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11-1984/S 国内刊号
  • 1000-6850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学通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中国农学通报 2010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兽医科学
鸡NYGGF4同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1-5

摘要:小鼠和人的NYGGF4基因参与脂肪前体细胞的增殖调控,并可能与肥胖的发生发展有关。通过克隆获得了鸡的NYGGF4同源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鸡NYGGF4同源基因的遗传进化性和蛋白功能进行预测分析,并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雏鸡的NYGGF4同源基因进行组织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鸡NYGGF4同源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654nt,进化保守,在多个组织脏器中具有转录表达活性,编码蛋白具有一个磷酸酪氨酸作用结构域(PID),而编码PID结构域的蛋白广泛参与神经发育、免疫、组织平衡和细胞生长等生理过程,这表明鸡NYGGF4同源基因是一个可能具有多种功能的新基因。

动物标识发展趋势及其应用于畜禽管理的对策6-10

摘要:文章以动物标识技术的演进过程及其在畜禽品种选育、精准养殖管理、畜禽疫病防治、动物产品安全及畜禽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现状及所面临的发展瓶颈和制约因素为依据,提出国际标识技术在提高信息采集精准性、降低技术应用成本和实现技术标准国际兼容性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中国动物标识及可追溯系统建设面临的问题,并从技术研发和运行管理2个层面提出促进动物标识技术应用于中国畜禽管理的对策。

H7N7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B细胞和Th细胞表位预测及初步鉴定11-14

摘要:预测H7N7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B细胞和Th细胞(THelpCell,辅助T细胞,在免疫调节中起促进作用的T细胞亚群。)相关抗原表位,并对所获表位的抗原性进行初步鉴定。根据禽流感流行趋势,从GeneBank下载H7N7禽流感病毒HA氨基酸序列,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所下载序列进行预测与分析,获得H7N7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B细胞和Th细胞相关抗原表位。通过H7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血清,初步验证所选表位抗原性。获得了5个H7N7亚型禽流感病毒候选B细胞和Th细胞表位,经过间接ELISA方法分析,其中HA165~178,HA180~193,HA241~255表序列相对保守,与流行的H7N7亚型禽流感病毒HA相应区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具有与H7型禽流感病毒阳性血清抗体结合能力,预示了其成为功能表位的可能。所筛选的表位具有成为H7N7亚型禽流感病毒HAB细胞和Th细胞相关抗原表位的可能,为H7N7亚型禽流感表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2种铬源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15-18

摘要:通过旨在研究不同铬源(酵母铬和烟酸铬)对热应激肉鸡生长及屠宰性能的影响。选择15日龄AA肉仔鸡180只,随机分为3组,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加铬),2组为添加酵母铬组,3组为添加烟酸铬组,铬添加量均为3mg/kg,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4周。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补铬3mg/kg显著提高了15~28天、29~42天热应激肉鸡日增重、饲料消耗和饲料转化效率(P〈0.05),不同铬源差异不显著(P〉0.05)。于28、42日龄,每处理随机抽取18只,每重复3只,屠宰测定屠宰指标。结果表明:28天时两种铬源对肉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42天时试验组对肉鸡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无显著影响(P〉0.05),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日粮中添加酵母铬和烟酸铬能改善热应激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不同铬源之间差异不显著。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业生物技术科学
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在天麻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19-24

摘要:以乌天麻、黄天麻和绿天麻3种变型为研究对象,通过RAPD分析研究天麻遗传多样性,从而为天麻种源的筛选与鉴定及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天麻样品DNA,筛选出重复性好的10条随机引物,对130个样品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建立RAPD分析图谱。扩增结果:54条表现为特异性带,多态性变异率高达65.1%,说明天麻变异程度较大。聚类分析表明:栽培群体乌天麻是1个高度混杂的群体,虽然个体的表现型基本相同,但从遗传物质的组成来看,基因型不一致。研究表明天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乌天麻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变异复杂。为鉴定优质天麻品种、天麻种质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和进行遗传育种,提供了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茶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及其应用25-29

