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11-1984/S 国内刊号
  • 1000-6850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学通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中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研究报告
不同磷水平对橡胶树幼苗氮钾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1-6

摘要:为研究磷素的缺乏对橡胶树氮、钾吸收利用分配特性的影响,利用橡胶树PRIM600号实生无性系幼苗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磷水平(P2O5浓度为31、10、5、1、0mg/L)下橡胶树氮和钾的吸收、利用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磷水平的下降,橡胶树氮、钾的吸收效率均显著降低。茎的氮利用效率随着磷水平的下降而显著升高。根、叶的氮利用效率在10mg/L、5mg/L、1mg/L等轻度磷胁迫下与正常处理无显著差异,但在0mg/L处理下与正常处理达到差异显著水平。茎的钾利用效率随着磷水平的下降显著提高,但叶、根等器官钾的利用效率无显著变化。同时,低磷胁迫下,橡胶树增加了对根系的氮、钾素分配比例,促进根的生长,从而增强橡胶树的氮、钾的吸收能力。此外,缺磷显著可提高橡胶树的N/P比和K/P比、降低N/K比。说明在缺磷条件下,磷是主要的生长限制因子,且会导致N/K比例失调,产生相对的氮素缺乏。在生产中,缺磷条件下应适当提高氮肥的比例,从而保持氮和钾的相对平衡。

不同品系橡胶树的组份及生胶性能研究7-10

摘要:为了利于天然橡胶研发利用,利于橡胶制品选材,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天然橡胶制品经济效益,笔者研究了RRIM600、热研7-20-59、热研88-13、热研7-33-97、PR107和热研8-79这6个橡胶树品系的天然橡胶鲜胶乳性能、生胶性能和混炼胶的硫化特性以及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品系天然胶乳的化学成分、生胶性能存在差异;热研8-79的干胶含量最高,杂质含量最高;热研7-20-59的灰分含量、丙酮溶物含量最高;热研8-79和热研7-33-97的硫化胶所需的正硫化时间最长,而热研88-13所需的正硫化时间最短;RRIM600物理机械性能最好。

马占相思心腐病发生初期的病原鉴定11-16

摘要:为了明确马占相思心腐病发生初期的病原菌种类,为病害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笔者从广东省龙眼洞国营林场外表无症状的6年生马占相思树上采集病样36份,分离出3种担子菌,通过田间枝条接种、室内木块接种测定其致病性。结果显示,3种担子菌在6年生马占相思树1年生健康枝条上接种20天,枝条髓心变褐深度分别为5.0、2.4、7.0cm;室内25℃下接种61天,木块腐朽质量损失分别为25.88%、31.48%、21.02%。对3种担子菌进行PCR扩增,测定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的序列,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合形态特征,确定3种病原菌分别为Phanerochaete avellanea、Peniophora aurantiaca、Phlebia brevispora。得出结论:Phanerochaete avellanea、Peniophora aurantiaca和Phlebia brevispora具有侵染枝条和使木块腐朽的能力,是马占相思心腐病发生初期的病原菌。

缺磷条件不同钙浓度水培杉木营养液酸度的比较17-21

摘要:为了探讨施用钙肥对增强杉木根系活力以适应缺磷环境的效果,笔者通过设计6个钙浓度室内水培模拟试验,进行缺磷条件不同钙浓度水培杉木营养液酸度的测定比较,分析不同胁迫时期营养液酸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培杉木营养液酸度随缺磷胁迫时间推移,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规律。与低钙处理Ⅳ(2.0mmol/L)、Ⅴ(1.0mmol/L)、Ⅵ(0mmol/L)相比,加钙处理Ⅰ(7.0mmol/L)、Ⅱ(5.0mmol/L)、Ⅲ(3.0mmol/L)条件下根系分泌酸性物质数量明显增多,有利于杉木增强根系活力以抵抗缺磷逆境。

沙地云杉种子萌发及育苗试验22-26

摘要:沙地云杉是沙地造林的首选树种之一。通过对其种子萌发机理的研究,为沙地云杉在干旱区的推广及林地幼苗更新提供理论依据。在试验室和室外花盆内对沙地云杉的种子进行处理,测定种子含水率及吸胀速率,研究不同温度、不同覆土厚度、不同浓度盐溶液、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沙地云杉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1)沙地云杉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5~25℃,当温度低于5℃时种子将不能萌发,高于35℃萌发率较高,但会严重影响幼苗生长;(2)种子在吸胀初期,吸水量急剧增加,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绝对吸水量逐渐减小,达到一定时间后,种子含水量相对不变,即达饱和状态;(3)种子耐盐性较差,当NaCl溶液浓度高于0.6%时,会严重影响种子萌发,显著降低种子发芽率;(4)种子育苗适宜的覆沙厚度为0.5~0.75cm,大于1.0cm会显著降低发芽出苗率;(5)沙地云杉种子经3种方式处理播种后,以沙藏处理的种子发芽出苗率最高,自来水处理次之,60℃恒温处理最差。在人工对沙地云杉进行繁育时,种子宜先沙藏处理,萌发适宜温度15~25℃,土壤含盐量不宜高于0.6%,不覆土或覆土太厚均不利于种子的萌发。

