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11-1984/S 国内刊号
  • 1000-6850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学通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中国农学通报 2009年第1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兽医科学
基于B/S模式的奶牛日粮诊断系统的实现1-7

摘要:针对现有奶牛日粮诊断过程中只考虑日粮营养组分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局限性,首次提出了将奶牛日粮营养组分与营养代谢性病两个因素综合考虑,并以此结果对日粮配方优化设计。基于web2.0技术,采用JSP+Tomcat+MySQL架构,建立了B/S(浏览器/月艮务器)模式的奶牛日粮诊断系统。该系统先进实用,能有效地解决奶牛日粮配方针对性不强、难以规避奶牛营养性疾病等问题。

CIMMYT牧草与普通玉米杂交后植物学形态变异研究8-12

摘要:【研究目的】为发掘利用CIMMYT牧草生长繁茂和抗逆能力强等优良遗传特性,改良普通玉米材料的抗逆性和创制新型饲草材料。【方法】以CIMMYT牧草和4个普通玉米自交系为遗传交配材料,比较研究了CIMMYT牧草和4个杂交(回交)后代材料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及其与普通玉米的差异。【结果】CIMMYT牧草能将其生长繁茂、分蘖力强、生物产量高的特性遗传给杂交后代材料,并有较强的世代传递能力;该牧草幼苗、植株及其生长习性、花器官、种子特征等与普通玉米差异明显,其与普通玉米的杂交后代基本保持了它的生长发育特性,但花器官和种子特征更偏向于普通玉米;回交后代除保持了一定的分蘖特性、明显的多稳和返祖现象外,其余特征特性与普通玉米基本没有区别。【结论]CIMMYT牧草生长繁茂和生物产量高的特性能遗传给杂交后代,世代传递能力较强,通过遗传改良途径,能将CIMMYT牧草的优良特性转育到普通玉米中,培育出饲草玉米育种新材料。

动物饲用益生菌LPF-2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的培养条件优化13-16

摘要:【研究目的】对畜禽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动物饲用益生菌短短芽孢杆菌LPF-2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抑菌圈为指标,从时间、温度、摇床转速和培养基pH值研究短短芽孢杆菌LPF.2的最适培养条件,以获得短短芽孢杆菌LPF-2最佳的抑菌效果。【结果】短短芽孢杆菌LPF-2培养24-84h的抑菌圈为10.00~13.00mm,在24~39℃下培养的抑菌圈为9.00--14.00mm,转速在90~210r/min下培养的抑菌圈为13.75~15.00mm,pn6.0~8.0下培养的抑菌圈为10。50~14.50mm。【结论】动物益生菌短短芽孢杆菌LPF-2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基pH7.5、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48h,摇床转速在90~210r/min范围内均可。

羊驼AIF部分cDNA序列分析及其在不同毛色的表达定位17-20

摘要:通过对已构建的羊驼皮肤eDNA文库进行筛选和ESTs分析,发现与其它动物AIF基因相应cDNA序列高度同源的序列,经序列分析证明命名为羊驼AIF基因序列,已经向Genbank提交。与其他动物(褐鼠、小鼠、人等)的AIF基因相应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相似性分别为100%、91%、71.6%。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和定位,结果显示AIF在羊驼毛囊的毛根、根鞘、毛球、毛乳头位置均呈阳性表达,且棕色皮肤比灰色皮肤表达量高,提示该基因可能和羊驼毛色形成或毛的生长相关。

白鲜碱体外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研究21-24

摘要: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是能够引起人类及动物患病的重要致病菌,测定了白鲜碱对临床22株临床分离氟康唑耐药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式微量稀释试验测定了两药联合应药的分级抑制浓度指数(f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值。结果表明,白鲜碱有较好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且与氟康唑有协同作用。

