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理论与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005-3611
  • 国内刊号:43-1214/R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42-122
  • 创刊时间:199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8
  • 综合影响因子:1.54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临床心理学 2011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基础与实验研究

首发重症抑郁症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学分析结果

摘要:目的:应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方法,探讨重症抑郁症病患者全脑白质纤维的完整性是否受到损害。方法:对20(8男,12女)例重症抑郁症病患者组和20(8男,12女)例与抑郁症组按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人进行全脑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应用TBSS方法来比较两组的各向异性分数。结果:抑郁症组的左侧内囊前肢、右侧海马旁回、左侧后扣带回的各向异性分数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t〉3,校正),患者组内囊前肢的各向异性分数和抑郁症严重程度呈现负相关。结论:白质病变在抑郁症发病早期即已存在,这些病变区域主要涉及前额叶和边缘系统等与认知和情感调节关系较密切的神经环路的纤维束,这些改变可能导致皮层和皮层下连接受损,从而有利于深入了解抑郁症疾病的发病机理。
1-3

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脑功能激活特征。方法:对17例矿难相关的慢性PTSD患者和14例经历相同矿难未患病的对照进行脑功能磁共振成像。使用Matlab6.5和SPM2软件对功能磁共振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左海马旁回激活增强;右楔前叶激活降低。与中性图片相比,患者组面对负性图片时右海马旁回、右梭状回、右枕下回、双侧枕中回的激活增强;左顶下小叶、左顶上小叶、右中央后回、左楔叶、背外侧前额叶的激活降低。对照组面对负性图片时,右楔前叶激活增强;右岛叶激活降低。结论:这些脑区改变可能反映了PTSD患者症状包括对创伤情绪和记忆加工不足的复杂的生物学机制。
4-6

海洛因成瘾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连接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海洛因成瘾者在静息状态下脑功能连接与正常对照的区别。方法:对16例海洛因成瘾者和16例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扫描。选择杏仁核为种子区,比较两组之间脑功能连接的区别。结果:同正常对照相比,海洛因成瘾者杏仁核与左右扣带回、左右扣带回前部以及右侧Brodmann 24脑区功能连接下降。结论:这种功能连接的下降可能反映出海洛因成瘾者的杏仁核功能处于脱抑制状态,造成海洛因成瘾者犒赏、动机、记忆功能异常,从而参与了海洛因成瘾行为产生和维持。
7-9

抑郁症认知易感者杏仁核体积的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基于最弱连接理论确认的抑郁症认知易感者与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杏仁核体积的差异,探讨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杏仁核体积变化的特点。方法: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测29例抑郁症认知易感者、27例未用药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者的杏仁核体积。结果:三组被试的右侧杏仁核体积存在显著组间差异,F(2,78)=5.467,P〈0.001,其中抑郁症认知易感者组杏仁核体积显著小于首发重性抑郁症组的,但与健康对照组两侧杏仁核体积均无显著差异;抑郁症认知易感者组左、右两侧杏仁核体积与其CSQ结果认知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r=0.371,P〈0.05;r=0.399,P〈0.05)。结论:基于最弱连接理论确认的抑郁症认知易感者杏仁核体积显著小于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杏仁核体积,但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抑郁症认知易感者杏仁核体积与事件结果负性认知过程有一定关联。
10-13

情绪面孔的自动化加工

摘要:一般认为,自动加工具有快速、强制性、无意识和容量无限的特性。迄今为止,情绪面孔是否为自动加工仍存在争议。本文详细介绍了有关情绪面孔加工的快速性、强制性以及无意识状态下情绪面孔的加工、情绪面孔加工是否需要注意资源等方面的研究,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展望。
18-20

神经、精神疾病的动脉血质子自旋标记灌注成像研究

摘要:磁共振动脉血质子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灌注成像是将反转脉冲标记的动脉血质子作为内源性示踪剂、无创性的观测血流灌注,能够对脑血流量进行测量,提供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信息。该技术无创、无需注射造影剂或放射性物质,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均较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高。已经用于一些神经、精神疾病的检查与研究。
21-22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测验与评估

