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 22-1241/R 国内刊号
  • 1005-9202 国际刊号
  • 1.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老年学是吉林省医学期刊社;中国老年学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老年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临床研究_心、脑血管疾病_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_心、脑血管疾病_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_肿瘤、临床研究_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_外科与麻醉、临床研究_其他、基础研究、调查研究、综述

中国老年学 2008年第1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老年学杂志基础研究
虫草菌丝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2表达的影响1668-1671

摘要:目的观察虫草菌丝(CS)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病理及肾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表达的影响,探讨CS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DM模型组、CS干预组1、2。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干预组1成模后即予CS5.0g·kg-1.d-1进行干预,干预组2在成模4w后开始予等量CS。8w后测定各组血糖、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Upro)等变化。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MMP-2、TIMP-2、Ⅳ胶原(Col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大鼠血糖、BUN、Scr、Upro均显著上升(均P〈0.01);肾组织中MMP-2蛋白表达降低(P〈0.01),TIMP-2蛋白表达升高,ColⅣ表达亦增加(P〈0.01)。与DM模型组相比,CS干预后,上述异常指标除血糖外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除血糖及BUN外干预组1优于干预组2(P〈0.05或P〈0.01)。结论CS对DM大鼠具有保护肾脏组织、改善肾脏功能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肾组织MMP-2的表达和下调TIMP-2的表达,从而减轻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沉积有关;且治疗越早,疗效越好。

中药聪耳胶囊拮抗耳蜗毛细胞老年性损害的实验研究1671-1673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聪耳胶囊对C57BL/6J小鼠老年性耳蜗毛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刚出生的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聪耳胶囊组20只,其中对照组小鼠为常规饲料喂养;聪耳胶囊组小鼠常规饲料至出生后2个月时开始饮用聪耳胶囊溶液以代替日常饮水。两组至7月龄时终止实验。取出小鼠耳蜗,制作成耳蜗铺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两组小鼠耳蜗毛细胞退行性改变状况。结果对照组C57BL/6J小鼠出现耳蜗毛细胞损伤加重的趋势,且这种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耳蜗损害遵循着从底回逐渐向顶回发展的规律,同时外毛细胞的损害比同区域的内毛细胞严重。聪耳胶囊组小鼠与同龄对照组小鼠相比,耳蜗毛细胞损害则相对较轻。结论中药聪耳胶囊可以延缓C57BL/6J小鼠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耳蜗毛细胞损坏,可能具有对抗老年性聋的药理效应。

更正1673-1673

倍美力对去卵巢痴呆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不同脑区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干预作用1674-1676

摘要:目的观察去卵巢痴呆大鼠行为学及额叶皮质、基底前脑、海马CA1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变化及倍美力对其影响,探讨倍美力的脑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穹窿海马伞切除术及双侧卵巢切除制备痴呆及雌激素缺乏复合模型鼠,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利用RT-PCR法观察大鼠额叶皮质、基底前脑、海马CA1区ChATmRNA的变化。结果倍美力干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强,额叶皮质、基底前脑、海马CA1区ChATmRNA表达增加(均P〈0.01)。结论倍美力可通过增加额叶皮质、基底前脑、海马CA1区ChATmRNA表达,改善模型鼠学习及记忆能力。

黄芪对糖尿病大鼠的血清学指标的作用的实验研究1676-1677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对糖尿病(DM)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胰岛素水平的作用,为黄芪治疗DM提供理论依据。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DM模型组和黄芪组。给予Wistar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0mg/kg体重,每隔2d测一次血糖,3次血糖测定值均高于16.7mmol/L,被确定DM模型成功,黄芪组每日腹腔注射DM大鼠黄芪注射液1ml(内含2g药材提取物)。DM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0.1mmol/L柠檬酸钠1ml。于治疗后的第7、14天分别取3组大鼠的血液,测定血糖、血清TG、HDL-C、LDL-C、胰岛素水平。结果黄芪组治疗14d后,血清中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DM组(P〈0.01);TG和血糖水平显著低于DM组(均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具有调节脂代谢,降低血糖的作用。

华蟾毒精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1678-1680

摘要:目的研究华蟾毒精(CBG)单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复制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模型,测定胸腺、脾脏重量并计算脏器指数;用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腹腔巨噬细胞(MΦ)能量代谢水平,中性红吞噬法测定腹腔MΦ的吞噬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CBG可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脏器指数,改善免疫抑制小鼠低下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小鼠腹腔MΦ能量代谢水平和吞噬中性红的能力,提高外周血CD4+、CD8+细胞数。结论CBG对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升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尤其是CD4+细胞数,使CD4+/CD8+比值上升,活化并增加免疫效应淋巴细胞,进而发挥免疫增强作用。

