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11-1984/S 国内刊号
  • 1000-6850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学通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中国农学通报 200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兽医科学
睾丸提取液、EGF、雌激素对小鼠精原干细胞体外存活和增殖的效果1-4

摘要:为探讨成年小鼠睾丸提取液(testicular abstract,TA)、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雌二醇-17β(estradio1-17β,E2)对小鼠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体外存活及增殖的作用.用胶原酶-胰蛋白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分离8 d小鼠的SSCs,培养于STO细胞饲养层上,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TA、EGF和E2,观察SSCs的存活时间和增殖能力.结果显示,添加3种因子后,SSCs的平均存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虽无显著差异.但在20~40 ng/ml EGF和10~100 pg/ml E2组中SSCs的平均存活时间均明显延长,且在较长时间段内观察到了处于明显增殖期的细胞.提示20~40 ng/ml EGF和10~100pg/ml E2对小鼠SSCs的体外存活和增殖具有一定良好作用.

氯霉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学特性鉴定5-9

摘要:将氯霉素(CAP)进行化学修饰引入羧基活性基团,合成具有半抗原结构特征的氯霉素半琥珀酸酯(CAP-HS);采用混合酸酐(MA)法将CAP-H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合成人工免疫原BSA-CAP-HS和包被原OVA-CAP-HS,用红外(IR)、紫外(UV)、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用BSA-CAP-HS免疫新西兰白兔和SPF鸡制备多克隆抗体(pAb),间接ELISA测定其效价,阻断ELISA鉴定其敏感性,琼脂双扩散试验、WestGold膜杂交试验和交叉反应试验鉴定其特异性.结果表明,BSA-CAP-HS偶联成功,其分子结合比为15.6:1,获得了高价、敏感、特异的CAP pAb,为CAP残留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刈割时间对青贮玉米秸秆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10-13

摘要:国外较多的研究是从整株玉米青贮的角度研究不同品种和收获成熟期对青贮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而国内对青玉米秸秆青贮的研究报道多涉及提高青贮饲料的品质,为此试验选用收刈时间(生长期)为92、94、96、98、100、102和104d的高油115玉米青秸秆调制青贮饲料,研究玉米秸秆收刈时间对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刈时间明显影响青贮饲料的氨态氮、CP和NDF含量,尤其是明显影响青贮饲料的有机物体外降解率,收刈时间对青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乳酸、丁酸含量和ADF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

河南省商品肉牛生产三元杂交试验初报14-16

摘要:通过对河南省四个市的六个县(市)的6个肉牛三元杂交组合(夏西南、西夏南、利夏南、夏利南、利西南和西利南),6、12和18月龄三个年龄段平均体重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夏西南、利西南、西夏南和西利南四个杂交组合效果比较好.而且在三元经济杂交过程中,种公牛品种的选择上,第一父本选择母性性状(受精力、产奶量、乳房质量)比较明显的肉乳或乳肉兼用型种公牛;第二父本选择生长速度快和胴体质量好的纯种肉用种公牛,从而能有效改善地方品种繁殖母牛的泌乳性能,提高商品肉牛的生长速度、屠宰率和胴体品质.

半胱胺对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17-19

摘要:研究了半胱胺(CS)对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500羽1日龄草杂雏鸡,随机分成五组,即:试验1组、2组、3组、4组和5组,每组100羽,半胱胺分别按0.5g/kg、1.0g/kg、1.5g/kg、2.0g/kg和0.0g/kg添加到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4组和试验5组的基础日粮中.试验期为60d.试验结果表明,饲喂添加CS 0.5g/kg、1.0g/kg、1.5g/kg日粮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雏鸡的日增重较对照组雏鸡高9.0%(p<0.05)、17.3%(p<0.05)和1.5%;饲喂添加CS 2.0g/kg日粮的实验4组雏鸡日增重较对照组雏鸡低(p<0.05);试验结果表明,添加CS 1.0g/kg日粮能显著提高雏鸡的生长性能.当CS添加量达到2.0g/kg日粮以上时会抑制雏鸡的生长.

南阳黄牛人培牛黄技术试验报告20-24

摘要: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将专用网架、育黄菌种等植入南阳黄牛胆囊内,达到快速成黄、提高产量的目的;育黄术对南阳黄牛的生长发育、繁殖和使役等无明显影响,育黄期12、18、24、36个月每头平均产黄量为6.44、10.93、16.72、28.32g,其质量与天然牛黄相似;统计分析表明:牛黄产量与育黄期之间有强的正相关,每头平均产黄量对育黄期的回归方程为:y1=-2.27+0.7819x,每头月均产黄量对育黄期的回归方程为:y2=0.4074+0.011x;据此可进行产黄量的理论推算和预测.

