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11-1984/S 国内刊号
  • 1000-6850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学通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中国农学通报 2010年第1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兽医科学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牧草生长特性与主要生态因子分析1-7

摘要:通过多年围封和放牧2个样地上3个水分梯度的野外试验,以试验区优势种克氏针茅和羊草2个物种及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分适宜条件下牧草的生长特性和水分胁迫、放牧等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分适宜条件下针茅、羊草的最大高度和生物量分别是87.9cm、40.3cm和280g/m2、54.2g/m2,群落的最大生物量、盖度和LA(I叶面积指数)分别是467.6g/m2、91%和2.7;(2)物种高度、针茅和群落地上生物量均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羊草地上生物量生长曲线S型特征不明显;群落盖度和LAI分别用二项式和三项式拟合效果较好(;3)水分胁迫对草原植被生长有明显的负效应,并随干旱程度的加重而增大;与高度相比,生物量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更强烈,羊草对水分的敏感性大于针茅;在土壤相对湿度40%~50%时,群落最大生物量和LAI降低近50%,盖度减少30%多。水分充足时,针茅达到最佳生长状态所需要的热量为〉0℃积温2500~2700℃(;4)放牧样地群落和物种的生长特征除羊草的地上生物量外,都优于围封样地,放牧样地羊草生物量和单位面积株茎数比围封样地少25%和66.8%。

3株鸭肝炎病毒1型全基因序列分析8-12

摘要:为分析3株1型鸭肝炎病毒(DHV)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关系;采用RT-PCR和5'-/3'-RACE.方法测定3株1型鸭肝炎病毒全基因序列;研究结果表明,不含poly(A)尾巴的3株病毒的基因组全长为7691~7700nt,基因组均仅含一个长度为6750nt的ORF,625~627nt5'端非翻译区和325~328nt3'端非翻译区(UTR)。将3株病毒株与GeneBank公布的其他DHV-1全基因序列及小RNA病毒科的其他属代表病毒株进行序列分析表明,聚蛋白均被分割成为12个蛋白,其中VP1的变异性最大,180~187位为高变区。3株病毒与DHV-1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3.7%~98.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6.9%~98.8%,DHV-1各株在小RNA科病毒多聚蛋白氨基酸序列进化树上形成一个独立的进化分支;DHVs-1病毒间核苷酸和氨基酸仍较保守,它们在进化中可将其归为小RNA病毒科的一个新属。

配合饲料中消化能粗蛋白比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13-17

摘要:旨在研究不同消化能粗蛋白比(DE/CP)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将奶牛常用饲料组合成5种配合饲料,其消化能粗蛋白比(DE/CP)分别为12.6、14.3、15.9、16.4和17.0,应用人工瘤胃技术研究不同DE/CP对瘤胃液pH、氨氮(NH3-N)质量百分数、微生物蛋白(MCP)产量和挥发性脂肪酸(VFA)质量百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DE/CP对瘤胃pH影响不显著(P〉0.05),而在NH3-N质量百分数、MCP产量和VFA质量百分数方面不同DE/CP间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结论:在此试验设计条件下,配合饲料DE/CP为15.9时最有利于奶牛瘤胃发酵。

高原型藏绵羊KAP基因多态性与部分产毛性状的关系研究18-22

摘要:旨在寻找KAP基因上与产毛性状相关的多态位点,为藏绵羊产毛性状的分子标记提供理论依据。利用PCR-SSCP技术研究了高原型藏绵羊KAP3.2、KAP7基因部分序列和KAP8基因外显子的多态性;采用最小二乘线性模型,分析了多态位点与毛长和产毛量性状的关联性;通过多态位点与经济性状的遗传相关预测了选择反应,确定了各性状的优势标记位点。研究表明:3个基因座都存在多态性,均检测到AA、AB和BB3种基因型。KAP3.2和KAP7基因AA型的毛长性状均显著高于BB型(P〈0.05);KAP3.2基因AA型的产毛量性状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5),KAP8基因AB型的产毛量性状显著高于AA型和BB型(P〈0.05);毛长和产毛量性状上,KAP3.2基因的选择反应最大。KAP3.2可作为毛长和产毛量性状的优势标记基因。

