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11-1984/S 国内刊号
  • 1000-6850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学通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中国农学通报 2011年第3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学-研究进展
沼气发酵原料研究进展1-5

摘要:为了拓宽沼气生产的使用范围和发展空间,促进中国农村生态能源事业的快速发展。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沼气发酵原料的研究,主要从富氮和富碳原料以及水生植物、农产品加工的各种有机废物和废水、城市垃圾及生活污水等方面的发酵沼气进行阐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农村沼气的深化研究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学-研究报告
水稻籽粒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充实的氮素调控6-11

摘要:为了提高籽粒充实度和改善稻米品质,以籼、粳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氮素穗肥施用量对水稻强、弱势粒中可溶性糖积累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探讨淀粉直/支比与籽粒充实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强、弱势粒中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生育进程均呈"L"型变化趋势,弱势粒明显高于强势粒;不同处理间均随着氮素穗肥施用量的增加,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呈增加趋势,这说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籽粒淀粉合成能力趋于减弱。直链淀粉含量在整个籽粒灌浆期基本呈上升趋势,不同氮素处理间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基本上呈下降趋势,成熟期直链淀粉平均含量表现为籼稻高于粳稻。淀粉直/支比在整个籽粒灌浆期内呈上升趋势,强、弱势粒淀粉直/支比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表现为弱势粒滞后于强势粒。相关分析表明,强、弱势粒直/支比与其籽粒充实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说明提高淀粉直/支比可以提高籽粒充实度。

壮秧剂对不同基因型超级稻秧苗素质的影响12-15

摘要:为了研究壮秧剂对不同基因型超级稻秧苗素质的影响,以不同基因型超级稻(超级杂交稻品种‘两优培九’、超级常规稻品种‘胜泰一号’、‘桂农占’和‘玉香油占’)为试验材料,在常规育秧和壮秧剂育秧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壮秧剂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具有显著的影响:株高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了22.06%~43.44%;秧苗茎基宽显著增加了35.04%~54.72%,单位高度干重显著增加了33.93%~126.50%。而且,显著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根系总面积、根干重、平均根系半径显著增加)、提高秧苗叶片保护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从而达到"壮秧"的目的。

1951—2008年西辽河平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特征分析16-20

摘要: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西辽河平原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采用机制法,对1951—2008年西辽河平原玉米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变化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51—2008年西辽河平原玉米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均呈双波型变化曲线,其中光合生产潜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在1981年发生突变下降;光温生产潜力呈上升趋势,在1978年突变减少,1997年突变增加;气候生产潜力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1957年突变增加。自1951—2008年以来,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差值趋于增大,表明降水对玉米生产潜力的制约加强。

辽宁苗期玉米根叶对水分胁迫的响应21-26

摘要:为了提炼辽宁春玉米苗期干旱胁迫影响的定量化评价指标,以‘丹玉39’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对不同水平土壤含水量对春玉米苗期根叶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正常(75%)和偏湿(85%)水分条件下玉米具有较高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干旱胁迫下,玉米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株高降低、茎粗变细、根系和地上部的生物量降低,叶片光合面积减小,根冠比增大。但一定程度的干旱(55%)有利于根系下扎,增大根冠比。干旱胁迫对玉米的株高和根系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地上生物量受干旱胁迫影响大于根系。

半干旱区玉米降解地膜覆盖栽培综合效应研究27-31

摘要:针对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降水量少,特别是玉米生育期降水分布不均,玉米产量稳定性差等问题,采用降解地膜覆盖、不覆盖、普通地膜覆盖3种栽培模式,对土壤温度、水分、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解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增温保墒作用,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速效养分,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玉米的产量。降解地膜覆盖较不覆盖地膜增产14.51%;使用的降解地膜在7月下旬可分解至6级,重量减少66.35%,降低了地膜对土壤环境的污染程度。

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对低磷条件的响应32-34

摘要:为探明低磷胁迫对不同磷敏感型玉米的部分理化指标的影响,以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耐磷型66和磷敏感型163)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对玉米幼苗进行不同处理[加磷(+P)、缺磷(-P)],研究玉米叶绿素含量、磷酸酯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磷胁迫下(-P),2个玉米品种的酸性磷酸酶均明显大于正常供磷水平下(+P);叶绿素含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另外,低磷条件下,66的叶绿素含量和酸性磷酸酶含量均大于163。这些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在低磷条件下的适应性反应,为进一步研究磷饥饿响应基因在植物营养中的功能提供理论参考。

