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11-1984/S 国内刊号
  • 1000-6850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学通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中国农学通报 2006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兽医科学
FAST指数在复原乳区分中的应用初探1-7

摘要:FAST指数是评价牛奶热损害的敏感指标,在研究生鲜乳热加工、奶粉及其复原乳色氨酸或梅拉德反应产物荧光强度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评价了FAST指数用于鉴定生鲜乳和巴氏杀菌乳是否添加复原乳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奶粉生产过程中.色氨酸已经受到破坏.同时,不同奶粉之间色氨酸的荧光强度存在差异。与生鲜乳相比,复原乳中色氨酸荧光强度(FTrp)明显降低.随着生鲜乳中复原乳含量的增加,色氨酸的相对荧光强度线性下降;生鲜乳加热后.其中梅拉德反应产物的荧光强度(FAMP)明显升高,此类物质荧光强度升高也与牛奶中复原乳含量增加呈显著的线性相关;试验结果还表明FAST指数能有效的用于区分生鲜乳和巴氏杀菌乳,以及巴氏杀菌乳中是否添加了复原乳。

中国动物科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8-15

摘要:通过叙述动物科学的起源和重要性、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意义.介绍国内外动物学的研究现状和国际动物科学的炭展趋势,指出中国动物科学在总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出中国动物科学研究的近期和长远发展目标、原则和研究对策。

虎源流感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16-21

摘要:为临床上能快速诊断虎流感.通过对已分离获得的虎源H5N1流感病毒和GenBank中报道的A型H5NI亚型流感病毒的NP、HA、NA序列。设计合成各个基因的特异性PCR扩增引物和A型流感病毒通用反转录引物。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及条件.建立一步法可同时扩增出3个基因的联合RT-PCR检测方法。将该方法用于临床病料检测,并与电镜负染、HA/HI及病毒分离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NP、HA、NA基因的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64bp、581bp、173bp,其检测的敏感性约100个TC/D50。该方法的检出率和病毒分离结果相符,高于电镜负染和HA/HI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用于虎源流感病毒的临床或实验室检测。

梅花鹿鹿茸软骨细胞的培养及X型胶原的克隆和序列分析22-24

摘要:型胶原是肥大软骨细胞的标志物,据GenBank中收录的人、鼠、牛、猪型胶原基因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在同源性高的相对保守区域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梅花鹿鹿茸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培养鹿茸软骨细胞。提取细胞的总RNA,以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克隆了梅花鹿的型胶原基因序列为877的片段,此片段全部位于编码区,与已报道的牛的型胶原基因的序列比较,同源性达到96%。共有35个碱基发生变异。DNAStar软件分析表明,二者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5%。

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效能研究初报25-27

摘要:连续3年对引进的紫花苜蓿品种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的生育期、产草量、叶茎比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生育期测定结果表明:返青期最早的有牧歌、全能+z,WL324。产量性状分析表明:总干物质产量最高和较高的品种为:WL324和三得利、德宝;叶茎比最高的品种为WL323m1.较高为全能+Z和三得利。综合评价既高产又优质的品种是三得利和WL323ml。

应用B.melitensis 16M单克隆抗体建立羊布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体系28-32

摘要:[目的]用B.melitensis 16M提纯的LPS和O链抗原作为检测抗原,研制出针对B.melitensis 16M的单克隆抗体(McAb),将其标记胶体金,建立一种诊断布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方法]B.melitensis 16M全茵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McAb。测定免疫球蛋白亚类及亲和力。用HiTrap Protein GHP亲和层析纯化抗体并用胶体金标记,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选择最佳反应模式组装成试纸条,对其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阳性病料试验。[结果]筛选出能稳定分泌抗B.melitensis 16M的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2D10、3C6、1E10,单抗亚类分别为IgG2a、IgGl,亲和常数(k)介于1×10^-8-2.6×10^-10。根据配对实验。以3C6为最佳包被抗体,2D10为最佳金标抗体。抗体IgG标记浓度为301.1g/ml时,检测效果最佳。同时。与B.melitensis 16M多抗IgG作为包被抗体、2D10为金标抗体的检测体系对比,两种包被方法组装的试纸条最低检出量为5.0×10^3CFU/ml.且不与其它茵发生交叉反应,保持期≥100d。以荧光定量PCR为参照,试纸条检测80份阳性病料,检检出率为100%。[结论]建立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检测B.melitensis 16M快速、简便、可靠,有望开发成为布病快速诊断试剂盒.

