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理论与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005-3611
  • 国内刊号:43-1214/R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42-122
  • 创刊时间:199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8
  • 综合影响因子:1.54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临床心理学 2010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测验与评估

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的初步编制Ⅱ:效度分析

摘要:目的:考查自编《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的效度。方法:来自国内6所高校的1221名大学生参加了《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的测试。结果:①在特质层面上采用主成份法因素分析得到较满意的因子结构,22个特质的共同度均在0.4以上,最大的0.75,大部分在0.6-0.7之间。五个维度的方差解释比例基本相当,在10%-15%之间,共解释总方差的62.41%。②效标关联效度方面,《中国大五人格问卷》与NEO-PI-R中文版在五个对应维度间的相关系数在0.45(宜人性)至0.62(外向性)之间,特质因子间的相关多在0.4左右,均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结论:本研究所编制的《中国大五人格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687-690

大学生心理资本问卷的初步编制

摘要:目的:探索中国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结构,并编制大学生心理资本问卷。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某大学1010名大学生,经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之后形成最终问卷。结果:大学生心理资本包括自我效能、乐观、韧性、感恩和兴趣五个维度。该问卷共29题,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效标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重测信度。结论:大学生心理资本问卷的信、效度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供大学生心理资本研究和实践使用。
691-694

大学生自杀风险评估及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编制一套大学生自杀风险评估问卷,并对相关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自编大学生自杀风险评估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江苏省6所高校选取200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出5个因素:自杀意念、绝望感、自杀准备、生命认同和自杀认同,能解释54.86%的总变异;α系数、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90、0.88、0.76;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外向型性格与个体自杀风险呈显著的负相关,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和神经质性格与个体自杀风险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大学生自杀风险问卷信、效度良好;负性生活事件、低社会支持和不良人格特征是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
695-697

MASC在中意儿童样本间因子结构等值性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儿童青少年多维度焦虑量表(MASC)在中意儿童样本间因子结构等值性。方法:578名中国7-9岁儿童和552名意大利7-9岁儿童完成MASC量表。结果:多群组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MASC大多数项目在两样本间是等值的。在部分测量等值性的情况下,结构模型在两样本间等值。结论:MASC在中意儿童样本间具有部分因子结构等值性。
704-706

儿童抑郁量表在中意儿童中的测量等值性研究

摘要:目的:检验儿童抑郁量表在中国和意大利学校儿童样本中的测量等值性,并比较量表各因子在中意儿童组之间的潜均值差异。方法:使用儿童抑郁量表调查550名中国2、3年级小学生和540名2、3年级意大利小学生,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对量表5因子结构的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量表测量的完全等值性不被数据支持,应用拉格朗日乘数检验的进一步分析显示,21个设定等值的因素负荷中的4个,26个截距中的14个,26个测量误差中的11个跨组不等值;潜均数的跨组比较没有显示组间的显著性差异。结论:儿童抑郁量表的观察均值差异不能被潜均值完全解释,建议对儿童抑郁量表在不同国家人群中的测量结果谨慎衡量其差异大小。
707-710

CCMD-3人格障碍筛查问卷信、效度检验

摘要:目的:对依据CCMD-3人格障碍诊断标准编制的维度化筛查问卷PDQC-3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将PDQC-3施测于大学生,劳教戒毒人员,监狱服刑人员,神经症患者(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抑郁症)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结果:①CCMD-3人格障碍筛查问卷各型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48-0.959;②受管制人员在冲动型、反社会型和偏执型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症患者在表演型上得分低于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偏执型和分裂样型上的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CCMD-3人格障碍筛查问卷信、效度良好。
711-713

大学生网络安全感问卷编制及特点研究

摘要:目的:结合网络文化与安全感的概念以及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网络安全感进行界定,并编制大学生网络安全感问卷。方法:通过深入访谈,编制大学生网络安全感问卷,采用问卷对307名大学生初测结果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了包括风险预感、不可控制感、不确定感和情绪体验四个维度的正式问卷。最后,利用正式问卷对54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网络安全感问卷结构清晰,信效度良好。研究进一步发现,在不确定感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四个维度在上网频次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结论:网络安全感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714-716

