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 43-1214/R 国内刊号
  • 1005-3611 国际刊号
  • 1.8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临床心理学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3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临床心理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基础与实验研究、心理测量与评估、病理心理、健康心理、心理治疗与咨询

中国临床心理学 201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测验与评估
中学生学业情绪调节问卷的编制1-5

摘要:目的:编制中学生学业情绪调节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随机抽取171名中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编制了初始问卷,以506名中学生为被试对初始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662名中学生为被试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形成最终问卷。结果:中学生积极学业情绪调节问卷包括7个维度:学业情境选择、能力发展、注意转移、认知重评、表达宣泄、表达抑制和深呼吸,问卷共27个项目。中学生消极学业情绪调节问卷包括8个维度:学业情境选择、能力发展、注意转移、认知重评、表达宣泄、表达抑制、深呼吸和寻求支持,问卷共38个项目。两个分问卷的结构效度、效标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结论:本研究编制的问卷信效度良好,可作为中学生学业情绪调节的有效测量工具。

儿童版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修订6-11

摘要:目的:修订适合中国文化背景下使用的儿童版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gna Minnen Betr?ffende Uppfostran for Children,简称EMBU-C)。方法:使用EMBU-C对1461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中文版EMBU-C包括情感温暖、焦虑性教养、拒绝和过度保护四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四因素模型拟合良好。父母拒绝、焦虑性教养以及过度保护维度与儿童焦虑量表各分量表得分和焦虑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得分与儿童焦虑量表各维度得分不具有相关性或具有低相关。EMBU-C的四个维度Cronbach’sα系数在0.51-0.86之间,分半信度在0.57-0.89之间,重测信度在0.62-0.76之间。结论:经本研究修订后的中文版EMBU-C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为我国研究者今后开展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更为简便、适用的测量工具。

自我报告独处偏好访谈在中国学前儿童中的应用12-15

摘要:目的:检验自我报告独处偏好访谈中文版在中国学前儿童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本研究样本来自随机抽取的上海市3所公立幼儿园3~6岁学前儿童(N=473,Mage=4.72岁,SD=0.57,242个男孩,占51%)。对幼儿进行独处偏好访谈和同伴提名访谈,幼儿母亲完成儿童社会偏好量表,6个月后,这些儿童的带班教师完成儿童行为教师评定量表和儿童行为量表。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自我报告独处偏好访谈单因素模型拟合良好(χ2=161.72,df=44,χ2/df=3.68,P〈0.001,GFI=0.95,AGFI=0.93,CFI=0.86,IFI=0.86,RMSEA=0.07),自我报告独处偏好访谈与同时期测量的儿童社交淡漠显著正相关(r=0.13,P〈0.05),与6个月后教师评定的儿童社会性显著负相关(r=-0.13,P〈0.05)和不合群行为显著正相关(r=0.16,P〈0.01),且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0.74)和重测信度(α=0.78)。结论:自我报告独处偏好访谈在中国学前儿童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中国学前儿童独处偏好自我报告的评估工具。

共同冗思问卷在中学生中应用的效度和信度16-20

摘要:目的:在中学生群体中引入共同冗思问卷,探讨该问卷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因素结构,并检验其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哈尔滨中学生644名(样本1)用于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另选取中学生300名(样本2),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聚合效度、区分效度、组合信度以及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在样本1中选取260人施测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强迫冥想和反思分量表、亲密袒露与交流分量表、状态焦虑量表(S-AI)检验效标效度。间隔5周后,在样本2中随机选取100人进行重测。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理解性、相互鼓励谈论、关注消极感受三个因子,累积解释问卷总变异量的53.75%。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因素模型拟合良好(χ2/df=1.975,CFI=0.901,TLI=0.890,IFI=0.902,RMSEA=0.064,RMR=0.056)。效标效度检验显示,修订后的中文版CRQ与抑郁、强迫冥想、反思、亲密袒露与交流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8,0.18,0.17,0.25,均P〈0.01)。问卷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重测信度为0.78,三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组合信度分别为0.91,0.85,0.73和0.91,0.85,0.73。结论:修订后的共同冗思问卷中文版在中学生样本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和评估中国中学生与同性朋友共同冗思的工具。