肌肽对肉鸡肌纤维发育的影响33-36

摘要:选用1日龄AA肉鸡400只,随机分成4组。14组饮水中肌肽的添加量分别为0、20、40、60mg/L,每周末测定各组肉鸡的胸肌和腿肌肌纤维直径,观察肌肽对肉鸡肌纤维直径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周龄肌肽试验组胸肌和腿肌肌纤维直径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2周龄.中、高剂量组的胸肌肌纤维直径分别显著或极显著地大于对照组(P〈0.05。P〈0.01);高剂量组的腿肌肌纤维直径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3周龄。高剂量组的胸肌肌纤维直径极显著大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的腿肌肌纤雏直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4周龄,低剂量组的胸肌和腿肌肌纤维直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5周龄。中剂量组的胸肌肌纤维直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低、中剂量组的腿肌肌纤维直径分别极显著或显著地小于对照组(P〈0.01,P〈0.05)。6周龄.肌肽试验组肌纤维直径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1~3周龄肌肽各剂量组肌纤维直径的发育速度快于对照组.而和6周龄肌纤维直径的发育速度低于对照组.1~3周龄肌肽处理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

影响山羊胚胎移植效果的因素初探37-39

摘要:为探讨最佳的胚胎移植方案,提高胚胎移植效率,试验以不同受体山羊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受体品种、移植胚胎数目、不同季节等因素对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受体和移植季节对胚胎移植效果影响不显著(P〉0.05);胚胎移植数目对妊娠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移植一枚胚胎的胚胎受孕率显著高于移植二枚和三枚胚胎(P〈0.01)。

麝鼠香囊腺形态学观察及腺上皮体外培养初报40-43

摘要:取泌香期成年麝鼠香囊腺或对非泌香期麝鼠进行人工诱导香腺发育后取材,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分离香囊腺上皮细胞并进行体外初步培养。结果显示,用1mg/ml IV型胶原酶和0.25mg/ml胰蛋白酶分次于37℃下消化组织块5h和15min,可得到大量的分散单细胞用于原代培养;用含lO%胎牛血清和双抗的DME/F12培养液为基础液。在培养液中添加10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对麝鼠香囊腺上皮细胞的存活和生长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腺上皮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也可用常规方法进行冷冻保存和复苏:体外传代培养到第5代的上皮细胞仍增殖旺盛。细胞内有丰富的脂滴.细胞分泌活动旺盛。提示,通过体外分离培养麝鼠香囊腺上皮细胞。建立香囊腺干(前体)细胞系,进而用细胞工程方法大量生产人工麝鼠香是可能的.

河南省黄河滩区绿色草业工程建设的现状与展望44-49

摘要:笔者根据河南省黄河滩区自然备件的特点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生态学原理探讨了在滩区建设绿色草业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的重点在于提出建立以发展“三元”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绿色草业工程、发展绿色畜禽产品小区以及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的绿色综合建设措施,其目的是为了改善黄河滩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滩地的生物多样性,促进滩区湿地以及周边地区农田和草地的科学化利用.促进滩区农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复方柴胡散治疗鸡尿酸盐沉积效果初探50-53

摘要:鸡尿酸盐沉积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脏机能障碍的总称。发病时间长,死亡率高。主要表现为肾尿酸盐沉积。肿胀、充血、出血。轻者使雏鸡生长受阻、成鸡生长性能降低。重者导致大量死亡。尿酸盐沉积为一种慢性疾病。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过高、高钙日粮或高钙低磷日粮、维生素缺乏、药物慢性中毒、某些传染病及其它若干因素都可引发本病。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而且治愈率较低.治疗操作不便等因素,给养鸡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此项实验以柴胡方荆为主要药物.以清热、通便、理气为治疗原则。试验药物具有操作简便、治愈率高、经济实惠的优点。通过人工复制病例和鸡场自然病例的试验.表明试验药物对该病治愈率达到90%以上。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业生物技术科学
引进爬山虎组织培养中的褐化及其控制54-56

摘要:以引进爬山虎种子无菌苗为试验材料,对爬山虎组织培养中褐化现象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爬山虎种子无菌苟在组培诱导中褐化率高达89.3%,严重影响了脱分化和再分化。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AC、PVP、Vc表明,Vc是爬山虎组织培养中防止褐化较有效的方法,比AC和PVP的效果好,VC适宜的浓度为1.5g/L。