家鸽消化道生长抑素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研究23-26

摘要:应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家鸽(columbae livia domesticus)消化道生长抑素细胞的分布密度和形态学特点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生长抑素(somatostatin,简称SS)细胞主要分布于胃体及其以下部位,其中胃体部的分布密度最高,小肠各段的分布密度较低,且小肠各部位间差异不显著。而在食管和嗉囊中均未发现SS细胞。SS细胞的形态多样,主要有圆形、椭圆形和锥体形等。主要分布在上皮细胞基部、上皮细胞之间和腺泡上皮细胞之间。通过形态学观察认为:家鸽消化道生长抑素细胞的分布与其消化道各部位的功能有关。

DNA芯片技术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27-30

摘要:随着基因组数据的增长,DNA芯片(DNA Chip)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其集成化、微型化、自动化的优点,为生物、医学、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笔者从基因表达谱研究、病原微生物检测、细菌分型、基因突变和多态性检测、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多个方面概述了DNA芯片技术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进展、并对DNA芯片技术的原理和分类进行综述。

提高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使用效果的研究31-33

摘要:为提高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的使用效果,从筛选稀释液配方、选择最佳解冻温度与解冻后保存温度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通过比较3种冷冻精液保存稀释液对冷冻后精子活力的影响,表明稀释液Ⅲ和稀释液Ⅱ的保存效果均极显著优于稀释液Ⅰ的保存效果(P〈0.01),稀释液Ⅲ与稀释液Ⅱ间的保存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2)将牛细管冻精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进行解冻,解冻后精子活率随解冻温度升高(40~65℃)而升高,但高温下(80℃)解冻精子活率低于解冻温度为(40~65℃)(;3)在2个温度范围进行精液解冻后保存试验,结果以解冻后保存温度为(0~5℃)范围效果较好。

双温多重PCR鉴定猪早期胚胎性别的研究34-36

摘要:通过PCR扩增哺乳动物雄性决定基因SRY来鉴定胚胎的性别在畜牧业生产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优化技术路线,缩短鉴定时间对后期实验的成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猪的SRY基因和GAPDH(内标)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并合成两对引物,通过双温PCR反应实现对猪早期胚胎性别的快速鉴定,结果表明:母猪只能扩增出404bp的GAPDH基因片段,而公猪能同时扩增出309bp的SRY基因片段和404bp的GAPDH基因片段。阳性率为100%,鉴定时间较常规时间缩短2h时。表明该检测方法快速、准确。该方法为在转基因克隆动物研究中快速鉴定胎儿成纤维细胞系的性别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农户生猪养殖新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37-40

摘要: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生猪养殖新技术选择行为,分析结果表明:养猪户户主的性别、文化程度、生猪饲养规模、养猪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对生猪饲养技术入户工程了解程度、本村是否有相关技术人员以及农户是否加入产业化组织等与农户生猪养殖新技术的选择行为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根据研究结果,结合当前农村的基本现实,从积极引导养猪户加入生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兼顾经济和生态效应,推行农户的适度规模化生猪生产,大力推行生猪饲养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和完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植物果糖激酶的研究进展41-47

摘要:蔗糖是大多数高等植物从源到库运输的主要形式,但进入库器官后被分解为果糖和葡萄糖,果糖的进一步代谢需要果糖激酶进行磷酸化,以帮助库组织的建立和库强的提高。同时果糖激酶还可作为糖感受器和信号分子调控植物的代谢和生长发育,因此果糖激酶在库组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介绍了植物果糖激酶的基因克隆、表达、系统发生、结构、分布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草菇杂交菌株2628的鉴定与品比试验48-53

摘要:将2个匍匐型不孕的草菇单孢菌株单26、单28进行杂交配对,尖端菌丝细胞分离纯化后得到一气生型菌株2628。RAPD标记和SRAP标记的DNA指纹表明,2628继承包含了单26和单28的所有遗传谱带,是一株杂交种。杂交菌株2628可出菇,在与当前主栽品种出菇品比试验中,杂交菌株2628子实体外观较好,产量最高,是主栽品种V23-2产量的2倍多,生物学转化率达到33.4%。

植物富含甘氨酸蛋白的研究进展54-58

摘要:植物富含甘氨酸蛋白(Glycine-rich proteins,GRPs)是由富含甘氨酸的高度重复序列组成的蛋白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植物富含甘氨酸蛋白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系统地介绍了GRPs的结构特点、GRP基因表达特性及GRP基因功能,旨在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桃果实硬核后期中果皮与内果皮中蛋白质组表达的双向电泳分析59-64