摘要:茶树是木本植物,茶树组织培养研究相对其他草本植物研究进展较为缓慢。综述了茶树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快速繁殖、茶树人工种子、辅助育种、种质保存、次生代谢产物等方面的应用,并对今后茶树组织培养研究做了展望。

利用改良CTAB法提取木薯基因组DNA30-32

摘要: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木薯基因组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条带清晰,无拖尾现象。结果表明,DNA浓度在710.0~967.5ng/μL之间,OD260/OD280在1.73~1.92之间,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高效等特点,所提取的基因组DNA质量和纯度较高,适用于进一步的SSR、ISSR等分子标记分析。

药用植物穿心莲的组织培养33-36

摘要:以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对穿心莲芽增殖的影响、不同代数试管苗生长的差异以及试管苗生根的试验。结果表明:穿心莲生长的最适合基本培养基是MS培养基;丛生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KT1.0mg/L+NAA0.1mg/L;3代以内试管苗生长状况良好;试管苗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1mg/L。

离子束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前景37-40

摘要:育种新材料的发现,育种新方法的建立,育种新思路的提出,都可能使作物育种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从而能够更有效的挖掘作物育种的发展潜力。通过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离子束生物效应以来对离子束生物工程的深入了解,主要阐述离子束生物工程的理论、特点和现状,充分综述了药用植物资源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离子束作为一种新的诱变源在药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前景。

细菌检测基因芯片的简述及其在水产上的应用41-44

摘要:基因芯片技术作为生物学高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功地应用于生物学多项研究,尤其是在疾病的诊断和病原微生物的确定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已经制作出多种细菌基因芯片,用于细菌基因水平上的研究。在介绍基因芯片的概念、分类以及制作方法的同时,简述了水产上细菌检测基因芯片产生的背景及不同靶基因的选用情况,并总结了基因芯片技术的优点及其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认为细菌检测基因芯片在水产病害的防治及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添加外源镧条件下姬松茸中微生素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45-48

摘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外源镧胁迫姬松茸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姬松茸的维生素B6与烟酰胺和B2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烟酰胺与B2呈显著正相关;叶酸与B2呈显著负相关;其他性状间的相关均为负或正相关。从7项微生素指标中提取出3个胁迫效应的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3.92%。根据主成分对原性状的综合能力,进行微生素系列分析,3个主成分可分别解释为叶酸和B6效应因子,Vc效应因子,B5效应因子,并建立了主成分方程分别为:y1=0.1682F1+0.1542F2+0.3570F3+0.4420F4-0.4094F5+0.4613F6-0.4947F7y2=0.6392F1-0.4636F2+0.3622F3-0.3004F5+0.3443F5+0.1855F6-0.0462F7y3=0.1380F1+0.8114F2+0.3705F3-0.1821F4+0.2739F5+0.0908F6+0.2625F7各处理组的主成分得分、综合得分计算排序第一为40mg/kg处理组,所以为较适宜的胁迫浓度。

盐爪爪核酸提取方法研究49-52

摘要:为了提取盐生植物盐爪爪高质量的核酸,为其基因工程研究、实现盐渍土的生物改良以及解决土壤盐渍化这一世界性的生态问题奠定基础,笔者采用CTAB法、SDS法和改良尿素法用于盐爪爪DNA提取,在DNA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乙醇和氯化锂特异沉淀步骤用于提取RNA,采用RT-PCR技术验证了该法提取RNA的质量。研究结果显示:3种DNA提取方法中,SDS法提取DNA的浓度较大,OD260/OD280和OD260/OD230均在正常范围之内;3种RNA提取方法中,SDS-LiCl沉淀法的OD260/OD280在1.8~2.1之间,OD260/OD230大于2.20,说明杂质去除较完全,浓度也较大;以SDS-LiCl沉淀法提取的碱蓬RNA为模板,进行胆碱单加氧酶基因的RT-PCR扩增,能清楚地看到在700~1500bp处有一清晰的扩增条带,并且其扩增量随着不同盐浓度(0、100、250、350、500mmol/L)变化,条带显示由暗到亮再变暗的趋势。确定了SDS法为盐爪爪核酸的最佳提取方法,所得结论为盐爪爪耐盐分子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他植物的核酸提取提供借鉴。

