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信息·科技教育、水产·渔业、生物质能源、三农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850
  • 国内刊号:11-1984/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72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2
  • 综合影响因子:0.80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学通报 2012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学-研究进展

油菜素甾醇类化合物在水稻生长发育及抗逆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油菜素甾醇类化合物(BRs)是一类新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与抗逆等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以水稻为对象,从器官发育与生长、籽粒灌浆、叶片光合作用与衰老以及作物的抗热、抗冷和抗盐性等方面综述了BRs的作用,从BRs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以及BRs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方面讨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
1-5

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现状及展望

摘要:适宜的留桩高度是实现再生稻高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直接影响再生稻的产量。主要回顾和总结了前人对再生稻留桩高度的研究情况,综述了再生稻留桩高度对生育期、生长发育特性、经济性状及产量、根系生长的影响以及决定留桩高度的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同时提出对今后再生稻留桩高度研究的展望,以期为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6-10

作物耐热性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短期异常高温发生频繁,高温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之一。综述了高温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该领域研究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和主要解决途径,并对进一步开展作物耐热性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11-15

褪黑素在植物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摘要:褪黑素是一种广为人知的动物激素,在动物中由松果体合成与分泌,参与动物的昼夜节律的调节。现已发现褪黑素在高等植物中广泛存在,但是目前有关褪黑素在植物中的功能研究还不是很多。已有的研究表明褪黑素在植物中可能的作用有调节光周期、参与生长调节、清除活性氧、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根据近年的研究结果对植物中褪黑素的作用进行综述。重点阐述已经发现的褪黑素在植物上的功能作用,对其潜在生理功能进行了预测,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的不足,突出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16-20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学一研究报告

不同引发剂对老化粳稻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摘要:研究引发对老化粳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发掘老化粳稻种子再利用的方法。用自然老化3年的5个粳稻品种‘晚洋稻’、‘红芒沙粳’、‘345号’、‘C堡’和‘秀水79’为实验材料,分别以壳聚糖、砂和PEG为引发剂对种子进行引发处理,测定引发前后种子活力和生理特性相关指标。引发处理能改善老化粳稻种子生物膜的透性,降低老化粳稻种子细胞内物质的外渗;显著提高老化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POD酶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不同引发剂引发效果差异显著,3种引发剂中壳聚糖的引发效果最好,其次为砂。壳聚糖和砂引发老化粳稻种子能提高种子活力,促进萌发。
21-25

基于ORYZA2000模型模拟贵阳地区一季中稻的适应性初探

摘要:为了验证ORYZA2000模型在贵阳地区一季中稻的适应性,以贵阳地区2008—2009年气象资料为基础,采用2008—2009年‘金优527’、‘黔南优2058’、‘Q优6号’的田间试验数据对ORYZA2000模型进行校正,同时获取相关作物参数和开展模拟评价。结果表明,ORYZA2000模型对3个品种的地上部总生物量、茎生物量、穗生物量、绿叶生物量、叶面积指数、产量的NRMSE分别为:16.4%、22.5%、23.5%、26.5%、26.1%、11.3%。经过参数调试后的ORYZA2000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模拟贵阳地区一季中稻的生物量、叶面积动态变化及产量,尤其是在模拟产量、总生物量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26-32

覆膜条件下不同施N量对水稻‘两优6326’生理指标的影响

摘要:为了获取在覆膜条件下的一次性最佳施N量,通过采用5种不同施N量处理种植水稻‘两优6326’,对不同时期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分蘖、叶龄等生理指标,以及最终产量和投效比给以分析。结果表明:覆膜条件下,单株最多总叶片数为15片,每穴分蘖数可达45个,最大叶绿素含量(SPAD值)是49.28,在施纯N 300 kg/hm2的情况下,最高产量可达10280.4 kg/hm2。经投效比分析,覆膜条件下高产经济的最佳施N量为施纯N 225 kg/hm2,其产量为10172.25 kg/hm2。
33-37

一种改良的快速高质大豆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摘要:为了探索一种适用于大豆叶片基因组DNA的快速、高效的提取方法,在传统的SDS提取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将缓冲液成分和浓度进行改良并加入表面活性剂Tween-20,优化实验流程。用限制性内切酶对该方法提取的DNA进行酶切及电泳检测,可得均一弥散条带。以提取的DNA模版扩增大豆Actin基因,测序后证实片段正确。同样以其为模版以SSR引物Sctt011进行SSR-PCR反应,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也可观察到特异性明显且无杂质的目的条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DNA完全符合各种分子实验的要求。本研究方法可用于快速提取大豆叶片基因组DNA,同时提高了提取DNA的质量。
38-41