摘要:为了探究桃果实发育过程后期中、内果皮不同的代谢进程,以"大久保"桃(Prunus persica L.cv.Okubao)盛花后56天的果实为试材,TCA/丙酮沉淀法提取蛋白质,采用固相pH梯度(immobilized pHgradients,IPG)双向电泳系统分离蛋白质,凝胶银染显色后用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初步了解中果皮和内果皮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点。采用pH5~8IPG胶条进行等电聚焦得到的双向电泳图谱在中果皮与内果皮中检测到蛋白质点的数量分别为(1273±101)和(1292±115)个,所有匹配的蛋白点中有65个在中果皮与内果皮的图谱中均存在,其中30个为内果皮相对于中果皮2倍(P〈0.05)上调的点,35个为内果皮相对于中果皮2倍(P〈0.05)下调的点。有10个蛋白点仅在中果皮表达,18个蛋白点只在内果皮表达而中果皮未显示。表明桃果实发育硬核期中果皮与内果皮的蛋白质组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为进一步解释中果皮与内果皮在代谢的方向上不同而提供理论依据。

转反义trxs基因小麦籽粒中ABA和GAs含量与穗发芽的关系65-69

摘要:为了揭示反义硫氧还蛋白基因(anti-trxs)在抗穗发芽小麦中的作用机制,探讨转基因小麦籽粒中内源激素ABA和GAs含量变化与穗发芽的关系。以转反义trxs基因两个纯合株系及其未转基因对照小麦品种豫麦18为材料,采用荧光定量RT-PCR、整穗发芽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对小麦灌浆过程中反义trxs基因表达、穗发芽特性及内源激素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s)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种子形成过程中,反义trxs基因能够正常表达,2个转基因株系中内源trxh基因表达量都明显低于对照;转基因株系籽粒中ABA和ABA/GAs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平均分别比对照升高了18.39%和23.47%,而GAs含量在花后15~30天较对照有所降低,平均比对照降低了9.14%;花后20、25、30天,转基因株系的穗粒发芽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平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9.65%、28.2%、27.23%;相关分析表明,穗发芽率与ABA和ABA/GAs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GAs含量呈正相关。由此推断,反义trxs基因导入抑制了小麦内源同源基因的表达,改变了小麦体内ABA和GAs的平衡,使ABA合成量增加,是导致转基因小麦穗发芽率降低的原因之一。

植物组织培养中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70-73

摘要: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普遍现象,泛指在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培养过程中,培养细胞和再生植株中产生的遗传变异或表观遗传学变异。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发生有其遗传学基础,可从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检测和鉴定。组织培养产生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为植物品种改良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选择材料。作者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中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概念,变异来源、变异因素,变异表现以及检测方法,指出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中的不足及今后研究方向。

玉米ZmPti1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亚细胞定位74-77

摘要:Pti基因不但在植物的抗病信号传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玉米中一个类Pti1基因——ZmPti1还参与了植物抗盐的信号传递。为研究ZmPti1在植物体内亚细胞水平上的分布情况,进而对ZmPti1基因功能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为报告基因,分别构建了以35S为启动子表达ZmPti1-GFP融合蛋白和GFP游离蛋白的植物表达载体pGreen0029-35S∷ZmPti1-GFP和pGreen0029-35S∷GFP。构建好的植物表达载体首先转化感受态的农杆菌菌株GV3101,再通过花浸蘸法侵染拟南芥,结果得到62株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观察ZmPti1在转基因拟南芥细胞中的定位。结果表明:ZmPti1是一个可溶性蛋白,定位在细胞质内。

中国白菜小孢子离体培养和双单倍体植株再生78-81

摘要:采用略加修改的NLN培养基(无机大量元素1/2)和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的胚状体诱导程序,培养了5个中国菜用小白菜品种和1个中国大白菜品种的小孢子,进行了双单倍体的诱导。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小孢子产胚量差异很大,在接种的6个基因型中,有5个诱导出胚,诱导率83.33%。其中的中萁青抗热605产胚量最高,是8.68个胚/10蕾,最低的是鸡冠菜,其产胚率是0.42个胚/10蕾。这些胚在添加了NAA和PP333(多效唑)的B5培养基发育成健壮的小植株,已移栽到田间。关于6个基因型的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应用及前景82-85

摘要: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能将木质纤维素降解为葡萄糖的木质纤维素酶是一个复合酶系,它在养殖、食品、酿酒、纺织、洗涤、能源、造纸等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能够显著提高粗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提高食品原料细胞内含物的提取率,缩短酿酒发酵时间、提高出酒率,提高纺织品纤维质量,增强去污能力,促进乙醇燃料的开发,提高纸浆质量等。本文综述了木质纤维素酶在工业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