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11-1984/S 国内刊号
  • 1000-6850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学通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中国农学通报 2010年第1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兽医科学
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6-11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目前己知的感染人的最小DNA病毒之一,由HBV所引起的乙型肝炎是一种流行久远、传播广泛、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全世界约有4亿多人携带HBV,平均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相关的肝癌。在中国,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HBV感染导致的晚期肝硬化和肝癌,文章从乙肝病毒的特征,基因组结构,变异与分型,复制和转录模式,发病机制,检测指标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环丙沙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学特性鉴定12-16

摘要:用EDC法将BSA和OVA分别和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偶联作为免疫原和包被原,并经紫外扫描(UVScan)、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用合成的BSA-CIP免疫BALB/c小鼠,经过3次免疫后,用间接ELISA和阻断ELISA选择细胞融合备用鼠,选择高效价、敏感的小鼠进行抗原超强免疫;取其脾细胞应用杂交瘤技术与骨髓瘤细胞建立分泌CIP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CIPmAb,对CIPmAb的效价、敏感性和特异性等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表明BSA-CIP人工抗原偶联成功;免疫的3只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均达到10-4;其中2号小鼠血清CIP抑制效价较高且IC50最低,达48.59μg/L,融合后筛选出Z3G12B3和Z2H8C10两株敏感特异的杂交瘤细胞,其两株细胞培养上清液效价为1:512,腹水效价为1:2.56×105,Z3G12B3株对CIP的IC50为2.47μg/L,与二氟沙星、沙拉沙星有小于0.03%的交叉反应性,与其他抑制物无交叉反应性。该试验获得了高效价、敏感、特异的抗CIPmAb,为CIP残留ELISA检测试剂盒和试纸条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同冻存液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冻存质量的影响17-21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s)最佳的冻存液以改善乳腺上皮细胞的冻存质量。BMECs传至第5代后分别加入以下10种不同配方的冻存液。A组:85%DMEM+10%胎牛血清+5%DMSO;B组:80%DMEM+10%胎牛血清+10%DMSO;C组:75%DMEM+10%胎牛血清+15%DMSO;D组:70%DMEM+10%胎牛血清+20%DMSO;E组:85%DMEM+5%胎牛血清+10%DMSO;F组:75%DMEM+15%胎牛血清+10%DMSO;G组:70%DMEM+20%胎牛血清+10%DMSO;H组:80%DMEM+10%胎牛血清+10%甘油;I组:70%DMEM+10%胎牛血清+20%甘油;J组:60%DMEM+10%胎牛血清+30%甘油,冻存前统一调整细胞密度到1×106个/mL冻存。分别对复苏后的细胞进行台盼蓝染色计算存活率和PI/Hoechst33258双染计算凋亡率。结果表明:BMECs经不同冻存剂冻存复苏后,细胞活力、形态学及凋亡率表现有所不同,其中B组和G组的活力和24h贴壁率较其他组高,二者的凋亡率较低,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传代后B组细胞的生长状况最好。

猪圆环病毒1型天津株全基因组的克隆与序列分析22-26

摘要:从天津地区分离和克隆出1株猪圆环病毒1型(PCV1),并进行基因组序列分析。参照GenBank上PCV1全基因组序列设计1对引物,用PCR技术从天津一猪场的临床发病猪病变组织中扩增和克隆获得1株PCV1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全基因组序列结果显示,该株PCV1基因组全长1759bp,与国内外其他各株PCV1的核苷酸同源性达98.2%以上。主要开放阅读框(ORF)序列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与国内外其他PCV1毒株间的ORF1与ORF2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7.5%~99.8%和92.7%~99.9%。虽然各个PCV1分离株之间的全基因组与主要ORF的核苷酸同源性均很高,但还是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相关性。

不同分离方法及培养方式对绵羊腔前卵泡发育能力的影响27-31

摘要:研究目的在于分析用不同的方法分离绵羊腔前卵泡以及用不同的培养方式对分离得到的腔前卵泡进行培养,对于绵羊腔前卵泡存活和发育能力的影响。试验分2部分进行:试验1为分离卵巢皮质,分别用显微分离法和胶原酶法分离腔前卵泡。试验2是在试验1的基础上,将较优方法获得的腔前卵泡分别进行单独培养和群体培养。结果显示,显微分离法与胶原酶法相比,在获得的腔前卵泡数量上差异不显著,但显微分离法获得的腔前卵泡基膜完整率显著高于胶原酶法(P〈0.05)。获得的腔前卵泡使用单独和群体两种方式进行培养,其直径增加值在第3天和第6天差异不显著,但单独培养法在第3天和第6天的存活率显著高于群体培养法(P〈0.05),且有卵泡腔形成。研究显示使用显微分离法分离腔前卵泡与胶原酶法相比具有优势,相对简单、廉价,并且对卵泡的损害很小。经显微分离法获得的腔前卵泡,使用单独培养法进行培养能够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