干旱胁迫对大豆苗期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摘要:为了探明大豆干旱胁迫的生理特性,以‘豫豆19’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设置对照(CK),轻度干旱胁迫(L),中度干旱胁迫(M)和重度干旱胁迫(N)4个水分处理水平,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大豆幼苗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干旱胁迫下,大豆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显著降低(P〈0.05);水分利用效率(WUE)在轻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有所提高,在中度胁迫下又有一定的下降,在重度胁迫下则明显降低;胞间CO2含量(Ci)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降低而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又明显升高,说明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Pn的下降是由气孔因素造成的;在重度干旱胁迫下Pn的下降是由非气孔因素造成的。
42-47

高粱广谱抗蚜基因SSH文库的构建及其序列分析

摘要:为了从分子水平上解析高粱广谱抗蚜基因在高粱与蚜虫互作中的分子遗传基础和作用机理,为发掘并利用抗蚜基因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以高粱抗蚜品种‘河农16’与感蚜品种‘千三’为实验材料,构建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文库,使差异抗蚜基因得到富集,对有效差异基因序列进行序列分析。随机挑选SSH文库中的20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分析,得到18条ORF序列,同NCBI数据库进行Blastx在线比对和相似性分析,发现这些序列与叶绿体放氧增强相关蛋白、腺苷酸环化相关蛋白、核糖体蛋白、衰老联合蛋白高度相关。不具有ORF的序列,通过NCBI利用Blastn和Blastx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和相似性分析,发现66条与已知多种植物抗病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如核糖体蛋白、转运膜蛋白、NBS-LRR抗病蛋白家族-1、锌指蛋白、ATP合酶、NADH脱氢酶、反转录转座子、腺苷酸环化相关蛋白、bZIP转录因子等,还有部分序列与高粱抗条锈病基因高度相似。这些同源基因涉及次生代谢、能量代谢、膜运输、细胞信号传递和转录调控等多种过程。成功构建高粱抗蚜基因SSH文库,表明SSH技术在高粱抗蚜机制研究中具有可行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高粱抗蚜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48-54

溴乙烷破除马铃薯休眠的效果及激素变化研究

摘要:研究溴乙烷破除马铃薯休眠的效果及其在此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并在激素水平上初步探讨了溴乙烷破除马铃薯休眠的机理,以期为生产上应用溴乙烷破除马铃薯休眠提供参考。以‘薯引1号’、‘大西洋’和‘克新1号’3个马铃薯品种的试管薯为材料,利用溴乙烷打破块茎的休眠,测定休眠强度、休眠幅度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溴乙烷使3个品种的休眠期分别缩短了33天、45天、46天,效果显著。另外,在休眠过程中,块茎的内源IAA和ABA含量比较高,而GA和ZR的含量较低。GA和ZR的含量呈现单峰曲线变化,溴乙烷处理会使波峰出现提前;在处理起始阶段,GA的含量高于对照。溴乙烷可能通过调节GA和ZR的含量来破除试管薯的休眠。
55-59

棉花不同钾效率基因型对水分和低钾胁迫的响应研究

摘要:为探明不同钾效率棉花基因型在水分和低钾胁迫条件下的差异,采用盆栽试验,对2种基因型棉花一些生理生化指标及生物学产量的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在逆境胁迫条件下,其生长状况及生理生化过程中发生一系列适应性改变,不同基因型、不同生育时期,其抗逆性也不同。表现为:不同处理条件下,棉花钾高效基因型(103)叶绿素含量指数高于棉花钾低效基因型(122),生物学产量也较高。同时103叶片丙二醛(MDA)含量低于122,表明103抗逆性较强。2种基因型间可溶性糖与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一致,差异不显著。
60-65

南方坡耕地种植苎麻水土保持机理研究

摘要:为了明确苎麻水土保持机理,进而为大面积利用苎麻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提供理论依据,对苎麻不同利用方式叶面积指数、茎叶截留效应、枯落物持水能力、地下根系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收获小区苎麻叶面积指数明显大于对照;苎麻不收获小区茎叶截留量最大为2.56 mm,高于其他小区;最大枯落物持水量,不收获小区最大为2.4 mm,饲用小区最小为0 mm;种植苎麻小区不同类型根系鲜重为萝卜根〉扁担根〉龙头根〉细根;苎麻根系深度可达60 cm,玉米根系深度只有30 cm。研究表明,苎麻水土保持效果好,主要是其根系入土深、主根发达、根系分布广、覆盖时间长、叶面积指数大。
66-69

