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11-1984/S 国内刊号
  • 1000-6850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学通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中国农学通报 2011年第2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研究报告
西北农区奶牛遗传改良与DHI测定分析1-6

摘要:通过调研西北5省农区的奶牛养殖现状,收集有关遗传改良和生产性能数据资料,并加以统计分析,讨论了西北农区奶牛遗传改良工作中现存问题,认为奶牛DHI测定体系对奶牛养殖的生产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今后发展与完善奶牛遗传改良工作和DHI测定体系的建议和措施,为进一步加快西北5省农区奶牛遗传改良工作和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体外成熟培养时间对牛卵母细胞孤雌发育的影响7-10

摘要:为了探讨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时间对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通过比较18.5h、22h和25.5h等3个不同成熟培养时间下孤雌胚的卵裂率和囊胚率,从而确定较为理想的体外成熟培养时间。试验结果发现,体外不同成熟培养时间下,卵母细胞的孤雌卵裂率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虽然体外培养22h卵母细胞的孤雌卵裂率稍稍高于体外培养18.5h和25.5h卵母细胞的孤雌胚卵裂率,但差异不显著;而不同成熟培养时间下卵母细胞的孤雌囊胚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体外成熟培养22h卵母细胞的孤雌囊胚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该结果证明,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时间是影响孤雌胚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体外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对孤雌胚今后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河南地方绵羊品种RBP4基因的多态性研究11-14

摘要: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了RBP4基因在大尾寒羊和小尾寒羊中的多态性,以期探索该基因对于河南地方绵羊品种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个绵羊品种中,RBP4基因检测出2个基因型,即BB和AB,没有检测到AA基因型。在小尾寒羊和大尾寒羊中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40和0.583,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60和0.416。在小尾寒羊和大尾寒羊中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80和0.209,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20和0.791。研究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索河南地方绵羊品种的高繁殖力遗传机制提供了参考。

不同离心方法去除精浆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研究15-19

摘要:山羊精液不同于其他家畜精液,它在含有卵黄的冷冻稀释液中的承受能力很低,山羊精浆里的酶能与卵黄发生反应,从而对精子产生毒副作用,所以去除精浆在山羊精液的冷冻保存中非常重要。为检测不同离心方法去除精浆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采用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精液,用3种不同离心方法洗涤除去精浆后,对精液进行冷冻处理,结果表明:750r/min1次和2次离心处理组的精子冷冻解冻后的活率、质膜完整率、线粒体活性均显著高于1500r/min1次离心处理及对照组,而且750r/min1次离心处理组的精子顶体完整率也显著高于这2组;而1500r/min1次离心组的活率、顶体完整率、线粒体活性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750r/min1次离心处理组,说明用不同离心方法去除精浆可以影响内蒙古白绒山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

牛滋养层干细胞样细胞系的建立20-24

摘要:为了成功建立牛滋养层干细胞样细胞系,探讨牛滋养层干细胞样细胞(Bovine Trophoblastic Stem-like Cells)体外培养条件及相关影响因素,以胎牛子宫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作为培养基,胶原铺被培养皿,利用体外受精牛囊胚培养得到牛滋养层干细胞样细胞,并调整培养体系,以探讨其最适生长条件。结果表明:利用添加FBS、β-巯基乙醇、肝素以及胎牛子宫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的DMEM/F12,体外培养牛囊胚,可以初步建立牛滋养层干细胞样细胞系。

放牧对草地土壤含水量与容重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25-29

摘要:探究不同放牧压下,滇东北人工草地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和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规律。用土钻分层取样以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土钻取样以对角线法测定草地植物地下生物量。放牧对土壤表层(0~5cm)含水量和土壤容重的影响较大,表层土壤含水量随牧压增大而减小,轻牧下土壤容重的波动较小;草地植被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占0~30cm土层植物地下生物量的64%~74%。适度放牧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土壤结构,草地植物地下生物量随牧压增加而减少。

播种当年苜蓿根系形态特征的研究30-34

摘要:苜蓿的根系形态特征对其持久性和生产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播种当年18个苜蓿品种材料根系形态特征进行评价,测定了其根颈直径、入土深度、分枝数、芽数、主根直径、主根长度、侧根直径、侧根数、侧根位置和根系生物量,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苜蓿根系形态指标差异明显;利用根系形态特征的10个指标对18个试验材料进行聚类,可分为4类;建议在苜蓿选种时,选取根颈直径大、入土深度深、主根长度长、侧根直径大、侧根发达的材料,为选育抗性强的苜蓿品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CHE饲料发酵过程中淀粉酶活力的在线监测35-38