正交试验法优选双黄连口服液制备工艺研究25-27

摘要:为了优化双黄连口服液制备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对双黄连口服液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以产品的外观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了不同的口服液制备工艺对口服液色泽及澄明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交试验优选双黄连口服液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即煎煮时加水用量为中药材的8倍,乙醇沉淀所用浓度为75%,pH7.0,静置时间为12h。该研究试验结果可靠,以优化的工艺制备的口服液工艺澄清度好,且生产耗时短,有利于大生产。

一种新的鸭病(暂名鸭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病原学研究初报28-31

摘要:【研究目的】分离并初步鉴定鸭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的病原。【研究方法】番鸭胚尿囊腔接种法分离病原,并通过电镜观察、动物回归、分离毒部分理化生物学特性、核酸节段分析等方法鉴定病原。【研究结果】从临床表现为肝脏不同程度点/斑块状出血和坏死点/灶为主要病变的病死雏番鸭和雏半番鸭肝脾组织中分离到8株病毒。分离毒能致死番鸭胚和鸡胚,胚体充出血、胚肝肿大出血坏死;人工感染1~2日龄雏番鸭、雏半番鸭均能复制出与临床自然发病鸭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能回收到病毒;分离毒能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MDEF)中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经电镜观察,病毒在细胞浆中增殖,呈大量散在、成堆和晶格状排列,病毒粒子呈球形、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双层衣壳、直径70nm左右;分离毒不能凝集鸡和鸽红细胞,对乙醚、氯仿、FUDR不敏感;病毒核酸为dsRNA,在sDs—PAGE中具有禽呼肠孤病毒10个RN段的特征(L1-3、M1—3和S1—4);应用MDRV特异性引物不能从分离毒中扩增出任何条带。【结论】初步表明分离毒是鸭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的病原,鉴于分离毒的上述特性,暂将此分离毒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业生物技术科学
利用SRAP标记分析彩色棉与白色棉的遗传差异32-38

摘要:为充分利用彩色棉的种质资源培育出具有高品质纤维的彩色棉新品种,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彩色棉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应用NTSYS软件对30种供试棉花材料的SRAP.PCR结果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得到29对条带清晰的多态性引物,共产生1067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132条,平均每个引物组合得到4.55条多态性条带。聚类分析29对引物组合的扩增结果,Jaccard’s相似系数在0.5405~0.9109之间,利用SRAP标记可以判明彩色棉和白色棉的遗传差异,为彩色棉育种的亲本选择在分子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思树的愈伤组织培养及其组织细胞学观察39-44

摘要:研究了相思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过程中,激素浓度、光照条件、接种量等各因素对相思愈伤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培养基中添加0.2-0.5mg/L的2,4-D浓度水平最有利于相思愈伤组织的生长。通过不同光照强度的对比试验得出,弱光在保持愈伤组织的形态上较有利。将接种量控制在0.3g/瓶时,在愈伤组织的增殖和保持能达到最优的效果。同时,通过对不同相思愈伤组织细胞学观察可以看出,不同相思品种的愈伤组织细胞形态各不相同,在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细胞的形态也在变化。

水稻耐冷性遗传及基因定位研究进展45-50

摘要:综述了水稻芽期、苗期、孕穗期和开花灌浆期耐冷性的遗传研究概况和耐冷性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水稻耐冷性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香蕉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51-55

摘要:利用改良的CTAB方法从香蕉叶片中提取高质量的DNA。在参考一般RAPD分析反应程序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确定适合香蕉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38℃退火1min;72℃延伸2min;循环45次;最后72℃延伸2min。PCR扩增的体系(总体积25μl)为:模板DNA20ng,dNTP200μmol/L,10×PCR Buffer2.5μl,引物0.20μmol/L,Taq酶0.75U,ddH2017.85μl。