不同容器基质苦楝的育苗效果及其评价27-31

摘要:为寻求适宜苦楝种子育苗的容器基质,利用容器育苗成型技术,在泥炭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珍珠岩和蛭石,研究不同容器育苗基质对苦楝种子出苗及生长的影响,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苦楝的育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T3(V泥炭:V珍珠岩=1:1)和T5(V泥炭:V蛭石=2:1)处理苦楝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T4(V泥炭:V蛭石=3:1)处理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相对较强。T1(V泥炭:V珍珠岩=3:1)和T2(V泥炭:V珍珠岩=2:1)处理的苦楝出苗率最高,均达到了97.9%,T3、T5和T7(V泥炭:V蛭石:V珍珠岩=6:1:1)处理显著低于其他试验处理,分别仅为88.7%、85.4%和85.4%。多重比较结果表明,T2、T6(V泥炭:V蛭石=1:1)和T7的株高和地径显著大于其他试验处理,而T5处理则显著低于试验处理,T6处理的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下部生物量相对较高,而T3和T5处理的生物量显著最低,各处理间不同指标的表现并不完全吻合。利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容器育苗基质苦楝的育苗效果是适宜的。对苦楝的出苗率、株高、地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鲜重等5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T6为苦楝容器育苗最佳配比基质,其次为T7和T4,T3综合育苗效果最差。

影响杂交松扦插成活率因素的研究32-35

摘要:近年来,以湿地松或火炬松为母本,以加勒比松为父本选育的杂交松新品种深受群众喜爱,在中国南方地区推广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杂交松种子产量低、生产成本高,因而种苗数量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嫩枝扦插繁殖成为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笔者以近年来开展的杂交松扦插试验为基础,系统研究影响杂交松扦插生根的因素。结果表明:插穗母株年龄显著影响扦插成活率,1~3年生嫩枝扦插成活率在77%以上,5年生穗条扦插成活率只有45%;插穗母株的基因型也影响扦插成活率,其中父本效应显著(P=0.016)影响扦插成活率,同一杂种类型的不同杂交组合扦插成活率差异明显;不同介质(扦插基质)和不同浓度的生根粉(GGR)对扦插成活率影响也很显著(P〈0.01),珍珠岩、河沙与黄心土等单一介质扦插成活率显著优于几种介质混合后的扦插成活率,低浓度生根粉扦插成活率高于高浓度。

寒地旱柳早春萌芽期枝条氮磷钾含量变化研究41-45

摘要:为了研究寒地旱柳早春萌芽期枝条内氮磷钾含量变化规律,用以判断休眠芽萌发期营养状况的好坏。试验以寒地旱柳1~4年生枝条为试材,研究4月1日—28日内枝条内含水量、氮磷钾含量变化状况。试验结果表明:1~3年生枝条随时间延后,含水量显著上升,升高幅度均在29%以上,4年生枝条含水量保持稳定,仅升高2.93%;枝条内氮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4月21日之前不同年龄生枝条氮含量差异较大,到28日2~4年生枝条含氮量差异不显著,显著低于1年生枝条;磷含量在1—7日4个处理之间差异显著,28日2~4年生枝条差异不显著;4月1日不同处理之间钾含量差异显著,后期钾含量变化幅度较大,规律性不强。综合分析认为,随着树体生命活动的加强,枝条内含水量,氮磷钾含量均会升高,叶芽萌发后氮磷钾含量会显著降低。

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植被绿度期变化与降水关系研究46-51

摘要:为了探索陆地生态系统如何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基于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的原理和特点,笔者应用野外物候观测数据和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中国国家气象局355个站点1951—2004年观测的相关资料,以及美国地球资源观测系统数据中心的探路者数据集中的NOAA/AVHRR NDVI数据,构建Logistic模型。将其应用于中国东部南北样带上以物候为指示的植被格局动态与气候变化研究之中,分析1982—2003年样带植被绿度期参量与降水相关关系。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植被绿度初期提前趋势明显,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平均绿度初期提前8天左右;样带北部温度升高、降水减少,特别是春季降水减少,会使温带荒漠地区荒漠化趋势加重。

不同郁闭度林茶复合模式对茶树光合日变化的影响52-56

摘要: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与生长环境关系非常密切,为探明林分不同郁闭度对茶树光合日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同郁闭度的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茶(Camellia sinensis)复合系统中茶树为材料,纯茶园为对照(CK),利用便携式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研究茶树分别在0.3(T1)、0.6(T2)和0.9(T3)郁闭度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参数日变化。结果表明:随郁闭度增加,茶树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叶片温度(Tl)日均值和差值呈递减趋势,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茶树净光合速率(Pn)日均值随郁闭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均表现双峰型曲线;CK和T1的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日变化午间受到明显的抑制且呈双峰曲线,T2和T3呈单峰型曲线。

