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理论与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005-3611
  • 国内刊号:43-1214/R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42-122
  • 创刊时间:199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8
  • 综合影响因子:1.54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临床心理学 2013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基础与实验研究

城乡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比较

摘要:目的:研究城市和农村儿童心理理论各成分发展的差异。方法:采用6个经典信念理解任务,简单愿望推理、愿望形成和冲突愿望理解任务,以及情绪命名、识别、观点采择和原因解释任务考察55名3-6岁城乡儿童信念、愿望和情绪理解的发展状况。结果:①城市和农村儿童信念理解的发展顺序大致相同,仅在个别任务上存在差异。②两组儿童在愿望理解的发展上不存在差异。⑧城市儿童在各个水平的情绪理解任务上的表现均优于农村同龄人.这种差异在控制了语言能力后依然存在。④语言能力与信念和情绪理解间存在显著相关,而与愿望理解任务间的相关不显著。结论:心理理论的几种基本成分间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家庭背景对它们产生的影响不同步。
523-527

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白质微结构整合水平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对难治性抑郁症白质微结构整合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30例难治性抑郁症病人(男19,女11),25例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rTMS(15Hz)治疗4周,30例病人采取随机双盲的方法17例病人进行真刺激治疗,13例进行假刺激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贝克抑郁量表(BDI)评估,并进行全脑弥散张量成像扫描。使用基于像素的分析方法比较各向异性分数(FA)。结果:难治性抑郁症左侧额中回(x=-18y=46z=-14)白质FA值显著降低(经像素水平FWE校正,P〈O.05,像素值〉50)。经真刺激治疗后,该脑区降低的FA值显著增高,并且增高的FA值与抑郁症病人降低的BDI及HAMD分值呈正相关;而假刺激组未发现该脑区在治疗后FA值的增高。结论:反复经颅磁刺激可能通过提高左侧额中回白质微结构整合水平达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目的。
528-531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的关系研究进展

摘要:抑郁症作为一种复杂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其病因及病理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5-羟色胺(5-HT)系统可能在抑郁的起病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者在探索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域连锁多态性(5-HTFI~R)与抑郁的关系上作了大量工作,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出现,本文对以往的相关研究做一个综述。
532-534

海洛因成瘾者前额叶内侧皮质的静息状态功能连接

摘要:目的:探讨海洛因成瘾者脑默认网络静息状态功能连接的异常。方法:对正在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15例海洛因依赖者和15例健康对照进行静息状态脑功能磁共振扫描,以独立成分分析法获取每一个体的默认网络,并比较两组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海洛因成瘾者双侧前额叶内侧皮质、左侧颞中回和颞下回、小脑的功能连接升高。结论:前额叶内侧皮质可能是物质成瘾的关键脑区,可为成瘾的生物学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线索。
538-540

完美主义者对不完美图片的注意偏向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完美主义者对不完美图片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使用中文版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筛选出积极完美组20人,消极完美组22人和非完美组20人,以成对的完美、不完美图片为实验材料,采用点探测任务进行研究。结果:积极完美组对不完美图片的平均反应时长于完美图片(432.020msVS.416.015ms,P〈0.05),在偏向分上表现为对不完美图片的注意回避(t=-2.205,P〈O.05);消极完美组对不完美图片的平均反应时短于完美图片(431.883msVS.457.326ms,P=0.001),在偏向分上表现为对不完美图片的注意偏好(t=2.936,P〈0.05);非完美组对两类图片的平均反应时差异不显著,未表现出明显的注意偏向。结论:两类完美主义者对不完美图片存在不同的注意模式,积极完美主义者表现为注意回避,消极完美主义者表现为注意偏好。
541-544

影响实验动物慢性心理应激反应的因素

摘要:动物慢性心理应激是研究焦虑症、抑郁症以及情绪障碍等人类的精神疾病比较常用的方法。在动物实验中,慢性应激对动物的影响是多方面、持久的并且比较复杂,包括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以及行为学的变化等,这些变化的原因可以分为应激源因素如应激源类型、应激强度和应激时间等以及非应激源因素如实验动物年龄、性别、种属等。本文旨在探讨这两种因素在慢性心理应激中的影响,以便对将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549-552

