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 43-1214/R 国内刊号
  • 1005-3611 国际刊号
  • 1.8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临床心理学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3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临床心理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基础与实验研究、心理测量与评估、病理心理、健康心理、心理治疗与咨询

中国临床心理学 200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测验与评估
关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的修订1-3

摘要:目的:对Fischer和Turner1970年编制的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进行修订和信效度检验。方法:在研究、分析国外相关问卷和预备测试的基础上,选取了天津市700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同时选取了45名主动到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的大学生为被试进行测试,验证中文版的信、效度。结果: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从0.562-0.810。各个维度与总问卷分的相关在0.695—0.838之间,问卷的内容效度比较好。各个维度分间的相关系数在0.301-0.499之间,略低于各维度与总问卷的相关,可见该问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4维度模型,而且构成各维度的题目也同原版本相同。结论:本研究修订的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满足今后国内有关研究和应用的需要。

Barratt冲动量表中文版用于中学生的信度、效度分析4-6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索Barratt冲动量表(BIS—11)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396名高中学生进行Barratt冲动量表测查.并间隔一个月进行重测,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因素分析。结果:BIS-11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重测信度0.81;与RBQ—A(青少年危险行为问卷)、RAPI(酒精使用问卷)冲动危险因子显著相关;验证性因素分析(CFA)显示此样本两个二阶因子拟合程度较好。结论:BIS-11是一个比较好的评估冲动行为的工具。

中国少年智力量表(CISJ)编制及其常模7-9

摘要:目的:编制一套适用于我国少年期的智力量表。方法:以年龄10,15岁少年为对象,参考第五次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按分层随机原则取样,根据测验结果和标准化程序建立常模。结果:总体样本取得的原始分,按城乡各7个常模年龄组,分别换算出各分测验的量表分,然后建立了总体样本的智商、能力商、智力因素商和智商百分位等常模。样本智商接近于正态分布。信度和效度较高。结论:CISJ可以作为智力诊断工具应用于临床。

Tuckman拖延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试用结果分析10-12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Tuckman拖延中文量表的适用性,并进行信、效度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59名大学生进行35个项目的Tuckman拖延量表测验,同时进行时间管理行为、自尊和自我效能测验。结果:因素分析抽取3个因素.共包含20个项目,构成三因素拖延倾向量表:拖延倾向,拖延动机和拖延归因。信度分析表明。三个因素的Cronbach俚系数分别为0.81,0.85,0.78。以时间管理行为、自尊和自我效能作为效标,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拖延量表的三个因素与各种效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在三个因素中,拖延归因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拖延倾向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结论:拖延是一种多维度的心理结构,初步形成的拖延量表可以作为评价大学生拖延倾向的工具。

罗夏测验攻击变量的信度效度研究13-14

摘要:目的:对国外已有的罗夏测验攻击变量进行取舍,并提出几个新的攻击变量,对这些变量的信度、效度进行初步检验。方法:使用罗夏测验在107名罪犯和118名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①大部分攻击变量的评定者间信度可以接受(0.7以上);②因素分析将攻击变量分为4类:攻击行为、攻击的结果、被攻击的对象、攻击主体,总方差解释率为68%。结论:大部分罗夏测验攻击变量可以在国内使用。

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的信度和效度分析15-17

摘要:目的:考察Weiss等人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IES—R)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以604名初一到高三的青少年为被试,采用该量表和刘贤臣编制的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收集数据,然后分析了IES—R的主要信度和效度指标。结果:IES-R中文版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分半信度为0.93;按照原作者确定的三因素(侵扰、唤醒、逃避)结构能解释变异的44.59%;效标关联效度为0.55。结论:IES—R中文版信、效度良好,可以用于评定青少年所受生活事件的影响。

205名癌症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分析18-20

摘要:目的:调查和分析癌症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特点。方法:采用事件冲击问卷等测查工具对205名癌症病人进行调查。结果:①事件冲击量表的3个分量表平均分都在2.5以下,有15%的被试3个分量表和IES均分大于3。②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被试PTSD症状没有显著差异,未离退组PTSD症状显著高于离退组,文化程度越低者PTSD症状越高。③有过癌症复发和转移经历的癌症病人PTSD症状显著高于没有复发和转移经历的病人。结论:癌症病人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处在“少许”到“中度”之间,有15%的病人各类症状达到“中度”以上的水平。未离退休的,文化程度更低的,有过复发、转移的癌症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更严重。

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持续性注意研究21-22

摘要:目的:研究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持续性注意以探讨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选择符合功能性构音障碍诊断标准的儿童32例作为病例组,同年龄段32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视听整合持续性操作测试及智力测定,对持续性注意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听觉及综合注意力商数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持续性注意水平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这可能是功能性构音障碍的病因之一。

