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11-1984/S 国内刊号
  • 1000-6850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学通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中国农学通报 2008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兽医科学
IGF1对生长30d鹿茸的体外培养鹿茸生长中心干细胞的影响1-3

摘要:【研究目的】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生长30d的鹿茸体外培养不同代数梅花鹿鹿茸生长中心干细胞(鹿茸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生长30d的鹿茸的梅花鹿鹿茸干细胞.将第2代、5代、8代鹿茸干细胞经含有不同浓度的IGF1(0,1,3,和10nM)作用后,在培养24h后用3H.胸腺嘧啶核苷测定法检测每分钟衰变数(DPM)值;【结果】取材于生长30d鹿茸的干细胞,全部IGF1处理组(1,3,10nM)都显著高于对照组(0nM)(p〈0.01)。3个不同浓度IGFI处理组的平均值和最高值都是离体培养2代的细胞最低(分别为2987和3743DPM/mg蛋白),而培养5代的细胞最高(分别为10320和12180DPM/mg蛋白).第8代的细胞又开始下降(分别为8754和11568 DPM/mg蛋白);【结论】IGF1能够促进鹿茸干细胞分裂增殖,生长30d鹿茸的干细胞在离体培养,不同培养时期的鹿茸干细胞对IGF1刺激的敏感度不同。

贮存时间对玉米秸秆营养物质损失的影响4-7

摘要:确定玉米秸秆贮存时间与营养成分变化关系可有效利用秸秆饲料资源,以农大108玉米秸秆收刈后在棚舍内保存1-125d,分析研究不同时间点的粗蛋白、NDF、ADF总量和可消化有机物量,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点干物质、粗蛋白的量差异不显著,NDF、ADF量随贮存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可消化有机物量减少,秸秆的水分量显著减少,贮存时间改变了秸秆的营养物质含量(浓度),主要是由于秸秆水分的损失。

出生至断奶仔猪胃肠道组织中FcRn的表达规律初探8-11

摘要:【研究目的】旨在研究FcRa在仔猪胃肠道的表达分布及不同日龄间的表达变化。【方法】以大白争长白二元杂交仔猪作为研究对象,分布采集从出生至断奶后共12个日龄仔猪胃肠道组织。应用RT-PCR方法检测FcRa mRNA表达并进行表达量的相对分析。【结果】①FcRa在仔猪胃肠道各段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十二指肠后段和空肠前段表达量最高,在结肠和胃内表达最低。②在十二指肠争空肠段,仔猪从一出生就有较高水平的FcRa转录,吮乳后至出生后1d达到峰值,随后略有下降但前4d差异不显著(P〉0.05);自7d起FcRamRNA转录水平明显降低(P〈0.05),至断奶时降到最低。③在回肠段,FcRa表达水平较十二指肠和空肠段低,从出生至断奶前(21d)表达量变化不明显。断奶后有显著下降(P〈0.05)。④胃与结肠部位FcRa的表达比较稳定,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结论】仔猪不同组织中FcRa在十二指肠后段和空肠前段的表达水平最高,提示仔猪十二指肠、空肠是FcRa转运初乳中IgG的主要部位。仔猪肠道FcRa的表达量变化与初乳及乳汁中IgG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证明了FcRa在肠道转运IgG中发挥重要作用。

肉鸡回肠氨基酸消化率测定方法研究进展12-16

摘要:在家禽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中,回肠氨基酸消化率是评价氨基酸生物利用率的敏感指标,测定饲料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同样重要。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受试验日粮、试验动物、日龄、性别等的影响。阐明了表观回肠消化率、真回肠消化率和标准回肠消化率3个术语之间的关系,并对肉鸡回肠氨基酸消化率测定的注意事项以及影响其测定的因素进行了综述。

敷料对犬皮肤缺损修复中微粒皮移植效果的影响17-20

摘要:观察红霉素软膏油纱和聚乙烯膜两种不同敷料对移植微粒皮的影响。运用微粒皮修复犬皮肤缺损,将两种敷料采用3种不同方法覆盖微粒皮上,采用观察创面愈合效果、检测微粒皮移植成活率、测定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的方法。移植初、中期运用聚乙烯膜比红霉素软膏油纱效果好,微粒皮成活率高:后期用红霉素软膏比聚乙烯膜效果好,愈合快。微粒皮移植中,把两种敷料有效结合起来运用,效果较理想。

