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11-1984/S 国内刊号
  • 1000-6850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学通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中国农学通报 2009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兽医科学
培养液磷含量和pH对鸡离体小肠磷吸收的影响1-6

摘要:探讨了培养液不同pH和磷含量对鸡离体小肠磷吸收的影响,为体外培养鸡小肠合理选择培养液pH和用外翻肠囊法评定饲料有效磷时合理选择培养液磷浓度提供参考依据。采用2个单因子随机试验,每个因子4个处理。48只30日龄体重相近的三黄肉公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肠囊随机分配到8个处理中,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肠囊,40℃培养50min。结果表明:培养液pH和磷含量对鸡离体小肠的磷吸收量有明显影响,pH5.0~7.0时,肠囊的磷吸收量线性增加,与pH5.0比较,pH7.0时,肠囊的磷吸收量极显著增加(P〈0.01),pH8.0时,肠囊的磷吸收量开始降低;磷含量在50~200μg/ml时,肠囊的磷吸收量与磷含量呈正相关,当磷含量增加到400μg/ml,十二指肠肠囊和空肠肠囊的磷吸收量开始降低。结果提示:用外翻肠囊法评定饲料有效磷时,鸡离体小肠培养液pH以6.0~7.0最佳;培养液中磷含量不能超过200μg/ml。

蜂蜜孢粉学研究进展7-12

摘要:蜂蜜孢粉学是研究蜂蜜中花粉的科学,是孢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应用于蜂蜜的植物来源和地域来源的鉴定、蜂蜜品质的检验以及有毒蜜源的鉴别等方面。蜂蜜孢粉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以后,已经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研究的阶段,而且研究方法不断改进提高,由最初的整体封片法、醋酸酐分解法发展到追踪孢子法。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蜂蜜孢粉学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保存在重铬酸钾中的微小隐孢子虫卵囊活性及传染性研究13-17

摘要:探索保存在4℃2.5%重铬酸钾(K2Cr2O7)中1~30个月的微小隐孢子虫卵囊(CPO)的活性和对免疫抑制BALB/c小鼠的传染性。通过体外脱囊技术评价卵囊的活性,以BALB/c小鼠为感染模型,通过检测CPO感染小鼠的潜伏期、排卵囊数量和回肠末端绒毛中的隐孢子虫数量来评价卵囊的传染性。结果表明:保存在K2Cr2O7中1~16个月的卵囊出现脱囊;免疫抑制BALB/c小鼠在感染保存1~16个月的卵囊后3~8天开始排出大量的卵囊,且在末端回肠绒毛中寄生有大量的隐孢子虫;卵囊的保存时间与潜伏期之间存在强烈的相关性(R2=0.92)。因此,CPO在4℃K2Cr2O7中能保持活性和传染性至少16个月,K2Cr2O7是保存CPO的良好介质。

福建北部山区南江黄羊消化道寄生虫病控制技术的建立18-21

摘要:用粪便寄生虫虫卵检查法,调查福建北部山区南江黄羊体内寄生虫的优势类群,并通过对羊群寄生虫药物驱除后跟踪虫卵检测,分析用药后粪便寄生虫虫卵消长变化。结果表明,虫卵有胰吸虫、前后盘吸虫、扩张莫尼茨绦虫、食道口线虫、乳突类圆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和羊肺丝虫3个纲7个种,线虫纲虫卵检出率为70.2%,为当地的优势类群;用丙硫苯咪唑以20mg/kg体重剂量口服,吸虫和线虫的虫卵阳性率在用药后的第15天降至最低,分别为20%、10%,第30~60天达到或超过用药前的水平。针对福建北部山区潮湿气候条件下,提出了南江黄羊消化道寄生虫定期药物驱虫措施,即2~6月龄育成羊每30天驱虫一次,成年羊每60天驱虫一次的新技术措施,其应用效果与常规技术措施相比,2~6月龄育成羊的成活率提高28.3%。

