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11-1984/S 国内刊号
  • 1000-6850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学通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中国农学通报 2011年第3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研究报告
生物发酵式猪舍缓解热应激小气候智能化调控系统效果研究1-5

摘要:为研究生物发酵式猪舍缓解热应激小气候智能化调控系统效果,选用2个生物发酵式养猪场,比较其对改善猪舍温度、湿度、温湿指数(THI)、氨浓度的效果以及对猪的采食量、日增重、料肉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方生物发酵式猪舍在夏季采用缓解热应激小气候智能化调控系统可极显著降低猪舍的温度(P〈0.01)、TH(IP〈0.01)和氨气浓度(P〈0.01),可显著提高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

北极狐CETP基因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相关性分析6-9

摘要:采用PCR-SSCP技术对大兴安岭地区养殖的北极狐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的外显子和5'侧翼序列进行遗传变异的分析,以探讨北极狐CETP基因的多态性与生长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其5'侧翼序列存在多态性,存在3种基因型(AA、BB、AB)。在这个北极狐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分别AA是0.019%,BB是0.778%,AB是0.203%;同时利用SPSS13.0软件分析其多态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北极狐CETP基因的多态性与其生长性能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

淮南麻黄鸡30周龄蛋品质性状相关分析10-13

摘要:对526个淮南麻黄鸡鸡蛋进行了蛋品质测定,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淮南麻黄鸡30周龄平均蛋重为(43.49±2.79)g、蛋形指数为1.28±0.05、蛋壳厚度为(0.42±0.03)mm、蛋壳强度为(4.75±0.80)kg/cm2、蛋黄色泽为5.91±1.66、哈氏单位为85.06±5.29、蛋黄比率为31.65%±2.76%。蛋壳颜色以粉色为主,所占比例为69.0%。不同蛋壳颜色的鸡蛋蛋品质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蛋重与蛋壳强度、蛋壳厚度与蛋壳强度、蛋黄色泽与哈氏单位、哈氏单位与蛋黄比率之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蛋重与蛋壳厚度呈显著相关(P〈0.05)。总体而言,淮南麻黄鸡有较好的蛋品质,在今后蛋品质遗传改良中,应该以提高蛋重为主,并考虑其他指标的相关性。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应用研究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关系研究14-20

摘要:黑龙江省既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又是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大省,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的关系对黑龙江省商品粮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直是黑龙江省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协调度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的关系从时序和空间两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出黑龙江省粮畜生产协调度的变化趋势大体分为3个阶段:(1)1985—1993年波动频繁期;(2)1994—2003年持续下降期;(3)2004—2009徘徊上升期,粮畜生产一直处于相悖模式,具体又分为:极度相悖区、中度相悖区和低度相悖区。最后指出,为协调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的关系应该适当调整产业结构,确定合理种植结构,优化畜牧业养殖结构,积极发挥粮食生产与畜牧业互促作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兽医-研究进展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21-24

摘要:禽白血病(AL)是目前危害中国养鸡业的肿瘤性、传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J亚群禽白血病较为流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是引起肉鸡和蛋鸡J亚群禽白血病的病原。主要综述了有关ALV-J的病原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兽医-研究报告
黄柳菇多糖对大强度运动大鼠抗氧化能力及胃黏膜屏障保护机制的研究25-29

摘要:研究黄柳菇多糖对大强度运动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及对胃黏膜屏障的作用,并探讨其保护机制。通过建立大鼠运动模型,测试运动后血液与胃组织中部分抗氧化指标,观察黄柳菇多糖在胃黏膜屏障改善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安静组相比,大强度运动后大鼠各项抗氧化酶活性明显下降,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胃黏膜有明显损伤;但黄柳菇多糖对运动大鼠各项抗氧化酶活性有明显改善,MDA含量变化不显著,胃黏膜损伤有良好改善。结果表明,黄柳菇多糖在改善运动大鼠的氧化应激水平,使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有利于保护胃黏膜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和运动营养补剂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异土木香内酯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的表达30-33

摘要:为了考察异土木香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并研究其对金葡菌α-溶血素表达的影响,应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异土木香内酯对金葡菌标准株的最低抑菌浓度,采用溶血试验、Western-blot分析和荧光定量PCR分析测定异土木香内酯对金葡菌α-溶血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异土木香内酯在2048μg/mL仍然不能抑制金葡菌的生长,然而低浓度(1~8μg/mL)的异土木香内酯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金葡菌α-溶血素的表达。该研究提示异土木香内酯可作为以毒力因子为靶标的抗感染药物开发的先导结构。