日粮粗纤维水平对断乳力克斯兔腹泻率、消化道pH和盲肠菌群的影响21-25

摘要:为了探讨日粮中粗纤维水平对断乳仔免腹泻率的影响及其低纤维型腹泻的发生机制,选择30~35日龄健康力克斯免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在其他营养相近的基础上,分别饲喂粗纤维含量为7%、9%、12%和14%的日粮。观察不同纤维日粮对试兔腹泻率、肠道pH、盲肠挥发性脂肪酸(VFA)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研究表明:粗纤维含量对腹泻率有重大影响,中高纤维日粮(12%和14%)没有发生腹泻,而低纤维日粮组(7%和9%)的腹泻率分别为59.33%和20.67%,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低纤维水平日粮组(7%、9%)的试验兔,胃、空肠、结肠、盲肠的pH值均高于中高纤维组(12%、14%),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盲肠总挥发性脂肪酸随粗纤维含量的增加而上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乙酸随粗纤维含量的增加而上升,CF14%组极显著的高于7%组(P〈0.01)。丙酸和丁酸的变化不显著(P〉0.05);纤维含量对盲肠主要微生物菌群有较大影响。从整体来说,有益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和消化球菌)以CF12%组占优,CF14%次之,CF7%组最低。其中双歧杆菌各组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大肠杆菌与之相反,CF7%组检测出沙门氏菌。其他各组没有发现沙门氏菌,也未检出魏氏梭菌。该研究揭示了低纤维日粮使家免消化道内环境(如pH、VFA等)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是发生腹泻的主要机制。

防治奶牛乳房炎中药乳膏剂的研制与质量鉴定26-30

摘要:研究氮酮在中药乳膏剂中的最适添加量。测定中药乳膏剂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药物奠定试验基础。应用色谱法对不同氮酮添加量乳膏剂中咖啡酸体外透皮量进行测定,通过稳定性试验、安全性试验对乳膏剂质量进行测定。中药乳膏剂中咖啡酸的透皮量未随着氮酮量的增加而增加.经最小二乘法拟合发现其最适添加量为4.33%;通过稳定性试验(离心试验、耐寒耐热试验与加速试验)未见中药乳膏出现分层破乳、霉败以及色泽、均匀性改变等现象;通过安全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和过敏性试验)未见豚鼠出现红斑、水肿等皮肤过敏现象。中药乳膏剂中透皮剂氮酮的添加量为433%:此中药乳膏剂具较高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为理想的防治乳房炎外用制剂。

日粮能量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31-36

摘要:选用8周龄共360只体重相近的海兰褐壳蛋鸡,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在蛋鸡采食其它营养成分相同的情况下.配制不同梯度的能量饲料,研究不同能量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见蛋日龄提前。但见蛋后,高能Ⅰ组和低能Ⅱ组产蛋率上升较慢。随着能量的降低,到达产蛋率峰值的时间推迟,峰值以对照组最高,低能组居中,高能组最低。峰值后,高能Ⅰ组产蛋率迅速下降到35周龄的4.29%,高能Ⅱ组下降到46周龄的13.57%,而其它各组在37周龄前维持较高的产蛋率70%左右,到46周龄仍维持在41%以上。其平均产蛋率为对照组〉低能Ⅰ组〉低能Ⅱ组〉高能Ⅱ组〉高能Ⅰ组。22周龄前,体重随能量水平的增加而提高。28周龄各组体重均达到峰值,峰值后,除高能Ⅱ组体重基本平稳外,对照组、低能Ⅰ组和低能Ⅱ组体重逐渐降低,而高能Ⅰ组体重却迅速下降。除高能Ⅰ组蛋重明显低于其它各组,且变化曲线不规律外,其它各组符合蛋重的变化规律。蛋鸡存活率以高能组最低,低能组居中,对照组最高。腹脂率随能量水平的升高而提高,以高能Ⅰ组最高达差异显著水平(P〈0.05),高腹脂与低产蛋率相关。

纳米硒对肉鸡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37-43

摘要:【研究目的】试验旨在研究纳米硒对肉鸡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日龄Avian肉鸡225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45只,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在玉米.豆粕型日粮基础上添加纳米硒(0、0.15、0.3、0.6、1.2mg/kg),以饲喂基础日粮组为对照组,试验期6周。【结果】结果表明:(1)试验至14、28日龄时,纳米硒在0.15~1.2mg/kg的添加水平肉鸡的新城疫抗体效价、免疫器官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42日龄时,纳米硒在0.3~1.2mg/kg的添加水平肉鸡的新城疫抗体效价、免疫器官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4、28、42日龄时,纳米硒在0.6~1.2mg/kg的添加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14日龄时,纳米硒在0.6~1.2mg/kg的添加水平血浆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纳米硒在0.15~1.2mg/kg的添加水平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抑制羟自由基(OH.)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纳米硒在0.3~1.2mg/kg的添加水平血浆中一氧化氮(NO)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8日龄时,纳米硒在0.3~1.2mg/kg的添加水平血浆中T.AOC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纳米硒在0.15~1.2mg/kg的添加水平血浆中GSH-Px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NO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纳米硒在1.2mg/kg的添加水平血浆中抑制OH.能力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2日龄时,纳米硒在0.15~1.2mg/kg的添加水平血浆中的T-AOC、GSH-Px活力、T—SOD活力、抑制OH.能力、MDA含量、NO含量都显著高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因此,纳米硒在0.6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业生物技术科学
辣椒WRKY转录因子候选基因的瞬间表达分析44-47

摘要:从辣椒cDNA文库中克隆获得一个推定的WRKY(CaWRKY)转录因子,为分析其功能,分别构建启动子区含有双倍W(2W)盒的报告载体和WRKY置于2x35S启动子控制下的超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瞬间转化技术将两种载体共转化洋葱表皮。检测共转化细胞中GUS基因的表达情况来分析转录因子与特定顺式作用元件的结合及对其转录的激活效应。结果表明CaWRKY能与W盒结合,表明该基因是WRKY转录因子的编码基因。

