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11-1984/S 国内刊号
  • 1000-6850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学通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中国农学通报 2010年第1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兽医科学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鸡肝脏和肌肉中地克珠利残留量1-6

摘要: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建立鸡组织中地克珠利残留的检测方法,并考察地克珠利在鸡组织中的消除规律。用乙腈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液提取,60℃氮气吹干,乙腈溶解,过0.22μm微孔滤膜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地克珠利在鸡肝中8~4000μg/kg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而在鸡肌肉中8~1200μg/kg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5μg/kg和0.8μg/kg。鸡肝脏和肌肉中地克珠利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鸡组织中地克珠利残留量的检测。

黄白饮对雏鸡新城疫免疫效果的影响7-10

摘要:机体免疫力的高低直接决定机体的抗病力和生产力,中草药在免疫促进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优越性,能够特异性地或非特异性地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此次试验分别给免疫新城疫疫苗的雏鸡添加不同剂量(1mL/L、2mL/L、4mL/L)的黄白饮并连续测定各组雏鸡的ND抗体水平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各个给药组雏鸡的ND抗体水平和免疫器官指数均有一定的提高。其中,中剂量组(2mL/L)效果最好,显著优于其它组和对照组。提示黄白饮对雏鸡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猪流感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11-14

摘要:猪流感(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被国际兽疫局和各国政府列为A类传染病,严重威胁到畜禽生产和人类自身生存安全,同时由于亚型多、抗原变异性强、宿主范围广等原因。其生态学和公共卫生学意义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就猪流感的生物学特性和其可能致病机理进行概述,从而阐述目前猪流感的研究现状。

蛋白饲料用油茶枯饼脱毒及发酵培养基初筛15-18

摘要:对油茶枯饼进行脱毒处理,结果表明:油茶枯饼中约含粗蛋白质10%、可溶性糖类物质11%,是一种很好的饲料原料;乙醇提皂后的油茶枯饼比热水脱皂的保留了较多的原有营养成分。将脱毒处理前后的油茶枯饼调配成不同配方的培养基,观察培养基中的菌体生长情况,测定蛋白质提高率,获得了较优的饲料用油茶枯饼发酵培养基为:热水脱皂的油茶枯饼16g,麦麸1g,葡萄糖2g,(NH4)2SO41g,水19mL。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业生物技术科学
施氏假单胞菌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nhaA的克隆与表达分析19-24

摘要:Na+/H+逆向转运蛋白是生物耐盐的关键因子,能够维持高盐胁迫下生物体的正常生长代谢。利用PCR技术从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中克隆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nhaA。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1167bp,编码388个氨基酸,含有12个跨膜结构域和保守的功能氨基酸残基位点:Asp-133、Asp-163、Asp-164、His-225、Gly-338。与大肠杆菌nhaA基因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和99.2%。将该基因与pET-28a构建成原核表达载体pET-nhaA,转化E.coli BL21,经IPTG诱导后获得相对分子量约为41kD的蛋白。平板法和生长曲线法检测表明,重组菌在800mmol/LNaCl胁迫下仍能正常生长,耐盐能力显著提高。以上结果证实克隆到的基因是施氏假单胞菌nhaA基因家族的成员,具有盐胁迫下将Na+逆向转运至胞外的功能,为进一步利用该基因进行作物耐盐改良奠定了基础。该基因的GenBank登录号为EU545468。

拟南芥TGG5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酶学特性25-31

摘要:芥子酶是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的一类降解硫代葡萄糖苷的酶。当植物受到病虫侵袭时,芥子酶与其底物硫代葡萄糖苷结合,释放有毒的水解产物形成植物重要的化学防御系统。TGG5是新发现的一类芥子酶基因,对其研究将有利于揭示芥子酶防御系统的功能。试验克隆了拟南芥TGG5基因cDNA,构建酵母表达载体,转化毕氏酵母GS115。经甲醇诱导表达和Ni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TGG5重组蛋白。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分子量集中在58kD左右,并有较明显拖尾,呈现典型的糖基化蛋白的特征。进一步探讨了TGG5重组蛋白的酶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芥子酶的Km为1.96mmol/L,Vmax为0.084mmol/(min·mg);酶反应的最适pH为5.5;该芥子酶在37~80℃范围内有较广泛的温度适应性,并具有较好的80℃热稳定性;NaCl对该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浓度抗坏血酸具有激活芥子酶的作用,抗坏血酸终浓度为1.5mmol/L时,酶活力最大。RT-RCR分析,证实了TGG5只在拟南芥根中特异表达,这表明TGG5可能代表了一个芥子酶基因新亚家族。