纳洛酮与加兰他敏对东莨菪碱所致大鼠空间工作记忆障碍作用的神经机制1680-1682

摘要:目的比较纳洛酮与加兰他敏对东莨菪碱所致大鼠空间工作记忆障碍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28只18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东莨菪碱组、纳洛酮治疗组和加兰他敏治疗组,每组7只。采用Morris水迷宫延缓性匹配任务试验记录每只大鼠前后两次逃避潜伏期的时间。利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和前额叶皮层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合成情况,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大鼠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前后两次逃避潜伏期在正常组差异呈极显著性(P=0.00),东莨菪碱组无差异,纳洛酮治疗组差异呈显著性(P=0.02),加兰他敏组无差异。各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前额叶皮层神经元ChAT量无差别。纳洛酮和加兰他敏对东莨菪碱大鼠CA1区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明显不同,纳洛酮治疗组突触囊泡向突触前膜聚集,大小均一而稀疏,突触后致密物质(PSD)均匀,边界整齐清楚;加兰他敏治疗组突触囊泡大小欠均一,分布弥散,无明显突触前膜聚集现象,PSD欠均匀,边界欠清晰。结论纳洛酮改善障碍空间工作记忆的作用可能与其促进神经元突触囊泡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向突触间隙大量释放及增加PSD密度有关。

蜂胶黄酮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脑蛋白质、核酸代谢的影响1683-1684

摘要:目的探讨蜂胶黄酮对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同位素标记物体内掺入法观察蜂胶黄酮各组小鼠脑蛋白质及核酸代谢的变化。结果蜂胶黄酮增加小鼠脑组织蛋白质、DNA和RNA含量。结论蜂胶黄酮能明显增强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其作用机制与其促进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形成密切相关。

姜黄素对紫外线氧化损伤人角质形成细胞的保护作用1688-1690

摘要: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UVB)照射所致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氧化损伤以及姜黄素(curcumin,Cur)对其损伤的抗氧化防护效果。方法在角质形成细胞培养的基础上,实验组经30mJ/cm2UVB照射后,加入不同剂量的Cur(1.25~5.0μg/ml),继续培养18h,采用生物化学法测定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含量。结果人角质形成细胞经UVB照射后加入Cur,与UVB照射组比较,ROS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并显示Cur剂量-效应关系;而SOD和GSH-Px显著增高(P〈0.05),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均显示其剂量-效应关系。结论Cur能增加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具有对UVB照射所致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氧化损伤防护作用。

负载肿瘤抗原的DC体外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1691-1693

摘要:目的研究自体及同种异体树突状细胞(DC)体外负载肿瘤抗原后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及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能力。方法利用细胞因子诱导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生成DC,尼龙毛柱法分离T淋巴细胞,3H-TdR掺入法检测负载肺癌细胞凋亡小体的自体及同种异体DC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反应,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负载肺癌细胞凋亡小体的自体及同种异体DC刺激的T细胞对肺癌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杀伤作用。结果骨髓细胞诱生的自体及同种异体DC负载肿瘤抗原后,均具有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负载肿瘤抗原的自体及异体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后均可杀伤两种靶细胞,T细胞对MCF-7的杀伤力明显低于对患者肺癌细胞的杀伤力。结论人自体或异体DC体外负载细胞性肿瘤抗原后,可有效地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产生特异性肿瘤杀伤作用。

组织工程角膜的体外构建和形态学观察1693-1695

摘要:目的探讨以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作为种子细胞,利用胶原涂层作为细胞载体,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角膜的可行性。方法将兔骨髓细胞悬液分离后,经过传代培养得到稳定的BMSCs,以1×106/ml种植于胶原涂层的6孔培养板中培养3、5、7d,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和膜形成状态,并进行组织学研究;对照组采用无胶原涂层的6孔培养板培养。结果培养3d,细胞长满培养板,并于周边部逐渐形成复层细胞区;培养5d,复层细胞区面积逐渐增大,周边部开始收缩,并与培养板分离;培养7d,细胞层与培养皿底部完全分开,形成完整的膜状结构,并具有一定强度。显微镜下观察培养7d的BMSCs按照一定方向排列,HE染色见细胞呈复层生长,状态良好;对照组在培养7d后见到细胞密度明显增加,但没有形成膜状结构。结论利用BMSCs和胶原基质可以共同构建复层膜状细胞结构,其细胞排列有序并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可期望用于组织工程角膜的体外构建和角膜病变患者的眼表重建;但构建复合物的生物学功能和活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表达对大肠癌微转移和预后的临床意义1695-1697

摘要:目的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7例大肠癌及40例大肠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EGFR mRNA。结果40例大肠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EGFR均为阴性。患者组EGFR mRNA表达阳性为45.9%(17/37)。EGFR mRNA表达阳性者在大肠癌Ducke′s分期中为A期28.6%(2/7),B期31.3%(5/16),C期80.0%(8/10),D期50.0%(2/4);病理上低未分化(63.2%)及中高分化(28.7%)癌间经χ2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RT-PCR方法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EGFRmRNA表达与其临床及病理分期相关,此项指标检测可作为大肠癌微转移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rhKD/APP对实验性大鼠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影响1697-1698