弧菌融合蛋白TDH-VVC-VMHA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34-37

摘要:为提高食品中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和拟态弧菌毒素初筛的速度与效率,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以融合蛋白TDH-VVC-VMHA包涵体为抗原免疫豚鼠,采用豚鼠抗融合蛋白免疫血清为包被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羊抗豚鼠IgG为标记抗体,应用棋盘滴定法确定ELISA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与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拟态弧菌的培养物上清有较明显的阳性反应,与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菌球菌、李氏杆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5种非弧菌属食物中毒菌培养物上清未见交叉反应,与溶藻弧菌、河流弧菌和麦氏弧菌等3种弧菌培养物上清也未见交叉反应。这说明,该方法可以用于食品中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和拟态弧菌毒素的快速同步免疫学检测。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水产-研究进展
裂腹鱼类种质多样性研究综述38-46

摘要:裂腹鱼类隶属于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目前已记录有12属90种(亚种),是鲤科鱼类中为数不多的适应于亚洲中部青藏高原地区自然条件的一个自然类群。整个裂腹鱼类呈现出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分布格局,中国是世界上裂腹鱼类种类分布最多的国家。目前,随着对鱼类种质资源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裂腹鱼类作为产地名贵经济鱼类,其种质资源已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主要从形态分类、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细胞水平、生化水平和分子水平等,对多年来裂腹鱼类种质资源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裂腹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水产-研究报告
4种淡水经济鱼类消化系统的组织学比较47-55

摘要:鱼类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与食性密切相关,为了给开发不同食性淡水鱼的饲料做基础研究,以黄尾密鲴(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 is Bleeker)、黄鳝(Monopterus albus)为研究对象,采用H.E染色法比较研究了其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从比肠长、杯状细胞密度、黏膜肌层总厚度、黏膜皱褶数量和高度、肝胰脏结构等方面比较了其组织结构特征,探讨了组织结构特点与食性、环境的适应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尾密鲴和白鲢的比肠长在4种鱼类中最大,在设计黄尾密鲴和白鲢的饲料配方时应注重粗纤维的含量以增强适口性;消化道组织学结果表明,白鲢、翘嘴红鲌和黄鳝3种鱼的口咽腔上皮细胞中都不同程度发排列有杯状细胞,而黄尾密鲴则无,但黄尾密鲴的口咽腔的最厚,白鲢的鰓耙最发达,食道的输送食物的能力和肠的消化吸收能力由黄尾密鲴、白鲢、翘嘴红鲌、黄鳝依次减弱,消化腺的进化是伴随物种进化而进行的有一些进化和演化方面的特征,是按照黄尾密鲴、白鲢、翘嘴红鲌到黄鳝的方向进化。这些组织学特征都是适应鱼类食性与环境的结果,在设计饲料配方时需考虑鱼类的食性特点与生活环境。

人工养殖的哲罗鱼、白点鲑和美洲红点鲑血液指标56-60

摘要:为掌握哲罗鱼、白点鲑和美洲红点鲑血液学原始数据,测定了哲罗鱼、白点鲑和美洲红点鲑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在5.75/S,9.6/S、11.5/S、23.0/S、46.0/S、115.0/S、230.0/S7个切变率(γ)全血粘度和230/S切变率血浆粘度;将3种鱼在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拟合成逆函数回归曲线,其全血质量分数都呈典型幂函数变化,其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哲罗鱼y=12.328x-0.1353,R2=0.9917;白点鲑y=7.8942x-0.1046,R2=0.9979;y=7.5059x-0.1062,R2=0.9931。统计分析表明:3种鱼Fb值呈显著性差异P〈0.05;Tp差异不显著(P〉0.05),但存在大小关系:白点鲑〉美洲红点鲑〉哲罗鱼;红细胞聚集性指数(A1、A2)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白点鲑与美洲红点鲑之间红细胞刚性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均与哲罗鱼呈显著性差异(P〈0.05)。

尼罗罗非鱼不同生长阶段的趋光性研究61-65

摘要:采用水平光梯度法,以白光为光源,尼罗罗非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组不同生长阶段尼罗罗非鱼:组Ⅰ:30.0~45.2mm;组Ⅱ:51.0~63.3mm;组Ⅲ:70.0~83.0mm;组Ⅳ:88.0~102.0mm;组Ⅴ:108.0~120.0mm,在光梯度分别为250lx、500lx、1000lx、2000lx、4000lx、8000lx下的趋光行为。结果表明:在光强范围250~1000lx条件下,5组尼罗罗非鱼的趋光指数均随着光强的增强而增大,并在光照强度为1000lx时达到最大;在250lx和500lx2个梯度之间趋光指数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250lx与1000lx2个梯度之间趋光指数差异性极显著(P〈0.01);当光强大于1000lx时,尼罗罗非鱼的趋光指数随着光强的增强而减小,在2000lx和4000lx2个梯度之间,趋光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而2000lx与8000lx2个梯度之间趋光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Ⅰ组尼罗罗非鱼趋光反应最明显,随着尼罗罗非鱼的生长发育,趋光性逐渐下降,趋光指数Ⅰ〉Ⅱ〉Ⅲ〉Ⅳ〉Ⅴ。在水温23~25℃时,适宜照度区为1000~2000lx,实际生产中可以利用其将尼罗罗非鱼引诱到集中区域进食,对于提高罗非鱼的摄食率以及光诱捕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团头鲂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66-71

