、0.14,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的OD值(0.21)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对小鼠肉芽组织增重,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10.18、8.10、10.16mg,与对照组肉芽组织增重(11.90mg)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高、中、低剂量组对小鼠胸腺指数、脾指数的增加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高、中剂量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高剂量组对小鼠吞噬细胞碳粒廓清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中剂量、低剂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急性毒性试验LD50为11222.77mg/kg。数据表明复方黄连乳腺炎注射液对急性和慢性炎症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且安全可靠。
55-60

NDV对雏鸵鸟肾脏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摘要:为了探讨新城疫病毒(NDV)对雏鸵鸟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以45天雏鸵鸟为试验动物,分正常组和攻毒组(皮下注射鸡新城疫标准毒株F48E9);利用透射电镜(TEM)技术,观察攻毒组鸵鸟肾脏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攻毒组鸵鸟肾脏肾小体和肾小管均有明显变化,肾小体内皮细胞肿胀,囊腔缩小,滤过屏障受损;肾小管以空泡变性为主,上皮细胞肿胀,微绒毛减少或断裂,胞核固缩、染色质呈块状边集于核膜下或溶解减少,胞浆内可见大量溶酶体,线粒体嵴断裂、空泡化。结果提示,鸡源NDV对雏鸵鸟肾脏高度敏感,可引起肾脏组织明显的病理组织学变化。
61-65

丹皮酚对LLO诱导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ET-1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李斯特菌溶血素(LLO)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VECs)分泌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影响,阐释作为治疗李斯特菌病方剂中单味中药丹皮的有效成分丹皮酚(Pae)调节LLO诱导细胞分泌紊乱的作用机理。试验将培养的RIMVECs分为LLO+Pae组、LLO组、Pae组、空白组,通过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情况;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上清液细胞因子NO浓度以及酶联免疫法检测ET-1浓度;并用原位杂交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LLO组与其他各组相比:细胞增殖显著性下降;12小时内,NO、ET-1分泌量高于正常水平,并导致NO/ET-1比值失衡(下降);而LLO+Pae组NO/ET-1的比值显著上调;由此可见,Pae可以通过改善LLO引起细胞因子NO、ET-1失衡,有效调节细胞微环境,部分解释了中药丹皮治疗李斯特菌病的作用机理。
66-70

河北柴鸡放养与现代笼养对鸡屠体指标和部分器官发育比较的研究

摘要:为探讨放养柴鸡在屠体品质及器官发育上的特点。选取150日龄放养河北柴鸡和笼养京白鸡各8只,屠宰后进行屠体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放养柴鸡的产肉性能低于京白鸡,在活重、屠体重上极显著低于京白鸡(P〈0.01);屠宰率极显著高于京白鸡6.31%(P〈0.01),腹脂率较京白鸡显著降低37.20%(P〈0.05);放养柴鸡与京白鸡相比,免疫器官、消化系统均比较发达,具有体瘦头小等显著外部特征。说明放养柴鸡在部分屠体指标及器官发育上具有相对独特的优点,为柴鸡的品种选育提供了必要参考。
71-74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兽医——应用研究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不同代数对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泌乳期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cells,BMECs)不同代数乳蛋白基因αs1-casein,β-casein,κ-casein的表达。利用real-time PCR方法分别对泌乳期奶牛乳腺组织,以及由乳腺组织分离得到的细胞原代(P0),1代(P1),2代(P2),3代(P3),4代(P4),5代(P5)中的乳蛋白基因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αs1-casein,β-casein,κ-casein在泌乳期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原代及传代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原代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P1~P5(P〈0.05),而P1~P5之间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基因表达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说明P2~P5 BMECs可以作为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的试验材料而被应用。
75-80

奶牛粪便酶解混合菌群的构建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摘要:为了确立酶解混合菌群的最佳培养条件,达到最好的降解效果,有效利用奶牛粪便。以筛选的几株菌株构建酶解混合菌群并研究其产酶条件。结果表明:F3-F9组合的纤维素降解率达到44.02%,比单一菌株提高了12.47%。温度、培养时间、起始pH值、培养基固液比、添加麸皮和氮源等因素都会对产酶有较大影响。在培养基中添加0.1%尿素,固液比为1:2,接种量为5%,起始pH7,培养基中添加0.1%的尿素和40%的麸皮,温度为24℃,培养3天时F3-F9混合菌株滤纸酶活和CMC酶活分别达到相对较高的值,分别为114.25U和1617.92U。
81-85

兔出血症病毒VP60基因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摘要:为研究兔出血症病毒VP60基因原核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RHDV衣壳蛋白VP60基因。PCR产物纯化后连接T载体,提取质粒后进行序列测定,将测序正确的纯化产物经双酶切,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b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表达宿主菌E.coliRosettaTM中,用IPTG诱导培养重组表达菌。结果表明:经SDS-PAGE分析,在相对分子量62.0KD处可见明显的表达带,经Western-blot鉴定,在62.0KD处出现明显的反应带。以纯化的重组蛋白制备的抗血清可以与纯化的RHDV发生特异性的ELISA反应。说明RHDVVP60基因原核表达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