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机化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机化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 32-1837/S 国内刊号
  • 2095-5553 国际刊号
  • 0.6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机化学报是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7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机化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业装备工程、设施农业与植保机械工程、农产品加工工程、车辆与动力工程、农业智能化研究、农业机械化综合研究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机化学报杂志农业装备工程
一种旋转输送气吸振动式精密播种装置结构设计1-5

摘要:针对现有气吸振动式精密播种装置的结构复杂、合格率低、伤种严重等问题,结合气吸振动原理及连续输送传动方法研究一种旋转输送气吸振动式精密播种装置,设计种盒装置、称重装置、种盘装置、吸种装置、落种装置等关键部件,通过种盒装置中的电磁开关和网孔板实现种子定量排出和杂质分离,称重装置内设有称重传感器,通过控制单元与种盒装置配合,实现精量均匀加种,种盘装置可做二自由度振动,使得种盘内种群实现“沸腾”运动,便于吸种装置对种子的精密吸附,落种装置可实现精准排种。本播种装置可用于超级稻种子的精密播种,测算工作效率可达到309盘/h以上。

双轴旋耕施肥贴地播种复式作业机设计与试验6-12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小麦播种存在的种子分布集中、播种深度难以控制、复式作业程度低等问题,研制双轴旋耕施肥贴地播种复式作业机。采用双轴旋耕机构,耕深达到20~22cm,实现土壤深松、秸秆有效还田,耕后地表平整;采用双辊支撑贴地播种机构保持机具平衡和工作平稳性;采用基肥和种肥共播的播种方式,保证小麦生长的养分需要;设计一种刃口曲线为圆弧形的开沟刀具,刀具回转半径12cm,刀背厚度3cm;通过液压举升机构可调整播种贴地高度,设计分析得出贴地高度为8cm时刀具开沟阻力小,功耗低,能够高效完成开沟深度3~4cm;试验分析得出当机具前进速度4km/h,贴地高度为8cm时,播种深度合格率α=96.63%,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V=8.60%,相对于其他前进速度和贴地高度组合更优且优于传统小麦播种机指标。

双侧输出式秸秆粉碎还田机设计13-18

摘要:针对新疆地区棉花秸秆粉碎还田后,回收的地膜含杂率高等问题,设计双侧输出式秸秆粉碎还田机。采用理论计算、三维设计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作业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Y型双线双螺旋配置的秸秆粉碎装置可对棉花秸秆进行有效粉碎,作业速度6.8km/h时,棉杆平均粉碎长度为123.8mm,粉碎长度合格率为88.7%,平均留茬高度73.2mm,留茬高度变异系数为9.5%;秸秆输送装置可及时有效的将粉碎后的棉花秸秆输送至地膜两侧“垄沟”内,秸秆双侧输出量变异系数为11.2%,满足农艺要求。

基于EDEM的勺轮式葵花排种器离散元仿真研究19-24

摘要:为研究葵花籽种类、排种盘转速以及排种口角度对勺轮式葵花排种器排种性能的影响,以勺轮式葵花排种器为研究对象,选取大、中、小三种不同尺寸且不同品种的葵花籽粒,四个转速(10rpm、15rpm、20rpm、25rpm)以及两个排种口角度(135°,150°),以排种量、排种均匀性为指标,运用EDEM软件对排种器排种性能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转速与排种量成正相关,排种口角度和葵花籽粒品种对排种量的影响成负相关;排种均匀性受转速与品种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排种均匀性随着转速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最佳排种转速为20rpm,且排种均匀性受品种因素影响显著。相同工况下,通过台架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试验数据与仿真数据非常接近,偏差较小,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研究为勺轮式葵花排种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表明,通过离散元方法运用EDEM软件对勺轮式葵花排种器进行动态仿真分析是可行的。

谷物收获机切割机构研究现状与展望25-34

摘要:我国油菜机械化收获割台切割振动大,引起作业效率低、质量差、落粒损失大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寻求稳定、高效的切割机构,对国内外可用于油菜收获的不同类型谷物收获切割机构的应用及研究现状总结分析。对在不同传动机构驱动下的割刀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详细对比,最后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油菜收割机切割机构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大葱种植机械研究现状与展望35-39

摘要:大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我国大葱种植面积广,但是大葱种植是一项很繁杂的程序,劳动劳作量大,目前国内大葱的种植大部分还是靠人工种植,不但效率低下,而且人工成本特别高。鉴于此,为提高我国大葱种植机械化程度,搜集国内外现有大葱种植机械的发展现状,对机械技术、参数进行研究总结,现有的机械解决部分人工种植难题,但是机器自动化程度以及不同地区的适用性有待提高,为我国的大葱种植机械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甘蓝收获机研究现状与发展40-46