摘要: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是饲料复合酶制剂中最主要的酶之一,对CHE饲料中的α-淀粉酶及淀粉酶全酶进行了提取,并进行了活性测定。结果表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关52℃键和词4:5淀℃粉。酶α-;淀CH粉E酶饲酶料活;3力,5最二大硝为基5水.6杨35酸2μ法g/;m酶in活,β力-淀粉酶酶活力最大为1.0931μg/min。

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内含子7长度多态性与猪脂肪性状相关研究39-42

摘要:应用特异PCR技术检测了猪糖皮质激素受体(GR)基因内含子7长度多态性,并分析其与脂肪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凉伞猪、龙潭猪群体中,GR基因内含子7长度多态性发现有A和B2个等位基因存在,该2种等位基因A/B频率在2个群体中分别为0.2286/0.7714和0.2008/0.7992。B等位基因是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该基因座在2个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建立混合模型方程组分析该长度多态对猪脂肪性状的效应,结果显示,猪GR基因内含子7长度多态的不同基因型与肌内脂肪、肩部膘厚、腰部膘厚、6~7肋膘厚、板油质量等性状显著相关(P〈0.05)。表明猪GR基因内含子7长度多态对猪脂肪沉积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应用研究
胚胎移植技术在扩繁德系西门塔尔牛核心群中的应用43-46

摘要:13头德系西门塔尔供体牛连续4次重复超排,生产胚胎654枚(头均50.31枚),可用胚胎335枚(头均25.77枚);4次冲胚的平均回收胚数,可用胚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移植受体牛278头次(鲜胚移植115头,冻胚移植118头,双半胚移植45头),妊娠率55.04%(153/278),共获得犊牛137头。其中,鲜双半胚和鲜胚移植妊娠率显著高于冻胚(64.44%,60.87%vs45.76%)(P〈0.05)。45枚鲜胚二分后移植到45头受体牛,29头妊娠,其中11头产双胎,双犊率为37.93%(11/29),存活犊牛29头。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兽医-研究进展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猪病毒病诊断上的应用47-51

摘要:荧光定量PCR技术融汇了传统PCR技术灵敏、快速、特异的特点以及光谱技术的高敏感性和高精确定量的优点,以直接探测PCR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变化获得定量的结果。因其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定量准确、速度快、全封闭反应等优点,为动物疫病诊断技术提供了新的模式,成为当前动物疫病检测广泛采用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本研究就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圆环、猪流感等猪病毒病检测上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猪病毒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兽医-研究报告
CD169基因及其蛋白性质和结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52-59

摘要:对猪CD169基因编码蛋白的性质及结构等进行分析、预测,并与人、鼠、牛等物种CD169进行比较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分析软件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CD169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氨基酸组成、磷酸化、糖基化和结构特征等进行分析和预测。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猪CD169含有磷酸化和糖基化位点,具有信号肽结构和卷曲螺旋结构。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CD169的受体功能、PRRSV感染的物种特异性或偏嗜性等提供有意的理论参考。

拯救鸡传染性贫血突变株对宿主细胞生长周期及凋亡的影响60-64

摘要: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拯救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突变株(CIAVM突变株)对宿主细胞MSB1的生长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拯救CIAVM突变株接于MDCC-MSB1细胞系,并相应设立阴性组(正常SPF鸡肝脏细胞液),阳性组(CUX-1标准毒株),进行培养24~48h。用PI及FITC Annexin V染色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宿主细胞生长周期及凋亡,并用SPSS13.0进行结果统计学分析。接种拯救CIAV M突变株的宿主细胞G0/G1期的累积细胞百分率为(59.33±4.04)%,S期为(32.92±3.65)%,G2/M期为(7.75±3.11)%,与阴性组相比,G0/G1期细胞累积百分率有所上升;与CUX组相比,G0/G1期有所下降,但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宿主细胞凋亡率为(37.00±4.65)%,与阴性组相比,凋亡率上升,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与阳性组相比,凋亡率下降,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显示,经过VP3基因突变的CIAV M突变株,经过病毒拯救并回归SPF鸡后,对宿主细胞MSB1的生长周期没有显著的抑制,但能引起宿主细胞的显著性凋亡,且凋亡程度与CUX-1引起的宿主细胞凋亡率相比有所降低。可以表明,通过VP3密码子移位的基因突变,能够将CIAV的致凋亡作用降低,从而相应降低病毒的致病性,为以后构建CIAV减毒疫苗株奠定理论基础。