花粉介导法将萝卜抗菌肽基因导入野罂粟的影响因素研究32-37

摘要:以野罂粟开放花蕾为受体,载有萝卜抗菌肽AFP(antifungal protein)基因的质粒pBIAFP为供体,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加入新鲜花粉与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DNA,应用SKH250LH型超声波震荡器进行震荡处理得到花粉处理液,在不同的时间用带有Coolsnap的OLYPUS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野罂粟花粉萌发情况;在不同授粉时间后,辅以人工授粉的方法将花粉处理液滴注野罂粟柱头上,套袋后获得种子,测定其结实率。实验证明:利用花粉介导法进行萝卜抗菌肽基因转化,以蔗糖浓度11%,处理后10-15h后的野罂粟花粉萌发最好;在蔗糖浓度8%的溶液中,以5h的结籽量较好。后代经卡那霉素筛选和PCR检测,初步证明外源AFP基因整合到野罂粟基因组中,并获得转基因T1代。为特殊中药材育种提供一个新方法。

利用SDS-PAGE和AS-PCR标记鉴定簇毛麦HMW-GS基因38-43

摘要:通过SDS-PAGE和AS-PCR标记对簇毛麦HMW-GS进行鉴定,对于快速鉴别导入到普通小麦中的簇毛麦HMW-GS和改良普通小麦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SDS-PAGE对中国春、钱尼、簇毛麦、6个中国春-簇毛麦二体附加系、普通小麦-簇毛麦3V异代换系进行HMW-GS组成分析,进一步确定簇毛麦HMW-GS基因位于1V染色体。根据已发表的普通小麦HMW-GS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设计了3对分别扩增普通小麦x-型亚基基因、y-型亚基基因以及所有HMW-GS基因的特异引物。经过对簇毛麦HMW-GS基因进行扩增发现,这3个AS-PCR标记都能很好地鉴别簇毛麦HMW-GS编码基因,并从分子水平上把簇毛麦HMW-GS基因定位于簇毛麦1V染色体上。

农杆菌介导的辽宁碱蓬胆碱单氧化酶基因CMO转化烟草提高抗氧化胁迫的研究44-47

摘要: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将来自辽宁碱蓬的甜菜碱合成关键基因-胆碱单氧化酶基因CMO转入烟草,以提高烟草耐受氧化胁迫的能力,并对得到抗生素抗性植株进行了分子检测和百草枯诱导的氧化胁迫。Southern和Northern检测表明CMO已经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并得到了正确的表达,但不同转基因株系中的拷贝数不同,株系T1、T2、T6为单拷贝;株系T4、T5为双拷贝;株系T3为3个拷贝。在10μM和20μM百草枯胁迫24h的情况下,转基因植株表现了较强的耐受氧化胁迫能力,各转基因株系和野生型相比具有较低的丙二醛含量和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这可能是转基因植物中甜菜碱的积累诱导或保护了抗氧化酶的活性,使得转基因植株受到的氧化胁迫较低,转基因植株中较低的电导率也证明了这一点。转CMO基因烟草耐氧化胁迫能力的提高,说明CMO基因可以进一步在玉米、水稻等重要农作物中应用以提高其耐受干旱、低温等非生物胁迫的能力。

高质量提取银杏种仁总RNA的改良方法48-52

摘要:提取高质量的RNA是获取银杏(Ginkgo bilobaL.)种仁药用蛋白基因以及从基因表达水平研究林木良种银杏种子发育和后熟的必要条件。现有提取方法难以获得高纯度的银杏种仁总RNA。旨在改良现有提取方法,以满足抽提富含蛋白质、多糖、多酚等特殊材料高质量RNA的需要。文中将改进的CTAB法和Trizol一步法相结合,优化了试剂组合并改进实验细节,从银杏种仁中获得了高质量的总R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提取的总RNA具有清晰的28SrRNA、18SrRNA条带,亮度满足2:1比例关系。OD260/OD280比值在1.85~2.00之间。将提取的总RNA用于Northern杂交分析可检测到清晰的信号,而用于RT-PCR和5'-RACE也可获得清晰的目的条带。说明这种方法获得的总RNA完整度和纯度很高,完全可以满足下游分子生物学实验要求。

响应面法优化多粘菌素B的发酵条件53-57

摘要:采用响应面法对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产多粘菌素B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对产量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为初始pH、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采用B时o间x-B37eh.7n2kehn。实在验此设条计件进下行进响行应发面酵分验析证优,实化验,确值定和了模最型佳预发测酵值条之件间为比:较初接始近pH,有6.较72高,温的度吻3合0.6度4℃,相,发对酵误差较小。多粘菌素B的产量可达到915.77mg/L,比优化前提高了33.7%。