外表拒绝敏感性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21-25

摘要:目的:修订外表拒绝敏感性量表(Appearance-based Rejection Sensitivity Scale,ARS)中文版,检验其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初测875人对ARS中文版进行项目分析。随机选取一半被试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EFA),另一半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被试同时完成外表条件性自我价值量表、体像障碍自评量表、自尊量表、拒绝敏感度量表、依恋量表以及基于外表的社会比较量表,以检验效标关联效度。6周后对初测样本随机抽取117人进行重测信度检验。结果:EFA和CFA结果支持了ARS的单因子模型。外表拒绝敏感性α为0.914,拒绝焦虑部分α为0.904,拒绝预期部分α为0.908,重测信度为0.723。外表拒绝敏感性和外表条件性自我价值、拒绝敏感性、体像障碍、基于外表的社会比较、恐惧型依恋与迷恋型依恋正相关,和自尊、安全型依恋负相关。人口学变量差异检验显示,男生的外表拒绝敏感性显著低于女生,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外表拒绝敏感性显著低于没有恋爱经历的。结论:ARS中文版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是测量其外表拒绝敏感性的适宜工具。

儿童执行功能量表在中国学前儿童中的信效度分析26-29

摘要:目的:考察儿童执行功能量表中文版在中国学前儿童中的信效度。方法:研究样本来自随机抽取的上海市6所公立幼儿园917名3~6岁学前儿童(平均年龄4.75岁,标准差1.10岁,其中485名男孩)。由幼儿母亲完成儿童执行功能量表以及儿童长处和困难量表,4个月后,部分幼儿母亲再次完成儿童执行功能量表。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儿童执行功能量表较好地拟合于三因素模型(工作记忆,调节能力和抑制能力),χ2/df=3.69,CFI=0.91,GFI=0.92,RMSEA=0.05。同时工作记忆、调节能力和抑制能力三个分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0.71-0.89),四个月之后的重测信度为0.60-0.69。此外,执行功能的三个维度与亲社会行为、冲动行为和情绪症状之间均有着显著的相关(rs=0.18-0.49,P〈0.001)。结论:儿童执行功能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中国学前儿童执行功能的评估工具。

农民工社会认同管理策略量表编制及信效度检验30-34

摘要:目的:编制农民工社会认同管理策略量表。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半结构访谈法确定量表维度并编制初始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形成正式量表。结果:编制了由15个项目组成的农民工社会认同管理策略量表,包含个体流动、社会竞争、社会创造和妥协四个维度。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介于0.656~0.749,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601~0.727。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χ2=149.95,df=84,RMSEA=0.06,GFI=0.92,AGFI=0.88,CFI=0.93,NNFI=0.92)表明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与个体流动有显著正相关,与社会创造和妥协有显著负相关,与社会竞争无相关。结论:农民工社会认同管理策略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指标要求,可作为农民工社会认同管理策略的测量工具。

他人指向社交焦虑量表的中文版修订35-38

摘要:目的:翻译并修订他人指向社交焦虑量表(Taijin Kyofusho Scale,TKS)中文版,考察该量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及信效度,并对中国他人指向的社交焦虑水平与国外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对国内498名被试进行施测,通过项目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进行量表的结构效度、效标效度和信度检验。另比较东西方共五国的他人指向社交焦虑水平差异。结果:(1)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KS的单因素结构拟合较好,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38,分半信度为0.903,重测信度为0.863。以社会交往焦虑和社交恐惧量表上的得分为效标,TKS量表的效标效度分别为0.69和0.67。(2)中国他人指向的社交焦虑水平与日本和印度尼西亚更为接近,且明显高于英国和瑞士的水平。结论:TKS量表的中文版具有较高的信效度。中国被试他人指向的社交焦虑水平类似日本等亚洲国家。

