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11-1984/S 国内刊号
  • 1000-6850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学通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中国农学通报 2009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兽医科学
乳酸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与系统进化分析1-5

摘要:分离鉴定一株疑似乳酸粪肠球菌。通过对表型特性包括培养特性、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等鉴定,同时结合16SrDNA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该株革兰氏阳性菌能在10℃和45℃生长,接触酶阴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可生长于6.5%NaCl和pH9.6的环境等,16SrDNA系统进化分析与粪肠球菌有最高同源性。结论表明分离株为乳酸粪肠球菌。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天蚕抗菌肽B在奶牛乳腺中的表达6-10

摘要:为了研究天蚕抗菌肽在奶牛乳腺组织长期表达的可行性以及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将天蚕抗菌肽B(cecropin B,CB)的基因序列以哺乳动物偏爱的密码子优化后,合成了四条相互重叠的DN段,通过重叠延伸PCR法获得了天蚕抗菌肽B的基因,将其亚克隆至T载体,测序正确后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bCP-cecB,经过包装细胞的包装,获得含有天蚕抗菌肽B表达框的逆转录病毒,注射入奶牛乳腺组织,通过琼脂板孔穴扩散法检测基因的表达及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克隆的抗菌肽基因在乳腺中获得了表达,表达产物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抑制效果可以持续至13天以上。

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研制和对肉牛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11-14

摘要:为研究和推广绿色肉牛规模化饲养技术,研制了绿色促生长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研究了其对肉牛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分离和筛选三株有益菌研制微生态制剂,选用条件一致的架子牛,对其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和研制的微生态制剂符合安全标准,肉牛血清中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的三个关键指标(FT3、FT4、TSH),在肉牛实验前后的变化属正常范围,肉牛血清中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对肉牛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无不利影响,是安全绿色的饲料添加剂。

低致病性禽流感H9N2病毒感染鸡群引起巴氏杆菌的内源性感染15-18

摘要:为研究低致病性禽流感H9N2病毒感染鸡群的变化,用10^7.4EID50/0.1mlH9N2病毒,0.5ml/只,接种1月龄SPF鸡。结果5日后引起鸡群发病,并引起一些个体发生死亡,剖检发现喉头充血、肺淤血,气囊膜增厚,皮下胶样浸润、出血,腺胃乳头出血,十二指肠出血。肝、脾、肾、肺常见有灰黄色坏死灶。无菌取肺组织做细菌培养时发现在血平板上有灰白色露珠状菌落,挑取菌落做碱性美蓝染色镜检发现两极浓染的球杆状菌;经生化和PCR检验确认该菌属于多杀性巴氏杆菌。低致病性禽流感H9N2病毒感染鸡群可引起巴氏杆菌的内源性感染,从而导致鸡群的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现象。

中草药提取物“益绿素”对草杂鸡生长性能的影响19-21

摘要:研究了中草药提取物“益绿素”对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60只1日龄健康草杂鸡,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益绿素分别按0和0.2%添加到对照组和试验组鸡的基础日粮中,试验期为30天,在7、14、21和30日龄早晨空腹称重,每天记录饲料消耗量,试验全期观察试验鸡的健康状况。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鸡的增重较对照组高,试验组鸡体重较对照组在第二周、第三周和第四周分别提高2.04%,5.88%,6.34%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经济效益较对照组提高了2.14%。中草药提取物“益绿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对草杂鸡生长性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业生物技术科学
基于SSR-PCR标记的不同种群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22-28

摘要:利用SSR-PCR分子标记对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爆裂型、甜质型、糯质型6个种群共72份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57对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计检测出222个等位基因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出2~8个等位基因,平均3.89个。试验材料间Nei’S遗传距离变幅为0.0793~0.6637;爆裂型、甜质型、糯质型3个特用玉米种群内材料间平均遗传距离明显小于种群间平均遗传距离,3个普通玉米种群(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则表现为种群内、种群间平均遗传距离无明显差异;特用玉米种质间遗传距离变异幅度总体上小于普通玉米种质间以及特用玉米与普通玉米间遗传距离的变异幅度。根据UPGMA法,将18个特用玉米自交系分为3个组,与其种群划分基本相符。供试大部分普通玉米种质均可划入以标准测验种为代表的5个杂种优势类群中,而又以PB群、旅大红骨群和BSSS群为主,分别占31.5%、16.7%和14.8%。

河北省4个黄顶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29-35

摘要:利用AFLP技术对黄顶菊(F. bidentis (L.) Kuntze)的4个地理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的研究,并调查了4个地区与黄顶菊种群有关的信息。结果表明4个黄顶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明显差异,不同种群间遗传分化显著。分析表明黄顶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随着入侵时间的延长和扩展尺度的增大而迅速地提高,与其原产地纬度相似的黄顶菊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黄顶菊现有遗传结构的形成与其生活史特性、入侵生态学特性以及种群发育阶段有关。聚类分析表明4个种群间具有明显的种源地的地源性亲缘关系。

广西茶树新品种品系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与特性关系的研究36-39

摘要:为探索茶树育种早期鉴定,并为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应用广西选育成的桂绿1号等10个新品种品系通过石蜡切片法,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片解剖结构特征,探索叶片解剖结构中的叶片、角质层、表皮细胞、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等厚度及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栅栏组织层数、细胞长度等与产量、适制性、抗逆性之间的相关性。鉴定结果表明:产量最高、抗高温干旱及抗寒性最强的是龙脊43号和凌云12号,其余8个为产量较高和中抗品种、品系;制作绿茶品质最好的是尧山秀绿和桂香22号,其余的都为适制红茶、绿茶或乌龙茶兼优的品种、品系。

