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32-1152/TD。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55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 国际刊号:1000-1964
  • 国内刊号:32-1152/TD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73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4
  • 综合影响因子:2.33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2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双孔切槽爆破裂纹扩展的动焦散实验

摘要:应用爆炸加载动态焦散线测试系统,研究了不同切槽方式下,双孔同时起爆时贯穿裂纹的扩展行为及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炮孔间两切槽方向优先扩展的主裂纹,裂纹尖端并未直接相遇,而是发生偏转并移向异方已经形成的裂纹.裂纹扩展速度先减小,振荡变化后逐渐升高到峰值,随后减小,振荡变化后直至裂纹止裂.应力强度因子KI由初始时的最大值迅速减小,反复振荡后,又逐渐增大至第2个峰值,之后开始减小.定性的分析了应力波与裂纹尖端相互作用机理.
868-872

基于单元质心对应法花岗岩热开裂及变形模拟研究

摘要:基于SEM所获取的岩石非均质数字图像,提出了一种既能考虑预制和原生缺陷,又能近似反映材料非均匀性的三维细观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方法,即单元质心对应法.应用该方法进行了热力耦合下岩石的热开裂及变形破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北山花岗岩热开裂临界温度大约为82℃,与实验值68~88℃基本吻合.低温时北山花岗岩热开裂以沿颗粒热开裂为主;而高温后既有沿颗粒热开裂,又有穿颗粒热开裂.温度的升高导致花岗岩由脆性向延性转变,破坏将由低温下以载荷裂纹为主的裂纹模式转为高温下以热裂纹为主的裂纹模式.对比实验结果发现,数值模拟得到的拉伸强度在低温下高于实验测试值,而中高温度下基本与实验结果吻合.
878-884

覆岩分次垮落时留巷顶板离层形成机制

摘要:从采场侧向覆岩活动的阶段特征入手,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了顶板离层的形成过程,建立了顶板岩梁受力模型,推导得出了顶板下沉与离层数值的影响因素和算式.在采动期间,巷道顶板同期破断的岩层组间不会发生离层,分次垮落岩层组间的离层值取决于各岩层组力学性质与层厚的差异,并受顶板岩梁旋转基点深度和采空区侧向悬臂长度的影响.提供合理的顶板支护阻力可以约束锚固区内的离层,以高初撑力锚杆索和单体支柱为基础的刚性主动支护,能够扩散和均化支护应力,满足控顶载荷需求并有效控制离层.
893-899

本煤层超前卸压瓦斯抽采的固-气耦合试验

摘要:对不同工作面推进速度条件下的超前支承压力演化规律及瓦斯抽采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不同轴压卸载起始点、不同围压卸载速度情况下的煤岩固-气耦合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轴压、围压同时卸载过程中,煤样经历了应变回弹、应变增加及应变软化3个阶段,轴压卸载起始点越小、围压卸载速度越慢,应变回弹过程越明显.反之,煤样越快进入应变增加和应变软化阶段.固定围压、加载轴压过程中,煤岩渗透率逐渐降低,瓦斯流量变小.轴压、围压同时卸载过程中,煤岩渗透率由缓慢增大到快速增大.当轴压、围压卸载到一定程度后,煤岩渗透率发生突跳.轴压卸载起始点越高、围压卸载速度越快,煤岩渗透率发生突跳时的轴压卸载量越小.
900-905

方钢管焊接T型节点轴向静力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试验实测的方法,研究不同支管与主管宽度比(β)方钢管焊接T型节点的静力承载机理和破坏形态,并对节点的变形特点、应变分布、荷载-位移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方钢管焊接节点在支管轴向压力作用下的延性较好,试件在破坏前有充分的塑性发展;β=0.4时试件发生主管表面屈服破坏,β=0.8时试件发生表面屈服与侧壁屈曲破坏,β=1.0时试件发生主管弯曲屈服破坏;节点的轴向承载力和初始刚度随着β的增大有显著提高,β=1.0和β=0.8试件比β=0.4试件的承载力分别提高156%和310%,初始刚度则分别提高68.6%和94%;主管两端固定的约束条件对β≤0.8试件的承载机理及破坏形态影响较小,但引起β=1.0试件在节点区域破坏之前发生主管破坏.
917-922

硫酸盐和氯盐侵蚀的混凝土梁抗弯性能

摘要:为了研究混凝土结构在双重侵蚀环境中的退化规律,采用内掺5%NaCl浸泡于15%Na2SO4溶液中,湿2d、干3d的干湿循环加速腐蚀方法,研究了不同腐蚀损伤度和锈蚀率时试验梁的破坏形态、开裂情况、抗弯承载力的退化机理,并对不同腐蚀程度下试验梁的荷载-挠度曲线、挠度变形、腐蚀损伤度和锈蚀率对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和延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早期侵蚀产物的生成密实了混凝土内部结构,随着腐蚀的加深,混凝土和钢筋的力学性能均下降,因此造成试验梁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延性和截面刚度都经历了先增后降的过程,但是相对于开裂荷载,极限荷载的下降要晚些.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与腐蚀损伤度和锈蚀率相关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和延性比退化规律的计算模型.
923-929

