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11-1984/S 国内刊号
  • 1000-6850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学通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中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兽医科学
羊驼transcription elongation factor B(S Ⅲ)(Tceb2)cDNA的获取与序列分析1-4

摘要:[研究目的]分离和鉴定羊驼transcription elongation factorB(S Ⅲ)(Tceb2)基因,分析其序列特征,为今后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用Southern Blotting法从羊驼皮肤cDNA文库中筛选Tceb2基因,通过BLAST等生物学相关软件对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有6个阳性克隆,测序结果得知,序列片段大小大约为472bp,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119AA,分子量为13.2KDa。序列特征、结构和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序列预测为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大鼠和小鼠的troponinc2同源性可达100%。[结论]该基因是获得的羊驼全长Tceb2(GenBank DQ646397)(命名为AlpTceb2)。

福建黄兔微卫星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5-10

摘要:根据兔的遗传图谱及相关报道选择了8个微卫星基因座对195只福建黄兔群体进行群体遗传学检测;计算其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并通过最小二乘分析微卫星遗传标记与体重、体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选用的8个微卫星座位的杂合度在0.5904~0.7267之间,平均为0.6857。多态信息含量在0.5723~0.7222之间,平均为0.6622。许多微卫星基因型与体尺体重有较强相关。微卫星座位Sol33 209bp等位基因对1月龄体重有较强的相关效应;座位Sat12 125bp和座位Sol3 3201bp等2个等位基因对3月龄体重有较强的相关效应;座位Sol33 213bp等位基因对8月龄体重有负面影响;座位Sol44 217bp、座位Sol33 209bp、以及座位Sol03 236bp等4个等位基因对体长性状有相关效应;座位Sol44 227bp、座位Sol33 209bp、座位Sol30 170bp以及座位Sol03 244bp等4个位基因对胸围性状有相关效应;座位Sol44 203bp等位基因对胸围性状有负面影响。5个微卫星基因座的基因型Sol33(209/213)、Sat12(125)、Sol30 170、Sol03(236/244)、Sol44(203/227)对福建黄兔体尺体重存在相关性。这为进一步QTL定位提供理论依据。

聚合草根蛋白质氨基酸的测定与评价11-14

摘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聚合草[SympHytum pezegrinum L.]根的氨基酸含量,用国际上通用的营养评价方法对聚合草根进行了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结果为,聚合草根蛋白质含量11.81%,氨基酸含量3.45%,其中必需氨基酸占39.5%。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蛋氨酸。聚合草根蛋白质的化学评分(CS)、氨基酸评价(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和氨基酸比值系数(SRCAA)分别为41.9,42.5,74.3,69.3,8.77和55.24。聚合草根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高于淮山药,低于马铃薯。呈味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的42.03%,有较好的适口性和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无机铜添加对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19-23

摘要:铜是瘤胃微生物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为研究日粮添加无机铜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本试验用人工瘤胃模拟装置发酵72h研究添加不同水平铜(0、6、12、18、24和30mg/kg干物质(DM))对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挥发性脂肪酸(VFA)产生量、瘤胃液氨浓度和微生物氮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铜可使发酵液不同时间点氨浓度和总氨产量、有机物发酵率显著提高(p〈0.05),而对发酵罐中总微生物氮产量没有影响(p〉0.05);与不添加的对照组相比添加铜可使发酵液的总VFA、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明显增加(p〈0.05),但乙酸、丙酸、丁酸摩尔比例没有差异(p〉0.05)。添加铜明显促进瘤胃有机物的发酵,增加瘤胃VFA产生量。

对乙酰氨基酚对大鼠原代肝细胞的损伤机制24-26

摘要:胶原酶两步灌流法获取SD大鼠的原代肝细胞,并用不同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处理,MTT法测定肝细胞的存活率,分光光度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大鼠肝细胞中细胞色素P450酶2E1(CYP2E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对乙酰氨基酚可导致肝细胞存活率降低,LDH含量显著升高,CYP2E1表达增加。说明达到一定的剂量时,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肝细胞的损伤。

猪FcRn基因及其剪接变体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27-31

摘要:克隆并分析猪FcRn基因;十二指肠组织提取总RNA,利用设计的引物进行RT-PCR,PCR产物与pMD-19T载体连接后转化JM109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FcRn阳性克隆两条序列在NCBI上比较,显示序列同猪FcRn(AY740682.1)同源性都为99%。克隆了猪FcRn基因的序列和其剪接变体序列,其剪接变体序列已在GenBank上注册(Accession.EU852582)

