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理论与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005-3611
  • 国内刊号:43-1214/R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42-122
  • 创刊时间:199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8
  • 综合影响因子:1.54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临床心理学 2013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基础与实验研究

组织策略对学前儿童和大学生协作抑制的影响

摘要:目的:采用经典的协作抑制研究范式,通过控制小组内部组织策略的相同与否,比较分析4岁、5岁学前儿童和大学生在协作提取任务中的表现及差异。方法:实验1从天津市某幼儿园选取160名4岁和160名5岁学前儿童,采用2x2x2的三因素被试问设计,分别考察4岁、5岁儿童在有无组织策略指导的条件下,小组在协作提取任务上的表现。实验29,天津某大学选取160名本科生,采用2x2的被试间设计,考察在相同和不同组织策略条件下,其协作提取任务的表现。结果:在4岁儿童组,无论是否有指导,儿童在协作提取过程中均出现协作抑制,而在5岁儿童组,当儿童以给定的相同的组织策略进行编码后,协作抑制现象消失;大学生被试在相同组织策略的条件下,协作组的组织策略破坏程度大,协作抑制出现;而在不同组织策略条件下,协作组的组织策略破坏程度小,协作抑制消失。结论:提取策略破坏机制不能完全解释不同年龄被试的协作抑制现象,大学生的协作抑制由提取策略破坏导致,而学前儿童在不存在提取策略破坏的条件下仍出现协作抑制。提取策略破坏不是协作抑制的唯一解释。
871-878

信息对等情境下的知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摘要:目的:考察信息对等情境下的知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常识性知识作为实验材料,通过两个行为实验检验人际熟悉度、结果反馈和激励对知识效应的影响。结果:在信息对等情境下,被试依然受到了知识效应的影响;人际熟悉度对知识效应没有显著影响;结果反馈和激励对知识效应的主效应不显著,两个变量存在交互作用。结论:信息对等性不是知识效应产生的必要条件,结果反馈对知识效应的影响以“潜伏学习”的形式存在,在给予结果反馈的同时对个体施加激励能够显著降低知识效应所产生的偏差。
879-883

模糊决策中的决策偏好再探

摘要:目的:采用不同的任务形式,系统的探讨人们在模糊决策中的决策偏好。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选取经典的选择任务、出价任务(WTP和WTA)、交易任务(模糊交易风险和风险交易模糊),在得、失两个领域对人们的决策偏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选择任务中,在赢钱情境下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厌恶偏好,而在输钱情境下却没有这种明显的偏好;wTP和WTA任务中,输、赢情境下,被试对风险备择项和模糊备择项给出的价格都是WTA〉WTP;交易任务中,输、赢不同的情境下被试的决策偏好不同。结论:任务类型会影响被试的决策偏好,损失的厌恶、预期的后悔、对概率信息的归因,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上述结果。
884-888

矮负面身体自我大学生对相关信息的认知加工偏好

摘要:目的:探讨矮负面身体自我大学生对矮相关信息的认知加工偏好。方法:采用2x4混合实验设计,运用词汇判断和再认的实验范式,比较两组被试在编码反应时、情感编码结果及再认正确率、反应时上的差异。结果:①矮负面身体自我大学生对矮实验词的情感编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大学生,并且显著低于矮对照词;对矮显词的编码反应时显著低于其它词。②相比对照组大学生,矮负面身体自我大学生对矮实验词的再认正确率显著更高,再认反应时显著更低;对矮实验词再认反应时显著低于矮对照词;其它差异不显著。结论:矮负面身体自我大学生对相关信息存在一定的编码偏好、消极情感偏好和记忆偏好,其认知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受负面身体自我图式的指导。
889-893

个体经验对3至5岁幼儿模仿行为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经验对幼儿模仿行为的影响。方法:采puzzlebox,设置体验组和模仿组,x~3至5岁幼儿进行研究。结果:个体经验能帮助三岁、四岁和五岁幼儿减少过度模仿,并减少这一年龄段幼儿对无用工具的使用。结论:自我经验可以有效帮助幼儿的模仿。
894-896

儿童对能力和热情特质的认识

摘要:目的:考察儿童对能力和热情特质的区分性认识及儿童社会认知中是否存在热情优先现象。方法:以4岁、7岁和10岁三个年龄组的共112名儿童为被试,采用个别测查法,要求儿童自由选择班内同伴作为学业比赛组员和游戏伙伴,并且要求儿童对其选择作出解释。结果:4岁组儿童已能对能力和热情特质作出区分,依据能力特质的评价选择学业比赛组员,依据热情特质的评价选择游戏伙伴,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对愿意与不愿意选为学业比赛组员(游戏伙伴)的同伴的能力(热情评价)差异越来越大。4岁的儿童已经能够以热情特质相关的信息解释对游戏伙伴的选择,但尚不能主要以学业能力相关的信息解释对学业比赛组员的选择;其他各年龄组儿童均能主要以领域相关的知识对其选择作出解释。结论:4岁儿童已经能够对能力和热情特质作出区分,并且儿童对热情特质的认识早于对能力特质的认识,l~rijL童社会认知中存在着热情优先现象。
897-900