性别决定基因Sry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蛋白检测56-60

摘要:动物的性别在畜牧业是一项很重要的经济性状,而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受睾丸决定基因Sry的启动,获得SRY蛋白并探索它与其他相关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深入了解该因子的作用机理和寻求高效经济的性别控制方法尤为重要。以小鼠为试验材料,通过PCR、质粒重组、酶切和测序等方法构建小鼠Sry的原核表达载体,使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重组表达载体的原核表达。PCR、酶切和测序结果一致显示成功地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1b—Sry;使用anti-Sry和anti—His特异性抗体进行的western blotting试验结果验证了蛋白表达的正确性。该试验不仅实现了哺乳动物性别决定因子的Sry原核表达,而其还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的SRY蛋白,对于深入研究Sry及其他相关基因的相互作用奠定了试验基础。

钼酸铵法测定水稻过氧化氢酶活性61-64

摘要:钼酸铵法测定植物CAT活性,具有准确、方便、高效的特点。以内两优6号、秀水09的剑叶为材料,通过与紫外吸收法准确度和精确度的比较,来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结果均值接近,没有显著性差异。紫外吸收法的变异系数分别是0.78%和0.58%,钼酸铵法的变异系数分别是0.35%和0.42%。

水稻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的构建65-68

摘要:为提高水稻花药培养效果,产生大量的花粉植株,以多年的试验并结合多方面的研究结果,论述了水稻花药培养各个环节中的关键技术,创建了通常情况下的一套水稻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系统着重于在利用基因型的选择和基本培养基的交叉使用以提高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前提下,在其他的每个环节,尤其是壮苗和室内移植管理技术方面进行了优化改进。主要措施为:通过对不同水稻材料的初步花培试验,筛选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高的用作花培材料做重点培养;N6、M8和MS培养基交叉使用以适应基因型对培养基的选择作用;对于粳稻或籼粳交后代,诱导激素仅用2,4-D,分化激素仅用6-BA是可行的;适时、适期取样、接种和转移愈伤组织,并适温培养;及时去除或转移褐变的愈块,适时分苗、分根。避免污染,加强室内移植管理,绿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食品科学
美国EPA农药残留急性膳食暴露评估方法69-74

摘要:美国环保署(USEPA)利用食品中农药残留数据评估潜在的急性膳食暴露风险,计算在1天内随食物消费摄入的农药残留量。评估中使用的毒性数据由农药商家在农药登记时提供,膳食消费数据主要来源于美国农业部(USDA)开展的个人食物撮入持续性调查(CSFII1994.96,98)的数据,农药残留的数据来源有残留田间试验、市场菜篮子调查、监测监控计划。EPA根据风险管理的需求进行阶层式的急性暴露评估,从最坏情形的筛选式评估过渡到使用更靠近消费点的优化评估,利用市场菜篮子调查、政府监测监控、概率评估、农药的市场份额以及食品加工因子等数据和方法,逐步优化评估结果。中国可以参考EPA急性膳食评估方法,尽快建立膳食消费结构和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数据库,及时开展急性膳食暴露评估,提高农药膳食摄入的安全性。

不同生长时期对马蓝药效成分的影响75-78

摘要:采用HPLC法对3个不同产地马蓝茎、叶中的3种中药效成分(靛玉红、靛蓝、色胺酮)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马蓝中的药效成分含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其中靛玉红、靛蓝含量在11月份都达到最大值,是提取靛玉红和靛蓝的最佳时期;而适宜于色胺酮提取的最佳时期在10月份。因此,可以根据马蓝提取物质的不同选择其最佳收获期。

绿茶提取物及其抗病毒研究进展79-82

摘要:从绿茶茶多酚提取方法和其主要成分入手,针对其抗病毒机理进行了综述,归纳了抗病毒的各种理论机制,认为绿茶提取物抗病毒功效是多因素、多靶点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对其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丙烯酰胺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83-85

摘要:利用偶联方法合成丙烯酰胺人工抗原,通过免疫方法获得抗丙烯酰胺多克隆抗体;应用戊二醛法将丙烯酰胺与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偶联,并对这两种物质及其复合物进行紫外扫描,并用此复合物免疫兔子,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抗体的效价;应用牛血清白蛋白与丙烯酰胺偶联人工抗体成功。抗体效价大于8100;应用人工抗原免疫成功制备抗丙烯酰胺多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