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 43-1214/R 国内刊号
  • 1005-3611 国际刊号
  • 1.8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临床心理学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3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临床心理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基础与实验研究、心理测量与评估、病理心理、健康心理、心理治疗与咨询

中国临床心理学 201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基础与实验研究
额叶-纹状体-丘脑神经环路功能连接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的相关793-799

摘要:目的:探讨纹状体的功能连接和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运用基于体素的功能连接分析法来识别精神分裂症患者纹状体与其他脑区功能连接的异常,入组对象为70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0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我们发现患者的左侧尾状核与左侧额中回、左侧额上回以及左侧丘脑,右侧尾状核与右侧额中回、左右两侧丘脑,右侧壳核与右侧楔叶均表现为功能连接减弱。相关分析发现,左侧尾状核和左侧额中回的功能连接强度与患者阳性症状量表的幻觉评分成负相关,右侧尾状核与右侧丘脑的功能连接强度与患者阳性症状量表的怪异行为呈正相关。结论: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纹状体-丘脑环路静息态功能连接存在异常。并且此环路中的左侧尾状核与左侧额中回以及右侧尾状核与右侧丘脑的功能连接异常可能分别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幻觉和怪异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高边缘性人格障碍特质者的自我-重要他人表征800-804

摘要:目的:探究高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特质者的自我-重要他人表征特征。方法:采用自我参照范式。实验一对比28名高BPD特质者与26名低BPD特质者的自我与重要他人参照任务成绩,实验二对比29名有情绪唤起与29名无情绪唤起的高BPD特质者的自我与重要他人参照任务成绩。结果:实验一发现高BPD特质组的自我参照再认成绩显著低于低BPD特质组;高BPD特质组的自我与重要他人参照再认成绩无显著差异。实验二发现高BPD特质者中,有情绪唤起组的自我参照再认成绩显著低于无情绪唤起组,有情绪唤起组的重要他人参照再认成绩显著高于无情绪唤起组。结论:高BPD特质者自我感相对低,自我概念受到重要他人影响,且情绪唤起会增加二者的严重程度。

放逐对潜在接纳线索选择性注意的作用:社交焦虑的调节效应805-809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交焦虑在放逐对潜在接纳线索(积极面孔)选择性注意作用中的调节效应。方法:将被试随机分配到放逐或控制组,使用网络掷球任务进行放逐/控制操纵后,使用改进版点探测任务测量其对积极面孔在定向和脱离过程中的注意偏向。结果:在对积极面孔的注意脱离上,社交焦虑对放逐操纵的调节效应显著,简单效应分析表明,低社交焦虑被试遭遇放逐后从积极面孔脱离更慢,而高社交焦虑被试却脱离更快。结论:社交焦虑水平能够显著调节放逐后个体对积极面孔的注意脱离加工过程,对理解社交焦虑的起源与维持有重要启示。

微信对被排斥者的补偿作用810-813

摘要:目的:探讨微信能否恢复被排斥者受损的基本心理需求,减少补偿行为。方法:采用2(网络掷球处理:排斥VS.接纳)×2(图标呈现:微信VS.爱奇艺)组间设计,社会排斥的操作采用网络掷球范式,社交媒体图标呈现的操纵将微信图标呈现作为实验组,爱奇艺图标呈现作为控制组,因变量测量为社会交往意愿。结果:呈现爱奇艺图标时,被排斥被试比被接纳被试表现出更强的社会交往意愿。而呈现微信图标时,被排斥被试和被接纳被试表现的社会交往意愿无显著差异。结论:微信能起到对被排斥被试的补偿作用,减少补偿行为。

长期海洛因戒断者的冲突适应能力——来自ERPs的证据814-819

摘要:目的:海洛因滥用导致海洛因依赖者认知控制功能损伤,本研究通过使用ERP技术来探究这种损伤在长期物质戒断后的恢复水平。方法:本研究对比参与字母Flanker任务的长期海洛因戒断组和正常组冲突适应能力的时程动态过程。结果:(1)两组被试在冲突试次上的反应时(RT(I))均显著长于一致试次(RT(C)),Flanker冲突效应(RT(I-C))没有组间差异;进一步检验发现,两组被试的试次间调节的反应时之差(RT(cI-iI))差异不显著。(2)对照组在一致-冲突试次(cI)条件下引发的N2平均振幅显著大于冲突-冲突试次条件(iI),而长期海洛因戒断组N2效应消失。(3)长期海洛因戒断组在冲动性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行为和电生理指标出现分离性的结果,即长期海洛因戒断组在反应时上能够较好的解决冲突,但是长期吸食海洛因导致其认知控制功能损伤。