潍坊地区肉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鉴定及药敏试验22-25

摘要:从山东潍坊地区不同鸡场采集病料,经生化试验和血清型鉴定了95株大肠杆菌,78株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它们覆盖了14种血清型,其中O78、O2、O15、O11优势血清型。对这些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受试菌的平均耐药率为40.6%,同时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在21种受试药物中,高敏的药物有4种,分别为头孢噻肟钠、磷霉素钠、氟苯尼考、头孢曲松钠。试验结果对指导潍坊地区肉鸡大肠杆菌病防治具有参考价值。

基于生物技术调控棘胸蛙繁殖与养殖的研究26-29

摘要:通过生物技术调控棘胸蛙繁殖,可提前并能集中产卵,达到同步孵化、批量出苗的目的。采用生殖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LRH-A3)对棘胸蛙进行人工催产作用。结果表明,HCG对棘胸蛙无催产作用,LRH-A3有明显的催产作用但卵受精不完全,而二者的组合处理不但催产作用明显,且卵受精完全。在4—6月用HCG+LRH-A3激素组合催产后,棘胸蛙卵至变态为幼蛙的时间为73~89天,均在9月以前完成由蝌蚪至幼蛙的变态。用HCG+LRH-A3激素组合对棘胸蛙进行生物调控,可以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重组胸腺素α1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30-32

摘要:重组胸腺素alpha 1(Tα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合成Tαl基因并连接到pMD18-T载体上,双酶切回收的Tαl插入到pET32-a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经15%SDS-PAGE检测,胸腺素αl获得可溶性表达。检测到与目的蛋白相对分子量(21.8 kDa)相符的条带。重组胸腺素alpha 1在大肠杆菌中获得可溶性表达。

盐酸克伦特罗对小鼠心肌ATP酶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33-35

摘要:研究盐酸克伦特罗对小鼠心肌ATP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健康雄性小鼠,采用腹腔注射法给药,注射不同浓度的盐酸克伦特罗,1次/天,连续给药30天,末次给药后禁食12h,脊椎脱臼法处死小鼠,迅速取出心脏,匀浆后测定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盐酸克伦特罗可使小鼠心肌中ATP、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盐酸克伦特罗可降低心肌ATP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造成心肌损伤。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业生物技术科学
稻瘟病菌cAMP受体类GPCR的生物信息学分析42-46

摘要: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表面受体,通过G蛋白介导着多种生物学途径,其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作为药物靶标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稻瘟病菌全基因组序列中可能的cAMP类GPCR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深入研究cAMP类GPCR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香菇反转录转座子间扩增多态性(IRAP)PCR反应体系的研究47-51

摘要:为了开发香菇反转录转座子间扩增多态性标记(IRAP),建立稳定的IRAP-PCR反应体系,对影响IRAP-PCR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筛选。确定了最佳反应体系为:20μl反应体系中,包含30ng模板DNA,0.30μmol/L引物,0.3mmol/L dNTPs,2.0mmol/L Mg2+及0.75UTaq酶。梯度PCR试验筛选得到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6.1℃。采用上述最佳反应体系和引物LTR1L-MarY1L对香菇18个菌株进行了IRAP-PCR扩增,验证了该体系的可靠性。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植物病害中的应用52-56

摘要: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以快速、准确定量、便捷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各个领域,近年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植物病害研究上不断深入,大大提高了植物病害的检测效率和监测防治水平。结合了最近几年来应用于检测和鉴定植物病原病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过程中引物与探针的设计、反应过程、结果评价情况,综合论述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引发的植物病害的检测与应用。

乘数关系——从局部性状优势到整体杂种优势的预测性模型57-61

摘要:探讨了杂种优势理论无法充分解释育种实践上的杂种优势的现象及原因。认为局部优势并不一定导致整体的杂种优势,已有的理论可以解释局部性状优势,但无法解释作为整体的杂种优势。对局部优势与整体优势的关系做初步分析,提出局部性状优势主要通过乘数关系组织为整体杂种优势的观点,认为乘数关系和乘数效应是整体杂种优势形成的重要基础,还就此观点做进一步的讨论。