混合比例对水葫芦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效果的影响32-34

摘要:为开发利用水葫芦生产优质青贮,调制了5种混合比例的水葫芦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及水葫芦青贮。5种混合青贮是按水葫芦:玉米秸秆(质量比)分别为80:20,70:30,60:40,50:50和40:60进行调制。每个处理作2次重复,常温下贮存60天,开封后测定青贮的pH、干物质回收率(DMR)、气体损失率(GLR)、氨态氮(NH3-N)等指标。结果表明,所有混合青贮的pH均显著低于水葫芦青贮(P〈0.01);70:30,60:40,50:50和40:60混合青贮的pH均低于4.2,它们的NH3-N也都显著低于水葫芦青贮(P〈0.01)。可见,在水葫芦中添加适当比例的玉米秸秆可调制优质混合青贮。

日照琅琊鸡催乳素基因的遗传变异与就巢性的相关性研究35-38

摘要:采用候选基因法研究催乳素基因的遗传变异对家禽就巢性的影响,可为控制家禽就巢性奠定理论基础。设计引物特异性扩增PRL的5'调控区序列,对PCR产物进行基因分型,统计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就巢性的相关性。在所检测的琅琊鸡鸡群中发现PRL的5'调控区存在遗传变异;发现了PRL的三种基因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基因型与鸡的就巢性的遗传效应差异显著(P〈0.05),其中AA型鸡的就巢性最低,与AB和BB型鸡的就巢性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AB和BB型鸡的就巢性均较高,后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提高A等位基因的频率将有利于降低鸡的就巢性,据此可以在育种选择中实现早期基因型选种,研究结果有助于科学地保护和利用中国优良地方家禽品种资源。

母猪繁殖障碍成因分析39-42

摘要:繁殖障碍是导致母猪淘汰的最主要因素,直接造成母猪非生产天数延长,繁殖猪群生产效率降低,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就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多方面因素,包括营养因素(如饲养水平、饲料品质、断奶日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疫病因素、生产技术及管理因素进行综述。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业生物技术科学
半夏遗传结构和多样性RAPD标记分析43-47

摘要:为保护和利用半夏种质资源,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取自半夏主要分布区16个省的24份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L)68.7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0.2062;居群水平上,PPL为9.88%~58.02%,平均27.21%,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5282,居群间基因流(Nm)0.4466。UPGMA聚类分析显示,当相似系数0.896时,24份种质可分为5个类群。

‘砀山酥梨’芽变‘97-05-9’的RAPD分析48-53

摘要: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37份梨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亲缘关系及分类研究。从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7个引物进行扩增,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梨品种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砀山酥梨’与营养系变异‘97-05-9’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归为一类。且‘砀山酥梨’与其营养系变异‘97-05-9’有14个引物扩增出18条特异性条带,变异位点较多。

不同成熟度茶籽外植体诱导发生体胚的研究54-58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成熟度的茶籽作为外植体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差异,该文选择成熟度依次递增的茶籽E1、E2、E3和E4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研究,结果表明:E4外植体接种成活率最高,但是诱导体细胞胚发生率较低。E1外植体在灭菌时耗损率相对较高,而且体胚诱导发生能力并非最佳。E2和E3外植体诱导分化体细胞胚的频率以及诱导获得的二级体胚的频率都较高,E2最佳,E3次之。以上结果说明E2茶籽外植体可以作为诱导体胚发生的优良材料。

树莓试管苗茎尖包埋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59-62

摘要:对树莓茎尖包埋玻璃化法种质资源保存进行了研究,以期建立简单、高效的树莓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体系。试验以树莓试管苗茎尖为材料,探讨了不同因素对树莓试管苗茎尖包埋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后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约1mm的树莓试管苗茎尖用海藻酸钙包埋后,采用分步预培养的方法,最后终止蔗糖浓度为0.9mol/L的MS培养基中进行预培养3天,再用含2mol/L甘油和0.9mol/L蔗糖的装载液处理90min,在0℃下用PVS2处理180min后投入液氮中保存1h,在40℃下化冻3min,用含1mol/L蔗糖的MS液体培养基洗涤20min,最后转到恢复培养基上,30天后在没有形成愈伤组织的情况下形成新的植株。以上的保存程序应用于6个树莓品种,成活率达85%。该结果为树莓种质资源的超低温长期保存提供了理论依据。