信息提供者身份对学前儿童选择性信任的影响820-823

摘要:目的:选择性信任是发展心理学领域新兴的研究热点,它是指儿童对信息提供者的一种有区别选择。本研究考察当两位不同身份的信息提供者做出相同行为、陈述相同陈词时,儿童是否会有不同反应。方法:120名3-5岁的儿童在面对两类不同材料(两可图片、两难故事)时,当教师和同伴两种身份的信息提供者同样表达出与被试相反的观点时,观察被试的选择性信任倾向。结果:方差分析表明,儿童在教师组的观点改变率明显高于同伴组(P〈0.01);儿童在故事任务上的观点改变率明显高于图片任务(P〈0.01);材料类型和信息提供者身份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结论:与同伴相比,3-5岁儿童更愿意信任教师;3-5岁儿童的选择性信任受到材料类型的影响,与两可图形材料相比,3-5岁儿童更容易在道德两难问题上信任教师的信息;相比于两可图形情境,3-5岁儿童在两难故事情境中受教师影响的程度更大。

部分线索效应对目击证人辨认的影响824-827

摘要:目的:研究采用模拟目击证人辨认范式考察部分线索效应对目击证人队列识别的影响。方法:采用3(线索条件:无线索、场景线索、人物线索)×2(罪犯是否在列:罪犯在列、不在列)混合设计,主要考察不同线索条件对再认正确率的影响。结果:场景线索下面孔再认正确率低于无线索和人物线索条件下的再认正确率,无线索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低于人物线索条件下的再认正确率。结论:该研究证明在目击证人辨认中也存在部分线索效应。该结论对场景记忆以及司法指认过程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较高的实践价值。

预期道德行为增加当前不道德行为?——预期道德心理许可效应的本土验证828-831

摘要:目的:验证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是否存在预期道德心理许可效应。方法:通过操纵预期道德行为,使用外显助人量表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测量被试当前的道德行为和内隐道德态度。结果:在外显道德行为上没有验证预期道德心理许可效应,预期道德行为组被试表现出道德行为的一致性;在内隐道德态度上验证了预期道德心理许可效应,预期道德行为组被试对精神障碍患者表现出更强的内隐偏见。结论:本研究从内隐层面验证了预期道德心理许可效应,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提高研究效应量。

大学生对中外品牌认可程度的内隐态度偏差832-834

摘要:目的:来源国效应指因品牌的来源国不同,人们对不同品牌的认可程度存在差异。本实验旨在了解大学生对国内外品牌的内隐认可程度,以验证来源国效应的存在。方法:基于内隐社会认知和来源国效应的理论,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的方法对50名大学生进行行为学测试。结果:被试对“外国品牌与积极态度”和“中国品牌与消极态度”组合的反应时要显著快于“中国品牌与积极态度”和“外国品牌与消极态度”组合的反应时(P〈0.001),存在显著的IAT效应。结论:大学生人群存在非意识觉察的外国品牌与积极态度联系更为紧密,本国品牌与消极态度联系更为紧密的现象,即在内隐消费态度上存在品牌来源国效应的偏差。

具身模拟的认知神经机制835-838

摘要:具身模拟(Embodied Simulation)是指个体对身体动作与环境的观察、身体感知模拟等过程中的认知功能,其涉及的大脑区域主要包括视觉皮层、躯体感觉皮层、前运动皮层等。本文主要介绍具身模拟的初级认知(动作观察与模拟)和高级认知(社会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研究,以及在个体发展和进化心理学的新视角下具身模拟机制的研究,旨在为具身模拟的神经机制模型提供初步的思路。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测验与评估
中国人人际责任感问卷的研制839-844

摘要:目的:编制适合当代中国人的人际责任感测量工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立足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文献分析基础上结合开放式调查,经内容分析后初步建构了中国人人际责任感的理论结构;根据结构构想,编制了中国人人际责任感问卷,在全国多省市成人样本中进行多次施测,进行测量学指标检验。结果:(1)中国人人际责任感问卷包含六个维度,分别是尊重呵护、关爱体贴、助人担当、重情有义、不为难损伤、可靠守信,共29个项目;(2)总量表与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在0.698-0.933之间,对105名大学生在一周后进行再次施测,总量表与各维度的重测信度系数在0.633-0.859之间;(3)问卷各维度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517-0.878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六因素模型拟合良好;(4)人际责任感各维度及总量表与尽责性、宜人性以及共情的3个子维度有正相关,与自我中心的1个子维度有负相关,与社会联结感及亲社会倾向有正相关。结论:中国人人际责任感问卷信度和效度良好,符合心理测量学指标,可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使用。

父母协同教养问卷青少年评定版的修订及其信效度检验845-849

摘要:目的:基于父母评价的协同教养问卷,修订父母协同教养问卷青少年评定版。方法:通过方便取样对北京及广西的295名学生施测,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效标效度分析。通过方便取样,对全国3045名小学、初中及高中学生实施问卷调查,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计算Cronbach’s α系数。通过方便取样对北京和湖北的276名学生施测,计算重测信度。结果:父母协同教养问卷青少年评定版的父亲版与母亲版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均包括团结、一致、冲突和贬低四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父亲版与母亲版四因素模型均拟合良好,各维度间均存在中低程度的显著相关。父亲版与母亲版的团结、一致维度与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呈显著负相关,冲突、贬低维度与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呈显著正相关。父亲版与母亲版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9以上,重测信度均在0.6以上。结论:父母协同教养问卷青少年评定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青少年家庭父母协同教养研究的工具。