NaCl胁迫对玉米种子活力及幼苗性状的影响35-38

摘要:为耐盐玉米筛选和鉴定提供参考,采用滤纸培养法,对4个玉米杂交组合进行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处理,研究其发芽势、发芽率、种子活力、幼苗高度、幼苗鲜重、根长和根鲜重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玉米杂交组合的发芽势、发芽率、种子活力、幼苗高度、幼苗鲜重、根长和根鲜重在盐胁迫条件下随NaCl浓度增加均有下降,且各浓度较对照差异极显著;‘杂23’除根长外,其余5个性状的耐盐性分级均高于其他3个玉米杂交组合。各玉米杂交组合间、各性状间的耐盐表现差别很大,筛选和鉴定耐盐表现时要各种性状综合考虑。

白浆土大豆需水耗水特征研究39-42

摘要:为了探讨白浆土大豆需水特点,笔者在2009—2010年采用全土层白浆土盆栽试验,研究了在白浆土特定环境条件下,大豆的耗水特征。结果表明,随着不同处理给水量的增加,大豆株高、单株干重及叶面积增加,且随生育时期推进,增幅加大;光谱反射曲线在红光及近红外光内差异明显,以1200mm值最高;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也随给水量增加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综合可知,大豆各项生理指标以800~1000mm给水处理表现最佳。

常规棉‘鄂抗8号’与美国转Bt基因棉DP410B苗期对钾素响应的差异43-48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钾水平下常规棉与转基因棉在农艺性状和钾效率方面的差异,通过营养液对常规棉‘鄂抗8号’(E8)和转Bt基因抗虫棉DP410B(转)进行了苗期培养,分别设低钾(K1,2mg/L)与适钾(K2,20mg/L)2个处理,对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与分配、钾含量和钾积累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钾水平下,转基因棉叶片数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常规棉E8;转基因棉干物质较多地分配到根系,而E8较多的积累在叶片中;各器官的钾含量和全株钾积累量均表现为转基因棉DP410B大于常规棉E8;钾在各器官的分配也有差异,适钾时常规棉E8根、茎中积累的钾占总钾的比例均低于转基因棉,而叶片中积累的钾占总钾的比例高于转基因棉,低钾时2个品种各器官的分配比例相同。常规棉E8钾效率系数是转基因棉DP410B的1.31倍,E8的钾利用指数也较高,表现为:E8K1(1.77)〉转K1(1.19)〉E8K2(0.43)〉转K2(0.33),说明常规棉E8较耐低钾胁迫,且具有较高的钾利用效率,但是其增长潜力(3.75)比转基因棉DP410B(4.41)小。

棉花品种基因纯度和特异性的SSR标记分析49-54

摘要:为从分子水平上鉴定棉花品种的纯度和真实性,采用扩增带型清晰,多态性较高的SSR引物对51个常规棉品种进行了基因纯度鉴定、遗传聚类分析和品种特异性鉴定。基因纯度鉴定结果显示,69%的品种基因纯度较好,基因纯度在90%以上;12%的品种基因纯度较差,基因纯度在80%以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品种分为2个大类和4个亚类,这反映出品种间的遗传基础较窄。品种特异性鉴定中,以遗传距离阈值T=0.01为划分标准,83%的品种具有特异性。这说明利用SSR标记可以有效鉴定棉花品种的基因纯度和特异性。

新选高粱亲本系的配合力分析55-59

摘要:为了明确新选高粱亲本材料的利用潜力,提高杂交育种效率,对4个新选高粱雄性不育系进行柱头生活力研究和配合力分析。用其与4个新选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16个杂交组合,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株高、穗长、穗粒重、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XSA和XJA的柱头生活力较强,在制种过程中授粉时间长、结实率高。雄性不育系XBA、XSA和恢复系59R、22R综合性状表现较好,这些亲本系在育种和生产上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从产量性状分析看,XBA/59R、XSA/59R、XJA/22R和XWA/59R是较理想的组合模式。

辐照处理对马铃薯粉降解作用的研究60-64

摘要:为探明辐照对马铃薯粉的降解作用,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马铃薯粉经50~400kGy剂量辐照处理后,颗粒形貌没有发生改变,但在冷水中的溶解度大大增加,其中经400kGy剂量辐照处理后,溶解度达61%。辐照的直接糖化效率随处理剂量的加大而增加,其中以400kGy剂量处理的最明显,糖化值(DE值)达5.1%。辐照处理的降解产物以麦芽糖和葡萄糖为主。试验证明~(60)Co-γ射线能有效降解马铃薯粉,并可产生可发酵性糖。