摘要:目的观察rhKD/APP对实验性大鼠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3.5%的牛磺胆酸钠0.1ml/100g逆行注入大鼠胰胆管内诱导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模型,观察rhKD/APP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大鼠肺干湿重比值、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BLAF)、大鼠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以及肺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rhKD/APP治疗组可明显降低大鼠肺干湿重比值、BLAF、MPO以及TNF-α的含量。结论rhKD/APP可显著减轻胰腺炎症反应,对大鼠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天甲美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重建的影响1699-1700

摘要:目的探讨天甲美(门冬氨酸钾镁)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及腺泡内肺动脉重建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1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组,低氧+天甲美治疗组,每组7只。低氧30d,分别用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平均颈动脉压(mCAP)、RV/(LV+S),计算腺泡肌型动脉(MA)、部分肌型动脉(PMA)、无肌型动脉(NMA)比例及肺中小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RMT%)与相对中膜面积(RMA%)。结果(1)低氧组大鼠mPA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MA、PMA比例明显增高于对照组(P〈0.01),NMA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MT与RM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治疗组mPAP显著低于低氧组(P〈0.01);MA、PMA比例显著低于低氧组(P〈0.01),NMA比例显著高于低氧组(P〈0.01);RMT%、RMA%也明显低于低氧组(P〈0.01)。结论天甲美对慢性低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及肺血管重建有较好的预防和逆转作用。

应激性高血压大鼠室旁核内白细胞介素-1β和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表达及与血压的相关性1701-1702

摘要: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及其受体(angiotensinⅡtype1receptor,AT1R)在应激性高血压大鼠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中的表达,并探讨IL-1β、AngⅡ及AT1R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对Wistar大鼠采用电击足底结合噪声的应激刺激的方法(每日2次,每次2h,连续15d)建立大鼠应激性高血压模型。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PVN细胞内IL-1β、AngⅡ及AT1R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应激刺激后第3天血压开始升高,5-6d血压达最高值(P〈0.001),免疫组化显示PVN IL-1β、AngⅡ及AT1R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染色加深,显著高于未刺激组(P〈0.01),各表达水平与血压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PVN中IL-1β、AngⅡ及AT1R参与应激刺激引起大鼠血压升高过程,可能通过IL-1β、AngⅡ及其受体的相互作用调节血压。

中国老年学杂志临床研究
低剂量复方尼尔雌醇片和替勃龙对老年女性生命质量和糖脂代谢影响的比较1703-1705

摘要:目的观察低剂量复方尼尔雌醇片(尼尔雌醇0.5mg/片,左炔诺酮0.15mg/片)和替勃龙治疗对老年女性生命质量(QOL)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45例患骨质疏松的老年女性随机分为3组:复方尼尔雌醇组(0.5片/次,1次/w,52例),替勃龙组(1.25mg/次,隔日1次,53例),安慰剂组(40例),均干预治疗1年。用SF-36量表在基线、治疗0.5、1年时测量患者QOL;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S)、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值;用红外线扫描及B超监测乳腺,用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对象以日记方式记录阴道出血、乳房胀痛等情况。结果①对同一指标不同时间点的差值进行比较,显示复方尼尔雌醇组和替勃龙组,△T0.5年-0、△T1年-0的总体健康、躯体疼痛、心理健康和精力较安慰剂组有显著性差异,二治疗组间以上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个时间点患者QOL差异显著(F=5.78,P〈0.001);3个治疗方案间患者QOL差异有显著性(F=3.92,P〈0.05)。②各组治疗前后FBS、TG、TC、LDL均无差异(P〉0.05);复方尼尔雌醇组、替勃龙组治疗后较治疗前HDL显著上升(P〈0.05);替勃龙组治疗后较治疗前CRP显著下降(P〈0.05)。③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和乳腺体层厚度的变化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复方尼尔雌醇或替勃龙替代治疗1年均能有效改善老年女性患者QOL,同时未损害糖脂代谢,也未发现子宫内膜和乳腺病变的增加。

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研究1706-1708

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对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及其近期临床效果。方法90例入院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先给予负荷量10μg/kg,3min内静注,再行PCI,负荷量后替罗非班0.15μg/min微量泵持续泵入24~36h)组和对照组。术后即刻对梗死相关动脉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分级,计算校正的TIMI计桢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和心肌呈色分级(myocardial blush grades,MBG),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结果两组患者术后TIMI3级血流获得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替罗非班组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MBG3级血流获得率替罗非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时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可改善冠脉血流和梗死区域的心肌灌注,降低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甘肃汉族、回族冠心病患者E-选择素水平及基因多态性研究1710-1713

摘要:目的研究中国甘肃汉族、回族人群E-选择素基因第2外显子G98T和第4外显子S128R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以及对血清E-选择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别检测甘肃汉族、回族冠心病患者108例、42例及两民族健康对照者96例、50例。检测他们的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冠心病患者和对照者血清E-选择素水平。结果E-选择素基因S128R基因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民族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R基因型携带者的E-选择素血清水平明显高于SS基因型者(40.26±3.61vs22.21±4.23)(P〈0.01)。E-选择素G98T各基因型分布在两民族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选择素S128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联,并可影响血清E-选择素的水平,R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候选基因,E-选择素基因G98T多态性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可能不起直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