发酵油茶枯饼生产蛋白饲料的混合菌种的筛选57-60

摘要:以油茶枯饼为原料,筛选生产优质高蛋白饲料的菌种为目的。通过平板点种试验,选用黑曲霉为指示菌,又根据刺激圈试验以及三角瓶发酵培养,获得油茶枯饼生产蛋白饲料的最佳菌种组合,油茶枯饼发酵后粗蛋白含量为16.94%,较未发酵时的10.82%提高了56.56%。试验结果表明,油茶枯饼生产蛋白饲料的最佳菌种组合为:地衣芽孢杆菌10181︰黑曲霉︰葡萄汁酵母1445︰米曲霉=1︰1︰1︰1时为优选接种比例。

利用RAMP-PCR技术对枸杞10个品种资源的分析61-64

摘要:以枸杞为材料,建立基因组DNA的有效提取方法,并对10个枸杞品种进行RAMP技术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10对引物共扩增出87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3个;多态性条带比率33.3%~81.9%,10个枸杞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1111~0.8333;研究表明,利用RAMP进行枸杞的品种DNA指纹分析是可行的。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简报
中国沙棘在中国亚热带低海拔地区引种驯化试验的初步观察65-69

摘要:中国沙棘是中国干旱荒漠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重要树种。为了给沙棘北种南引提供参考,笔者首次将中国沙棘引入中国亚热带低海拔地区,通过引种栽培,设置2个试验地,采用2种埋深处理,对试验地和埋深处理之间的成活率指标进行双因素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并结合气象因子变化情况分析处理对沙棘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因素及埋深因素主要通过对不同环境因子的重新配置,以对沙棘的成活率发生影响,浅埋较之深埋种植具有更高的成活率。成活率从生长季之初的高于60%显著下降到14%~25%,但仍然有沙棘的植株个体在试验区内成活。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调查报告
4种城市绿地类型缓解热岛效应比较70-74

摘要:为了研究城市不同绿地类型缓解热岛效应的效果大小,在长沙市城区选取4种典型绿地类型的样地及其相邻裸地,进行实地观测获取温度和湿度数据,通过分析,结果表明:降温效应和增湿效应都是乔木林〉乔灌林〉灌丛〉草地;乔木林、乔灌林、灌丛和草地的温度变化指数分别是7.32、6.59、5.33和4.10,湿度变化指数依次为16.87、13.23、9.42和7.61。结论表明:不同类型的绿地因其内部结构和垂直结构不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不一样,长沙市4种典型绿地类型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的大小排序是乔木林〉乔灌林〉灌丛〉草地;为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在城市绿地建设中,长沙市应加大乔木林、乔灌林建设的面积,减少灌丛和草地建设面积。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研究进展
板栗雄性不育研究进展75-78

摘要:概述了板栗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包括板栗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生理生化因素与板栗雄性不育的关系,以及不完全雄性不育板栗(短雄花序板栗)与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关系及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等,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板栗雄性不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园艺—研究报告
基于AFLP标记技术的三翅槭与三角枫亲缘关系分析79-83

摘要: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三翅槭与三角枫的亲缘关系,明确三翅槭在槭属中的分类地位,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三翅槭1份材料和三角枫4份材料进行亲缘关系检测,并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对引物组合共获得202条谱带,其中99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49.01%,说明AFLP标记技术适用于三翅槭和三角枫亲缘关系研究。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1时,可将三翅槭和三角枫划分成2个相互独立的类群,说明三翅槭与三角枫在分子水平上的分类与形态学上的分类一致,此外三翅槭与三角枫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1也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通过AFLP分子标记,成功分析了三翅槭与三角枫亲缘关系,为证明三翅槭是槭属新种提供了分子证据。

不同烤烟品种种子萌发的低温耐受性比较89-93

摘要:烤烟育苗期间,低温冻害常有发生,不同烤烟品种在抵抗低温胁迫时存在差异,但缺乏相应的数据验证。以烤烟主栽品种‘云烟85’、‘云烟87’、K326、‘红花大金元’(‘红大’)和‘云烟97’的种子为研究材料,比较不同品种烟草种子萌发期的低温耐受性,为烤烟品种选择和布局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常温(25℃)下5个烤烟品种均能在5天后开始萌发,但达到最大发芽率的时间相差1~2天,以‘云烟97’最迟;随着培养温度的降低,5个烤烟品种种子的发芽势、标准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综合比较各发芽参数,不同品种萌发期的低温耐受性以‘云烟97’最差,其他4个品种之间的综合表现差异不明显;低温会明显抑制烤烟种子萌发、延长育苗时间,但温度在10~25℃范围内,各品种最大发芽率仍能在30天内达到95%以上。

烟草F_(2:3)家系7个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94-98

摘要:在福州与龙岩2个环境下,以烤烟品种‘台烟7号’与白肋烟品种‘白肋21’为亲本构建的127个F2:3家系为材料,对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分枝数、生育期和茎叶夹角7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种环境条件下,F2:3家系大部分性状分离明显,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是一个较为理想的QTL作图群体。F2:3家系内各性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分枝数变异系数最大,叶长、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表明受环境影响较大。由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得出:在2种环境下,21对性状中均有13对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大部分性状相关系数均大于0.3,说明F2:3群体主要产量性状间具有复杂的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