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 43-1214/R 国内刊号
  • 1005-3611 国际刊号
  • 1.8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临床心理学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3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临床心理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基础与实验研究、心理测量与评估、病理心理、健康心理、心理治疗与咨询

中国临床心理学 200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测验与评估
乐观人格倾向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研究335-338

摘要:目的:探讨乐观人格倾向的理论模型,编制乐观人格倾向问卷。方法:分别对108名、216名及334名大学生组成的样本进行ELOT中译本问卷分析、乐观人格倾向预测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和该问卷正式版验证性因素分析及信效度检验。结果:①ELOT问卷并未呈现两维性,统计指标未达应有标准。②探索性因素分析提示乐观人格倾向问卷支持一维结构理论,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一维模型拟合良好:χ^2/df为3.32,RMSEA为0.08,SRMR为0.05,CFI为0.97等;信度较高:Cronbach’s α系数0.932,折半信度0.919,重测信度0.802。同时效度检验:乐观和生活满意度、抑郁和焦虑症状均有显著中等强度的相关。结论:乐观人格倾向为一维结构;乐观人格倾向问卷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可以用来测量个体的乐观人格倾向性。

青少年依恋理论建构及问卷修订339-341

摘要:目的:在王黎等编制的青少年依恋问卷的基础上,再次补充访谈结果,并对问卷进行修订,最终确定家庭依恋和朋友依恋两个问卷,并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方法:研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问卷结构。结果:家庭依恋和朋友依恋两个问卷的α系数分别为0.70和0.81。两个问卷拥有相同的结构,由四个因子组成:亲和性、焦虑性、依赖性、消极性。因子负荷分别介于0.32-0.80和0.49-0.81。验证性因素分析中模型指标拟和良好,进一步验证了青少年依恋问卷的维度。结论:青少年依恋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WAIS-Ⅲ中文版在精神分裂症样本和非临床样本中的验证性因素分析342-345

摘要:目的:了解WAIS-Ⅲ中文版用于中国内地精神分裂症样本以及正常成人的因子结构。方法:11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成的病人组和114例健康成人分别给与韦氏成人智力测验第三版中文版的施测。结果:较其它三个因素模型(单因素、双因素、三因素模型),WAIS-Ⅲ中文版四因素模型与精神分裂症样本数据拟合得更好,具有显著性且各项指数都符合要求。正常组同,且与标准化样本中20-34岁年龄组以及整个标准化样本相关显著。结论:WAIS-Ⅲ中文版的因素结构在大陆地区的精神分裂症群体和正常成人群体中皆能适用。

中国青少年完美主义问卷的编制346-348

摘要:目的:编制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青少年完美主义问卷。方法:通过开放式问卷所作的回答进行分析整理,制定出包含78道题目的原始问卷,然后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的因素进行检验。结果:问卷包含38个项目,六个维度﹙分量表﹚,分别是完美期待、个人高标准、担心错误、条理性、自省和父母要求。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六个维度可解释总方差的55.35﹪,各维度的项目载荷在0.52~0.82之间。分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8~0.87,同质性信度为0.82~0.92,重测信度为0.80~0.91﹙P〈0.01﹚。结论:编制的本土化的青少年完美主义问卷具有理想的信效度,适合本国青少年使用。

农民社会支持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研究349-351

摘要:目的:编制一份适合我国农民的简洁有效的社会支持问卷。方法:以范德普尔等人的研究为基础,结合对53名农民的访谈资料,编制了初测问卷;对800名浙江省农民进行试测并对结果进行项目分析;然后对807名省内和外省农民的测试结果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及信效度检验。结果:最终形成9个条目的农民社会支持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4个因素,分别命名为工具支持、交往支持、情感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方差累积贡献率为79.23%;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模型拟合得较好;问卷整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分半信度系数为0.64;四因子间的相关在0.10-0.30之间,各因子与总分间的相关均在0.50以上。结论:农民社会支持问卷的项目质量及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实验临床心理学研究
缺陷型及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比较研究352-355

摘要:目的:比较缺陷型/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不同工作记忆负荷水平下执行功能障碍的行为表现及相应认知机制。方法:缺陷型、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20例,执行参量设计的倒数n项实验(n=0,1,2,3),电脑记录反应时及反应正确率。结果:自1-back任务起,缺陷组的反应正确率显著低于正常组,反应时显著长于正常组;而非缺陷组仅在2-back任务中正确率显著低于正常组,反应时在1-back任务中显著长于正常组正确率;2-back任务中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两患者组比较表明,缺陷组的反应正确率只在1-back任务中显著低于非缺陷组,而反应时在1-back,2-back任务中均显著长于非缺陷组。结论: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以工作记忆系统容量下降为基础的工作记忆系统整体输出效率下降,而缺陷型精神分裂症的执行功能障碍可能有生物学意义上的特异性损伤为其基础,今后还需进行深入的神经解剖学及功能影像学研究。