小学儿童表情和动作无意识模仿的特点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小学儿童表情和动作无意识模仿的特点。方法:选取小学一、三、五年级共190名被试,采用实验法测查表情和动作模仿。结果:①小学儿童不同类型的表情无意识模仿存在发展性:随年级增加,对高兴表情的模仿时间增加,对悲伤和愤怒表情的模仿时间保持在较低水平;②不同年级表情无意识模仿存在分化性:一、三年级儿童对不同表情的模仿时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五年级儿童对高兴和愤怒表情的模仿时间显著长于对悲伤表情的模仿时间;③小学儿童动作的无意识模仿存在发展性:一年级儿童产生动作模仿的被试比例显著大于三、五年级儿童。结论:小学儿童的无意识模仿表现出适应性的整体发展趋势,并且不同模仿行为的关键期有所不同。
901-904

预期调节疼痛的认知神经机制

摘要:预期改变个体疼痛体验的过程体现了大脑对疼痛信息加工的“自上而下”的调节。前人的研究发现预期不仅仅影响经典伤害性信息加工网络的活动,也引起认知加工相关脑区的激活。所以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关注预期如何调动多层次的心理过程实现对疼痛的调节。本文系统总结了预期调控疼痛涉及的认知神经机制,主要包括启动情绪过程、调控注意分配、改变动机状态以及反馈。另外,本文还简要分析了临床上预期如何参与慢性疼痛的形成与维持。最后,结合已有的研究提出了未来预期调节疼痛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方向。
916-919

睡眠微观结构——CAP与睡眠质量评估

摘要:睡眠中的循环交替模式(cyclicAlternatingPattern,cAP)是在非快动眼睡眠期出现的一种周期性的脑电节律。本文在论证CAP评估睡眠质量机制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CAP与睡眠质量的病理和非病理研究。作为睡眠不稳定性的标志,CAP参数对评估睡眠质量相对于传统方法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
920-923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病理心理

孤独症儿童愿望理解能力发展特点

摘要:目的:系统了解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理论之愿望理解能力发展特点。方法:被试为54名孤独症儿童和59正常儿童,年龄35~86个月之间。采用韦氏幼儿智力测验的图片词汇分测验平衡两组的言语理解能力,选用简单愿望理解任务、愿望形成理解任务和冲突愿望理解任务测量被试的愿望理解能力。结果:①以图片词汇分数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任务的主效应显著,F=14.253,P〈0.001,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23.261,P〈0.001。②孤独症组3(年龄组)×3(任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年龄的主效应显著,F=5.286,P=0.008。事后LSD检验表明,年龄组2(53~68个月)和年龄组3(69~86个月)的成绩均显著好于年龄组1(35~52个月),而年龄组2、3之间的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任务的主效应显著,F=10.425,P〈0.001。③以愿望形成理解任务的总分为因变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年龄的主效应不显著。二项分布检验结果发现,孤独症被试在愿望形成理解任务上的通过率与机遇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④以冲突愿望理解任务的总分为因变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年龄的主效应不显著。二项分布检验结果发现,孤独症组被试在冲突愿望理解任务两种条件下的通过率都显著低于机遇水平。结论:①孤独症儿童简单愿望理解、愿望形成理解和冲突愿望理解能力均显著低于生理年龄相当的正常儿童。②孤独症儿童的简单愿望理解能力在35—68个月之间经历了快速发展。③大多数年龄处于35~86个月之间的孤独症儿童还不能理解愿望是如何形成的,也没有发展出理解冲突愿望的能力。
924-927

孤独症儿童信念理解能力发展特点

摘要: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之信念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方法:采用中国一韦氏幼儿智力量表中图片词汇和积木图案两个分测验构成的简式组合,六个难度递增的信念理解任务组成的一个成套测验,对54名孤独症儿童和59名正常儿童施测。结果:①孤独症组在六个信念任务上的得分依次为:0.72+0.45、0.65+0.48、0.22_+0.42、0.24+0.43、0.09+0.29、0.04+0.19。②孤独症组在六个信念任务上的得分及信念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1)。③控制言语理解能力前,组别主效应以及组别与任务之间的交互作用均显著(P〈O.01);控制言语理解能力后,组别的主效应显著(P〈O.001),组别与任务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O.05)。结论:孤独症儿童的信念理解能力按照一定的序列发展,发展顺序依次为推测的信念、外表真实信念、冲突一真实信念及信念的多样性、明显的错误信念、错误信念。孤独症儿童在信念理解能力各难度水平及总体能力上都低于正常组儿童。
928-931