六城市ADHD流行病学调查23-25

摘要:目的:了解国内六城市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情况及其有关因素。方法:通过家长完成DSM—IV问卷和自编家庭情况问卷来完成ADHD的评估和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ADHD的检出率为5.4%,以注意缺陷型为主.男性高于女性;年龄差异、城市差异、城乡差异不显著;父母的文化程度与ADHD检出率相关,文化程度越高。检出率越低;ADHD儿童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结论:六城市ADHD的检出率没有差异,注意缺陷是ADHD的核心缺损.ADHD症状对学习产生了极大危害。

躯体形式障碍的事件相关电位及神经认知功能研究26-27

摘要: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方法:对95例躯体形式障碍病人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韦氏智力量表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躯体形式障碍组P300电位成分中N2、、P3潜伏期延长,P3波幅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t=2.86,3.89,8.66,P均〈0.01)。结论:提示躯体形式障碍存在广泛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多因素判别分析28-30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精神障碍患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及随访调查,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对接受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147例刑事案件责任能力评定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①在鉴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分裂症组中,BPRS评分总粗分及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等因子分分别高于有刑事责任能力组(P〈0.01)。有刑事责任能力组与无刑事责任能力组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除审讯或检查时对事实掩盖这一条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条目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精神分裂症案例与非精神分裂症案例一般资料比较,凶杀、伤害案例的精神分裂症组显著高于非精神分裂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通过逐步判别分析。既往精神病史、鉴定诊断、思维障碍、激活性、及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量表中反映作案时情况的因子2、作案后对后果认识的因子3、作案后对自我保护能力因子4、疾病严重程度因子5等8个变量最终入选判别方程。结论: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受疾病种类、精神病性症状的影响;在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中。疾病严重程度、作案时的诱因、作案后对后果认识、作案后对自我保护能力等因素对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有重要贡献率。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
流动人口的生活工作条件及其满意度对心身健康的影响31-34

摘要:目的:考察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状况以及生活和工作条件、生活和工作满意度对情绪和身体健康的影响。方法:从北京市选取了2201名流动人口作为被试,采用问卷的方式收集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生活和工作满意度、情绪健康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的数据。结果:①流动人口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较差.但对生活和工作的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②生活和工作条件与满意度越好的人,心身健康状况越好;③生活和工作条件对情绪和身体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影响,但是生活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系数更大。结论:流动人口的生活和工作的客观条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如生活和工作的主观满意度大。

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工作压力与心身健康的关系35-36

摘要:目的:探讨我国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的职业压力感受与工作满意、心身健康及应对努力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压力指标第二版(OSI-2)对110名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DT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r=-0.234,P〈0.05)、心理健康(r=-0.335,P〈0.01)、身体健康(r=-0.343,P〈0.01)呈显著负相关;②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进入职业压力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式(adjR^2=0.136,F=9.598,P〈0.001)。结论: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职业压力感受越高,工作满意度、心身健康水平越低;心身健康水平是职业压力的预测因素。

学习目标和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37-39

摘要:目的:探讨学习目标和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方法:通过2*2实验设计,运用多元方差分析探讨影响机制。结果:高学习目标与积极的人际关系会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两者具有交互作用;高学习目标和积极的人际关系会促进生活满意感的提高和积极情感的产生,抑制消极情感的产生:学习目标和人际关系仅在对生活满意感的影响上有交互作用。结论:学习目标和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40-41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社会支持量表(SRSS)对360名大学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大学生上网率为96.7%,成瘾率为9.20%。其中男生成瘾率(12.58%)明显高于女生成瘾率(6.35%)。成瘾者的SCL-90、HAMD、HAMA等量表评分及各因子分明显高于非成瘾青,SRSS评分明显低于非成瘾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网络成瘾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网恋”心理与行为的初步研究42-45

摘要:目的:从实证角度揭示大学生“网恋”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12名网恋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结果:研究发现:①网恋随机性大,发展快;②网恋与性格内外向无太大相关:③网恋中先有心理依赖再有情感依恋;④外表是影响网恋的重要因素;⑤网上信任在于自己愿意;⑥网上亲密可能在现实中“倒退”;⑦网恋走向婚姻,困难重重。结论:尽管网恋被大学生视为一种恋爱新渠道,但主动寻找者少.且一旦涉及现实的相处、发展,甚至婚姻,网恋较传统恋爱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

大学生焦虑状况及其与元认知能力的关系46-47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焦虑与元认知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大学生元认知能力量表》,对366名大学生的焦虑状况和元认知能力进行测量。结果:①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上,不同心理学学习经历存在显著差异;②在元认知计划上,不同年级存在显著差异;③大学生焦虑状况和元认知能力呈负相关;④不同焦虑倾向在元认知能力各纬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⑤元认知监控是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最有效的预测变量。结论:元认知能力是影响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因素。

中学生自我评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48-50

摘要:目的:探讨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自我评价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对1024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在学习自我评价方面,初中生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班干部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男生得分鼎著高于女生;在人际关系自我评价方面,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班干部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外貌自我评价方面,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班干部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P〈0.05—0.01)测作用。结论:②除消极外部应对之外。自我评价的三个维度对其他三类应对方式具有不同的预性别、年级等人口学变量对中学生自我评价的三个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自我评价与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