右侧大脑半球损伤患者汉语语言认知功能的临床评估356-358

摘要:目的:研究右侧大脑半球在汉语认知中的特点及汉语两半球的协同性,为汉语语言的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汉语失语检查法、汉字书写检查表和视空间结构检查表测试102例被试,其中右半球损伤41例、左半球损伤31例、正常对照30例。结果:本研究发现14例失语,其中右半球损伤1例,左半球损伤13例;11例明显阅读障碍,左半球损伤7例,均表现为语言性阅读障碍,右半球损伤4例,均为疏忽性阅读障碍;29例明显书写障碍,其中左半球损伤13例,均表现为语言性书写障碍,右半球损伤16例,9例为视空间性书写障碍,7例为语言性书写障碍;在听理解测试中右半球损伤患者较左半球损伤患者障碍程度轻。结论:右侧大脑半球主要参与汉语书面语的认知加工,其损伤所致左侧疏忽、空间分析和视知觉障碍是阅读和书写障碍主要原因。

儿童视觉搜索的速度-正确率平衡359-362

摘要:目的:本研究采用新的统计方法处理速度-正确率平衡问题。方法:提出了“真实能力”和“使用策略”两个指标,而不采用传统的根据正确率的指标删除某些被试后再做统计的方法。结果:在儿童视觉搜索能力的发展中,对字母和汉字的真实搜索能力的发展存在这样的规律:搜索字母的真实能力从8到9岁有显著的提高,搜索汉字则从10到11岁有显著的提高,对数字的搜索则从7到12岁都有稳步的提高;而在搜索策略的使用方面:对于字母搜索的策略的显著提高出现在9到10岁的过渡,对数字搜索的策略在11到12岁有非常显著的提高。结论:新的统计方法支持了视觉搜索是以平行加工为主,部分存在序列加工的理论,而且其中的序列加工只和被试的策略有关,而与其真实能力无关。

不同的注意移动方式对返回抑制的影响363-365

摘要:目的:考察注意的移动方式对返回抑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20名大学生为被试,在选定SOAs的情况下来观察外侧位置线索化时间与中心注视点位置线索化时间在不同比例情况下是否可以观察到返回抑制。本实验选取SOA是400ms、600ms,两次线索化时间比例分配有三个水平,即3:1、1:1和1:3,这种比例分配直接操纵了注意的运动转移。结果:当外侧位置线索化时间长于中心注视点位置线索化时间时,返回抑制值较大,其它情况下返回抑制值较小,返回抑制值之间有显著的差异。结论:不同的注意移动方式会对返回抑制产生影响。

高自我卷入条件下个人利益对态度的影响366-368

摘要:目的:考察个人利益与青少年社会态度之间的关系及发展趋势。方法:以高考政策改变的提案作为高自我卷入事件,控制被试的利益得失,让被试预测他人的态度并表达自己的态度。结果:16岁的儿童组和21岁的大学生组被试不仅预测同伴的态度与个人利益一致,而且他们自己的态度也与个人利益一致;13岁儿童组被试并没有根据个人利益原则来预测同伴的态度或表达自己的态度。结论:自我利益卷入程度高时,随着个体年龄增长,个体会认为他人态度受个人利益的影响,个体自己也会表达同个人利益一致的态度。

质的研究方法在临床心理学中的应用369-372

摘要: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素来都有“质”与“量”的分歧。伴随着对定量的研究方法的反思,近年来,质的研究方法在临床心理学研究中呈上升趋势。本文在论证质的研究方法非常适合于临床心理学研究的同时介绍了四种经常被应用于临床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并且指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在进行质的研究的时候需要更多的反思,下结论的时候也需要更加慎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
大学生独立自我的人格解读及与自尊的关系373-375

摘要:目的:进行独立自我在完整人格结构空间的解读,探讨独立自我评价性的特点。方法:591名在校大学生完成独立自我问卷、中国人人格问卷和Rosenberg自尊量表(SES),用路径分析模型分析独立自我和完整的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关系,获得对独立自我有解释力的人格特质;对独立自我和自尊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探讨独立自我的评价性特点。结果:模型修订后独立自我与完整人格结构中的处世态度、行事风格、善良之间的路径系数被保留,分别为0.52、-0.24、0.12;独立自我与自尊的相关系数为0.32,显著性水平P〈0.001。结论:独立自我代表了完整人格结构上处世态度、行事风格、善良三个维度的内容;具有独立自我的个体有显著正向自我评价的特点。