冗思反应量表简版在抑郁症状阴性和阳性大学生人群中的测量等值性39-42

摘要:目的:检验冗思反应量表简版(10-item Ruminative Response Scale,RRS-10)在抑郁症状阴性和阳性大学生人群中的测量等值性,并探讨抑郁与冗思的关系。方法:7842名中国在校大学生完成了RRS-10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根据CES-D的划界分,有7347名大学生为抑郁阴性组,495名为抑郁阳性组。结果:单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RRS-10的两因子结构在抑郁症状阳性组和阴性组样本中均拟合良好。多群组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RRS-10在抑郁症状阳性组和阴性组两样本间达到部分等值。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抑郁症状阳性组在冗思总体水平、沉思因子及反思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抑郁阴性组。结论:RRS-10在抑郁阳性组和阴性组两样本间具有部分等值性。抑郁阳性个体的冗思水平显著高于抑郁阴性个体。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基础与实验研究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Trek-1、GFAP表达情况及氟西汀的干预作用43-46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诱导的抑郁大鼠海马新型双孔钾离子通道亚单元Trek-1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er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变化以及氟西汀的干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选取12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建立慢性应激抑郁模型。21d后随机分为CUS组、氟西汀低剂量组,氟西汀高剂量组;采用糖水偏爱实验、旷场试验评定大鼠抑郁水平;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大鼠海马Trek-1、GFAP mRNA表达,TUNE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造模后,CUS组、氟西汀低、高剂量组糖水消耗、糖水偏爱、垂直运动次数和水平运动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CUS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氟西汀低、高剂量组经治疗后以上指标高于CUS组及干预前,但仍低于对照组。CUS组细胞凋亡率、Trek-1 mRNA表达显著升高,GFAP mRNA表达下降,较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氟西汀低、高剂量组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率、Trek-1 mRNA表达下降,GFAP mRNA表达升高,与CUS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西汀可能通过改变海马Trek-1、GFAP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改善CUS大鼠抑郁症状。

好人更值得怜悯?道德评价影响疼痛共情的ERP研究47-51

摘要:目的:探讨道德评价对疼痛共情的影响。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2(故事类型:主人公高道德表现,主人公低道德表现)×2(图片类型:疼痛,非疼痛)的被试内设计,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道德评价对疼痛共情早期成分N1、P2、N2和晚期成分P3的影响。结果:高道德故事启动下的疼痛图片比非疼痛图片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低道德故事启动下两类图片诱发的波幅差异不显著。结论:道德评价影响疼痛共情的认知加工阶段,与低道德主人公相比,被试仅对高道德主人公产生了显著的认知共情。

不同情绪刺激强度下的情绪调节策略选择52-55

摘要:目的:本研究考察在不同强度的情绪刺激情境下,个体对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方法:采用情绪调节选择范式:首先给被试呈现不同情绪强度(高强度vs.低强度)的负性图片,然后要求被试自主选择情绪调节策略进行情绪调节。整个研究共有两个实验:实验1比较被试对重新理解和注意转移两种策略的选择,实验2比较被试对距离感和注意转移两种策略的选择。结果:在低情绪刺激强度情境下,相比于注意转移,被试更多地选择重新理解策略(实验1)和距离感策略(实验2)来降低负性情绪体验;在高情绪刺激强度情境下,被试选择注意转移和重新理解/距离感这两种策略的比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个体能够依据情绪刺激强度灵活地选择情绪调节策略。