秸秆改良材料对沙质土壤饱和含水量的影响

摘要:为提高沙质土壤饱和含水量,以作物秸秆为主材,以膨润土和聚丙烯酰胺(PAM)为添加剂配制沙质土壤改良材料,采用模拟试验研究秸秆改良材料不同配比、施用量与时间等因素对沙质土壤饱和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秸秆改良材料可以增加沙质土壤饱和含水量,不同秸秆改良材料改良效果不同,且随着改良材料施用量、配方中PAM含量(〈2%)的增加、土培时间(〈60天)的延长,沙质土壤饱和含水量呈现增加趋势;添加剂量为10 g/kg,配方中PAM含量为2%的麦秆改良材料的土样,在土培60天后,饱和含水量为52.6%,是对照的2.32倍,对沙质土壤团粒结构改良效果最为明显。可见,添加秸秆改良材料可以增加沙质土壤饱和含水量。
75-79

湘西植烟土壤pH状况及空间分布研究

摘要:为了解湘西州植烟土壤pH分布状况,测试了湘西州主要烟区488个土壤样本,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湘西州植烟土壤pH适宜样本分布、县域差异、土壤类型差异、海拔差异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湘西州植烟土壤pH总体适宜,平均为5.87,变异系数为11.13%;pH处于适宜烤烟生长的5.5~7.0间的土壤样本占72.75%。(2)湘西州主产烟县植烟土壤pH大小表现为:保靖县﹥龙山县﹥芦溪县﹥凤凰县﹥花垣县﹥永顺县﹥古丈县。(3)湘西州烟区不同土壤类型pH大小表现为:灰黄棕土﹥石灰土﹥灰黄泥﹥灰黄土﹥黄壤﹥红壤﹥浅灰黄泥﹥水稻土。(4)湘西州植烟土壤pH有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的趋势。(5)植烟土壤pH Kriging插值图显示,湘西州植烟土壤pH呈斑块状分布态势,在保靖县、龙山县和永顺县的部分地区各有一个高值区,在古丈县的中部有一个低值区。
80-85

土壤及铁氧化物对马尿酸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摘要:为了探明土壤及针铁矿、水铁矿对马尿酸(HA)的吸附解吸特性,并为其在环境中的风险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批平衡吸附试验,对HA在土壤、针铁矿、水铁矿中的吸附解吸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可以对HA在物质上的吸附和解吸数据进行良好的非线性拟合,平均拟合系数为0.992,试验中HA在3种物质上的吸附和解吸不同程度地偏离线性模型;通过拟合得出的水铁矿和针铁矿对HA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34.5 mg/kg和103.5 mg/kg,为土壤最大吸附量的20.89倍和5.22倍,而水铁矿是针铁矿的4.20倍;吸附容量lgKf顺序为水铁矿〉针铁矿〉土壤;HA在土壤、针铁矿、水铁矿中的解吸存在滞后现象。由此可见,水铁矿对HA吸附能力及吸附强度均最强。
86-90

阜南县耕地地力评价与中低产田改良

摘要:为了掌握阜南县耕地地力以及中低产田分布情况并研究相应的改良利用措施,以阜南县第二次土壤普查以及测土配方施肥等数据文本资料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对阜南县耕地生产潜力进行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310—1996)以及阜南县实际情况对阜南县中低产田类型进行二级系统划分。结果表明,阜南县耕地地力可以划分为5个等级,并在此基础上将中低产田划分为三大类型,即干旱灌溉型、渍涝潜育型和渍涝排水型。并针对性的提出各中低产田以及土壤改良的对策与建议。
91-96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学一应用研究

豫南稻区水稻缓/控释肥应用效果研究

摘要:为了探讨水稻缓/控释肥在豫南稻区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用水稻缓/控释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等量水稻缓/控释肥比施普通复合肥增加了水稻分蘖数,提高了水稻群体质量;增加了水稻在生育中后期,尤其是水稻灌浆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了水稻有效穗、穗实粒数。施用水稻缓/控释肥水稻产量达到9233.3~9725.0 kg/hm2,比施等量普通复合肥增产5.5%~11.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施用水稻缓/控释肥比施等量普通复合肥氮素利用率、氮素农学效率分别高18.9%~22.9%、2.9%~5.9%。在豫南稻区施用水稻缓/控释肥能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
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