桑黄原生质体融合菌株及其亲本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58-61

摘要:【研究目的】选择和评价桑黄原生质体融合菌株。【方法】应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技术,对5个供试菌株的酯酶同工酶进行测定,并对供试菌株进行液体培养,测定各菌株的生物量及发酵液中胞外多糖含量、总黄酮含量、酯酶活性及pH。【结果】融合菌株与亲本具有共同的基础条带,同时还产生了自身特异性条带,融合菌株SR002、SR003菌丝生物量是亲本SA04的3倍。SR005菌株合成胞外多糖速率最快,但SR002胞外多糖产量最高,较亲本SA02增加到1.8倍。融合菌株SR005在培养后期发酵液中酯酶活性最高。SR002、SR003两菌株亲缘关系极为相近。【结论】筛选得到的SR002菌株经进一步遗传稳定性验证后可用于以获得生物量、胞外多糖为目的的液体发酵培养。

真核生物对核糖体失活蛋白的抗感机制62-65

摘要:核糖体失活蛋白是一类能抑制核糖体功能的毒蛋白,除了能阻止蛋白质合成外,还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活性,因而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就核糖体失活蛋白的种类、作用和真核生物对核糖体失活蛋白的敏感性、抗性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为解释核糖体失活蛋白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思路。

与大白菜抗霜霉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66-70

摘要:【研究目的】研究与大白菜抗霜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DNA分子标记。【方法】利用高抗自交系‘660’和高感自交系‘654B’及其杂交F2群体162个单株为材料,采用构建抗、感病池,利用BSA法筛选了87对SSR引物,35对拟南芥抗霜霉病相关基因的特异引物,其中特异引物RPP13P2和RPP131-2R在抗病亲本和抗病池中扩增出一条多态性片段RPP13MK,利用这对引物对F2代单株构建的分离群体进行扩增,验证标记RPP13MK与目的基因的连锁关系,Mapmaker3.0软件计算遗传距离。【结果】通过F2单株验证后证明RPP13MK与抗霜霉病基因紧密连锁,其遗传距离为5.6cM。【结论】获得了一个与大白菜抗霜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RPP13MK。

正交设计在彩色马蹄莲组织培养中的应用71-74

摘要:试验通过正交设计方法,着重研究彩色马蹄莲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基本培养基及植物生长调节剂(6-BA、KT、IAA、NAA),对不定芽诱导、继代培养和诱导生根的影响。结果显示:初代培养BA2.0mg/L和B5培养基搭配效果最好,继代培养最优组合B5+BA2.0mg/L+NAA0.1mg/L,诱导生根1/2MS+NAA0.1mg/L+IBA0.3mg/L对生根率的诱导效果最好。

芝麻DNA高效提取及PAGE快速银染方法75-77

摘要:为了快速、低成本获得高质量的芝麻基因组DNA,在借鉴其他作物DNA常规提取方法基础上,简化了提取步骤,减少了试剂用量,DNA经琼脂糖电泳检测无拖尾,且OD260/OD280在1.8~2.0之间,表明质量、纯度均较高,摸索了一套芝麻DNA高效提取方法。在常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银染程序基础上进行改良,减少了固定环节和试剂用量,缩短了染色和显影时间等,优化建立了芝麻PAGE快速银染方法。

4种青海青稞品种的染色体核型分析78-82

摘要:青稞是青海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探讨青海主要栽培青稞品种在细胞水平上的分类,为青稞遗传育种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普通压片法对青海省主要栽培的4种青稞品种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青3号的核型公式是2n=2x=14=12m+2msat,北青6号的核型公式是2n=2x=14=10m+4smsat,肚里黄的核型公式是2n=2x=14=12m+2msat,昆仑12号的核型公式是2n=2x=14=10m+4msat。核型类型都属于Stebbins-1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品种在核型上存在一定分化,这可能是由不同的遗传背景造成的。

3E附加系与2C附加系杂交后代的细胞学鉴定83-85

摘要:为了创造小麦-长穗偃麦草染色体易位系,将‘中国春’-长穗偃麦草3E二体附加系与‘中国春’-柱穗山羊草2C二体附加系进行了正反交、F1代自交和回交,利用细胞遗传学等方法对杂种后代进行了鉴定。以‘中国春’-长穗偃麦草3E二体附加系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其杂交当代结实率平均为37.3%,而以‘中国春’-杀配子染色体2C二体附加系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其平均结实率为28.19%,二者差异显著(P〈0.05)。杂种F1代自交结实率平均为31.45%,用"中国春"-长穗偃麦草3E二体附加系为父本的F1代回交结实率为38.82%,二者差异显著(P〈0.05)。在杂交后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观察到了染色体畸变现象,说明杀配子染色体2C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起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创制小麦-长穗偃麦草3E染色体易位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