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 22-1241/R 国内刊号
  • 1005-9202 国际刊号
  • 1.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老年学是吉林省医学期刊社;中国老年学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老年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临床研究_心、脑血管疾病_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_心、脑血管疾病_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_肿瘤、临床研究_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_外科与麻醉、临床研究_其他、基础研究、调查研究、综述

中国老年学 200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老年学杂志论著
认知老化过程中视觉功能、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的关系1-3

摘要:目的探讨视觉功能、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在认知老化过程中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测查和心理测验法对217名社区老人的视敏度、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进行考察。结果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年龄对视觉功能的效应值为-0.76,视觉功能对加工速度的效应值为-0.34,加工速度对工作记忆的效应值为-0.68。潜变量“视觉功能”对两个观测指标左右眼视敏度的解释率为0.13和0.11。结论视觉功能、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的老化存在视觉功能-加工速度-工作记忆这样一条层级关系;视敏度不是视觉功能的最好观测指标,尚需寻找更为合适的指标来表达视觉功能的含义。

老年人膳食营养及头发矿物质含量与BMD的关系3-5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腊食营养素及头发矿物质含量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选取470例60岁以上城市(205例)和农村(265例)老人。检测BMD与发中Zn、Cu、Fe、Ca水平,并进行3d膳食回顾调查。结果老年人BMD农村低于城市,女性低于男忡(P〈0.01),农村老人膳食蛋白质、维生素、Ca摄入量以及发中Ca、Zn含量均低于城市老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人膳食中大豆蚤白质、视黄醇、硫胺索、核黄素、维生素E及Ca、Zn摄人量及发中Ca、Zn与BMD均呈现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膳食蛋白质、维生素、Ca、Zn与BMD存在一定的关系,膳食大百碍白、Ca、Zn等摄入骨不足可导致BMD降低。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与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率的相关性研究5-6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率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以及血小板P.选择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51例老年ACS患者、3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34例老年正常对照者的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率进行检测,分析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率与老年冠心病的稳定性、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选择索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而SAP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与血小板膜P-选择素表达率之间无很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P-选择素参与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率可作为老年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判定指标。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及生活习惯与急性脑梗死易感性的关系7-9

摘要:目的研究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及烟酒茶嗜好相互作用与急性脑梗死(ACI)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YP11B2的基因型。结果病例组CYP11B2基因TC和CC基因型的频率娃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12%和9.97%;相对于TT基因型,暴露于TC和CC基因型人群的OR值分别为1.72和1.88。病例组C等位基因的频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为29.03%;相对于T等位基因,C等位基因的OR值为1.57。此外研究还显示:CYP11B2基因TC或CC基因型与吸烟相互作用可增加ACI的易感性,而该基因型与饮酒、饮茶无显著相互作用。结论当个体携带TC或CC基因型时,ACI的易感性增加,该两种基因型与吸烟相互作用,可增加ACI的易感性。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9-1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血管的内皮功能。方法选择老年MS患者40例(MS组)和健康查体者36例(NC组),检测血浆Hcy水平,同时应用超声检测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硝酸甘油诱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ID)。结果Ms组Hey[(14.7±5.2)μmol/L]明显高于NC组[(10.2±3.1)μmol/L](P〈0.01),FMD[(6.7±2.1)%]及NID[(9.9±3.8)%]低于NC组[分别为(15.4±3.2)%,(15.6±4.1)%;P〈0.05,P〈0.01]。FMD与年龄、BMI、TG、SBP、DBP、FBG呈负相关。结论老年MS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血管内皮功能失调。

地区差异与老年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11-12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地区老年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状况和地区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人户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北京不同地区(城区、郊区、山区)60岁及以上的老人2006例,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Hp-IgG抗体。结果山区老人Hp的感染率为91.1%。城区为82.6%,郊区为77.2%,山区明显高于城区和郊区(P〈0.001)。结论北京城区、郊区和山区老年人群中的Hp感染率存在着显著差异,但地理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征稿启事12-12