组织政治认知对教师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的影响376-377

摘要:目的:探讨中学教师组织政治认知对其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政治认知量表、工作满意度问卷及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湖南湘潭市203名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教师组织政治认知与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489),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81);②组织政治认知的同事关系维度对职业倦怠的情绪疲惫有直接效应(效应系数0.198),薪酬与晋升维度对职业倦怠的情绪疲惫、少成就感有间接效应(效应系数分别为0.128、0.209)。结论:组织政治认知主要是通过工作满意度对职业倦怠产生影响。

大学生完美主义与人际问题、孤独感的关系378-380

摘要:目的:研究大学生完美主义与人际问题、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完美呈现量表(PSPS)、人际问题量表(IIP-32)和孤独量表(UCLA)对638名本科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三种完美主义、人际问题与孤独感都有显著的相关。三种完美主义对人际问题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呈现完美形象:β=-0.089;掩盖不完美:β=0.268;害怕暴露不完美:β=0.287);呈现完美形象、人际问题可以预测孤独感(β=-0.114,β=0.605);呈现完美形象、掩盖不完美、害怕暴露不完美还通过人际问题间接影响孤独感。人际问题在完美主义与孤独感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呈现完美形象有利于减少人际问题和孤独感,掩盖不完美、害怕暴露不完美会增加人际问题和孤独感。人际问题在完美主义与孤独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性别、性别角色对大学生性别观念的影响381-382

摘要:目的:探讨性别、性别角色类型对大学生性别观念的影响。方法:以北京市5所大学的55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Bem性别角色量表和自编的性别观念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以传统学业、职业性别观念、传统家庭性别观念和反传统性别观念为因变量进行2(性别)×4(性别角色类型)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性别主效应和性别角色类型主效应在传统学业、职业性别观念和家庭性别观念上显著(F=22.766,P=0.009;F=73.204,P=0.000;F=35.430,P=0.008;F=25.269,P=0.012)。交互作用在反传统性别观念上显著(F=3.185,P=0.024)。②经t检验表明,男性传统学业、职业、家庭性别观念高于女性。③经LSD检验发现,男性气质和未分化气质的大学生的传统学业、职业性别观念高于女性气质和双性化气质的大学生。男性气质的大学生的传统家庭性别观念高于女性气质、双性气质、未分化气质的大学生。结论:男性和男性气质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传统学业、职业、家庭性别观念。

大连市中学生的生活事件调查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83-385

摘要:目的:考察大连市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应激生活事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SCL-90对大连市1024名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①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大连市中学生目前面临的生活事件可以分为学业压力、学校人际关系问题、异性关系、与父母沟通不良、家庭经济困难、家庭重大变故和社会事件七种类型;②方差检验表明,在家庭重大变故、学业压力、家庭经济困难、异性关系问题和社会事件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1-0.05),在学校人际关系问题、与父母沟通不良、异性关系问题和社会事件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0.05),在学校人际关系问题和家庭经济困难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交互作用(P〈0.01-0.05);③生活事件的类型与心理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的对应关系。结论:大连市中学生面临的应激生活事件可以分为与家庭、学校和社会有关的七种类型,并存在一定的年级和性别差异;不同类型的生活事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同。

青少年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研究386-388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以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为测试工具,对云南省楚雄高级技工学校的888名青少年进行了测评。结果:①青少年的自我概念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正相关,而与父亲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母亲的偏爱被试、干涉保护负相关,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对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有极显著的积极影响,而母亲的偏爱被试、干涉保护对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有显著的消极影响;②父母养育方式对不同性别,尤其是不同的家庭背景的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影响在某些方面趋于一致,但同时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发展有显著影响。

流动儿童校园人际关系及相关因素的研究389-391

摘要:目的:探索流动儿童的校园人际关系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市3所打工子弟小学5年级学生32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儿童和谐的师生关系及同学关系与其问题行为及躯体化具有显著的负相关,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及同学关系与之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父母亲受教育程度与同学关系相关显著;亲子关系及父母的夫妻关系与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及同学关系有显著的正相关;不和谐同学关系是家庭因素影响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和躯体化程度的中介变量(回归系数的β值分别为0.42和0.18),同时亲子关系直接影响问题行为(β=-0.14),父亲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躯体化程度(β=-0.16)。结论:流动儿童的校园人际关系受母亲受教育程度等家庭因素的影响,同时又与家庭因素一起影响了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和躯体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