摘要:实验选取240尾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对全长、体高、体重、体长、头高、头长、头宽、尾柄长、尾柄高、背区前长、吻长、眼后头长、背鳍基长、臀鳍基长、腹鳍前长、臀鳍前长、鼻间距和眼径等18个形态性状进行了测量。运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17个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团头鲂的大部分形态性状与体重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全长(P1)、体高(P2)、尾柄高(P3)、背前区长(P4)、吻长(P5)、背鳍基长(P6)、臀鳍基长(P7)、臀鳍前长(P8)、鼻间距(P9)和眼径(P10)对体重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构建的方程为:y=-1226.370+14.749P1+46.953P2+29.983P3+10.082P4-52.755P5+27.823P6+21.749P7+10.444P8-29.445P9+53.868P10。剔除回归系数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体高和全长均直接作用于体重,二者对体重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326和0.272,可以作为预测团头鲂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通过对团头鲂的全长、体高和体重间的回归分析发现,体重与全长和体高之间都为等速生长。

微生物在感染WSSV的克氏原鳌虾死亡过程中的作用研究72-77

摘要:为了评估微生物在感染了WSSV的克氏原鳌虾(Procambarus clarkii)死亡过程中的作用,对染毒鳌虾注射抗生素,并对鳌虾血淋巴中的细菌进行了数量比较以及种属鉴定。结果表明抗生素可以显著降低染毒鳌虾的死亡率但对WSSV的增殖没有显著影响。染毒鳌虾的血淋巴中微生物数量有明显增加。微生物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弗劳地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和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unii)等条件致病菌。研究结果表明鳌虾在感染了WSSV后血细胞的消失导致体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大幅增加,从而加速了鳌虾的死亡速度。

2个群体秀丽白虾生物学特征及基于RAPD的遗传多样性研究78-82

摘要:对太湖和巢湖2个群体秀丽白虾的生物学特征和基于RAPD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月份太湖秀丽白虾的体长优势组为40~50mm(占样本数的69.3%),体重优势组为0.5~2.0g(占样本数的83.4%),体长(L,mm)、体重(W,g)的关系式为:W=2.6×10-5L2.8777;6月份巢湖秀丽白虾的体长优势组为45~55mm(占样本数的73.8%),体重优势组为1.5~2.5g(占样本数的69.0%),体长(L,mm)、体重(W,g)的关系式为:W=2.8×10-5L2.8471。15个随机引物的RAPD研究结果表明,太湖群体多态位点比例为49.16%,巢湖群体多态位点比例为48.78%;太湖、巢湖2个群体内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8817和0.8735,2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311,群体间没有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

凡纳滨对虾高位池能量收支与养殖容量83-87

摘要:研究了凡纳滨对虾高位池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与养殖容量,结果表明:实验虾池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范围为3.45×107~1.71×108个/L。虾池水柱毛初级生产量变化在1.28~11.38g/(m2·d)之间。虾池生态系统中毛初级生产量为11573.30MJ、投饵能为32663.62MJ、施肥能量为229.71MJ、放养虾苗折合能量为1.43MJ,总投入能量为44468.04MJ;虾池对虾收获能为5269.12MJ;凡纳滨对虾高位池能量转化效率为11.85%。以氮负荷量估算虾池养殖容量为157万尾/hm2。

不同可食性膜对草鱼鱼片保鲜效果的比较88-91

摘要:为比较不同材料的可食性膜对草鱼鱼片的保鲜效果,把成膜材料的类型和葱姜蒜混合乙醇提取液添加作为2个因素,制备CMC(羧甲基纤维素)、CMCT(羧甲基纤维素+葱姜蒜提取液)、Ch(i壳聚糖)、ChiT(壳聚糖+葱姜蒜提取液)、NaAlg(海藻酸钠)和NaAlgT(海藻酸钠+葱姜蒜提取液)6种涂膜液。研究发现成膜材料对鱼片的保鲜指标具有显著影响。CMC和CMCT的感官评分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而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NaAlg和NaAlgT的感官评分与Chi和ChiT组相近,但细菌总数、TVB-N和pH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葱姜蒜提取液的添加可显著降低冷藏过程中鱼片的pH。试验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涂膜保鲜鱼片的效果最好。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村发展-农村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
中国植物油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92-97

摘要:在对中国油料作物重新分类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油料生产、植物油加工、贸易和消费状况,分析了中国植物油产业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受政策的限制,中国油料生产裹足不前,而中国的植物油消费在经济的拉动下却不断增加,这直接导致了中国油料和油脂的大量进口,与此同时,中国的植物油加工业还不断被外资控制,植物油产业风险不断加大。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