大学生自杀榜样效应认同度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摘要:目的:编制自杀榜样效应认同度量表(Suicide Modeling Effect Acceptance Scale,SMEAS),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在267名大学生中初测,确定37个条目的正式量表。之后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601名广东省在校大学生进行正式施测。结果:量表共6个因子,分别为:认同、倾向、关注、回忆、交往和理解,共解释方差51.475%。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出模型拟合指数:χ^2=1305,df=614,NNFI=0.92,CFI=0.92,RMSEA=0.066。总量表和各因子的α系数在0.50-0.90之间;量表总分和各因子的重测信度系数在0.77-0.93之间。量表总分与自杀意念问卷(Suicide Ideation Questionnaire,SIQ)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553,P〈0.01),且能有效区分自杀意念的高低分组。结论:自杀榜样效应认同度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
23-26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老年人量表简化版的研制

摘要:目的:研制WHOQOL-OLD量表的简化版,并考察该简表的信效度。方法:在WHOQOL-OLD国际合作组提供的5566名老年人样本资料中,随机抽取2/3作为训练样本,1/3为考核样本。用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的方法对训练样本进行条目筛选,并用考核样本评价简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每个领域保留2个较优的条目,形成了12个条目的简明量表WHOQOL-OLD-12。简表各领域的平均信息量仅减少了22.1%~32.9%;简表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80;各领域与WHOQOL-BREF各领域及总分的相关系数介于0.21~0.76之间,大部分大于0.40。结论:WHOQOL-OLD简明量表具有可接受的信度和效度,是老年人生存质量研究中简单易行的测量工具。
27-30

军人睡眠自适应量表的编制

摘要:目的:编制一个测量军人睡眠适应能力的评估工具。方法:采用文献回顾、访谈和开放式问卷等方法收集量表条目,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程序进行量表构建。结果:857名被试的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军人睡眠自适应量表由睡眠与生活质量、睡眠的影响因素、睡眠的积极暗示、对睡眠的重视、睡眠的抗干扰力、对睡眠的积极态度等6个因子构成,可解释总变异的45.64%;974名新样本被试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模型拟合度指数χ^2/df、GFI、AGFI、CFI、NFI、TLI、RMSEA分别为3.02、0.84、0.82、0.86、0.80、0.85、0.046;睡眠自适应量表与军人睡眠质量量表、PSQI的相关分别为0.60、-0.50,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结论:军人睡眠自适应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31-34

大学生感恩品质量表的初步编制

摘要: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大学生感恩品质量表。方法:根据道德品质研究的三维模型,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来构建大学生感恩品质量表;整群抽样安徽省蚌埠医学院学生420名进行测试,用于条目筛选。在1111名大学生中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对其中的210名学生,初测2周后进行重测。结果:大学生感恩品质量表共62个条目;2周后重测信度为0.943,Cronbach's α系数为0.935,分半信度为0.911。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11个公因子,包括感恩认知(知恩、识恩、感恩对象、感恩理解4个公因子)、感恩情感(珍惜感、亏欠感、满足感3个公因子)、感恩行为(记恩、谢恩、报恩、施恩4个公因子)。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支持11因素模型。结论:大学生感恩品质量表信度和效度可以接受,可以用于大学生感恩品质研究。
35-37

自我感知的可雇用性量表适用性检验

摘要:目的:检验自我感知的可雇用性量表在我国企业员工中的适用性。方法:采用问卷法先后调查了500多名企业被试。结果:自我感知的可雇用性量表包含内部可雇用性和外部可雇用性两个子量表,11个条目,其因素结构得到了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支持;总量表及两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0、0.66、0.74,三者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5、0.83、0.79。结论:自我感知的可雇用性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其中文版可用于测评我国企业员工的可雇用性。
42-44