人际关系亲密度对大学生妒忌程度及类型的影响56-59

摘要:目的:考察人际关系亲密度对大学生妒忌程度及类型的影响。方法:采用情境诱发法诱发被试的妒忌感受,然后对个体的妒忌感受进行测量,实验1通过直接测量法,实验2通过间接测量法。结果:实验1发现个体对高亲密优势他人的妒忌程度显著低于低亲密优势他人,且妒忌类型均为善意妒忌。实验2发现个体对高亲密优势他人的妒忌程度显著高于低亲密优势他人,且对高亲密优势他人为善意妒忌,对低亲密优势他人则为恶意妒忌。结论:人际关系亲密度影响大学生的妒忌情绪程度及类型,且间接测量法比直接测量法对妒忌情绪的测量可能更为真实有效。

BDNF Val66Met基因多态性与家庭功能的关联分析60-62

摘要:目的:探讨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 Val66Met(rs6265)基因多态性与个体感知的家庭亲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BDNF基因rs6265多态性位点,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检查技术,测定142名青少年罪犯和116名普通中学生的BDNF基因多态性分布,并应用家庭适应性和亲密度量表中文版(FACESIICV)评估家庭功能。结果:等位基因A携带者的家庭实际亲密度和适应性显著低于GG基因型者,其亲密度和适应性的不满意度则显著高于GG基因型者。一般线性模型中,在控制组别、受教育年限及年龄后,rs6265仍与家庭亲密度、亲密度不满度显著相关(P=0.001)。结论:等位基因A携带者所感受到的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和家庭适应能力较GG基因型者弱,对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更为不满。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病理心理
父母教养压力与儿童内化问题行为的关系:父母体罚的中介作用63-68

摘要:目的:探讨父母体罚在父母教养压力与儿童内化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文版的父母教养压力问卷、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和儿童行为核查表对311名学前儿童的父母双亲进行测查。结果:(1)男孩的父母比女孩的父母体验到更高水平的教养压力,母亲比父亲体验到更高水平的育儿压力,而父亲比母亲报告了更高水平的亲子互动失调;(2)父亲和母亲教养压力与其各自的体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父亲和母亲教养压力与儿童内化问题行为的大多数症状呈显著正相关;(3)母亲体罚在母亲教养压力与儿童内化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母亲教养压力既能直接影响的儿童内化问题行为,也能通过母亲体罚间接影响儿童内化问题行为。

母亲消极完美主义与女儿内化问题:一个多重中介模型69-73

摘要:目的:考察母亲心理控制及女儿消极完美主义在母亲消极完美主义及女儿内化问题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方法:通过Hewit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父母心理控制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简版)、症状自评量表对1230对母女进行测量。结果:结构方程模型显示,(1)母亲消极完美主义与女儿消极完美主义呈显著正相关(β=0.26,P〈0.01),与女儿内化问题显著正相关(β=0.08,P〈0.01);(2)女儿消极完美主义与女儿内化问题显著正相关(β=0.34,P〈0.01);(3)母亲消极完美主义与母亲心理控制显著正相关(β=0.10,P〈0.01),母亲心理控制与女儿内化问题呈显著正相关(β=0.37,P〈0.01);(4)路径分析发现,母亲消极完美主义通过母亲心理控制和女儿消极完美主义的中介作用影响女儿的内化问题,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平均中介效应为0.04,95%水平的可信区间为0.03~0.05。结论:母亲心理控制及女儿消极完美主义在母亲消极完美主义及女儿内化行为问题之间起多重中介作用。

假想观众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74-77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假想观众、社交焦虑与疏离感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假想观众量表、社交焦虑问卷、朋友疏离感量表和亲人疏离感量表对1473名初一到高三的青少年进行施测。结果:(1)在假想观众、亲人疏离感、朋友疏离感和社交焦虑这四个变量中,两两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2)社交焦虑不仅能够在假想观众与朋友疏离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而且能够中介假想观众与亲人疏离感的关系,且社交焦虑在假想观众与朋友疏离感之间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更大。结论:社交焦虑在假想观众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78-81

摘要:目的:探究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方法:使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对420名自闭症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闭症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可以显著负向预测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是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儿童问题行为的中介变量。结论: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还可以通过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间接影响其问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