甘肃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啤酒大麦专用肥施肥技术研究65-71

摘要:为完善和细化啤酒大麦专用肥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的施用技术,降低因过量施肥对啤酒大麦品质和环境的影响。采用多点大田小区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啤酒大麦专用肥施肥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啤酒大麦专用肥和新动力配施的处理D和处理E增产和改善品质效果最明显,其中处理D平均产量最高为8056.8kg/hm2,比对照增产194.3kg/hm2,增加收益426.6元/hm2,其次为处理E平均产量为8024.2kg/hm2,比对照(处理G)增产161.6kg/hm2,增加收益364.6元/hm2。根据试验结果,制定出啤酒大麦专用肥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的施用技术,关外荒漠化和沿山海拔2000m以上地区的玉门、民乐、山丹基施啤酒大麦专用肥600kg/hm2,苗期追施新动力120~150kg/hm2,玉门、永登等属砂质土壤和土层较薄地区,还应配施有机肥;中部和河西绿洲灌区的金昌、武威、景泰施啤酒大麦专用肥600kg/hm2左右,同时基施或追施75~100kg/hm2新动力;南部高寒阴湿区施300~450kg/hm2专用肥即可,不提倡追肥和配施其他肥料。

烤烟胞质雄性不育杂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72-76

摘要:为明确新选育的烤烟胞质雄性不育系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利用潜力,以3个烤烟胞质雄性不育系和4个推广烤烟品种为材料,配成12个杂种,利用简单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烤烟株高、有效叶数、叶长、叶宽、叶长宽比、茎围、节距和单叶重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8个农艺性状受环境的影响大,遗传率较低;农艺性状主要受显性或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控制,株高、叶长、叶宽和叶长宽比的显性效应显著高于加性效应,而有效叶、茎围、节距和单叶重的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几乎相当;MsYZ203-6、MsYZ216-1和MsYZ206-9烤烟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重要农艺性状存在较大的显性效应,在配制的组合中有较强的杂种优势表现。

不同稻草还田方式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研究77-81

摘要:为了明确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对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土壤总有机碳(C_(TOC))、活性有机碳(C_A)、矿化碳(C_M)的影响进行分析,并计算各处理碳库活度(A)、碳库活度指数(AI)、碳库指数(CPI)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早晚稻两季稻草还田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矿化碳含量及其碳素有效率。等养分条件下,稻草还田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及其碳素有效率均高于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处理,且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其大小趋势为稻草全量还田〉稻草烧灰还田〉稻草不还田。

地膜覆盖对菜园紫色土壤环境因子及N2O排放的影响82-87

摘要:地膜覆盖技术目前被广泛使用,为了研究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因子及N_2O排放的影响,以重庆市典型的紫色土为研究对象,以传统不覆膜方法为对照,在萝卜生长季应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通过原位测定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覆膜处理方式下地下5cm土壤温度明显变高、总生物量明显增大,均极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P=0.02和P=0.005);叶重和肉质根均明显增加(P=0.011和P=0.013),但二者在土壤湿度及土壤硝态氮含量间则无显著差异。在萝卜生长周期内,覆膜处理下N_2O平均排放通量发芽期为(70.21±10.51)μg/(m^2.h),叶片生长旺盛期盛期为(65.43±5.66)μg/(m^2.h);幼苗期的地膜覆盖措施使N2O排放通量最高,平均通量达(109.13±11.23)μg/(m^2.h),肉质根生长期最低,为(62.81±15.10)μg/(m^2.h),全季的平均排放通量为(58.59±10.76)μg/(m^2.h),总排放量为1.58kg/hm~2。而常规对照条件下全季N2O的平均排放通量为(51.39±12.09)μg/(m^2.h),总排放量1.30kg/hm~2,覆膜与不覆膜相比N_2O排放全季增加了21.5%。因此,覆膜处理既能增加萝卜产量,也能增加N_2O的排放。

离子液体胁迫下土壤蔗糖酶活性88-92

摘要: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短期内不同浓度离子液体胁迫下蔗糖酶呈现激活效应,离子液体浓度越高,对蔗糖酶的激活作用越大。从长期看,低浓度(10mg/kg)离子液体对土壤蔗糖酶前期和后期均表现出激活作用,而其他较高浓度处理均表现为激活-抑制-激活效应;不同浓度离子液体胁迫下蔗糖酶酶促反应的Km和Vmax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热力学研究表明,蔗糖酶最适宜温度为320K,对照处理土壤蔗糖酶酶促反应具有最高的反应活化能(Ea)和焓变(△H),不同浓度离子液体胁迫作用降低了土壤酶促反应的活化能,有利于酶-底物络合物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