外源ABA和乙烯利胁迫下斑茅ACO基因表达的实时PCR分析48-52

摘要:研究了外源ABA和乙烯利胁迫处理对斑茅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基因(ACO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在项目组克隆斑茅ACO基因的基础上,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分析斑茅ACO基因在ABA、乙烯利胁迫下的表达。结果表明,斑茅ACO基因在ABA的胁迫下,在3h有微弱上调表达,而6h日寸明显抑制,其后表达趋向平缓;在乙烯利的胁迫下,ACO基因在前期受抑制,其后呈明显上调表达,在24h后ACO基因的表达趋向平缓。斑茅ACO基因的表达受乙烯利诱导,而不受外源ABA诱导。

枯草芽孢杆菌草酸脱羧酶转化拟南芥研究初报53-58

摘要:多种真菌在致病过程中会分泌草酸,这些草酸产生菌寄主范围广,可以导致上百种植物病害,造成世界范围农作物的严重减产。草酸可以通过氧化与脱羧两种途径降解。该研究克隆了枯草芽孢杆菌的草酸脱羧酶基因Yvrk,并构建其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浸花转化拟南芥,收获种子,用除草剂Basta筛选获得15株转基因植株,对其中的11个株系分别离体接种菌核病菌,24h后量病斑,发现有6株转基因植株的病斑显著小于野生型。PCR验证发现大部分转基因植株确有Yvrk的存在,实验结果说明草酸脱羧酶基因确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真菌病害。

美洲大蠊血淋巴抗菌活性诱导差异比较59-62

摘要:报道了不同诱导源处理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后对抗菌物质的诱导结果。结果表明,不同诱导源均可诱导抗菌物质的产生,但抗菌活性有差异。在供试诱导源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K88)所诱导产生的抗菌活性最强,其次为溴氰菊酯。日龄10d以内的成虫诱导后的24h即表现抗菌活性,其中,10日龄以内的雄成虫抗菌活性比例以及诱导后的存活率最高。

草莓抗除草剂bar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其检验63-66

摘要:为探索草莓抗除草剂bar基因转化高效方法,试验利用三亲杂交法,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BI121-bar转入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对菌落PCR、质粒PCR和质粒双酶切产物进行电泳检测.用构建的工程菌转化草莓试管苗。研究结果表明,真核表达载体pBI121-bar被成功转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草莓试管苗工程菌侵染最佳浓度菌液OD600值为0.5,脱菌Cef适宜浓度200mg/L;已筛选出草莓抗除草剂bar基因抗性芽。

10种绣线菊DNA的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67-70

摘要:旨在筛选出绣线菊属RAPD反应的最佳体系,为绣线菊属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研究奠定基础。试验以10种绣线菊属植物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进行冬芽和嫩叶的总DNA提取并对影响RAPD扩增效果的因素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优化筛选出最佳的20μl反应体系:10×Taq buffer 2μl.Taq酶1.0U,0.15mmol/LdNTP,DNA 2ng/μl,引物0.2μ mol/L,Mg^2+2.0mmol/L;反应程序:94℃预变性4min,然后进行40个循环:94℃变性45s,37℃退火1min,72℃延伸1min,最后72℃延伸5min.4℃终止反应。结果发现,采用改良CTAB法所提取绣线菊冬芽的DNA达到RAPD反应的要求,筛选体系扩增出清晰稳定的多态性条带,可用于对绣线菊属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

荔枝ISSR扩增条件优化71-74

摘要:对ISSR—PCR扩增荔枝基因组DNA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筛选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20μl的反应体系中采用20ng的模板DNA,0.15μmol/L ISSR引物、1.25U Taq DNA聚合酶,0.15μmol/LdNTP,以及50~54℃的复性温度为荔枝1SSR。PCR扩增条件的最佳选择。

茄子IRAP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与优化75-80

摘要:为确保茄子IRAP反应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进而为茄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品种鉴定提供可靠的新方法,按照已报道的马铃薯和烟草的反转录转座子LTRs保守区域设计IRAP引物。以茄子品系IIL-01为试材,对影响茄子IRAP反应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并优化了茄子IRAP分子标记技术体系。优化的茄子IRAP分子标记体系为:20(1反应液中,10×反应buffer(100mm01/L Tris-HCl。100mmol/L KCl,80mmol/L(NH4)2S04,pH9.0,NP-40)2μl,2mmol/L MgCl2,0.2mmol/LdNTPs。Taq酶1.0U,0.4/μmol/L引物,DNA模板50ng。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4min。然后按94℃变性30s,45℃退火30s,72℃延伸2min,进行32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

分子标记技术在番茄抗性育种中的应用81-88

摘要:介绍了DNA分子标记的各种类型,RFLP、RAPD、SSR、AFLP和SNP标记是植物遗传作图最常用的,介绍了各种类型的使用范围以及优点和缺点。综述了近年来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番茄抗性育种中的应用,包括耐冷性,耐盐性,抗病性,抗虫害等方面的应用,并就今后番茄分子育种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