AFLP技术及其在干果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40-46

摘要: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是检测DNA多态性的一种高效的分子标记技术,该技术的运用不需要预知基因组的序列特征,可适用于任何来源和各种复杂度的DNA,兼具RFLP技术的可靠性和RAPD技术的方便性。近年来,AFLP技术已在干果遗传育种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文对AFLP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反应程序进行了介绍,综述了其在干果种质资源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标记、分子辅助选择、基因表达等方面的应用,并对AFLP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在干果遗传育种研究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油料作物种子维生素E基因工程研究进展47-52

摘要:通过对维生素E代谢深入研究,人们已经基本弄清维生素E的合成途径。在植物不同组织维生素E的含量和组成各异。维生素E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人类和动物维持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维生素E因其抗氧化性能保护生物膜免受氧化而与预防多种疾病以及抗衰老有关;维生素E还能抑制油脂的自动氧化和酸败,延长食用植物油贮存期。维生素E的活性和抗氧化性与其组成和含量相关。对维生素E的基因工程研究主要从改变总量和各成分比重入手,通过单点和多点调控调节代谢,改变油料作物维生素E的组成。综述了维生素E合成代谢途径以及当今利用基因工程改变维生素E的策略和途径。

小麦白粉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开发及应用研究进展53-58

摘要: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白粉病最经济、有效、安全的措施,优异抗白粉病基因资源的挖掘及其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开发是开展抗白粉病分子标记育种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已命名了分布于16条染色体上的39个位点共55个白粉病抗病基因,其中30个已开发出分子标记,另外还发现数个与成株期抗性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综述了国内外小麦白粉病抗病基因的定位、来源、分子标记开发、克隆,以及白粉病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育种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当前小麦抗白粉病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建议。

SSR标记分析小麦品种Flinor和铭贤169的遗传差异59-62

摘要:采用微卫星(SSR)分子技术,对小麦品种Flinor与铭贤169染色体组进行SSR引物多态性频率分析。结果表明:在1243对SSR引物中共筛选到多态性引物383对,多态性频率为31.10℅;127对条带差异不清晰;无遗传多态性共有733对,占总筛选引物数的59.35%。其中BARC,GWM,CFA的多态性较高,多态性频率分别为34.98%,34.72%,36.49%;CWEM多态性较差,多态性频率仅为8.89%。多态性引物在不同染色体组间分布频率不同,A为41%,B为35%,D染色体组上多态性较少为24%。

朱砂根品种资源的RAPD分析63-67

摘要: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朱砂根3种类型的15份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个对15份供试朱砂根资源均能产生多态性谱带的引物。在这17个引物所检测的247个位点中,229个位点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高达92.7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朱砂根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而且根据RAPD标记进行的朱砂根类型聚类结果与其形态上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冬小麦遗传再生体系及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研究68-71

摘要:以临优145的幼胚为外植体诱导植株再生,并进行农杆菌转化研究。以冬小麦品种临优145的幼胚为外植体,消毒后用解剖刀挑取幼胚,盾片朝上接种于MS+2,4-D2mg/L+肌醇100mg/L+MES400mg/L+CH100mg/L+40g/L麦芽糖+8g/L琼脂的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每2周继代一次,将诱导出的淡黄色、颗粒状Ⅱ型胚性愈伤组织接种于分化培养基(MS+ZT1mg/L+IAA1mg/L+MES400mg/L+CH100mg/L+麦芽糖40g/L+gelrite2.6g/L,pH5.8)上培养2~3周,然后转接到再生培养基(1/10MS+NAA0.5mg/L+KT0.5mg/L+蔗糖30g/L+gelrite2.6g/L,pH5.8)中进行再生成苗。接种1229块幼胚,得到987块愈伤组织,Hyg抗性愈伤组织123块,抗性再生植株34株。在建立了再生体系的基础上,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GUS基因导入幼胚愈伤组织,抗性植株的PCR检测呈阳性。X-gluc染色表明,少部分愈伤组织出现肉眼可见的蓝色晕斑,说明GUS基因已经在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中表达。

非洲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72-76

摘要:综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洲菊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包括外植体的选择、诱导分化、组培苗转移等方面;总结了目前非洲菊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Vc、转基因外植体等对非洲菊组织培养的影响;提出了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富贵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77-80

摘要: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0份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从36个引物中筛选出8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12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69条,多态性比率为55.2%,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在0.64~0.95之间。根据ISSR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聚类分析方法,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大类群。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富贵竹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迫切需要拓宽富贵竹的遗传基础。

芸芥柱头总RNA提取方法比较研究81-83

摘要:为了确立一种适合于芸芥柱头总RNA的提取方法,以芸芥柱头为材料,在常规异硫氰酸胍法的基础上提取和纯化总RNA。结果表明,采用常规异硫氰酸胍法提取的芸芥柱头总RNA,28SRNA和18SRNA条带的亮度之比接近于1∶1,而不是所要求的2∶1,产生了明显的降解。改进异硫氰酸胍法提取的芸芥柱头总RNA,28SRNA和18SRNA条带的亮度之比接近于2∶1,提取的RNA完整性好,但存在痕量DNA污染。用DNase降解痕量DNA,发现DNA去除较干净,且RNA没有发生降解,可作为反转录底物进行第一链cDNA合成。确立了一种适合于芸芥柱头总RNA的提取与纯化方法,为芸芥自交亲和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食品科学
鹿蹄草素在草莓保鲜中的应用研究84-88

摘要:研究了涂膜剂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鹿蹄草素处理对贮存于室温(25℃)和4℃条件下“丰香”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膜剂中加入鹿蹄草素可以明显地抑制草莓失重率的升高,硬度的下降,总酸含量的下降,且延长了草莓的货架期。其中涂膜剂中加入0.313mg/ml的鹿蹄草素时草莓保存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