冠心病患者对氧磷酶启动子基因-108C/T、-162A/G多态性分析13-16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人对氧磷酶(PON1)基因-108C/T、-162A/G遗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对86例冠心病患者和128例正常对照者PON1基因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研究。结果PON1—108C/T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布在CHD组和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ON1-162A/G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CHD不随两个多态性位点危险基因型个数的增加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PON1—108C/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CHD相关联,PON1—108C/T和PON1—162A/G基因多态性对CHD的影响无协同性。

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16-17

摘要: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氟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hs-CRP和MMP-9的浓度,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CS患者血浆hs-CRP和MMP-9的测定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氟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浆hs-CRP和MMP-9的测定值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氟伐他汀通过抗炎等机制对防治ACS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

溶栓后即刻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功能的影响17-18

摘要:目的探讨溶栓后即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室功能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首次AMI患者128例,发病时间均在12h以内。36例接受溶栓+PCI治疗,92例接受直接PCI治疗,并于PCI术后1w行平衡法核素心血池显像,测定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了解二者对AMI患者心室功能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自发病至PCI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后即刻PCI组PCI术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3级血流者明显较直接PCI组增多;溶栓后即刻PCI组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且术后TIMI3级血流者多于直接PCI治疗组;PCI术后1w时溶栓后即刻PCI组心室功能明显优于直接PCI组;两组比较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溶栓后即刻PCI治疗AMI安全有效,早期再通率高。心肌梗死面积小,更有利于保护心室功能,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血脂、血压的相关性研究19-21

摘要: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血脂、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CR—RFLP)测定252例老年人的ApoE基因型。结果在不同基因型组间,收缩压水平按E3/4+E4/4〉E3/3〉E2/2+E2/3顺序递减(P〈0.05)。而舒张压水平在不同基因型组间无差异(P〉0.05);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甲均按E3/4+E4/4〉E3/3〉E2/2+E2/3顺序递减(P〈0.05),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在各组问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影响老年人血脂血压水平,甜等位基因携带者除具有较高的TC、LDL.C水平外,还有较高的收缩压水平。

男性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与性激素和纤溶活性的关系21-22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冠心病(CHD)患者脂蛋白(a)[Lp(a)]与性激素和纤溶活性的关系。方法分别用ELISA法对Lp(a),用放射免疫法对雌二醇和睾酮含量,用底物显色法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进行检测。结果男性CHD患者血浆睾酮浓度和tPA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而Lp(a)浓度和PAI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男性CHD患者血浆Lp(a)水平与睾酮浓度、tPA活性显著负相关,与PAI活性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浆睾酮水平下降是男性CHD发生的主要原因。睾酮水平下降减弱了睾酮本身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抑制作用,同时通过引起Lp(a)水平升高而导致CHD的发生。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23-24

摘要: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文迪雅)治疗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2型糖尿病(T2DM)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联合服用马来酸罗格列酮4mg/d和二甲双胍2000mg/d;对照组单一服用二甲双胍2000mg/d。两组均给予苯那普利(洛汀新)10mg/d。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血压(RP)、空腹血糖(FR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血脂、体重、肝功、肾功、血常规的变化,疗程24W。结果治疗前后体重、肝功、肾功、血常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两组血压、FBG、2hPBG、HbAlc、FINS和TG水甲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的变化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治疗T2DM伴EH的疗效显著。

军队老干部血脂水平及冠心病构成比分析24-25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军区师以上千部冠心病(CHD)危险因素积聚程度,血脂异常状况,CHD患者在各血脂水平问所占比率。方法采用国际标准化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北京军区驻京1926名离退休、部分在职师以上干部的基线危险因素水平进行调查。结果军队老干部几乎每人至少存在一项危险因素,并存3种危险因素者占78.23%,CHD患病率高达52.13%;血脂异常55.24%;高胆圊醇(TC)血症39.62%,其中混合型高TC血症患者占45.35%;高甘油三酯(TG)血症者31.57%,其中混合型占58.88%;TC控制未达标者占65.16%;应用调脂药物的人数仅16.72%。其中76.40%服用他汀类;各组血脂间CHD患者所占比率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北京军区师以上老干部CHD危险因素积聚度很高,发病率高,是一群CHD高危人群;血脂控制情况与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调脂药物服用率低。