聚乙二醇6000对杂花苜蓿体胚发生的影响及体胚的细胞学观察63-66

摘要:以甘农1号杂花苜蓿下胚轴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不同浓度PEG6000的UM+0.1mg/LNAA+0.5mg/LKT培养基上,发生体胚,研究PEG6000对体胚发生的影响,并观察了体胚的细胞学结构。结果表明,适量的PEG6000对体胚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其中添加6%PEG6000体胚的发生率最高;石蜡切片观察得出体胚的发育经过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及子叶胚4个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体胚。

不同割手密杂交后的父性遗传分析67-70

摘要:为了确定杂交后代遗传的真实性,分析父本在子代中的遗传比率,选用‘云割82-114’、‘云南1号’、‘云割83-184’、‘云割82-25’、‘云割82-160’、‘瑞割3号’等优良甘蔗细茎野生种作为父本,利用‘百眉蔗’、‘粤糖93-159’等作为母本,通过有性杂交,并利用SSR鉴定杂交后代的遗传关系。从140个后代材料中鉴定出109个真实杂种,27个是假阳性材料,4个自交材料。并对12个组合真实性达到6个以上的子代进行了父性遗传的评估,结果父本共检测出24个位点,各子代群体的平均父性多态性比率在33.33%~86.67%之间,平均基因杂合度较低,而父性遗传率相对较高,其中‘云割82-114’作为父本,与‘云割F180-189’杂交后代父性遗传率最低,与百眉蔗杂交后代父性遗传率较高;‘德蔗93-94’作为母本,与‘云南1号’杂交后代的父性遗传率最高,与‘云割83-174’杂交后代的父性遗传率最低。

离子束法导入大豆DNA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分析71-74

摘要:为了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采用离子束介导法将'豫豆23号'(Glycine max)的基因组DNA导入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中育5号'和'淮阴9628',获得了114株T1代高蛋白含量(〉15%)单株,蛋白质含量最高达21.44%,显著提高了受体亲本小麦蛋白质含量。从T1到T3代连续单株选择,获得了16个遗传上基本稳定的T3代株系。结果表明,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导入小麦,可显著提高转化后代株系的蛋白质含量。随着世代的提高群体蛋白含量有逐步提高的趋势,在T3代基本形成遗传稳定的高蛋白品系。该方法是小麦蛋白质含量改良的可行途径。

益母草属植物种子发芽、细胞培养及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75-78

摘要:通过对益母草属(Leonurus)药用植物的种子发芽及其标准、染色体核型、组织及细胞悬浮培养、有效成分及引种栽培等的系统阐述,认为益母草及其该属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多种化学有效成分和药理活性,应用价值前景广阔。但其组织培养及其细胞悬浮培养报道较少,利用组织培养提高其药用成分含量研究尚需进一步探索,应加快该方面的研究,为更加合理、有效地应用益母草及其该属药用植物提供参考。

小麦cDNA-AFLP技术体系建立的研究79-81

摘要:本研究以小麦栽培品种为材料,对cDNA-AFLP技术的关键技巧作了研究和详细叙述,并建立起该技术体系,为小麦分子育种研究提供借鉴。采用Trizol法提取小麦叶片RNA,按照通常cDNA-AFLP技术方法进行,经过优化试验,使用Trizol法提取RNA,用PCR仪酶切连接,稀释20倍的预扩产物进行选扩后用AFLP银染技术可以得到理想的cDNA-AFLP结果。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食品科学
增湿萎凋对浓香型夏暑乌龙茶苦涩味的影响82-86

摘要:为降低浓香型夏暑乌龙茶苦涩味,试验研究一项加工新技术对乌龙茶苦涩味的影响。以‘八仙茶’和‘凤凰单枞’2个茶树品种的夏暑季鲜叶为研究材料,在萎凋前,将清水喷施于茶青,增湿量分别是鲜叶重的6%、9%、12%、15%、18%,以不喷清水做对照,进行增湿萎凋,而后按传统工序加工成干茶,探索增湿萎凋新工艺对浓香型乌龙茶苦涩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湿量为鲜叶重的15%和18%的‘八仙茶’和‘凤凰单枞’加工成干茶,苦涩味降低3~4级,品质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