2种不同ND-IB-IBD-Reo四联灭活疫苗免疫肉种鸡后的抗体水平比较65-68

摘要:为了检测肉种鸡开产前免疫2种不同的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性关节炎四联灭活疫苗(ND-IB-IBD-Reo四联苗)后的抗体水平差异,在鸡群20周龄分别用A、B疫苗免疫,免疫后28天和56天用HI检测ND抗体水平,ELISA检测IB、IBD和Reo的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免疫后28天和56天,B疫苗的IBD和REO抗体效价显著高于A疫苗(P〈0.05),ND 和 IB 的抗体效价虽较A疫苗高但差异并不显著(P〉.05)。结果表明,B 疫苗的总体免疫抗体水平优于 A 疫苗,该研究为肉种鸡ND-IB-IBD-Reo四联灭活疫苗的筛选和合理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依据。

大豆异黄酮对鸭小肠黏膜内淋巴细胞分布的影响69-72

摘要:试验研究了大豆异黄酮对鸭小肠黏膜内淋巴细胞分布的影响。试验选用咔叽-康贝尔鸭200只,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4%大豆异黄酮,试验期为40天。试验结束时,从各组选择50只鸭进行屠宰,采集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样本,置于波氏固定液中固定。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制作组织切片,应用OlympusCH-30显微摄影系统进行观察与拍照。结果表明,饲喂大豆异黄酮的试验组鸭小肠黏膜内淋巴细胞分布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说明大豆异黄酮能显著提高咔叽-康贝尔鸭小肠黏膜免疫功能。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兽医-应用研究
正交法优选中药复方“加味白头翁散”有效部位的提取工艺73-78

摘要:为了筛选中药复方"加味白头翁散"有效部位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提取物有效部位的浸膏得率与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为综合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初选出适宜的溶媒浓度;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中的料液比(A)、提取次数(B)、提取时间/次(C)、乙醇浓度(D)4个因素进行优选研究。中药复方"加味白头翁散"有效部位的最佳提取方法为回流提取,最优组合为A3B3C1D2,即料液比为1:10,提取次数为3次,0.5h/次,60%乙醇浓度。在该工艺条件下进行提取,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的浸膏得率在24%左右,对临床分离致病大肠杆菌MIC和MBC值均为15.625(mg·生药)/mL。

丁香酚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79-82

摘要: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丁香酚脂质体,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出最佳处方和最优制备工艺,以包封率和粒径形态及大小为质量评价目标,以萃取法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丁香酚脂质体包封率,透射电镜观察其粒径形态及大小。试验结果表明丁香酚脂质体最佳制备工艺和处方为:胆脂比1:6;药脂比1:5;超声时间40min;制备的脂质体粒径均匀,呈球形小囊泡,包封率为(88.3±3)%。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水产-研究报告
虾夷扇贝不同壳色间的遗传结构及微卫星标记与生长性状相关分析83-91

摘要:实验材料系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培育的虾夷扇贝"象牙白"家系和普通褐色虾夷扇贝家系,并与大连獐子岛海区养成的F2代9月龄个体各60枚。用22个具较高多态性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微卫星引物对其进行SSR扩增并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多态位点的期望杂合度(He)、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PIC平均值等指标表明普通褐、白贝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且没有显著差异。实验中发现座位8在普通褐贝大部分个体中能获得特异条带A,但在白贝所有个体中均未见,推断特异条带A为白贝特异阴性条带。对22个微卫星标记与虾夷扇贝生长性状相关性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座位HLJX109、HLJX178和HLJX139与体重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座位8、HLJX191和HLJX139与壳长和壳高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笔者分析了微卫星分子标记与虾夷扇贝壳色和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为虾夷扇贝的相关性状进一步QTL定位提供参考数据,并为虾夷扇贝的养殖和选育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