强迫量表儿童版在中国青少年中应用的信效度

摘要:目的:引进强迫量表儿童版(ObsessiveCompulsiveInventory—ChildVersion,OCI—CV),检验其在中国青少年中的信效度。方法:经双盲翻译的严格程序获得中文版OCI—CV;通过方便取样对2876名青少年进行测查;选用莱顿强迫问卷(儿童版)、儿童青少年多维度焦虑量表以及儿童抑郁量表作为效度量表;3-4周后对其中的329名青少年进行重测。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中文版OCI—CV符合原六因素模型;其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6,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462到0.747;重测信度为0.532到0.758;OCI—CV总分与强迫症状(存在与否/干扰程度)、焦虑和抑郁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96/0.684、0.634和0.505(均P〈O.01)。结论:中文版OCI—CV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在中国青少年中应用。
553-557

多维状态无聊量表中文版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修订多维状态无聊量表(theMultidimensionalStateBoredomScale,MSBS)中文版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采用中文版MSBS调查了1668名大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545份,以检验其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另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状态孤独量表、状态焦虑量表在218名大学生中检验效标关联效度。1个月后随机抽取172名大学生进行重测,检验其重测信度。结果:中文版MSBS包括注意缺乏、时间知觉、低唤醒、高唤醒和脱离5个分量表,共24个条目,其因素建构得到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支持;5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O.67~0.81之间,分半信度在0.50~0.72之间,重测信度在0.50~0.56之间;5个分量表都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中国大学生的状态无聊具有性别差异。结论:MSBS中文版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558-561

青少年领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

摘要:目的:以自我价值定位理论为基础,编制适用于中国中学生的青少年领域自我价值感量表。方法:根据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的主要来源领域构想青少年领域自我价值感量表,采用方便取样对914名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青少年领域自我价值感量表包括能力知识、人际行为、体形外表、家庭条件和家庭关系等5个因子;总量表和各因子的CronbachO/.系数为0.83~0.93,50人间隔2周的重测信度为0.68~0.84;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量表的模型拟合度较好:量表总分与Rosenberg自尊量表、测量主观幸福感的人脸表情问卷以及自评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在0.23—0.46之间。结论:青少年领域自我价值感量表各项信、效度指标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562-566

特质性元情绪量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初步应用

摘要:目的:对特质性元情绪量表(TMMS)在中学生群体中进行初步应用,为研究中学生情绪智力提供可靠有效的测量工具。方法:通过4次抽样,共计调查1910名有效被试。初测调查55人进行TMMS条目的通俗度检验;再测调查688人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中文TMMS量表;正式调查1108人,全部被试完成TMMS和私我意识量表(PRICS)、公我意识量表(PUBCS)、情感辨别障碍量表(DIF)、情感描述障碍量表(DDn和青少年乐观倾向间卷(OIA)来考核聚会效度、区分效度,社会焦虑量表(SOC)来考核效标效度。此外,抽取其中263人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59人在4周后进行重测。结果:中文版TMMS分为情绪注意、情绪辨别和情绪修复三个维度,分别有7,9,6个条目。总量表和分量表的α系数在O.72-O.77之间;四周重测组内相关系数在0.70~0.85之间;考虑方法学效应后的主要适配度指标xz/df=1.65,GFI=O.91,CFI=O.87,RMSEA=O.05;TMMS与PIRCS的相关在0.15~0.24,与DIF的相关在-O.12—O.48.与DDF的相关在-0.17—0_41。与OIA的相关在0.21,0.52,情绪注意与PUBCS的相关为0.24,情绪辨别和情绪修复与SOC的相关为-0.18和-0.22(均P〈0.01)。结论:特质性元情绪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是测量中学生情绪智力的适宜工具。
567-571

乐观主义-悲观主义量表在乳腺癌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研究

摘要:目的:评估乐观主义一悲观主义量表(OPS)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信度、效度。方法:618例乳腺癌患者完成乐观主义一悲观主义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估。结果:OPS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1,乐观主义分量表和悲观主义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28和0.863:全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30,两个分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82和0.857:全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47.两个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46和0.779;全量表的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为0.457,两个分量表的条目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0.518。OPS与乐观主义、悲观主义两个分量表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一0.884、0.923.两个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一0.636。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为~2/dr=4.018,GFI=0.950,IFI=0.967.TLI=0.955.CFI=0.967,RMSEA=0.075。OPS的两个分量表得分与HAMA、HAMD量表得分均相关显著,相关系数范围为0.218~0.410。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乳腺癌患者在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得分上差异显著(P〈O.001);不同年龄组患者的得分仅在乐观主义分量表得分上有显著差异(P=-O.027)。结论:乐观主义一悲观主义量表(OPS)在乳腺癌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
576-57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韦氏智力测验第四版测量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在韦氏智力测验第四版(WlSC—IV)中的特征。方法:使用韦氏智力测验第四版(wlsc—IV)对56名ADHD患儿进行测试,并与健康儿童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总智商显著低于对照组(f=3.486,P=0.001);在一般能力指数相仿的情况下,研究组在认知加工效率指数(仁4.344,P=0.000)及其分量表工作记忆(t=3.588.P=O.001)和加工速度(t=3.749,P=0.000)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认知效率相对低下”发生率(66.07%)显著高于对照组(25.71%)(x2=14.034,P=0.000);研究组在倒背数字广度(t=4.375,P=0.000)、译码(t=-2.422,P=-0.017)和符号检索(t=-4.088,P=-0.000)分测验中的表现较对照组差。结论:ADHD患儿存在认知效率相对低下的智力内部特点。
579-582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病理心理