鄂尔多斯地区石炭-二叠纪三角洲的沉积机理

摘要:基于露头剖面、岩心观测、测井对比、砂岩镜下特征等分析,综合考虑控制三角洲沉积机理的诸多因素,将区内石炭-二叠纪三角洲详细划分为4种类型,认为三角洲的沉积类型及特征受古地形、河流性质、河流水体与蓄水盆地间的密度差异、蓄水盆地水体水动力条件等因素共同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早二叠世太原期为陆表海背景下的浅水曲流河三角洲,喷流机制属平面喷流,底流作用弱,砂体延伸不远;早二叠世山西期发育残余陆表海-近海湖泊浅水曲流河三角洲,喷流机制为轴状喷流,河控作用显著,湖泊水体改造弱;中二叠世石盒子期为近海内陆湖泊具辫状河性质的浅水三角洲,喷流机制属平面喷流,砂体延伸远,多期冲刷-叠置显著;晚二叠世石千峰期发育内陆湖泊三角洲.
936-942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井网排采压降漏斗的控制因素

摘要:以平面径向渗流理论及压降叠加原理为基础,依据沁水南部煤层气生产区块15口排采井生产数据,建立了井网排采条件下排水阶段至产气初期煤层气井压降漏斗的计算模型,应用Matlab数学软件实现了煤层气井压降漏斗的可视化模型.在分析了排水阶段至产气初期煤层气井压降漏斗的形状及演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单井压降漏斗形状的界定方法和压降漏斗叠加程度的评价方法,讨论了压降漏斗形状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排水阶段至产气初期,煤储层渗透率小于8×10-3μm2、地下水位高度高于680m、日排水量低于3m3/d时,产气量一般高于250m3/d,泄流半径与压降漏斗深度的比值一般小于40,泄流半径较小,煤储层压力降幅较大,压降漏斗属于第1种类型;煤储层渗透率大于8×10-3μm2、地下水位高度低于680m、日排水量小于3m3/d时,产气量一般低于250m3/d,泄流半径与压降漏斗深度的比值一般大于40,泄流半径较大,煤储层压力降幅较小,压降漏斗属于第2种类型;叠加区最大半径与井距的比值越大,压降叠加程度越高,叠加区域的面积越大,压降漏斗范围内煤储层压力的下降幅度也越大.排水阶段至产气初期,渗透率越低、地下水流体势越大、排水量越小、压降叠加程度越高,泄流半径与压降漏斗深度的比值就越小,越有利于产气初期煤层气产出.
943-950

贵州省织金、纳雍地区煤储层物性特征研究

摘要:为了探讨织金、纳雍地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潜力,运用各种测试手段从孔、裂隙系统角度研究了该区煤储层物性特征,分析了煤储层的聚气能力、渗流能力及其控制因素.研究后认为该区煤变质程度高,煤储层吸附能力强,对煤层气的吸附聚集较为有利;而煤储层渗流能力低,仅局部地区存在高渗条件,不利于煤层气的产出;煤储层物性特征受控于该区复杂的构造条件,前燕山期的深成变质作用使得煤岩吸附能力增强,渗流能力下降,而燕山期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得断裂带附近的煤储层吸附能力和渗流能力整体增大,改善了局部地区煤储层物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织金、纳雍地区煤储层孔隙中以吸附孔为主,吸附孔隙百分比为50.61%~89.71%,吸附能力较强;而煤储层渗流孔隙百分比仅为21.14%,且煤岩显微裂隙密度普遍低于100条/9cm2,裂隙连通性较差,煤储层的渗透率相对较低;强烈的构造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断层,地下的岩浆热液通过断层向上侵入,使得局部地区煤的变质程度迅速增加,同时产生大量的孔裂隙,改善了断层发育区附近煤储层的孔渗条件,后期的矿化作用充填了部分孔裂隙,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煤储层物性,不利于后期的煤层气开发.
951-958

城市污泥热解过程中重金属的形态转化模拟研究

摘要:利用重金属Cd,Cu,Zn和Pb的碳酸盐、可溶性盐(如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盐)或硫化物作为污泥中重金属的模拟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对模拟化合物进行热解.通过对热解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产物的组成,从而推断污泥热解时重金属的形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Cd的碳酸盐热解过程中向更加稳定的CdS发生转变;Cu的碳酸盐和硫化物生成Cu2S;Zn的离子交换态和Pb的碳酸盐与离子交换态热解之后均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和硫化物.
959-963

基于PCA-RBF神经网络的WSN数据融合轴承故障诊断

摘要:为了减少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轴承故障诊断系统数据传输总量和网络负载同时提高故障诊断准确性,提出一种采用主元分析(PCA)与径向基(RBF)神经网络结合轴承数据的融合与故障诊断算法.首先建立基于LEACH协议的3层融合模型,然后簇首节点采用PCA对大量多传感器数据降维,最后Sink节点采用RBF对数据进行决策级融合.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3个成员节点各上传10个数据包,簇头节点融合后剩余4个,融合率为86.7%,每组故障识别准确率大于85%.该算法具有很好的识别率和高压缩率,能够很好应用于煤矿设备故障监测.
964-970