镰刀菌毒素对植物形态和结构的影响53-56

摘要:镰刀菌毒素是镰刀菌产生的非寄主选择性毒素,可导致植物萎蔫、根腐、穗腐等各种病症。综述了镰刀菌毒素的主要种类、产毒菌种及其侵染的主要植物,毒素作用机理及其对植株外观形态、细胞及细胞器结构、维管束等的影响,并提出了镰刀菌毒素研究在抗性材料筛选和抗性机理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食品科学
辛夷滤嘴降低卷烟烟气中的有害成分研究57-60

摘要:为研究辛夷滤嘴降低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的作用,采用对比分析方式,先用吸烟机捕集卷烟烟气,收集主流烟气的总粒相物,再用超声波萃取方法对收集烟气粒相物的剑桥滤片进行萃取,分析烟气中的常规成分(烟碱、焦油、水分),最后用GC/MS定量、定性分析烟气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与空白样对比,辛夷滤嘴卷烟对烟碱、总粒相物、焦油量有降低作用,且分别降低了8.14%、12.62%和14.54%;对烟气中的一些有害成分,特别是促癌、致癌的酚类物质的截留效果比较明显,苯酚降低56.8%,对甲苯酚降低32.8%,4-乙基间苯二酚降低50%,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降低-29.0%。添加辛夷的卷烟滤棒能有效的降低烟气中的有害成分,符合"中式卷烟"的发展方向。

乳酸菌在传统主食馒头中的应用前景61-65

摘要:乳酸菌在食品工业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国外近些年开始研究乳酸菌在西方主食面包发酵中的作用,乳酸菌协同酵母发酵生产面包可产生良好的风味、减少抗营养因子、延长产品保质期。对乳酸菌在酸面包和全谷物及高纤维食品中应用研究包括营养价值、健康价值和抑菌物质等进行了综述。目前国内对传统馒头发酵剂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应用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发酵生产馒头,改善馒头的风味和质构,提高营养价值,开发新产品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填充料类型及组合方式对卷烟烟气的影响66-69

摘要:利用膨胀烟丝、膨胀梗丝和烟草薄片进行不同类型填充料的混合添加试验,运用相关统计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研究了填充料类型及组合方式对烟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卷烟中同时添加膨胀梗丝、薄片和膨胀烟丝三种类型的填充料后,焦油、烟气烟碱、抽吸口数的变化与膨胀梗丝添加比例、填充料总添加比例呈显著负相关,与烟支重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薄片(造纸法或滚压法)和膨胀烟丝添加比例的相关性不显著。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填充料总添加比例对焦油、烟气烟碱、抽吸口数有极显著影响,而填充料组合方式对这些指标的影响不显著。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填充料总添加比例、膨胀梗丝添加比例和烟支重量等三个变量建立了各项指标的回归方程,残差分析结果表明,对焦油、烟气烟碱、一氧化碳、抽吸口数等指标进行预测的误差分别为±1.60、±0.28、±1.66、±0.69口/支。

论普洱茶的可持续发展70-74

摘要:就云南普洱茶的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得出,云南茶叶生产产量及茶园种植面积相比于全国来说,增长幅度较大;而普洱茶的增长趋于平稳,探索了云南普洱茶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云南普洱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业基础科学
三系水稻恢复系品种航天诱变后代恢复力变化的研究初报75-79

摘要:为研究恢复系品种航天诱变后代恢复力变化的情况,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水稻干种子,回收返地种植,考察其后代的性状表现及遗传变异,结果表明:经航天诱变后,三系水稻恢复系品种11个突变株系与6个不同细胞质来源和不同基因型的三系不育系测交,其后代的结实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由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知,不同突变株测交后代的结实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经航天诱变后,恢复系突变株对不育系育性的恢复能力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且这种恢复力的变化也表现出双向性。同时测交后代的经济、农艺性状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有的与CK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航天诱变可选育出新的恢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