农杆菌介导茎尖转化体系对不同基因型棉花转化率的影响62-66

摘要:选用两种不同基因型陆地棉华抗6号和06S62为材料,以无菌黄化苗茎尖为受体,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转化,对不同的菌液浓度、浸染时间和负压处理等进行了比较试验,探讨农杆菌介导对两种不同基因型棉花遗传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杆菌介导棉花转化的适宜条件是:对于华抗6号,菌液浓度OD600达到0.7、浸染时间10min、负压处理10min时,转化效果较好;对于06S62,菌液浓度OD600达到0.9、浸染时间15min、负压处理15min时,转化效果较好;华抗6号的转化率高于06S62,其最高转化率为8.81%。通过该茎尖遗传转化体系,将bar导入上述两种基因型棉花获得了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株。

甘薯茎总RNA的简易高效提取方法67-69

摘要:介绍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提取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茎总RNA的简易方法,无需特殊试剂和贵重的仪器设备,可有效的去除甘薯中的多酚、多糖类物质。所提取的RNA经过甲醛凝胶电泳和紫外线分光光度计分析,RNA的质量较高,基本没有降解,可直接用于cDNA合成、Northern杂交等多种分子生物学实验。

成年态柑橘离体植株中特异表达蛋白的初步研究70-72

摘要:利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不同培养时期成年态柑橘鱼橙离体植株中蛋白质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组织培养初期,总蛋白表达量略有降低,之后逐渐升高并趋于稳定。分子量约为21kDa和31kDa的蛋白在继代培养至第2次时,表达量开始增加,其中前者仅在柑橘离体植株中特异表达。通过改进的透析袋电洗脱法对分子量约21kDa的蛋白回收纯化后利用质谱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显示,该特异表达蛋白与数据库中报道的蛋白同源性均低于50%,因此推测该蛋白属功能未知的新蛋白,其在柑橘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食品科学
解析“香港食物中残余除害剂规管方案”73-76

摘要:为加强保障公众健康,提高香港食品的安全性,香港政府拟出台新的法例对食品和农产品中的化学品残留进行限制,实施严格的残留限量标准。作者从“香港食物中残余除害剂规管方案”的实施背景、具体内容和对内地供港食品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并就具体的应对措施作了进一步探讨。

主成分分析法在李果实贮藏特性分析中的应用77-81

摘要:旨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明确李果实采后贮藏的特点及该方法的应用特性。以‘安哥诺’李果实为试验材料,进行常温贮藏,测定贮藏过程果实生理和品质指标的变化特点。原始的指标可划分为4个主成分因子。第一、二、三和四主成分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52.774%、23.154%、15.025%、7.987%,累计贡献率为98.941%。硬度、可滴定酸和Vc含量与果实的耐贮性呈正相关,SSC、总糖、腐烂指数、呼吸速率及乙烯释放量与果实的耐贮性呈负相关。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表明,贮藏0~4天期间,李果实进行的是后熟过程,这一期间果实的品质较好;贮藏4~10天期间,果实进入衰老阶段,贮藏至10天时,果实失去价值。可见,主成分分析法可用于评判采后李果实的贮藏特性及最佳贮藏寿命。

采前钙处理对木洞杨梅果实采后品质和延缓衰老的影响82-85

摘要:为寻求影响木洞杨梅贮藏性能的因素,将贮藏保鲜工作延伸到采前。在采前一周,用0.10%、0.25%、0.50%CaCl2溶液对木洞杨梅进行采前喷钙处理,探讨采前喷钙对木洞杨梅果实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处理对提高果实品质有明显效应;钙处理降低了贮藏期间果实的腐烂率和损失率,减缓了果肉营养成分的变化,抑制了果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抑制了超氧化物歧酶(SOD)活性的降低,从而延缓果实成熟衰老进程,提高了木洞杨梅果实的耐贮藏性。且3种喷钙浓度处理中以0.25%CaCl2溶液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