计算机厌恶、态度、熟悉度问卷中文版在大学生中初步运用的信、效度分析

摘要:目的:对计算机厌恶、态度、熟悉度问卷中文版进行信、效度分析。方法:采用计算机厌恶、态度、熟悉度问卷中文版,对1068名大学生施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并分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重测信度和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结果:①验证性因素分析后GFI=0.966,IFI=0.963,CFI=0.963,RMSEA=0.076,符合测量学要求。②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Spearman-Brow分半系数为0.86,ICC系数为0.88;各因子的α系数在0.67~0.85间;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在0.18~0.37之间。③计算机厌恶因子与S-AI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计算机厌恶、态度、熟悉度问卷中文版信、效度达到测量学要求,可用于测量大学生的计算机焦虑、态度和熟悉程度。
45-47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其他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征文通知

摘要: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定于2011年6月15日-18日在浙江宁波召开第十二次学术交流年会,欢迎儿童心理卫生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研究者参会及投稿。
47-47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测验与评估

临床心理学领域积极功能评估研究进展

摘要:伴随着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兴起,国际临床心理学评估领域目前也逐渐开始关注积极功能评估。本文就近年开发的积极功能评估问卷进行简要回顾,以推动国内同行对积极功能评估的重视。
52-54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病理心理

以躯体化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心境一致性记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以躯体化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的心境一致性记忆及与以情绪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比较。方法:躯体化症状组、情绪症状组和正常组各30名被试。实验材料96个效价词。实验程序包括学习阶段、干扰实验、再认测验。结果:①躯体化症状组在健康词上,正常组在正性词上有意识提取成绩显著高于其他效价词。②躯体化症状组在健康词上,情绪症状组在负性词上无意识提取平均成绩高于其他效价词。③正常组总体外显记忆成绩显著高于躯体化症状组和情绪症状组。结论:①躯体化症状为主的抑郁症组在外显记忆上表现了对健康词的记忆效应;②躯体化症状为主的抑郁症组在内隐记忆上也可能存在对健康词的记忆效应;③抑郁个体存在外显记忆缺损而不存在内隐记忆缺损。
55-58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奥氮平、利培酮和阿立哌唑三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多中心随机分配,奥氮平组(n=27)、利培酮组(n=37)和阿立哌唑组(n=27),在治疗前和12周后完成如下测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韦氏记忆量表-第三版(Wechsler Memory Scale,WMS-Ⅲ)的空间广度测验、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修订版(Hopkins Verbal Learning Test-Revised,HVLT-R)。结果:①治疗12周后,三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三组间PANSS减分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②空间广度方面,阿立哌唑组治疗后的顺行得分和总分(8.48±2.26,15.59±3.61)较治疗前(7.52±1.72,14.11±3.63)显著增加(P〈0.05),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③HVLT-R得分方面,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治疗后即刻回忆数、回忆总数和再认得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0.01),阿立哌唑组治疗后HVLT-R的所有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0.01),三组患者即刻回忆数、回忆总数和再认的改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奥氮平和利培酮。
59-62

童年期虐待、依恋与青少年B群人格障碍倾向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期虐待经历和依恋与青少年B群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模型。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成人依恋问卷(AAQ3.1)和人格诊断问卷(PDQ)B群人格分量表对35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相关分析表明除情感忽略与表演型、自恋型,躯体忽略与表演型,情感忽略与父亲依恋无显著相关,其余各因子、各变量间都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儿童期虐待和依恋对B群人格障碍倾向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儿童期虐待除直接影响B群人格障碍倾向外,还通过依恋间接影响B群人格障碍倾向。结论:儿童期虐待和不安全依恋对B群人格障碍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不安全依恋在儿童虐待对B群人格障碍倾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63-65

人格在大学生童年期精神虐待与当前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

摘要:目的:考察童年期精神虐待与大学生人格及当前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探讨人格在童年期精神虐待与当前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虐待史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和流调用抑郁量表对河南省某高校的733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童年期精神虐待、神经质、精神质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269~0.601,P〈0.01),内外向与抑郁症状呈显著负相关(r=-0.390,P〈0.01)。童年期精神虐待对大学生抑郁有直接影响,可以解释抑郁症状总变异的8.9%;童年期精神虐待对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有直接的预测作用,分别可以解释总变异的36.1%、15.1%和7.1%。精神质、内外向在童年期精神虐待对当前抑郁症状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童年期精神虐待是影响大学生抑郁症状的重要因素,人格在童年期精神虐待与当前抑郁症状之间起中介作用。
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