情绪易变性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850-854

摘要:目的:引进Harvey等编制的情绪易变性量表,在中国大学生样本中进行中文版信效度检验。方法:采取整群取样的方法对1262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选取大五人格量表神经质分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情感强度量表、Barratt冲动量表、人格诊断问卷边缘型人格障碍分量表作为效度指标。结果:(1)量表六因素结构拟合良好,χ2/df=4.40,RMSEA=0.081,SRMR=0.060,CFI=0.96,NFI=0.95,IFI=0.96;(2)量表聚合效度、区分效度以及效标关联效度较好;(3)量表内部的一致性系数为0.95,分半信度为0.88,6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80(n=60),各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4~0.85之间。结论:情绪易变性量表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对情绪易变性进行测量的工具。

儿童社会技能量表在中国学前儿童中的信效度检验855-858

摘要:目的:检验教师评定儿童社会技能量表中文版在中国学前儿童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本研究样本来自随机抽取的上海市公立幼儿园3-6岁的学前儿童(N=903,Mage=4.69岁,SD=0.76,500个男孩,占55.4%),这些儿童的带班教师完成儿童社会技能量表和儿童社会能力与行为评定简表,8个月后,教师完成自我主张问卷和儿童行为教师评定量表。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五因素模型拟合良好(χ2=2908.47,df=718,χ^2/df=4.05,P〈0.001,NFI=0.83,CFI=0.87,IFI=0.87,TLI=0.85,RMSEA=0.06),且5个因子都具有较高的同时效度(r=0.32-0.53,Ps〈0.01)和预测效度(r=0.24-0.49,Ps〈0.01)。总量表及各分量表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0.76-0.88)和重测信度(0.73-0.88)。结论:儿童社会技能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中国学前儿童社会能力的评估工具。

幼儿接纳量表第二版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859-862

摘要:目的:修订幼儿接纳量表第二版,考察其在中国五到六岁幼儿群体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方便取样选取上海市四所幼儿园共225名大班幼儿,对幼儿接纳量表第二版的中文版进行项目分析、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量表包括情感和行为倾向以及客观行为事实两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两因素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良好,其结构得到了较好的验证;信度分析表明,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57,重测信度为0.660,分半相关系数为0.841;差异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普通幼儿在量表的情感和行为倾向维度、客观行为事实维度以及总量表上的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融合班级中的普通幼儿在量表的情感和行为倾向维度以及总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班级中的幼儿。结论:幼儿接纳量表第二版的中文修订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中国五到六岁幼儿接纳态度研究的工具。

青少年智能手机使用动机的初步编制863-867

摘要:本研究旨在编制智能手机使用动机量表,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将847名被试分为两组,第一组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评估问卷信度,第二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评估问卷结构效度。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六个因子:娱乐,辅助生活,自我表达,人际交往,辅助学习和打发时间。总量表以及各分量表的α系数为0.76~0.94。根据验证性因素分析,对模型进行修改,允许条目16和条目17的误差相关,修改后除TLI和CFI值,其他指标值较满意,因此该量表可以用来测量青少年手机使用动机情况。

状态-特质好奇量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测评868-872

摘要:目的:对状态-特质好奇量表(A State-Trait Curiosity Inventory,STCI)中文版进行修订并考察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方法:以状态-特质好奇量表中文版、中国版大学生感觉寻求问卷、学习动机量表以及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为研究工具,对534名中国大学生施测,并对82人四周后进行重测。结果:(1)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各分量表的单因素模型拟合程度较好,CFI,IFI,TLI,GFI值均大于0.90,RMSEA值均小于0.08,SRMR值均小于0.05,χ2/df值均小于4。(2)状态好奇分量表和特质好奇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91,0.92,重测信度分别为0.64,0.78。(3)STCI各分量表总分与兴奋与冒险寻求、学习内在动机、开放性的相关系数在0.21到0.70之间,均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状态-特质好奇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宜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使用。

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在我国青少年中的信、效度检验873-876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检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中文版在我国青少年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研究首先分层抽样选取了561名11-17岁的中国青少年(平均年龄13.94岁,标准差1.53)进行测试,在所有样本中抽取80人间隔4周实施重测,同时测查了中文版社交焦虑量表和自尊量表。结果:依恋焦虑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4,重测信度为0.755;依恋回避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1,重测信度为0.721。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支持了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中文版在我国青少年中的二因素模型。依恋焦虑得分与社交焦虑得分正相关,与自尊得分负相关;依恋回避得分与社交焦虑得分负相关,与自尊得分正相关。结论: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中文版在我国青少年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