克伦特罗残留GC-MS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对自制试纸条性能的确证32-37

摘要:建立了猪尿液中盐酸克伦特罗(CL)残留的GC-MS检测方法,并对自主研制的CL残留快速检测免疫金标试纸条(CL-Strip)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GC-MS的检测限为0.5ng/ml,CL-Strip的检测限为1.0ng/ml;CL-Strip与GC-MS两者的加标测定实验结果完全一致;用CL-Strip检测出的100份阴性尿样和18份阳性尿样,与GC-MS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说明CL-Strip与GC-MS同样灵敏、准确、稳定,由于CL-Strip具有简便、直观、快速、敏感、特异、准确等优点,建议在CL残留快速检测中推广应用。

半番鸭和北京鸭MC1R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38-43

摘要:羽色是半番鸭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黑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 receptor1,MC1R)基因是控制动物黑色素合成的重要基因。根据鸡、鹌鹑、雪雁、孔雀等MC1R基因同源序列的保守区设计1对引物,以半番鸭、北京鸭总DNA为模板,PCR扩增,克隆测序。结果,获得了2个长度为900bp的基因片段,并提交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U877265和EU877264。经比对,发现北京鸭与半番鸭核苷酸序列存在8个变异位点,其中位于184bp(T/A)、229bp(G/A)、364bp(A/G)、385bp(G/A)处的变异导致了氨基酸序列分别在第62位(C/S)、77位(E/K)、122位(T/A)和129位(V/I)发生突变。为进一步研究半番鸭羽色MC1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奠定了基础;通过BLAST进行相似性搜索,结果表明,鸭与黑雁MC1R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8.4%,与其他家禽的同源性也保持在92.8%~98.2%之间。可见禽类的MC1R基因编码区序列具有高度的保守性;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半番鸭、北京鸭与雪雁、黑雁、皇雁亲缘关系相近,从分子角度验证了它们在动物学分类上的地位。

速眠新对大鼠原代肝细胞CYP3A1、CYP2E1的影响44-47

摘要:胶原酶二步灌流法获取原代大鼠肝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速眠新和保定宁处理,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细胞中细胞色素酶P450 3A1(CYP3A1)和细胞色素酶P4502E1(CYP2E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通过胶原酶灌流法,每只大鼠可获得2~4×10^8个肝细胞,成活率约为95%。用速眠新、保定宁处理后,肝细胞CYP 3A1和CYP 2E1的表达随速眠新、保定宁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升高的趋势。原代大鼠肝细胞可用于速眠新药物代谢分子机制的研究,为其临床上合理地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绵羊显性白位点基因(KIT)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48-53

摘要:显性白位点基因座位编码一种跨膜蛋白——肥大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这种受体对黑色素细胞的形成、成熟及增殖迁移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克隆了绵羊KIT基因的部分编码序列,首次获得绵羊KIT基因的cDNA序列。并与其它动物相应区域作了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绵羊KIT基因exon11-19 cD-NA长1003bp,编码含33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蛋白质同源性比较显示,绵羊与牛、羊、猪、人、马等的同源性大于94%;通过对绵羊该蛋白进行结构及功能分析,为进一步研究KIT基因与绵羊毛色的关系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业生物技术科学
“台农甜蜜”桃胚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继代保持54-59

摘要:以5年生"台农甜蜜"桃接近成熟的胚为试验材料,研究接种方式、光照条件和不同培养基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影响。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下,将去除种皮的"台农甜蜜"桃子叶胚接种到附加2.0mg/L的MS培养基上培养,可以诱导出松散的、生长状态良好的桃愈伤组织。在"台农甜蜜"桃愈伤组织继代保持过程中,比较了光照条件、愈伤组织类型、不同培养基和继代方式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附加1.0mg/L2,4-D的MS培养基与附加1.0mg/L2,4-D、0.5mg/LKT、100mg肌醇的MS培养基交替继代,并在光照下培养,可以实现"台农甜蜜"桃TN2和TN3类型愈伤组织的长期继代保持,并使其保持旺盛的生长能力。

猪干扰素IFNE1基因克隆及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60-64

摘要:依据电子延伸序列设计一对克隆引物,用RT-PCR法从猪胃组织扩增出猪干扰素epsilon 1(IFNE1)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并进行序列分析;再根据克隆的序列设计一对表达引物,用PCR法从重组克隆载体中扩增出含EcoRI/XhoI酶切位点的猪IFNE1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转化至宿主菌,诱导表达,SDS-PAGE鉴定融合蛋白。结果表明,克隆的猪IFNE1基因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长为586bp,ORF为582bp,编码193个氨基酸,与人、小鼠的同源性分别为83.6%和69.2%,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人、小鼠的同源性分别为76.2%和55.2%,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47kD。