摘要:随着我国甘蓝种植总量不断增长,传统人工收获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甘蓝收获的要求。目前我国甘蓝收获机械化水平较低,甘蓝收获机的研制与优化是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大任务。综述国内外甘蓝机械化收获的研究现状,介绍甘蓝收获机的分类,阐述甘蓝收获机的各组成部件,分析现有甘蓝收获机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指明甘蓝收获机研究发展方向。

散粒物料螺旋输送试验台设计47-50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对散粒物料螺旋输送装置研究缺乏的现状,设计一种参数可调散粒物料试验台设计试验台。该试验台可实现对螺旋输送装置转速、螺距、下料口大小等参数的调整,并采集到物料输送过程中螺旋叶片以及输料筒等位置的受力情况。满足不同输送试验的要求;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对试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处理。试验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为散粒物料螺旋输送装置的设计与研究提供新的试验平台。该试验台转速的调节范围为0~600rpm;可调节螺距有25mm、30mm、35mm、40mm、45mm、50mm六种;下料口的口径调节范围在0~0.25m^2。

中国农机化学报杂志设施农业与植保机械工程
基于切割的便携式苹果采摘装置的设计与试验51-54

摘要:针对甘肃省苹果园种植方式及劳动力资源短缺现状,设计一套基于切割的便携式苹果采摘装置。该装置通过对果梗感应触发电机而实现切割运动,且可以对不同高度果实进行采摘作业,操作简单、接果准确、效率高及损伤小。试验表明:用该装置进行采摘作业时,单果平均采摘时间为3.12s,而且在规定时间内每分钟的摘果数目也多于传统手工采摘;收获的苹果损伤率低,Ⅰ级特等品占88%,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超声气力喷雾装置设计与试验55-61

摘要:针对机械化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农药利用率低、喷药效果差、环境污染、作物药害和操作者中毒等问题,利用超声雾化技术,通过设计超声气力喷头、超声波控制系统以及喷头智能行走机构等搭建一台超声气力喷雾装置,并对该平台进行不同工况的喷雾试验研究。采用KEYENCE LK G5000高精度激光位移传感器对100W,200W,300W下雾化面振幅进行测量,结果显示:超声发生器的输出功率与喷头雾化面振幅呈正相关;利用雾滴测试卡和专用分析软件测量统计3种功率下气压值分别为0MPa、0.02MPa、0.05MPa和0.08MPa的雾滴粒径和分布均匀性,结果表明:雾滴体积中径均值由79.15μm减小至30.2μm;功率提高导致分布均匀性变异系数由44.58%减少至14.18%,气压提高导致该系数由22.44%减少至5.93%;通过分析喷头移动速度为0mm/s、流量为3.3mL/min时的喷雾状态,得到该流量下喷头最佳工况:功率为300W,气压值为0.05MPa。

六自由度水果采摘机械臂结构设计与试验62-71

摘要:首先从数学模型建立、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几个方面对水果采摘机械臂总体设计状况进行分析,随后重点分析六自由度水果采摘机械臂的主要结构及参数设计计算,对六自由度水果采摘机械臂的运动和任务进行设计规划,最后分析机具的实际效果及创新点,通过搭建采摘试验平台,对规划设计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中选取3kg六自由度机械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机械臂采摘运动模型,随后使用第五关节分离法解决机械臂自适应调整问题,并计算验证机械臂运动中的轨迹,最后使用试验分析方法对采摘效果和时间进行验证分析,采摘机械臂可以直接利用双目识别以及定位系统所提供的坐标,实现运动规划并完成果实采摘。采摘试验分析发现,单果采摘时间为25.5s/个,多果实采摘中使用关节角加权最小设定连续采摘任务,能够促进果实采摘时间的逐渐降低,提升采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与能耗。

有机肥及其配套机械化技术的研究进展72-80

摘要:有机肥能很好的改良、培肥土壤,提高农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是化肥的良好替代品,是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的必需品。调研国内外有机肥研究进展以及山东省有机肥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对国内外有机肥的制备加工机械、撒施机械进行介绍,分析有机肥产业以及施肥机械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有机肥施肥机械化的发展对策,为我国有机肥施肥机械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农机化学报杂志农产品加工工程
基于带式烘干机的循环风机频率对料层表面风速场分布的模拟及试验81-88