额叶肿瘤患者执行功能研究

摘要:目的:①研究额叶肿瘤患者的执行功能是否存在损害。②比较左额叶肿瘤患者与右额叶肿瘤患者的执行功能损害差异。方法:27名左额叶肿瘤患者、27名右额叶肿瘤患者、30名正常对照者,选用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连线测验进行执行功能评估。结果:①在WCST的完成分类数、完成第一次分类所需应答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数、持续性应答数以及持续性错误百分数5个指标上,左额叶组均显著差于右额叶组(P〈0.05)以及正常组(P〈0.05);而右额叶组的5个指标也显著的差于正常组(P〈0.05)。②连线测验A的完成时间,连线测验B的完成时间与错误数上,左额叶组均显著差于右额叶组(P〈0.05)和正常组(P〈0.05);右额叶组在连线A完成时间与正常组没有显著差异(P=0.525),但在连线B完成时间和错误数上也显著差于正常组。结论:额叶肿瘤严重损害了成年人的执行功能,左额叶肿瘤对执行功能的损害程度更严重。
717-719

汶川地震灾区与非灾区儿童动态房树人测验结果比较

摘要:目的:对比汶川地震灾区和非灾区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方法:在汶川地震一年后选取71名地震灾区儿童和126名非灾区儿童进行动态房树人测验的施测。结果:两组儿童在心理创伤、焦虑、退行、人际适应、攻击性各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灾区学生仍存在明显的心理创伤,并采用退行的防御机制处理负面情绪,表现出内隐性、多元性和相互交织等特征。结论:地震造成的心理创伤及其负面影响持续存在于灾区儿童,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非灾区儿童相比要差很多。
720-722

儿童动物绘画投射规律的初步探索

摘要:目的:探索我国儿童动物绘画在不同性别、年龄和父母角色缺失群体中的投射规律。方法:研究收集4-12岁儿童动物绘画881幅,记录性别、年龄、父母角色缺失状况。结果:不同动物选择频率存在显著差异;随年龄增长,儿童动物绘画中选择兔子、蛇和蜗牛的频率下降,选择狗的频率增长。女性儿童更多画兔子、猫、蝴蝶和孔雀,而男性儿童更多画虎、蛇。绿色、紫色、长颈鹿、蝴蝶、孔雀5种绘画特征对儿童父母角色缺失状况具有预测性。结论:儿童动物绘画在不同性别、年龄和父母角色缺失群体中存在不同的投射规律。
723-724

手部动作灵活性及其测量

摘要:手部动作灵活性是迅速而又正确地活动手指、手腕或手臂,能巧妙地操作物体的能力,包括手的敏捷性,准确性和协调性。本文对手部动作灵活性在手部动作障碍与疾病的关系、手部动作灵活性与作业绩效的关系及手部动作灵活性相关的心理测量研究进行了综述。
725-727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基础与实验研究

5-7岁儿童特质理解的心理理论的发展

摘要:目的:考察儿童特质理解的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方法:采用两个特质理解故事访谈了99名5-7岁儿童。结果:①5岁和7岁儿童的行为预测成绩差异显著;各年龄组儿童的情绪预测无显著差异;儿童行为预测和情绪预测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②除5岁组与6岁组之外,其他各组儿童在行为归因上的表现有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组儿童在情绪归因上无显著差异;儿童在行为归因上的表现要显著好于情绪归因。结论:儿童的行为预测和情绪预测能力没有差别;行为归因要明显好于情绪归因。
739-741