血清瘦素、血管紧张素-Ⅱ、肿瘤坏死因子与肥胖型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26-28

摘要:目的探讨瘦素(lepti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肿瘤坏死因子(TNF-α)、肥胖与血压的相互关系及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男性合并肥胖或不肥胖的高血压患者(30例)和正常血压者(30例),测定夺腹血脂、血糖、瘦素、AngⅡ、TNF-α、胰岛素(INS)浓度。测每例患者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索敏感性以稳态模型抵抗指数(HOMA—R)评价。分析瘦索、AngⅡ、TNF-α、胰岛素抵抗(IR)、BMI、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瘦素、TNF-α、AngⅡ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因醇及血压相互之间均显著相关(P〈0.01)。结论瘦素、TNF-α、AngⅡ水平、IR与肥胖型高血压的发病相关。

体重、体重指数对健康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28-30

摘要:目的探讨体重和体重指数(BMI)对健康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591例健康绝经后女性不同部位的BMD,按BMI不同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肥胖组进行分析。结果各部位的BMD随BMI的增加而增高(P〈0.01)。BMD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P〈0.01)。肥胖组各部位BMD均比正常体重组和低体重组高(P〈0.05或P〈0.01)。年龄和体重是决定BMD变异的主要因素,年龄与BMD呈负相关,体重与BMD呈正相关,绝经年龄与腰椎正位BMD呈正相关;BMI与BMD无相关性。结论体重是影响绝经后妇女BMD的重要因素。对低体重的绝经后妇女定期监测BMD,有助于早期干预。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IGF-1等相关因素的研究31-32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瘦素(LEP)与细胞因子及骨密度的变化及其关联。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生化速率法检测65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LE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介索2(IL-2)、雌二醇(E2)、睾酮(T)和血脂水平,同时行骨密度检测。结果老年女性和男性骨质疏松组LEP水平均较青中年对照组和骨量减少组不同程度增高(P〈0.01,P〈0.05),两组患者IGF-1和IL-2水平均明显低:F青中年对照组(P〈0.05,P〈0.01);骨密度值亦明显低于青中年对照组(P〈0.01,P〈0.05)。相关实验显示,LEP与E2、T、骨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IGF-1与E2、T、骨密度则呈正相关。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LEP与细胞因子的代谢紊乱是造成骨量减少和骨形成障碍的重要因素,LEP、IGF-1、IL-2与其他与骨代谢有关指标对辅助诊断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33-35

摘要: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8例老年MODS患者,CBP治疗72h。在治疗0,24,48,72h时,测定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表达情况判断其抗原呈递功能(流式细胞仪),ELISA法测定细胞因予水平(TNF-α、IL-6、IL-10);同时观察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结果18例患者在接受CBP治疗时,(1)单核细胞分泌功能:治疗前单核细胞分泌活跃,治疗后该组单核细胞分泌TNF-α、IL-6和IL-10均明显减少(P〈0.05)。(2)单核细胞抗原呈递功能:与正常人相比,MODS患者单核细胞表达HLA—DR都明显降低(P〈0.001)。治疗后明显改善(P〈0.01)。(3)单核细胞数量:治疗前,与正常指标比较单核细胞数量均明显降低,治疗后单核细胞数量明显上升接近正常水平。CBP治疗后,血浆TNF-α和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4)7例死亡患者IL-10较其他患者明屁升高,HLA—DR的表达则明显低下,CBP治疗后无明显改变。结论(1)CBP能明显改善老年MODS患者单核细胞功能,重建机体免疫系统内稳状态。(2)HLA-DR持续低表达和高血浆IL-10水平者预后差。(3)对免疫过度激化伴血浆细胞因子明硅升高者,CBP显示了是好的清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