摘要:带式烘干机在水产饲料的生产加工过程中至关重要,而烘干机中的循环风机作为烘干气流的“动力来源”,一方面影响着饲料表面气流风速大小,另一方面影响着饲料表面气流风速分布的均匀性。最终影响烘干效率和能耗。首先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三种不同循环风机频率下烘干机中的气流分布,并且在烘干机试验平台测出料层表面九个点的气流速度,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循环风机频率下的料层表面九个点的风速模拟值与风速试验值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且风速模拟值均大于风速试验值。当循环风机频率一定,风速模拟值较风速试验值大17%~37%。而循环风机的频率变化影响着烘干机内部气流分布,循环风机频率每增加5Hz,对应点的风速模拟值增加20%,对应点的风速试验值增加17%,但是饲料层表面风速分布的均匀性有所下降。另外,当循环风机频率保持不变,上层饲料表面的风速值小于下层饲料表面的风速值,且上层饲料表面风速值变化幅度小于下层饲料表面。

TMR饲料搅拌机刀片磨损性能及仿真分析89-96

摘要:为研究TMR饲料搅拌机梅花形刀片的磨损性能,选取原装进口刀片(CK)和两种自制刀片(5#和8#)进行4个月的饲料搅拌工作,结合刀片材料成分、微观形貌、硬度和摩擦磨损测试分析刀片的磨损性能,并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刀片工作受力情况进行仿真探索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刀片材料的硬度、组织成分等显著影响材料的耐磨性能,从硬度和化学成分分析可知过剩碳化物的种类和含量是影响其磨损性能的关键因素。针对国内圆捆状秸秆饲料的切碎和搅拌工作,5#刀片含有高Cr和Mo成分使其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实际磨损率为48.66%,硬度损失率仅为2.36%;8#刀片耐磨性略低于5#,CK磨损程度最大(磨损率高达68.18%,硬度损失率为16.41%)。仿真分析验证刀片的三角形刃端刀尖处为主要磨损区域,长期工作需定期检查刀片磨损程度避免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为国内开展自主研发TMR饲料搅拌机的刀片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梗签二次分离装置悬浮腔体内的负压分析97-102

摘要:在卷烟生产中,通过梗签二次分离再回收烟丝一直是烟草企业提高烟丝利用率减少浪费以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现有的梗签剔除工艺主要是通过风选的方式实现,但风量的大小往往都是根据经验选择,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首先通过力学计算从理论上得到能够满足风选要求的负压范围,然后利用软件仿真对梗签二次分离装置中悬浮腔体内梗签和烟丝颗粒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验证理论负压范围的科学性;最后通过试验分别统计梗签的剔除率和烟丝的回收率,进一步验证理论负压范围和仿真分析的有效性。其结果表明:当负压在-180kPa~-220kPa的范围内时,腔体内的气流状态和气流速度分布较为均匀,颗粒间的碰撞较少;同时,梗签剔除率为90%以上。

中国农机化学报杂志车辆与动力工程
干果仓储智能叉车交互式虚拟仿真平台设计与试验103-108

摘要:为缩短干果仓储智能叉车自动化开发周期、提高作业可视化、人机交互性,基于Unity3D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干果仓储智能叉车交互式虚拟仿真平台。该平台首先采用SolidWorks等三维建模软件,创建叉车、货架等对象的三维模型,然后以仓库管理系统为中间对象,建立虚拟平台和实车平台通讯,其次利用Unity3D虚拟引擎技术中的函数、组件和插件模拟传感器与运动模块,设计友好的交互界面,实现作业指令、关键参数交互的虚拟平台。最后设计取货作业验证方案,并进行虚拟平台的取货作业试验。试验表明,该平台能直观地模拟干果仓储智能叉车作业的过程,符合真实的取货过程,可为智能农机的作业模拟提供参考,促进农业机械智能化。

面向现代农业庄园的电动车车架设计及模态分析109-112

摘要:针对现代农业庄园的道路特点,围绕用于管理员和观光的乘用车辆,设计出一种新型低速电动车车架,并进行轻量化改进设计。在满足车架设计与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改进后车架较改进前车架减重19.5%。建立改进后车架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对车架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车架振动频率可以有效地避开路面激励频率和人体各器官振动频率,且与电机激励频率范围仅重合0.4%,不会发生共振现象,车架设计合理可行。

果园输运装备发展现状与趋势113-118

摘要:果品运输是果园生产的重要环节,机械化输运是实现果园规模化经营、果品快速流通的必要手段,为实现果园果品运输机械化,国内外学者根据果园特点因地制宜的研发多种果园输运装备。概述国内外果园建设特点,介绍常规输运装备(包括轮式运输机、履带式运输机)、轨道式输运装备和索道输运装备的研究与应用现状。针对国内发展状况,指出我国果品机械化输运面临着果园建园标准低,输送装备少、功能单一,以及农机维修服务不完善等困境,分析解决困难的方法,最后展望我国果园输运装备的发展方向,提出果园输运装备会朝着作业协同化、性能可靠化、功能多样化、自动化、甚至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