首发未用药混合型强迫症患者抑制控制障碍对其社会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首发未用药强迫思维混合强迫行为型强迫症患者抑制控制障碍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耶鲁一布朗强迫量表(YBOC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纳入混合型强迫症患者40例,纳入正常对照者40例。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线测验(TMT)、Stroop测验评定患者组和对照组抑制控制功能.同时使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定社会功能水平。结果:①患者组Stroop测验中读字色(Stroop—Cw)的正确数和错误数成绩明显差于正常组;连线测验B(TMT—B)完成时间、连线测验A(TMT—A)完成时间长于正常对照组;WCST测验中患者组WCST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两项成绩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患者组社会功能缺陷总分明显高于正常组:②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组Stroop—CW正确数、Stroop—CW错误数、TMT—B完成时间对其社会功能有显著影off(P〈0.05)。结论:首发未用药混合型强迫症患者抑制控制功能越差,社会功能受损越严重。
589-591

可隐匿污名的心理效应及其机制

摘要:可隐匿污名是一种可以隐藏起来不易被人发现,但会带来社会贬损效应的污名。由于与可见污名明显不同,可隐匿污名对被污名者的心理、行为有着独特的效应。近年来,有很多研究关注可隐匿污名对个体心理和行为产生独特的影响,既包括隐匿污名和揭露污名对认知负荷、负性情绪反应、行为抑制等短时的行为效应,也包括对健康状况、心理幸福感等方面产生的长期效应。此外,以往的研究还关注可隐匿污名对个体产生影响的机制.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理论模型,例如策略知觉管理理论、隐藏一痛苦模型、认知一情感一行为模型、沟通隐私管理理论、揭露过程模型等。基于以往的理论及相关研究,本文还对该领域研究的意义及未来研究方向与趋势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592-598

犯罪青少年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类型及其与生活事件和问题行为的关系

摘要:目的:对犯罪青少年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分类,并探讨其与生活事件和问题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法.运用社会问题解决能力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核查表和问题行为问卷对上海和昆明553名犯罪青少年进行测量。结果:①犯罪青少年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分为不良型、一般型和较好型三类。②不良型、一般型和较好型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得分依次显著升高,问题行为得分依次显著降低。③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类型在生活事件和问题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结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干预可以考虑从改善其社会问题解决能力人手,提高其抵抗负性生活事件影响的能力。
599-602

未成年犯自尊与攻击性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未成年犯自尊和自我控制对攻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尊量表、青少年攻击性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对331名未成年犯进行问卷测查。结果:①未成年犯自尊与攻击性显著负相关,自尊与自我控制显著正相关;②未成年犯自我控制在自尊与攻击性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未成年犯的自尊对其攻击性的影响是通过自我控制实现的。
603-604

童年虐待经历及认知偏差与抑郁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童年期受虐待经历及认知偏差与抑郁的关系。方法:利用童年创伤问卷将入组的重症抑郁症患者及健康成人分为童年虐待组和无童年虐待组,所有被试均完成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及认知偏差问卷。结果:在功能失调性态度得分、抑郁一歪曲得分上,诊断有显著主效应,仅认知哲学评分中,童年创伤无主效应。完美化因子评分中。童年创伤与诊断有显著交互作用,伴童年虐待的抑郁症患者显著升高。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功能失调性态度总分与抑郁一歪曲得分是抑郁程度的显著预测因子。结论:抑郁症患者及伴童年虐待者均比健康人有更严重的认知偏差,伴童年虐待的抑郁症对完美化的追求更明显。负性认知偏差是抑郁症的有力预测因子。
609-612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抑郁之间的双向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抑郁之间的双向关系。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的追踪数据,对其中1174名10岁到19岁青少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被试两次完成了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简版的填写,中间平均间隔16个月。结果:交叉滞后分析发现,抑郁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网络成瘾对抑郁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种双向预测关系没有性别差异。结论: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成瘾和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而非单向预测关系。
61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