甜叶菊斑枯病生物防治拮抗菌株的筛选65-68

摘要:从甜叶菊根部土壤中分离到放线菌A01和A64菌株,生长繁殖速度快,抗污染能力强,抑菌效果好,为高效拮抗菌株。2个拮抗菌株的拮抗活性能稳定遗传。初步鉴定两菌株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Waksman and Henrici),A01为黄色类群的1个种,A64为蓝色类群的1个种,种名未定。喷施抗生菌剂,可有效降低斑枯病病情指数,平均防效为56.3%。A01和A64混合构成的抗生菌剂防治效果明显好于两个菌剂单用,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抗生菌剂可显著提高甜叶菊叶片产量,平均增产18.7%,尤其在连作小区,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稀土Nd^3+和牛蒡低聚果糖对草决明种子萌发的影响69-72

摘要:为了解决草决明在栽培中发芽率低的问题,用稀土Nd^3+和牛蒡低聚果糖处理种子,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稀土Nd^3+和牛蒡低聚果糖对草决明种子萌发率及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解决草决明种子萌发率过低的问题。结果表明:低浓度Nd^3+和牛蒡低聚果糖对草决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Nd^3+的最适浓度为3mg/L,牛蒡低聚果糖的最适浓度为0.5g/L。以3mg/LNd^3+和0.5g/L牛蒡低聚果糖单独和混合处理草决明种子,均促进种子的发芽,提高了ɑ-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混合处理好于单独处理。结论:稀土Nd^3+和牛蒡低聚果糖促进草决明种子萌发的原因在于提高了和种子萌发有关的水解酶的活性,二者混合使用对提高草决明种子的发芽率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金银花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73-77

摘要:以金银花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退火温度、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及模板DNA、引物、dNTPs、Mg^2+浓度等6种因素对ISSR-PCR扩增的影响,建立了适合于金银花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即在20μl反应体系中,内含1×PCR反应缓冲液(Mg^2+free)、1.5UTaq DNA聚合酶、0.15mmol/L dNTPs、0.4μmol/L引物、1.5mmol/LMgCl2、60ng模板DNA。确定了适宜的退火温度为49.9℃。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35个循环为94℃变性30s,49.9℃退火30s,72℃延伸1.5min;最后72℃延伸7min,4℃保存。利用优化反应体系,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稳定性和重复性高的引物;以这10条引物对22个金银花品种基因组DNA扩增,共扩增出10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6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8.9%。金银花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为利用ISSR标记技术进行金银花品种鉴别、分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奠定了良好基础。

小麦甲基结合蛋白基因MBD3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原核表达78-80

摘要:DNA甲基化在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甲基结合蛋白(Methyl-Binding Domain Protein,MBD)是能特异识别甲基化位点的反式作用因子。开展植物MBD基因的功能研究对于探讨植物生长发育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构建了小麦甲基结合蛋白基因MBD3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MBD3,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工程菌株,在37℃,1mMIPTG浓度条件下,成功诱导表达了的GST-MBD3融合蛋白,大小为49.6kDа,这为进一步开展MBD3的蛋白纯化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稻瘿蚊多抗性材料的聚合与创新81-84

摘要:稻瘿蚊是广西及南方各省中、晚稻的灾害性害虫,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由于目前的抗性品种较少,为了能更好的发掘和利用优异抗源来培育抗虫品种。利用广西高抗稻瘿蚊地方品种GX-M001(江潮)与已知抗性基因的抗蚊青占(含GM6基因型)、斯里兰卡的OB677(含GM3基因型)、HT1350和高产优质品种桂软占杂交。通过常规育种手段将抗性多基因整合,抗抗聚合明显的提高了整体抗性水平,而且抗性级别也有所提高,许多组合品系其抗性级别达到了免疫级(0级),特别是GX-M001(高抗)与OB677(中抗)和HT1350(感)杂交也能获得两个免疫级株系,这也许是基因累加效应的作用。通过采用聚合杂交成功地将多抗性基因聚合在一起,培育出多抗性的创新材料,在条件差的地方采用抗抗聚合是选育高抗品种的有效途径。

DNA分子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在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85-92

摘要:DNA分子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是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简要回顾了DNA分子原位杂交的起源和发展,详细综述了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在植物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植物物理作图和染色体识别中的应用。还介绍了Fiber-FISH、BAC-FISH以及Immuno-FISH等新兴技术,最后对FISH技术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