布氏杆菌病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25-28

摘要:综述了检测布氏杆菌病的新老方法.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在全球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人危害严重,基因苗即将为其防制提供保障.认为,细菌学检验和凝集试验测将淘汰;沉淀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不理想;放射免疫试验不能广泛运用;变态反应主要用于绵羊,也用于山羊的筛检,不作山羊个体的诊断依据.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尚无诊断标准.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先进、快速、可靠的新方法,但不能区别疫苗抗体与致病株抗体.PCR可检1pg的布氏杆菌DNA,应用细菌DNA检测是最可靠的方法.最近建立的荧光探针分析可在野外快速准确地诊断,可用于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检测.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业生物技术科学
水稻氮高效基因型及其评价指标的筛选29-34

摘要:以48份不同水稻基因型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它们的氮素吸收和利用率,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基因型在氮素吸收利用率方面间存在明显差异,从现有的材料中可筛选出氮高效基因型.长伦占不论在低氮处理还是高氮处理均表现出氮高效利用特性,为典型的氮高效基因型.此外,还筛选了适于低氮条件种植的广恢128和茉莉占选;适于高氮条件种植的97香、2466和银花占.低氮高效型适合在贫瘠地区种植,而高氮高效型适合在肥沃地区种植.结果表明,水稻氮素利用率与抽穗期及乳熟期倒2、倒3叶的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收获指数、稻谷产量和穗数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它们可作为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但是水稻氮素吸收率与利用率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如何协调二者关系,既能提高稻谷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又减少施氮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苎麻RAPD反应体系的构建与优化35-39

摘要:以苎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苎麻RAPD分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10× PCR Buffer、模板浓度、Mg^2+、dNTP、引物、Taq酶、循环次数、退火温度等,建立了适于苎麻RAPD分析的PCR反应体系:即在25μ 1反应体系中,引物浓度为0.4uM;模板DNA的用量为60~100ng;Mg^2+浓度为1.8mM;dNTP浓度为0.2 mM;Taq酶用量为1U.适宜的扩增程序为先94℃变性4min,再94℃变性45s、38℃复性45s、72℃延伸2min共36个循环,最后72℃延伸5min,4℃保存.

根癌农杆菌介导gna基因对水稻的转化40-44

摘要:褐飞虱在中国分布很广,近年来已成为南方稻区的主要害虫.大量研究表明,进行抗虫基因分子育种是迅速改良水稻褐飞虱抗性的有效途径.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来源于大肠杆菌的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PMI)安全选择标记基因和雪花莲凝集素(GNA)抗虫基因构建于同一表达载体上进行遗传转化,获得带有安全标记基因的抗褐飞虱转基因植株.通过PCR扩增、Southern印迹和GUS检测分析表明,PMI标记基因和抗虫GNA基因同时被转入部分植株中并得到了表达,其外缘基因主要以单拷贝的方式插入水稻基因组中.对随机选取的8个转基因单株T0代种子经含潮霉素的培养基培养15d后抗感苗数统计分析表明,绝大多数转基因植株后代符合单基因的遗传分离规律.

影响黄瓜直接不定芽诱导的品种等因素研究45-48

摘要: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了品种、6-苄氨基嘌呤、外植体大小及硝酸银对黄瓜直接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黄瓜品种直接不定芽数量诱导存在显著差异,但长度诱导无显著差异:6-苄氨基嘌呤对直接不定芽数量和长度的诱导作用显著,其中4.0mg/L为数量诱导适宜浓度,其出芽率和每外植体出芽数达到最高,分别为100.0%和11.1,0.5mg/L为长度诱导适宜浓度,其平均芽长12.0mm;外植体的大小对直接不定芽数量和长度均具显著影响,随着子叶的增大诱导直接不定芽的数量和长度增加,其中单片完整子叶为最适宜大小,其出芽率、每外植体出芽数和平均芽长分别达到100%、6.7和17.1mm;硝酸银也对直接不定芽数量诱导影响显著,其中2.0mg/L为适宜浓度,出芽率和每外植体出芽数分别达到97.2%和4.2,但对芽长有抑制作用.