GAFP基因导入对彩色棉抗病性和农艺及经济性状的影响57-59

摘要:通过对转GAFP基因品系ZB-1-31、ZB-1-49、LB-7-8与原受体品种新彩棉1号、绿9903进行了抗枯、黄萎病性的对比和农艺、经济性状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个转GAFP基因品系对枯、黄萎病的抗性显著高于受体品种,生育期有所提前,产量均明显高于受体品种,纤维品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可控环境下培养基成分对大豆组培苗生根的影响60-64

摘要: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等组培物理微环境对组培苗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探讨在组培微环境控制的条件下,培养基成分对大豆(Glyine.max L.)组培苗生根的影响以促进其生根并完善大豆再生体系.大豆外植体选用鲜重约85mg的大豆组培单茎节移栽到添加了70ml培养基的方型培养容器中。培养容器的容积为380ml。其顶部留2个直径为10mm的圆孔并覆盖高分子透气膜用来与容器外进行气体交换。试验区根据MS培养基中有糖、无糖和植物生长激素NAA与IBA的不同浓度设置了6组。培育环境控制在温度23±1℃、湿度65±5%、光合有效光量子束密度70±9μmol/(m^2·s)、光周期16h/d,CO2浓度未控制。在该可控环境下培育21d后.试验区S20-IBA1.0的大豆组培苗生根较好。净光合速率较高.显示出良好的生长趋势。试验表明:在该可控环境条件下利用添加20g/L蔗糖和1.0mg/LIBA的MS培养基有利于大豆组培苗生根.同时控制CO2浓度可期待大豆无糖组培生根能取得更好效果。

白术叶片再生植株和丛生芽快繁的研究65-69

摘要:白术是菊科的一种重要药用植物。为满足白术的药用需求,扩大其资源供应.避免传统开荒育苗种植模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白术的大规模工厂化育苗及获取药用次生代谢产物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笔者以白术叶片为外植体经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和丛生芽增殖两种方式建立了白术无菌苗的快速繁殖技术.分析了不同植物激素种类和浓度对白术叶片再生植株及丛生芽增殖的影响,研究了温度和光照条件对白术叶片愈伤组织褐变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培养基MS+6.BA1mg/L+NAA0.2mg/L上白术丛生芽增殖倍数最高,可达4.45倍;以白术的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植株的最佳培养基为Ms+KT1mg/L+NAA0.2mg/L,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96.7%;芽分化率为90%。不同的细胞分裂素种类与浓度处理差异显著,在白术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中.KT的效果要优于6-BA,但在丛生芽增殖中则表现出高浓度的6.BA要优于KT。白术叶片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褐变程度与温度、光照条件有关,1000 1x光照强度。20±0.5℃的温度条件下继代培养能有效控制褐变。

盾叶薯蓣基因组DNA的提取及RAPD鉴定研究70-74

摘要:盾叶薯蓣是中国特有的植物。是甾体激素的重要来源。试验采用CTABⅠ,CTABⅡ,SDSⅠ和SDSⅡ等方法对盾叶薯蓣基因组DNA的提取进行了研究,并且结合核酸测定仪、琼脂糖凝胶电泳法以及RAPD鉴定等方法对DNA质量进行了鉴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CTABⅠ法可提取高质量DNA供分子标记使用。

葡萄组培苗瓶外生根技术研究75-78

摘要:采用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生长素诱导葡萄纽培苗瓶外生根,并观察组培苗在不同处理基质、不同的温度、不同的生理年龄条件下生根的效果。通过优化技术参数,建立了葡萄组培苗瓶接生根的技术优化体系,结果表明,用浓度为O.3mg/L的IBA浸蘸处理的插条,在温度为27~29℃的环境条件下在基质珍珠岩上培养,瓶苗茎段的生根率可迭85.5%,移栽后苗木的成活率达98%,相对于其他方法有了较大的提高。该技术的建立有助于实现葡萄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商业化扩大。

柑桔生物快繁技术研究79-82

摘要:采用柑桔“一叶一芽”进行扦插,主要是依靠叶片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和合成的植物生长素,满足繁殖体再生成完整植株的需求。采用不同质地的柑桔枝梢扦插于不同基质中.结果表明。在自动喷雾设施的条件下,选择半木质化枝梢,扦插于拌有少量有机肥的沙壤园土中,通过叶面补充生物型有机营养宇花灵,叶片能直接吸收营养,迅速恢复生理机能,提高叶片光合作用能力,增加营养积累并迅速转移至基部.可促进柑桔扦插生根成苗.从扦插至长成完整植株需三个月左右.成苗率可达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