父母教养与外化行为关系的行为遗传学研究

摘要:行为遗传学研究发现父母教养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的解释率大约为20~50%。一方面,具有不同遗传特征的个体可能会激发不同的父母教养,进而影响外化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某些特定的遗传特征在不良的教养环境中对外化行为的易感性较高。同时,关于特定基因与父母教养环境的交互作用也得到了一些研究的证实。
742-744

气质四成分理论的神经基础

摘要:基于近年来与心理病理学相关的神经科学研究,综述表明气质的神经基础主要包括:皮层调节系统—背外侧前额叶、眶额皮层、前扣带回,中脑边缘评价系统—杏仁核、海马、岛叶、上颞沟、腹侧被盖区、伏隔核,但不同气质成分的神经基础取决于调节系统和评价系统的不同组合。未来研究主要致力于气质的调节系统和评价系统如何相互作用影响不同的心理病理学发展。
745-749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应激与成瘾

汶川地震灾区儿童归因方式、焦虑感受性与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关系

摘要:目的:考察地震灾区儿童归因方式、焦虑感受性与创伤后应激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归因方式问卷、焦虑感受性问卷和儿童事件影响量表对957名汶川地震灾区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PTSD筛查阳性率为19.8%;②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年龄段儿童在闯入性、回避性、高警觉性上存在显著差异;③焦虑感受性三个维度对创伤后应激症状各维度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归因方式只对闯入性和高警觉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归因方式和焦虑感受性是地震灾区儿童创伤后应激症状的重要认知易感因素。
750-752

5.12地震一年后北川灾区8-14岁儿童创伤症状及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了解震后1年北川小学生创伤症状的严重程度及风险因素。方法:在汶川地震1年后,整群抽样北川地区两所小学的715名3-5年级学生。使用自编基本情况问卷和儿童用创伤症状量表简版测查。结果:震后1年小学生的焦虑症状最为突出,其次是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分离,愤怒症状最弱。震前创伤、丧亲和当时感到强烈的害怕/无助/恐惧能显著预测创伤症状的各个维度;受伤和目睹死亡能预测PTSD症状和分离症状;男生的焦虑症状更严重。结论:震后1年灾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应当继续坚持心理辅导和干预,并特别关注有震前创伤、创伤暴露水平高(丧亲、受伤、目睹死亡)、和震时情绪反应强烈的学生。
753-755

美国亚裔移民的异文化压力研究

摘要:目的:从心理学的视角考察中国裔、菲律宾裔、越南裔和其他种族的亚裔美国人移民异文化压力的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美国拉美裔和亚裔美国人调查研究(NLAAS)的数据。结果:①约2.1%的移民体验到高水平,27.2%体验到中等水平,70.7%体验到低水平的异文化压力。②移民的异文化压力因种族、移民时的年龄和其它社会人口统计学变量呈显著差异。③中国裔移民的异文化压力水平最高,菲律宾裔移民最低。④移民的英语熟练度低、移民时年龄大、家庭冲突多、受到的歧视多、"已婚或同居"婚姻状况、移居美国的时间短、家庭凝聚力低等因素预测高水平的异文化压力。⑤异文化压力的风险因素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结论:种族与亚裔移民的异文化压力关系密切,某些家庭和个人因素可增大移民的异文化压力。
756-759

亲子依恋在儿童期虐待经历与青少年抑郁间的中介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亲子依恋在儿童期虐待经历与青少年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依恋问卷(IPPA)、儿童期虐待问卷(CTQ)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完成了736名初中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男性青少年儿童期虐待分高于女性。儿童期虐待和青少年的抑郁呈正相关(r=0.408,P〈0.01),与父、母依恋呈负相关(分别r=-0.417,-0.544,P〈0.01);母亲依恋和父亲依恋之间呈正相关(r=0.604,P〈0.01),均与抑郁呈负相关(均r=-0.426,P〈0.01)。亲子依恋在男性和女性青少年儿童期虐待经历和抑郁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青少年男性受虐高于女性,亲子依恋在儿童期虐待经历和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760-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