20个花生品种的SSR标记指纹图谱构建49-51

摘要:为了保护农民以及育种者的利益,发展稳定可靠的品种鉴定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对南方花生主产区20个品种进行了SSR标记指纹图谱研究,从64对SSR标记引物中筛选出4对构建了20个花生品种的指纹图谱,该图谱能使19个品种相互区分.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DNA导入水稻之研究进展52-56

摘要: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以DN断杂交假说为理论基础,直接将目的基因或带有目的性状供体遗传物质(总DNA)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水稻植株,创造大量的变异材料,通过筛选获得目的性状的后代和新品种.由于简单、易行、不受受体植物种类的限制,已被越多的育种者所接受,在水稻的抗病、米质、丰产性上等各方面广为应用.介绍了外源DNA导入方法、外源基因导入类型、后代遗传变异特点及影响花粉管通道法导入的因素,优点、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问题和展望.

遗传标记在树莓种类鉴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57-61

摘要:树莓是由一大群变异较大而类型复杂的植物组成.树莓种类和品种的正确鉴别是树莓属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提,而经济有效的遗传标记又是树莓种类和品种正确鉴别的基础.遗传标记是指可追踪染色体、染色体某一节段以及某个基因座在家系中传递的任何一种遗传特性.综合有关文献详细介绍了形态学标记、孢粉学标记、细胞学标记和分子标记在树莓种类和品种鉴定中的研究进展.虽然孢粉学标记、细胞学标记和分子标记在树莓种类和品种鉴定中已大量应用,但形态标记仍然是最主要的鉴定手段.文章还对树莓种类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讨论.

直接诱导不定芽的矮牵牛再生体系的建立62-65

摘要:以矮牵牛的叶片作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激素配比对叶片直接诱导不定芽、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及生根的影响.得到了最适的直接诱导不定芽培养基的激素配6-BA1.5mg/L+IBA0.5mg/L、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培养基的激素配比6-BA1.5 mg/L+NAA0.3~0.5 mg/L及生根培养基IBA0.03~0.05 mg/L.并在时间上,从芽的长势、芽的生根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直接诱导的不定芽比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的不定芽所需的时间短、长势好、生根快.

蚕豆种子离体萌发和快繁技术研究66-69

摘要:以蚕豆为研究对象,比较了种子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培养基中添加AC,Vc和PVP对抑制外植体褐化的效果以及培养基中添加MET、香蕉、椰汁和马铃薯对试管苗繁殖系数及玻璃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时保留种皮、接种时胚根向上对蚕豆种子的萌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用5.0mg/L GA3溶液浸种12h有利于种子萌发;培养基中添加0.5g/L AC能有效抑制外植体的褐化,并能使植株生长健壮;培养基中添加150mg/L椰汁能提高繁殖系数,有效抑制玻璃苗的发生.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食品科学
影响烤烟烟叶糖和淀粉含量的因素研究70-75

摘要:烟叶碳水化合物对烟叶的内外在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糖类和淀粉.影响烤烟糖和淀粉含量的因素从遗传因素、生态因素、栽培因素、调制因素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讨论.一般认为①品种;②光照、温度、水分、土壤;③施肥水平;④打顶时期;⑤成熟度;⑥烘烤;⑦发酵;⑧生物技术等因素都是影响烤烟糖和淀粉含量的因素.当前在这些研究领域特别是在施肥水平、烘烤技术这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还有运用生物技术手段来影响烟叶中的糖和淀粉含量已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如对生态因素(海拔、光照时间、光质、温度和湿度等)与糖和淀粉含量关系等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得到影响烤烟糖和淀粉含量的各方面问题,以期提高烟叶的品质.

雷蘑液态发酵工艺响应面法优化研究76-82

摘要:在雷蘑(Clitocybe gigantean)AS 5.105液态发酵培养基优化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Plackett-Burman Design,P-B)对影响雷蘑发酵胞外多糖的内在和外在因素进行了筛选,所选取的6个相关因素为:初始pH,培养温度,发酵时间,装液量,接种量,摇床转速.在此基础上,再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影响雷蘑发酵胞外多糖的关键影响因素培养温度,发酵时间和装液量的最佳水平范围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知,在上述自变量分别为培养温度27.05℃、发酵时间6.92d和装液量93.90ml时,胞外多糖产量的最大预测值为103.58mg/1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