基于混合熵和L_1范数的遥感图像分类

摘要:针对遥感图像数据具有的高维数、非线性以及海量无标记样本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熵和L1范数的概率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将准熵和熵差分融合,构造一种混合熵用以从海量无标记样本集中选出最有"价值"的待标记样本;基于L1范数距离度量,进一步从待标记样本集中筛选出孤立点和冗余点加以剔除;基于初始已标记样本以及筛选得到的样本,训练得到概率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反射光学系统的成像光谱仪(ROSIS)高光谱遥感图像进行了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分类方法的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达到了89.90%和0.868 5,能够以较少的训练样本得到较高的分类精度,其更适于处理遥感图像分类问题.
971-977

煤炭产业链链内协作与链际演化的内生性研究

摘要:运用演化博弈分析方法,从煤炭产业链的链内节点企业间的协作关系出发,分析了煤炭产业链内企业独自决策和形成产业链后利润总值的变化;研究了煤炭产业链的内部以及相关产业链链际之间的演化机理,并如何逐步内化为煤炭产业链构建和演化的动力.结果表明:煤炭产业链内节点企业之间通过协作可以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优势,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产业链链际演化虽然存在演化路径的差异性,但存在共同的演化方向,最终达到稳定的收敛点,并且演化后整体上的规模和数量都超越了原有产业链的规模,这将为煤炭产业链的构建和延伸起到决策支持作用.
978-983

成型气氛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生物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摘要:研究了热压成型气氛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力学和生物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分别在常规气氛和10-3 Pa的低真空环境下通过热压成型工艺制备UHMWPE试样,对其断口形貌、密度、球压痕硬度、冲压剪切强度、抗划痕性能和生物摩擦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常规气氛模压成型UHMWPE会在试样内部残留有气孔缺陷;低真空环境下模压成型UHM-WPE能有效地消除试样内的气孔缺陷,并增加其密度、硬度、冲压剪切强度和抗划痕性能.小牛血清润滑下的往复式摩擦磨损结果显示,低真空环境模压成型UHMWPE试样的耐磨性能比常规气氛模压成型的耐磨性能提高18.9%.
984-987

基于显微形态观测的SBS改性沥青储存后性能评价

摘要:为探索改性沥青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制备了不同剂量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室温储存不同时间后二次加热的试样,通过环球软化点试验、布氏黏度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分析了其性能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荧光显微分析技术,分析了SBS改性沥青对应的显微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储存后经重新加热搅拌的改性沥青性能可恢复至原样沥青水平;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针对适宜的改性沥青性能要求,改性剂的面积百分率宜控制在10%~75%,长短轴之比标准差宜控制在0.5~2.0.
988-992

基于MIV的抛掷爆破影响因子权重分析

摘要:以某露天矿为示范区,对训练样本中的自变量分别加减某个比率,构成两个新的训练样本,利用新训练样本和已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获取模拟仿真结果.计算两个训练样本模拟仿真值的差及其平均值,该平均值即为各输入参数的MIV值;以MIV值为评价依据,研究了各输入参数对最远抛掷距离、抛掷率、松散系数的影响权重;对比分析了不同MIV调节率下,各输入参数影响的权重变化情况,并应用2009-2010年实际爆破观测数据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台阶高度对最远抛掷距离、抛掷率、松散系数影响最大,其权重值在0.3~0.4之间;台阶高度与抛掷率呈正相关,与最远抛掷距离、松散系数呈负相关;平均炸药单耗对抛掷率的影响较为显著,其权重值为0.2左右,炸药单耗与抛掷率呈正相关.
993-998

WMSNs节点不相交多路径QoS路由算法

摘要:将图的染色理论与合作博弈论相结合,建立起一个理性节点的收益模型,然后基于此模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的节点不相交多路径路由算法,算法采用源路由方式建立,中间节点基于节点收益对路由请求消息进行转发,目的节点回复路由答复消息,源节点收到答复消息后迅速建立到目的节点的路由.该算法不仅能够建立质量更好的多路径,还能够平衡网络节点的能耗,从整体上达到多路径路由建立和优化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与SMR,Tin-yONDMR算法相比,利用该算法所建立的多路径在数据传输时具有更高的能量效率,网络中节点的能量分布更理想.
999-1004

TiC微孔陶瓷的制备及其热力学表征

摘要:为了研究TiC微孔陶瓷的形成机理,采用材料热力学分析了钛合金的渗碳工艺,采用分级渗碳法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出了TiC微孔陶瓷,并对微孔陶瓷进行了性能表征.研究后认为钛合金分级渗碳在热力学上可行,同时在分级渗碳中得到的是石墨碳;其硬度很高能够对钛合金形成很好的支撑作用.结果表明:面心立方结构的碳化钛微孔陶瓷的纳米硬度值达到了16.1GPa,将对钛合金基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生物材料.
1005-1009