301名丧亲者哀伤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调查丧亲者的哀伤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延长哀伤障碍(prolonged州efdisorder,PGD)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延长哀伤问卷(PG-13)、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PCL—C)、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招募而来的301名丧亲者进行测查。结果:①丧亲者当中女性占多数(70.8%),已故者死因中身体疾病占多数(75.7%);②丧亲者在PG-13上的总分是19.04±9.00;③PTSD、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8.6%、36.6%、21%;符合PGD诊断的有13人(5.01%),其中,84.6%的人同时检出PTSD、抑郁和焦虑症状;④哀伤反应的得分在婚姻状况及丧亲对象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已故者的享年、与已故者的亲密程度能够显著预测哀伤反应的得分(F(2,290)=62.947,R2=0.303,P〈0.001)。结论:丧亲者普遍存在一些失功能的哀伤反应,其严重程度受婚姻状况、丧亲对象、已故者的年龄以及与已故者的亲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丧亲者中有一定的比例可能发展成延长哀伤障碍。
932-936

湖南省岳阳县青少年抑郁的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湖南省岳阳县青少年抑郁症状和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及其特征。方法:抽取湖南省岳阳县11~19岁具有代表性的青少年样本2731人,采用两阶段调查法。第一阶段应用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筛查抑郁症状;第二阶段对CES—D总分i〉20分的青少年采用学龄期儿童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问卷(K—SADS)访谈,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为标准做出抑郁症诊断。结果:①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2.81%,其中14~15岁(24.71%)、16.19岁(24.92%)年龄段高于11~13岁(20.17%,P〈0.05),16~19岁年龄段女性(29.35%)高于男性(21.17%,P〈0.05);单亲家庭青少年(30.97%)高于双亲(23.32%)和大家庭(20.36%,Ps〈0.05);②抑郁症时点患病率为2.26%,其中14。15岁(2.89%)、16.19岁(3.45%)年龄段高于11~13岁(1.00%,P〈0.01),16~19岁年龄段女性(5.95%)高于男性(1.39%,P〈0.01)。结论:在岳阳县青少年中抑郁症状和抑郁症以14岁为界,呈现显著上升现象,16岁后出现性别差异,家庭环境与抑郁的发生有关。
937-941

成年罪犯的人格特征与依恋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成年罪犯的人格特点与其成人依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和成人依恋量表中文版对414名罪犯进行调查。采用£检验,典型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人格特质维度中除开放性外,其他四个维度与成人依恋的三个维度都存在显著相关(r=一0.18~0.32,10〈0.05)。人格特质维度和成人依恋维度的典型相关分析,得出一个典型变式。方差分析表明神经质、外向性、宜人性和严谨性在依恋类型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罪犯群体的人格特质与成人依恋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
953-955

家庭教养方式与犯罪青少年人格的关系: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犯罪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和人格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家庭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密苏里同伴关系量表对233名16—19岁男性犯罪青少年进行测量。结果:①男性犯罪青少年EPQ的N、P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L显著低于全国常模;②母亲偏爱被试(MF5)对E,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F1)对P,父亲过分干涉(FF3)、父亲偏爱被试(FF4)、父亲拒绝否认(FFS)对N有显著的预测作用;③同伴关系在父亲过分干涉(FF3)与N的关系中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结论:家庭教养方式与犯罪青少年人格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受同伴关系的影响。
956-958

不同亚型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的执行功能对数学基本能力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的执行功能对数学基本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测试量表测试数学运算和逻辑思维与空间-视觉功能;采用汉诺塔、Stroop字色干扰测验、WCST考查执行功能。结果:①混合型MD的数学总分和数学运算成绩不仅低于对照组,且低于单纯型MD。②影响数学运算的指标:词测验时间、字义干扰测验时间、字义干扰错误数和颜色干扰错误数;影响逻辑思维与空间-视觉的指标:移动3个圆盘时间、完成分类次数、字义干扰测验时间、色测验错误数。③MD儿童普遍存在抑制控制能力缺陷及认知转换、策略提取和维持能力缺陷;混合型MD还存在汉字-语音加工速度和计划能力缺陷。这些缺陷是造成MD儿童数学基本能力缺损的部分原因。结论:混合型MD数学基本能力受损更严重。不同亚型MD的执行功能缺陷及数学基本能力缺损的原因存在差异。
959-962

遭受家庭暴力女性的个性和心理健康状况

摘要:目的:了解家庭暴力已婚女性受暴者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法,在扬州市境内的城市、农村和工业区,随机抽取遭受家庭暴力女性660人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抽取350例没有发生家庭暴力的已婚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SCI-90总分(156.32±24.41)以及躯体化(1.94±0.73)、人际关系敏感(2.09±0.58)、抑郁(1.91±0.67)、焦虑(1.84±0.63)、偏执(1.93±0.68)和恐怖(1.72±0.47)等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EPQ内外向(10.19±4.210)和神经质(13.54±4.15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扬州市已婚女性受暴者存在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
963-964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

摘要:近十年来,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Non-suicidalSelf-Injury,NSSI)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对NSSI和自杀的关系,理论界存在两种不同的假设。NSSI起源于青少年,非常隐蔽而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与许多精神疾病和异常行为相关,不断增高的发生率促使研究者对其进行了特征、成因、早期评估和治疗等方面的探索。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地精细其定义和提高相关的研究技术。
96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